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猶太教」婚禮中,誦讀祝禱文除用希伯來文外不可用英文(或本國語文),而且可以不用「天蓬」。這對青年人,還可決定用許多在傳統上與基督教結婚典禮有關聯的因素;不過他們應在好幾個禮拜以前就和主持典禮的猶太牧師商量此事。在典禮上,新郎通常是由男儐相引導前來,而新娘則由其父挽著她而來。陪從們的所作所為與基督教婚禮中者相同。此時新郎重複念著希伯來教條或英文所譯過來的同一教條。隨後新娘和新郎也飲同一個杯子中的酒,此象徵著快樂幸福無窮。通常最後由牧師對他倆結婚的重大意義作一簡短的演說。
羅馬天主教婚禮
在羅馬天主教堂舉行婚禮,習慣上是在上午八時和午間舉行的「婚禮彌撒(Nuptial,Mass)」。在大部份的教區裡,婚禮彌撤都遵照彌撒時間表所安排的時間來舉行:因此這對已訂過婚的人,就該在好幾個月之前,預先到教區禮拜堂去做一切的安排。預備住教堂發表的結婚典禮、結婚舉行的預告(Banns)和要結婚的通告,都該在舉行婚禮前由教士們在講壇上宣佈三次或刊登在教堂行事日曆上。因此這對未婚夫婦就該事前先打聽一下那兒的規則和限制,並且在以後遵照這些限制而行。
儘管下午的婚禮通常是在下午四點或五點舉行,但也可以在午間一點到六點的任何時間裡舉行。天主教婚禮可在一年中任何時間內舉行,然除了在大齋(Lent)與耶穌降臨(Advent)的關閉期之外,除了因特殊狀況,得到主教的允許外,通常在上述關閉期間是不能在教堂舉行婚禮的。
接待會
當到達接待會舉行地的家中或俱樂部後,新郎新娘等一夥人可以在其他客人到達之前合影留念。照相完畢之後,他們便排隊迎賓,接待會就這樣開始了。
迎賓隊伍
真正的迎賓隊伍是由新郎、新娘和新娘的陪從人員所組成的。通常招待們和男儐相不參與其中。
新娘的母親,則排在這支隊伍的頭上,站在最接近接待會地點的入口處迎接客人。有時候她同新郎的母親,可能還有他的父親,三個人一道迎賓,因為他們能與新郎、新娘等人分開站立,在門口迎接客人。如果可能的話,新娘的父親可加入隊伍湊成第四位,不過這兩位父親總老愛在一塊走來走去,而讓他們的兩位夫人留下來單獨迎接客人。
如果新郎的母親是自遠方來的,那麼她幾乎總是同新娘的母親一道迎接客人。但是如果客人們對於她同對新娘的母親一般熟稔,那麼她就可能到房中一邊去迎接客人,而使得她自己的朋友可以與她暢談。自然新娘的母親決定自己認為最能取悅所有有關人士的種種安排。
無論如何.新娘的母親永遠是站在距正廳門口最近的地方。而在一個相當講究的接待會上,通常會有一位通報的人。他或者是她的管家,再不然便是辦伙食者所供給的一位人員。負責詢問每位客人的姓名,然後再由他把這些大名——大聲重複念出來。客人們都和女主人握手,並且不忘誇獎一下婚禮的隆重盛大、新娘的美麗可愛,接著再向這對新人道賀。如果當時沒有人通報客人的姓名,女主人不認識的客人們,可以自行介紹他們的姓名。
新娘總是站在新郎的右邊。而隊伍站立的方向應當由屋子的格局來決定。在用圖解所示的屋子裡,如果通往餐室的門在右邊,男女雙方的母親們將站在左邊,這時隊伍很自然的從那門移開,向相反的方向那邊走去,而客人們首先向新娘祝賀,而不是先向新郎祝賀。
通常新娘與新郎是在門口對面,倚靠著牆款待客人;不過還並不是固定的規則,他倆認為屋子中那一邊最適合做背景,便選擇那一邊。這一面通常都用樹葉花朵予以裝飾,但這一面也很可能是關閉的窗簾或爐架上放著鮮花的壁爐。
此時新娘站在新郎的右邊,其次便是女儐相。伴娘們則依照各人高矮站在女儐相的下首。
接待雙方的客人
如果接待會上有一位新娘的朋友或親戚,可是新郎並不認識這個人,這時她就得把他(她)介紹給他說:「凱蒂姑姑,我請您見見我的吉姆。」或「他就是吉姆,雷波夫人。」再不然,再正式一點說:「我能讓我的先生見見您嗎?法拉威夫人。」
新郎若是遇見他的一位老朋友,但新娘並不認識這個人時,新郎就該說:「瑪麗,他就是凱瑞表弟。」或「瑪麗,這位是丹佛夫人。」或「喂!司提夫·瑪麗,他就是司提夫·密西根。」如果司提夫是一個年紀大一點或舊式一點的人,他就說:「你好,司馬特林頓夫人。」瑪麗則應著說:「你好。吉姆常提起你呢!」如果司提夫年青或是時髦,他便說:「我很高興遇見你,瑪麗。」她可以回答道:「司提夫,我也很高興見到你。」
新娘若記性好,就應當好好感謝送她禮物的每位來賓,譬如說:「非常謝謝你送的那些可愛的燭台。」或「你送給我的那個大盤子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哩!」而那些被謝的來賓則回答道「我好高興你喜歡它。」或「我希望你能發覺它可以派用場。」或「我沒有在它的上面題字,萬一你有個同樣的東西,你可以把它換掉。」然而這些口頭上的道謝還是不夠,因此新娘還得寫謝條再度謝謝別人。如果她收到了大批的禮物,如果她無法信任她自己的記憶力,她大可不必冒險口頭謝謝別人;否則她謝謝威爾辛頓夫婦送給她一個玻璃煙灰缸,實際上他們送的卻是一件銀器。
對於親友們一切的祝福與道賀,新娘和新郎卻只要說聲:「謝謝你。」就行了。
這是相當明智的事,特別是在一個非常盛大的酒會上,為客人們準備一點茶點,一俟他們從受款待的陣容走出來,即可享用。自然客人中也有些是直接離開的,或者他們還有別的約會呢!
新娘席(TheBride'sTable)
新郎與新娘常常不太喜歡另設一桌新娘席,而喜歡與客人們混在一起用餐。當他倆這樣做的時候,便要從為客人們準備的普通席中預留一桌給他倆,這樣當他倆感到喜歡那樣時;便可以坐下來進餐。若是有新娘席,則該席是擺設在大廳的一側或一端,抑或是分開來的一個廳裡,桌上並且用許多白花予以裝飾。在新娘的面前,擺上一個結婚蛋糕作桌上的首要裝飾物——餅上總是精緻地塗上一層糖霜,蛋糕頂上並放著描畫新娘與新郎的兩個小人像。
當來賓漸漸離去時,新娘和新郎就決定是他們回到他們桌上或與客人聚聚的時候了。於是他倆挽著臂帶頭先走,而招待們及伴娘們跟在他倆的後面:新娘與新郎永遠是坐在彼此的隔壁,新娘坐在新郎的右邊,女儐相則坐在他的左邊。男儐相坐在新娘的右邊。其他相互交叉圍繞著桌子坐的是伴娘們和招待員們。有時也可邀約一兩位參與結婚派對的好友以及陪從人員的先生或夫人來就座。如果沒有伴娘,則一張桌子上總是這樣的好友至交。甚至既使其餘的客人們享用的是自助餐,新娘席總是由侍者們予以照料。
新娘雙親之席
新娘的雙親之席,除了桌子面積較大一點和桌上擱著的客人座位卡之外,它與其他桌筵席並沒有什麼不同。新郎的母親總是坐在新娘父親的右邊,而在他們對面則新郎的父親坐在新娘的母親右邊。席上其他的座位則是新娘的雙親好友、貴賓們和主持婚禮的牧師(牧師可能包括在內,也可能不包括在內)。如果婚禮是由一個教會中顯要人物所主持的話,則此時一定要邀他加入此席,讓他坐在女主人的左邊,如果他的夫人也在場的話,則她應坐在新娘父親的左邊。
當參加婚禮的客人都是站著享用的時候。惟一的一桌坐著進食的筵席是新人那一夥。
向新娘與新郎敬酒
在坐著進食的新娘席上,一待新人及其陪從等坐下時就馬上倒香檳酒。最先把新娘的酒杯倒滿,再給新郎倒酒,然後繞著桌子斟酒,首先向坐在新郎左邊的女儐相斟酒,最後才輪到向就座於新娘右邊的男儐相斟酒。待每人的酒杯都盛滿了,於是由一個人——實際上這是男儐相的職責——提議向新娘與新郎舉杯祝賀、。這時除了這對新人坐著外,其餘的人都應該站起來,舉起酒杯,把酒飲盡以示祝賀。然後新郎站起來,代表他同新娘兩人答謝祝賀。此時只要有人高興提議,還可繼續向其他人乾杯;譬如說;新郎可能希望向新娘的母親敬酒。而在一個盛大的接待會上,這種種祝賀敬酒常需分成許多組進行,然而在一個小型的接待會上,則無需如此,所有的客人可以一齊起立向新人敬酒,敬他倆健康快樂。
接待會中的舞會
如果接待會上準備者是普通的兩道或三道菜的餐食或婚禮早餐,那麼第一道菜餚在新人一行坐下不久便馬上端上來。而待大家用完點心與切好結婚蛋糕之後,舞會方才開始。然而在接待會上就不供應全餐,而只有自助餐桌上傳來傳去或取食的三明治和其他點心。而一旦這對新人款待客人的陣容退下來休息一會,便可以帶頭首先起舞。
新娘與新郎就在客人們的觀賞與喝采聲下,共跳第一支舞。接著新娘的公公邀請她跳第二支,然後她的父親陪同她跳另一支舞。新郎也以相同方式先後邀他的岳母和她的母親共舞。
在新娘與新郎單獨跳了一段時間之後,新娘的父親便請新郎的母親跳第一支舞而新郎的父親也請新娘的母親共舞。當新郎和每位伴娘,新娘與每位招待共舞時,客人們即可開始加入舞陣。於是所有在場的人都跳起舞來了。
切結婚蛋糕
在正式的酒宴上若有新娘席,應正好在享用點心之前切結婚蛋糕,然後將一塊塊的蛋糕隨同果子凍或冰淇淋一道端給客人們。如果沒有準備這新娘席,那麼可稍遲一下再切結婚蛋糕,時常大約在這對新人要離開接待會不久之前。
新娘由新郎的幫忙用銀製的切餅刀從餅的底層(如果這餅有很多層的話)開始切下第一塊。有時她切兩塊,一塊給新郎,一塊給她自己。然後由侍者來切直到底層切完為止。接著把蛋糕拿走,把每層分開,切成一塊一塊。的確麵包師都往蛋糕的每層下面放一個很厚的底板圓盤墊著。如果可能,安插著小小人像的最小頂層,是留給新娘與新郎的。不過無論如何,還是應當留下一大塊蛋糕給新娘與新郎。
已離婚的父親參與婚禮
當一位熱愛兒女但是已經離婚的父親想去參加女兒的婚禮時,有一個很實際的解決辦法。新娘雖然一向和她的母親生活在一起,但她同樣深愛她的父親以及他的家人。她深知在仳離的雙親之間存有怨忿,自然父親方面最至親的人來教堂參加婚禮的一定很少。她也明白既使她的父親來教堂參加婚禮,也會即刻離去的。而他和他的家屬,以及他自己特別的好友們——其中許多也是她的好友——都不會來參加接待會。
因此在新娘的母親髮結婚請帖的同時,新娘的父親也可發一種小的第二次集會的請帖:如
謹詹於四月十日(星期六)為[(小女)瑪麗詹姆斯·馬丁君]舉行婚宴,恭請
闔第光臨
約翰.帕特鞠躬
恕邀:席設莫洛地四號
時間:四月十日(星期六)下午七時入席
如果他已再婚,則請帖可寫成:
謹詹於四月十日(星期六)為[(小女)瑪麗詹姆斯·馬丁君]舉行婚宴,恭請
闔第光臨
約翰·帕特
珍妮·華德鞠躬
恕邀:席設莫洛地四號
時間:四月十日(星期六)下午七時入席
此時新娘的母親所下的帖子,惟一要變動的是接待會時間,它應當比一般接待會的時間早一點。另一項與習慣上結婚程序有所出入的是:新娘新郎離開在新娘的母親家中所開的接待會時不必換上旅行裝,他倆仍舊穿著禮服。然後他倆便穿著這些禮服,由伴娘和招待們陪同著開車到新娘的父親家中去。
這對新人對新娘父親的家人們以及特殊好友們——見面問好之後,自助餐或在一張張小桌上開的晚餐便早已準備好了。吃過飯後,新娘同新郎便換上在那一天事先已送到達她父親家裡的旅行裝,最後在客人們紛灑玫瑰花瓣與圓形色紙下離去。
對於同樣地深愛著他們雙親的孩子而言,一個家庭中的離婚事件帶來了許多不可避免的不幸。對於一位熱愛父親及其家屬,就如同熱愛其母親與其家屬一樣的新娘而言,這種方式當是對思想周到心地慈和的一項重大貢獻,而這種慈和永遠是完美行為的考驗。
他們離去了
有時新娘和新郎因為一直忙著跳舞和聊天而使一些有意留下來看「新人離去」(「goingaway」)的客人變得很不耐煩而離去了——事實上這也正是這對新人所希望的。除非他倆要趕火車,不然的話他們總是在換旅行裝出發之前,留下來一直到客人們漸漸減少時為止。最後新娘向伴娘們打個招呼便離開了房間。於是她們都一齊集合在樓梯腳下。大約當新娘步上距梯頂一半之處,她便把手中的花束拋下,讓它們去接。最後無論那位接到,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