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操作力實施需要建立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無須懷疑,每個人在現實生活中都會遭遇到許許多多的失敗。偉人、天才,同樣也不例外。他們的成功只是表現最終的結果,而不說明過程,失敗為成功之母講的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失敗就不可能有成功。「不經過風雨,哪裡得見彩虹?」愛迪生在試驗蓄電池時,經歷了上萬次的失敗,朋友們安慰他,他說:「沒有什麼,我只不過是找到了10000次不能成功的原因。」所以要有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堅韌頑強的毅力來實施操作力。
第七,敏捷的反應能力,能夠幫助我們實施操作力。操作力是把思維的結果表現出來的一種能力,因此對客觀世界的思考快速、有效與新穎,可以幫助操作力的實現。所有的新穎思想和創造思維成果都必須經過操作力,轉化成物質形態,而這就離不開實現這一目標的敏捷的創造性思維指導。
第八,操作力的實施,需要強制性的自制力,操作力的最終實現,建立在良好的思維基礎上。具體實施的過程,要有良好自制力的配合,許多人都具有一定的墮性,不能克服這些墮性,積極地走向操作實踐,就不能對思維和構想展開操作,就可能半途而廢。
第九,操作力的實現,建立在優良的質疑能力基礎上。在我們把思維力轉化成操作力的具體過程中,首先要對事物的本質加以瞭解,並且善於從中發現和找出問題,加以分析,結合具體有效的操作技術、技巧,並加以隨時調整,以實現操作的順利進行。
第十,操作力的完美表達。要有具體的訓練和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現出自己對客觀世界的思維力與創造力,由此展開具體實踐,在雄厚基礎知識和掌控事物變化規律的基礎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相應的能力完美表達操作力。
創造力
我們現在處在高度信息化時代,電腦與國際互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高速發展,它們在許多方面,減輕了人們的勞動強度,以及大腦負擔,可以讓我們從紛繁複雜的勞動事務中獲得解放。大腦作為儲藏知識的功能日益淡化,即減輕了大腦簡單勞動的強度。但是,對於現代知識資訊高速發展,人們的創造性思維便顯得更加重要。這時候大腦的功能主要定位在展開創造性思維,並且大幅提升這種創造性思維能力。大量事實說明,人人都擁有無比巨大的創造潛能,只要神經系統沒有毛病的人都是如此,而創造的機會也隨處可見。創造可以隨時隨地展開,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現那些不盡合理、不盡完善的事物,稍加改造和琢磨都可以實現創造的目的。人們說,處處留心皆學問,我們可以說,處處留心皆可創造。
但是,有些人對周邊熟悉的生活與工作環境中的許許多多狀況,聽之任之,視若無睹,讓機會白白地喪失掉。其實,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就看自己能否具有一雙慧眼,沒有慧眼可以創造慧眼,創造慧眼實際上是創造性思維的表現。抓住這些機會,可以逐步提高我們的創造力,要提高創造力,就應該在掌握創造方法、完善創造機制與掃除創造障礙等方面下功夫。
關於創造力的研究,西方學者研究的較早,有許多東西是值得我們借鑒的,主要是從加強和訓練創造性思維能力方面展開對創造力的訓練。
哪些創造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創造力呢?
第一,信息交合法。這種創造法是中國人許國泰在1983年發明出來的。主要是建立多維信息座標,構成全方位反應場形式。這種創造性方法被認為是研究自然界與智慧生物的高級運動,是對信息的調整、加工和增值的「魔球」。它分為四步進行:
第一步,中心點確立。即將研究對像確立在信息座標圖的0座標位置上。
第二步,座標線標示。根據所要創造的信息需要,分別劃出若干個座標軸。
第三步,信息點列出。在信息座標適當的位置上,把信息點列出來。
第四步,信息點交合。在信息座標圖上,得到不同軸上的信息交合位置,從而獲得許多新的結果。
第二,屬性列舉法。這種方法是美國科學家克勞福特發明的。他的理論基礎是客觀世界中新事物總是由舊事物脫胎出來的,對舊事物屬性的改造,就能產生出某種新事物。克勞福特歸納事物的屬性並加以總結,得出了事物所具有的名詞特性、形容詞特性和動詞特性三種屬性。
這種創造法主要是針對客觀事物對象的分析觀察,盡可能改良、革新他們的屬性,從而獲得新的創造,它既適合於產品的更新換代和推陳出新,又適合於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調整方向、變化策略與改進質量,這種方法在現實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可以分下面五步進行:
第一步,選擇特定的革新的創造主題。
第二步,把該對象的多種屬性特徵列舉出來。
第三步,分析這些屬性,找出革新的突破點。
第四步,制定革新的設想以及合理的方案。
第五步,論證和檢驗提出的設想和方案。
第三,ARIZ創造法。這種創造法是前蘇聯阿里德休爾萊創造的,他將人們的創造思維劃分成三個階段,也就是說按照以下三個階段來進行創造。
第一階段:分析階段。這個階段是對該事物進行分析和研究,分下面幾步進行:
第一步,制定計劃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的結果。
第二步,尋找障礙。在前進道路上有哪些是拌腳石。
第三步,查找原因。拌腳石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第四步,設置條件。排除干擾與影響。
第二階段:操作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根據第一階段的思考,並進一步思考,然後把結果投入到實踐中去。
第三階段:合成階段。這一階段是對第二階段的進一步完成和完善,是把思維運用到實踐中去的整個過程。
這種ARIZ法最重要的是第一階段,在第一階段就形成了創造性思維,運用的主要是邏輯推理的思維方法,後面兩個階段是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實施和逐步完善的。
第四,檢核表法。它是對創造的對象或問題給出多種意見,並從中進行檢核的一種創造方法,奧斯本認為,這種方法可以從下列幾個方面進行操作:
其一,設問和轉化。看看該問題能否擁有其它的價值與用途?
其二,設問和適應。看看能否有其它事物與之類似,是否可以聯繫到其它的事物?
其三,設問和改變。看看能否改變該事物的形態、大小、顏色、氣味等,得到的是什麼樣的結果?
其四,設問和放大。看看是否可以加上一些內容,加高、加長、加厚、加寬、加濃、加稀、加大、加小等,看結果怎樣?如果不加,僅僅重新複製,結果如何?
其五,設問和縮小。減少該事物原來的數量,縮小或縮小形態,它的結果是怎樣的?
其六,設問和替代。看看它能否用其它的材料和成分替代,這樣的結果如何?
其七,設問和組合。看看是否可以把該事物與不相干事物強行組合起來,結果會怎樣?
其八,設問和重組。看看打破該事物的內容結構或讓它們內部關係改變,其結果如何?
其九,設問和逆位。把該事物的正反、前後、左右、上下、內外、位置等進行對調,看看它的結果如何?
第五,NM-T形思考法。這種方法由日本金澤工業大學中山政和發明。他運用的是思維中的類比思考方法,抓住事物中的關鍵詞作為創造思路,從關鍵詞,到A資料,再到B資料,接著再到C資料,逐步類推。下面是這種方法的公式:
創造公式:關鍵詞→A資料→B資料→C資料
這裡的關鍵詞是指什麼呢?它是圍繞著創造對像選擇那些重要的內容,用最簡潔的語言加以表述,這個最簡潔的語言就是關鍵詞。如發明電腦,根據它的主要作用和功能,其關鍵詞是計算、圖像、打字、工作、製圖、繪畫、設計等。
A資料是圍繞這些關鍵詞找到該事物類比的東西。假設A資料思考得出某種設想,在此基礎上發現某種有用的屬性、結構及可能的參考等,這些較多的背景材料就是B資料。分析和評估B資料,對其合理的成分加以吸收和運用,並進一步實際操作,這些資料就是C資料。
第六,腦轟法。它是對智力展開激勵的一種創造性方法。它由著名的美國創造工程奠基人奧斯本發明,腦轟法後來被許多人稱之為「大腦風暴法」,當代世界發明大王中松義郎寫了一本《頭腦風暴》,非常推崇這種腦轟法。我們在有關章節已經介紹了,這裡不再說明。
創造性方法有300多種,上述方法比較具有代表性,還有一些智力激勵法、魔鬼訓練法、原型啟發法、SET法等。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訓練創造性思維,也可以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展開創造性活動,從而獲得新成果、新貢獻。
創造力是知識經濟時代,最有活力、最有前景、最有挑戰的能力,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不斷追求、不斷訓練、不斷提高,使我們在高度競爭的社會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並且能夠體現出我們所具有的生命意義。
例如:自由女神像在裝修改造的時候,有些廢棄的銅製材料,當時被當作垃圾賣給了一位商業人士,這位頭腦靈活的人士運用發散思維,利用這些廢品開發出了自由女神像紀念品發售,受到了許多到此觀光旅遊人士的歡迎。這項富有創造力的舉措一舉獲得成功,被傳為美國商界典型的創造性產品的成功事例。雖然產品本身並不是了不得的事情,但這種創造力卻為人們津津樂道。
另一則有趣的故事發生在海灣戰爭時期。當時,在中東沙漠中的美軍士兵對飛入槍口的黃沙,一籌莫展,因為這些沙子進入槍管,就會對槍的使用造成故障,甚至會傷害到自己的生命,這的確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難題,因為它直接影響到美國部隊的戰鬥力,在這個關鍵時刻,有人急中生智,想出了一個妙招,怎麼妙法呢?他想到了美國大兵身上攜帶的避孕套,這種東西比較簡單,怎樣用它來解決槍管進沙子的問題呢?原來是用它來套住槍管,而不是別的什麼,這就解決了一個大難題,既可以防止進沙子,又不影響開火。可見發散思維帶來的創造力是何等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