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超能分析力 第10章 抓住分析力 (1)
    把握自己的生活,對問題加以分析,穿越人生的灰色區。

    從小事開始

    發現問題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認識和分析活動。因為,一個問題就像一個智慧迷宮,探索智慧迷宮,方顯英雄本色;一個問題如同一個地下寶庫,發掘寶藏,可以增加人類精神財富。

    發現問題也是一種複雜的認識活動和分析活動。發現問題不僅需要懷疑精神、冒險精神、創新精神、批判精神,而且還需要有豐富的想像、敏銳的洞察力、精細的分析力和頑強的探索力;發現問題不僅需要社會需求的推動,而且需要動機的激發;發現問題不僅需要瞭解發現問題的途徑,而且需要掌握發現問題的方法。

    發現問題雖然沒有機械的程序和算法,但也不是完全隨機的、純粹偶然的活動,一般有以下幾種途徑。

    1.質疑

    通過對已有的理論(包括成功的理論)進行批判性考察,發現其內部存在的問題就是質疑。

    從這一途徑發現的問題可能有兩個:

    第一,錯誤的理論。

    比如,伽利略在亞里士多德的落體定律中發現了邏輯矛盾;羅素在弗雷格的理論中發現了一個悖論,從而一舉摧毀了這一理論的基礎。其他悖論和謬論的發現,也同樣起到了極為重要的推動作用。歸類問題的發現不僅需要嚴密的邏輯推理,而且還需要對整個系統進行全面深入的剖析。比如,在柏拉圖的對話中,特拉西馬克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有什麼理由成為一個利他主義者呢?這一問題對一個著名的道德原則提出了懷疑。在人類思想史上,休謨、波普爾、奎因、科恩、愛因斯坦等人都曾經通過對某個公認的原則、規範的懷疑而提出了有影響力的問題。

    第二,理論內部結構上的不嚴謹。

    這類問題的發現可以導致對理論的修正和完善。它們的發現既要有邏輯分析,也要進行審美判斷。波普爾認為問題的發現途徑有兩條:通過批判產生的和未經批判產生的。他尤為重視通過前一途徑產生的問題,他指出:「問題是在我們試圖按我們的認識去理解這個世界即我們『經驗』的世界之中產生的。這裡的『經驗』主要指期望或理論,部分地也指觀察知識——儘管我不相信存在未被期望或理論玷污的純粹觀察知識。這些問題中有少數幾個包括一些最有意思的問題——產生於對一些至今一直被不加批判地接受的理論的有意識的批判,或產生於對一個前人的理論的有意識的批判中。」

    2.比較

    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理論進行比較分析,進而發現存在於它們之間的問題:這些理論之間是否矛盾?是否一致?能否歸並?能否還原?能否融合?能否統一?這一途徑有3種重要情況值得注意。

    第一,同一領域的同一系統的兩個前後相繼的理論的關係問題,如伽利略的落體定律或開普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與牛頓力學的關係問題。

    第二,同一領域中兩個不同系列的理論(同時的或不同時的)之間的關係問題,如牛頓力學與麥克斯韋電磁理論之間的關係問題,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關係問題等等。

    第三,同一領域的兩個理論之間的關係問題,如達爾文進化論與熱力學第二定律之間的關係問題。

    科學史告訴我們,牛頓力學與開普勒行星運動三定律之間存在著前者說明後者,後者被前者歸並的問題。在量子物理學中,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屬於同一學科內部相互競爭的理論,而且它們都是形式系統。它們的對抗提出了尋求量子力學形式體系的實質性解釋的背景問題,以及兩個理論系統的比較、評價問題。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關係問題引發了把兩者結合起來的研究。進化論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對立提出了把它們統一到一個更大的理論系統中去,以消除矛盾的問題。而統一場論的構想則是為了解決引力、磁力、核力之間的統一性問題。

    3.理論與事實

    當一個理論不能有效地、圓滿地說明經驗事實時,那就意味著或者理論有問題,或者觀察事實有問題,當然也可能兩者都有問題。如果在觀察實驗中發現了與現有理論或背景知識不一致的現象並且觀察事實又是確鑿無誤的,那就意味著現有的理論不夠用,需要修改和補充,甚至發明新理論取而代之。

    比如,奧斯特從觀察實驗中發現了磁針偏轉現象,反覆試驗表明該現象是確實的,於是便提出了電與磁的關係問題,而這一問題導致了新的理論觀點的提出。反之,如果理論沒有問題,那麼就可以把矛頭對準事實,這可能會引起事實的描述問題和觀察技術的改進問題以及觀察的理論問題。量子力學從根本上動搖了傳統的觀察理論,提出了微觀世界中對微觀客體的觀察問題,並建立了新的觀察理論。

    4.理論應用中的問題

    理論的應用有很多類型和層次。有數學、邏輯、方法論在各門經驗科學中的應用,有科學在技術領域中的應用,有科學技術在生產領域中的應用,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的相互應用,等等。

    數學家玻利亞指出:等周定理的應用及其有關問題可以激勵我們期待著許多類似的應用和問題。我們對定理的推導引起許多更進一步的問題,它在立體幾何和數學物理方面的類比又提示出許多新問題,數學的應用是如此,其他理論的應用也大致如此。

    一般來說,在理論的應用、基本概念的展開過程中,原來隱而不現的狹隘性、不精確性、不合理性和不恰當性等方面的缺點、缺陷、錯誤等會逐漸顯露出來,這意味著提出了理論的發展問題。另一方面,實踐會提出有待理論探討的新問題,激發新的理論思考。

    在技術史上,我們可以看到兩種重大技術的誕生往往產生了相應的科學問題、哲學問題。在當代,試管嬰兒、克隆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都帶來了深刻而重大的科學問題、認識論問題和倫理道德問題。

    5.經驗中的問題

    從經驗中概括出新問題,從日常生活中提煉科學問題、技術問題、藝術問題和其他問題,或者把日常生活問題提升為上述幾類問題。

    不僅經驗科學和人工科學、管理科學等可以通過這條途徑發現問題,而且數學問題及其解答都可以從我們經驗的任何方面,從光學的、力學的或其他的某些現象中得到啟示。在心理學、智力測試、思維科學等方面,有許多問題是從日常生活問題轉換和提升而來的,有的甚至是直接移植過來的。

    1986年普利高津在哈佛大學所作的演講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

    什麼是螞蟻社會成功的原因?這是一個有趣而神秘的問題。單就一隻螞蟻來說,它的行為是雜亂無章的,偶然的。然而整個集體又有著非常一致的行為。有一些螞蟻社會是很小的,只有幾百隻螞蟻。但有些非常大,有幾萬隻螞蟻。有意思的是,當你從小螞蟻社會的觀察研究入手再對大螞蟻社會進行考察時,你會發現交流信息這個概念變得越來越重要。小螞蟻社會的特點是單個螞蟻尋找食物。隨著社會的增大,通信方式在有組織的尋食過程中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大的螞蟻社會中,集體打獵在尋食過程中起主要作用。有時幾十萬隻螞蟻共同行動。

    在一定意義上講,螞蟻所面臨的問題與我們今天這個人口日益增長的社會所面臨的問題類似。我們也需要把我們的通信方式加以改造。

    6.跨域移植

    移植包括橫向移植、縱向移植和交叉移植等。古希臘哲學家芝諾運用移植法把離散(分立或間斷)與連續(不間斷)的關係問題從數學問題提升為一般哲學問題。借助移植法,從自然科學角度提出的空間問題、能源問題、生態問題、海洋問題等可以成為社會科學甚至人文科學的問題;反之,從社會科學角度提出來的人口控制和人口預測問題、城市規劃問題等可以成為自然科學乃至人文科學研究的問題。在這方面,綜合性問題具有很強的可移植性。問題的移植不僅可以在科學部門之間進行,而且可以在技術與科學之間、技術與哲學之間進行,此外,還可以在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之間相互移植。

    7.結構關係中的問題

    基本問題不僅可以演繹、衍生出本問題域中的低層次問題,而且還可以從旁產生交叉科學問題和橫斷科學問題。哥德巴赫猜想就是這樣的問題。行家們認為,哥德巴赫猜想看起來是個整數問題,實際上涉及到非常複雜的三角問題和微積分的精確估計問題。

    波普爾的下述觀點是有道理的:「對一個問題的每一種解決都引出新的未解決的問題;原始的問題越是深刻,它的解決越是大膽,就越是這樣。」

    從一個基本問題既可縱向推演出問題,又可扇形地展開,從而產生一系列問題。反過來,可以從低層次問題向上追溯,發現高層次問題。這後一途徑對哲學研究非常有用。英國哲學家科恩認為,被視為哲學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的合理性問題有8大來源,它們分別是:

    ●對公認的合理性原則提出挑戰;

    ●來自悖論的刺激;

    ●由主觀意識與客觀實在之間的張力而產生的問題;

    ●源於對意義和信息的研究提出的問題;

    ●源於演繹邏輯的基礎、邏輯與語言之間的關係,以及時態、模態、歸納支持的邏輯等方面提出的問題;

    ●數學研究提出來的問題;

    ●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提出的問題;

    ●關於人們的行動、決定或態度、文化模式、種種社會政治制度的理論基礎問題。

    8.自然、社會、人生

    自然、社會和人生是3本永遠敞開的大書,深入其中,仔細體會就會發現問題。這種問題往往是原始的、原創性的、根本性的問題。愛因斯坦說過:「真正有創造性的人從來不是以在紙面上做文章的方式去思索的。」維納也認為,科學家「必須從自然界本身來尋找……研究的課題」。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科學的分析模式,這種模式與年齡或受教育程度沒有關係。它支持人們針對真正的問題,破除固定模式,打破成規,發展創意。這種思考過程包括5項基本步驟:

    1.找出問題關鍵

    如果不知問題的關鍵在何處,即使是愛因斯坦也無法找出分析和解決之道。你必須讓問題有各種解決途徑,允許使用與原先預期不同而充滿想像力的解決之道。若對問題的解決之道處處設限,則想解決問題將難如登天。因此找出問題的關鍵需要多費心思,尤其在解決之道似乎很明顯時。

    2.破除固定模式

    破除固定模式可以讓你萌生因為太過實事求是而沒想過的創意,使你免於故步自封。對於愛因斯坦來說,只有在他願意將所有構想,尤其是荒謬的念頭,都列入考慮時,才最能獲得成功。

    3.破除成規

    破除成規是聚精會神找出解決之道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在各種可以接受的替代方案間無法找到解決之道,那你就得審視那些不可能的替代方案,你必須破除成規。

    4.局內觀與局外觀

    人生是一個入局又出局的過程。局內觀和局外觀是兩種不同的分析視角。局內觀對小問題看得真切、細緻,但難免有「當局者迷」的缺陷。羅蘭·巴特在《一個解構主義的文本》中關於「戀人沒法寫出自己的愛情小說」的觀點,也可以看做是對局內觀缺陷的一個註解。如果我們進入一個複雜的局中,並且只入不出,就會使我們迷失方向,糊塗、頑固、守成,看不清自己的缺點和局限。為了克服局內觀的不足,我們需要反省一下我們所入的局,不時地從局內跳出,在局外冷靜觀察。

    局外觀是在更大的系統和範圍內觀察原來的對象。由於視界的擴大,就為引入對立觀點創造了條件,就為觸類旁通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就為冷靜反思創造了分析環境。

    從某種意義上說,分析過程和分析發展是一個不斷入局,又不斷出局的過程,是一個交替使用局內觀和局外觀的過程。

    5.發展解決之道

    愛因斯坦花了數年時光才將相對論發展成一個實用的理論。偉大的解決之道在剛開始構思時,很少有看起來是偉大的。與現有的觀念相較,即使是最具突破性的構想似乎也略遜一籌。你難免會暫時無法下定論,四處尋求協助,並在犯過若幹錯誤之後,才會將一個構想發展成偉大的解決之道。

    總之,愛因斯坦很自然地使用這些技巧改變了我們的世界。他讓問題的解決之道有更多的可能。他任念頭天馬行空地馳騁,破除了一條條特定的成規,然後他將經過破除成規而得到的構想加以分析和發展,直到這些構想成為卓越的解決之道。

    你也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分析發現問題,尤其是發現複雜而深奧的問題,沒有算法,但有一些啟發性的、助發性的方法。掌握這些方法,利用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隸屬關係、層次關係、同一關係、交叉關係、生成關係、相似關係、對立關係等,來積極地發現問題。

    刀鋒面對面

    我們是怎樣解決「開門」這一問題的呢?從抓握門柄迅速轉動到適時鬆開,這一系列的動作都是在一瞬間自動完成的。

    諸如此類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習慣性地加以解決,就會因為問題過多而被壓垮,就不可能自如地應付環境的挑戰。正常人之所以不會將「開門」視作一個超出智力的問題是因為我們可以將其訴諸習慣。但是有些人感到,我們面臨的問題太多,個個都很重要,我們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一一地解決其中每一個問題。於是我們索性放棄一切問題,眼不見心不煩,落得輕鬆自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