小故事大哲理 第25章 成功的源泉 (6)
    1943年正是二次世界大戰的中期。牛津大學的校園裡瀰漫著戰爭的氣息。大學生們不可避免地為打敗德國而從事種種激動人心又極其神秘的活動,學習就成了次要的任務。但這沒有動搖撒切爾·瑪格麗特上牛津大學的決心。還是在瑪格麗特剛滿17歲的時候,有一天,她走進新來的女校長古利斯小姐的辦公室說:「校長,我想現在就去考牛津大學的薩默維爾學院。」

    女校長皺著眉頭說:「什麼?你不是病了吧?你現在連一節課的拉丁語都沒學過,怎麼去考牛津?」

    「拉丁語我可以學嘛!」

    「你才17歲,而且你還差一年才能畢業,你必須畢業後再考慮這件事。」

    「我可以申請跳級。」

    「絕對不可以。」

    「你在阻撓我的理想!」瑪格麗特頭也不回地衝出校長辦公室。

    回家後她耐心地說服了父親支持她的想法,開始了艱苦的複習。學習備考工作。由於她從小受化學老師影響很大,同時又想到大學學習化學專業的女孩子幾乎比其他任何學科都少得多,如果選擇某個文科專業,那競爭就會很激烈。這樣,她選擇了化學專業。在提前幾個月得到了高年級學校的合格證書後,她就參加了大學考試。經過耐心的等待,她終於等到了牛津大學的入學通知書。

    大哲理:如果你對自己的能力充滿自信,就不要等待別人來發現自己,而應該積極地表現自己。只要你肯付出,只要你向著心中的目標邁進,那麼就沒有人可以阻擋你前進的腳步,也就會實現心中的夢想。

    劣勢與優勢

    有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一次車禍中失去了左臂,但是他很想學柔道。

    最終,小男孩拜一位日本柔道大師做了師傅,開始學習柔道。他學得不錯,可是練了3個月,師傅只教了他—著,小男孩有點不明白大師為什麼要這樣做。

    他終於忍不住發問:「我是否應該再學學其他著?」

    師傅回答說:「不錯,你的確只會一著,但你只需要會這一著就夠了。」

    小男孩仍舊不是很明白,但他很相信師傅,於是就繼續照著師傅的教導練了下去。

    幾個月後,師傅第一次帶小男孩去參加比賽。小男孩沒有想到自己居然能輕輕鬆鬆地贏了前兩輪。第三輪稍稍有點艱難,但對手還是很快就變得急躁,並連連進攻,小男孩敏捷地施展出自己的那一著,又贏了。就這樣,小男孩順利地進入了決賽。

    決賽的對手比小男孩要高大、強壯許多,也似乎更有經驗。小男孩一度顯得有點招架不住,裁判擔心小男孩會受傷,就叫了暫停,並打算就此終止比賽,然而師傅不答應,堅持說:「繼續下去!」比賽重新開始後,對手放鬆了戒備,小男孩立刻使出他的那一著,制服了對手,由此贏了比賽,得了冠軍。

    回家的路上,小男孩和師傅一起回顧每場比賽的所有細節,小男孩鼓起勇氣道出了心裡的疑問:「師傅,我怎麼憑一著就能贏得冠軍呢?」

    師傅答道:「有兩個原因:第一,你基本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著;第二,就我所知,對付這一著惟一的辦法就是抓住你的左臂,可是你沒有了左臂。孩子,有的時候,人的劣勢未必就是劣勢,可能反而成了優勢。」

    大哲理:人人都不是完美的,在別人看來是你的劣勢的地方也未必不是你的優勢,在你的發展中,就看你如何除去你的絆腳石,變劣勢為優勢,為自己的成功鋪開一條平坦大道。

    因缺陷而成功

    美國總統羅斯福是一個有缺陷的人,小時候是一個脆弱膽小的學生,在學校課堂裡總顯露一種驚懼的表情。他呼吸就好像喘大氣一樣。如果被喊起來背誦,立即會雙腿發抖,嘴唇也顫動不已,回答起來,含含糊糊,吞吞吐吐,然後頹然地坐下來。由於牙齒的暴露,難堪的境地使他更沒有一個好的面孔。

    像他這樣的一個小孩,對自我的感覺一定很敏感,常會迴避同學間的任何活動,不喜歡交朋友,成為一個只知自憐的人!然而,羅斯福雖然有這方面的缺陷,卻有著奮鬥的精神。事實上,缺陷促使他更加努力奮鬥。他沒有因為同伴對他的嘲笑而減低勇氣。他喘氣的習慣變成了一種堅定的嘶聲。他用堅強的意志,咬緊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顫動而克服他的懼怕。

    沒有一個人能比羅斯福更瞭解自己,他清楚自己身體上的種種缺陷。他從來不欺騙自己,認為自己是勇敢、強壯或好看的。他用行動來證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障礙而得到成功。

    凡是他能克服的缺點他便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過演講,他學會了如何利用一種假聲,掩飾他那無人不知的暴牙,以及他的打樁工人的姿態。雖然他的演講中並不具有任何驚人之處,但他不因自己的聲音和姿態而遭受失敗。他沒有洪亮的聲音或是威重的姿態,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樣具有驚人的辭令,然而在當時,他卻是最有力量的演說家之一。

    大哲理:不要在缺陷面前退縮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認識自己,在意識到自我缺陷的同時,能正確地評價自己,在頑強之中抗爭。不因缺憾而氣餒,而應該對它加以克服或者利用,變為資本,變為扶梯而登上名譽巔峰。

    擁抱進取心

    有一天,尼爾去拜訪畢業多年未見的老師。老師見了尼爾很高興,就詢問他的近況。

    這一問,引發了尼爾一肚子的委屈。尼爾說:「我對現在做的工作一點都不喜歡,與我學的專業也不相符,整天無所事事,工資也很低,只能維持基本的生活。」

    老師吃驚地問:「你的工資如此低,怎麼還無所事事呢?」

    「我沒有什麼事情可做,又找不到更好的發展機會。」尼爾無可奈何地說。

    「其實並沒有人束縛你,你不過是被自己的思想抑制住了,明明知道自己不適合現在的位置,為什麼不去再多學習其他的知識,找機會自己跳出去呢?」老師勸告尼爾。

    尼爾沉默了一會說:「我運氣不好,什麼樣的好運都不會降臨到我頭上的。」

    「你天天在夢想好運,而你卻不知道機遇都被那些勤奮和跑在最前面的人搶走了,你永遠躲在陰影裡走不出來,哪裡還會有什麼好運。」老師鄭重其事地說,「如果一個人安於貧困,視貧困為正常狀態,不想努力掙脫貧困,那麼在身體中潛伏著的力量就會失去它的效能,他的一生便永遠不能脫離貧困的境地。一個沒有進取心的人,永遠不會得到成功的機會。」

    大哲理:如果一個人把時間都用在了閒聊和發牢騷上,就根本不會想用行動改變現實的境況。對於他們來說,不是沒有機會,而是缺少進取心。當別人都在為事業和前途奔波時,自己只是茫然地虛度光陰,根本沒有想到去跳出誤區,結果只會在失落中徘徊。

    用盡所有的力量

    一個小男孩在他的玩具沙箱裡玩耍,沙箱裡有他的玩具小汽車、敞篷貨車、塑料水桶和塑料鏟子。

    當小男孩在鬆軟的沙堆上修築「公路」和「隧道」的時候,他在沙箱的中間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石頭,阻擋了他的「工程」建設。於是,小男孩開始挖掘石頭周圍的沙子,企圖把它從沙子中弄出去。雖然石頭並不算大,可是對於一個小男孩來說已經相當大了。小男孩手腳並用,費了很大力氣,終於把大石頭挪到了沙箱的邊緣。不過,他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力氣把大石頭搬出沙箱的「牆」。

    但是,小男孩下定決心要把大石頭搬出去,於是他用手推,用肩拱,左搖右晃大石頭,一次又一次地努力。可是,每當剛剛有一點進展的時候,大石頭就又滾回原處。最後一次努力時,大石頭滾回來砸傷了他的手指頭。

    終於,小男孩再也忍不住了,大哭起來。其實,這件事的整個過程都被小男孩的父親透過起居室的窗戶看得一清二楚。就在小男孩哭泣的時候,父親忽然出現在小男孩的面前。父親溫和地對小男孩說:「兒子,你為什麼不用盡你所擁有的全部力量呢?」小男孩十分委屈地說:「但是,我已經用盡我的全部力量了。」「不對,兒子。」父親親切地說,「你並沒有用盡你所擁有的全部力量,你並沒有請求我的幫助啊。」說完,父親彎下腰,抱起那塊大石頭,把它搬出了沙箱。

    大哲理:在生活或工作中,當遇到困難,感到自己實在是無能為力的時候,不要不加思考的蠻幹,也不要輕易就說放棄,你可以試著轉變一下思路,嘗試一些新的方法,或者請求別人的幫助,你會發現,問題原來如此簡單。

    一本小說

    某年的世界文學座談會上,有一位相貌平平的小姐端正地坐著。

    她的隔壁坐著一位匈牙利男作家,他問她:「嗨,請問你也是作家嗎?」

    小姐親切地回答:「應該算是吧。」

    男作家繼續問:「哦,那你都寫過什麼作品?」

    小姐謙虛地回答:「我只寫過小說而已,並沒有寫過其他的東西。」

    男作家顯得有些驕傲地說:「我也是寫小說的,目前已寫了三十幾本,多數人都覺得不錯,也頗獲好評。」說完,男作家又問,「對了,不知道你寫過幾本小說?」

    小姐微笑著回答:「我沒有你這麼厲害,我只寫過一本而已。」

    「一本小說啊?書名是什麼呢?」男作家的得意之情越來越溢於言表。

    小姐和氣地說:「我那本小說叫《飄》,拍成電影時改名為《亂世佳人》,不知道這部小作品你有沒有聽說過?」

    聽了這段話,男作家驚愕得無法搭腔,原來她就是鼎鼎大名的瑪格麗特·米歇爾。

    大哲理:人的一生的價值不能以你所從事的事業的多少來論,而是你真正做出了什麼樣的成績。有的人雖然做了很多事,但真正有價值的卻沒有一件,而有的人一生只做了一件,但是它的價值卻是無法估量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