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專業的學生波恩在一次物理測試中碰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請說說你如何能夠用一個晴雨表來測量一幢高層建築的高度。波恩寫下的答案是這樣的:拿著晴雨表走到這幢樓的樓頂上去,將一根繩子綁在晴雨表上,再順著繩子把晴雨表放到下面的街面上去,然後將繩子收起來,測量繩子的長度,這就是這幢高樓的高度。
這也可以說回答了這個問題,但是完全不是教授心裡面想好的標準答案。題目之所以提到用晴雨表,就意示著波恩應當利用大氣壓來解決這個問題,摩天大樓頂部的氣壓要比底部的氣壓低。利用這種氣壓差,就可以計算出這幢高層建築的高度。
教授為如何處理這個叛逆式的答案犯了難,他最後決定採取仲裁的方式:請來另外一個教授當仲裁員,要求波恩重新解答這個問題,必須顯示其有一定的物理知識。最後,波恩提出了多個答案,沒有任何一個涉及到氣壓問題,最後,他在這道題上得了滿分。他提出的答案包括:
☆拿著晴雨表來到該建築物的頂部,然後靠在屋頂的邊上。放開晴雨表,用秒錶來計量它落到地面所用的時間。然後用S=12at來計算這幢樓的高度(這個公式表示的是,物體從空中自由落下的距離等於重力加速度的二分之一乘以時間的平方)。
☆在某個晴天拿出晴雨表,測量一下這個晴雨表的高度及它的影子的長度,以及這幢高樓的影子的長度,然後利用一種簡單的比例原理,計算出這幢建築物的高度。
☆拿著晴雨表順著樓梯走上去。當你爬樓梯的時候,測量每一層樓的高度(用晴雨表來測量每一層的垂直高度),最後,就可以得出以晴雨表長度表示的這幢樓的高度。
☆將晴雨表綁在一根繩子的一端,讓它像鐘擺一樣搖晃,然後精確地測量出在大街上的重力加速度和在樓頂的重力加速度。從原則上來說,利用兩次測量值之間的差是可以計算出這幢大樓的高度的。
☆將晴雨表帶到地下室,敲管理員的門。當管理員過來開門時,對他說這樣一段話:「親愛的管理員先生,我這裡有一個非常好的晴雨表。如果你願意告訴我這幢樓到底有多高,我會將它送給你作個禮物……」
這個故事很好地提醒我們,不是所有的問題都只有一個正確答案,甚至可以說那些本只有一種正確答案的問題實際也不是如此。德克薩斯A&M大學的創造力研究專家羅納德·芬克在這方面作出了一個很有用的區分。他劃分出了「聚合性頓悟」和「發散性頓悟」這兩種概念。兩種頓悟思維都是創造性思維的形式,但是當相關問題只有一個很難找到的正確答案時,就需要運用聚合性頓悟思維;當有許多答案時,就需要運用發散性頓悟思維。
這裡的困難是,當你已經知道某個具體答案時,甚至是你認為你已經知道了答案的時候,你就可能傾向於不再思考其他答案了。許多問題都比表面上看起來更加具有開放性。可能性往往是無限的,你面臨的挑戰是如何突破平庸,增加壓力。
◎改變規則
亞歷山大和戈耳迪之結故事,作為一個以改變規則的方式離開傳統答案的經典例子,一直流傳至今。
希臘傳奇說,這個結是弗裡吉亞國國王戈耳迪打的。有一種預言宣稱,誰能夠解開這個結,誰就能夠統治整個亞洲,亞歷山大認為他在這個預言中找到了自己的命運歸宿。然而,這個戈耳迪之結卻讓無數人陷入徒勞無益的冥思苦想之中。亞歷山大可不是那種喜歡糾纏細節的人,他拿起自己的長劍,逕直將這個結劈開,就這樣「解開」了它。
亞歷山大可能會對愛因斯坦說的下面這段與解決問題有關的話深表贊同:問題的表達往往比答案更加重要,答案往往不過就是數學或實驗上的問題。要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某個新的角度考慮一個舊問題,都要求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它們正是真正的科學進步之所在。
亞歷山大當然是從一個新的角度來考慮一個老問題的,儘管他對科學的興趣遠遠比不上他對征服的熱愛。他的果敢以及他輕鬆突破陳規的魄力不僅給人深刻印象,而且讓人心神不寧。
當然,也有人說亞歷山大作弊了,即說的只是「解開」,將之劈開顯然不是諸神心目中的答案之所在。但真的不是嗎?或許這就是奧林匹斯山諸神尋找的少說多做的決斷力。無論如何,亞歷山大最後走上了征服亞洲和更廣大的土地的道路。
亞歷山大的這則故事是心理學家們所謂的「發現問題」的絕妙例子。作為解決問題的孿生兄弟,「發現問題」說的是首先必須找出問題所在,而且這個過程中往往需要進行重新定義,才能夠找到答案。對答案的初步預想,不論多麼的模糊,最後都可能證明是具有「迷惑性的綠洲」存在,這些「綠洲」讓人們裹足不前,無法找到一個更好的答案或者另外一種有趣的答案。
◎重新定義
對問題的思考要多層次、多角度、全面、綜合,而「重新定義」是思考的途徑之一,它通常是從發現問題開始的,國家航空航天局早期的太空計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要讓宇航員從軌道上安全返回,國家航空航天局面臨著一個棘手的重返大氣層問題。宇宙飛船以大約每秒5英里的速度從太空返回時,會與大氣層發生摩擦,這可能讓飛船上大部分材料完全汽化,宇航員當然也無法倖免。早期,國家航空航天局認為問題的關鍵在於找到一個可以抵抗高溫的材料,這是一種明確的答案預想。為了找到這樣一種物質,航空航天局已經花了不少錢,但是毫無收穫。中途,有人拋棄了這種單一思路,將這個問題重新定義得更加寬泛一些——採取何種措施以讓宇航員能夠安全返回。
這種重新定義的思路最終帶來了一個真正偉大的解決方案——可磨削隔熱罩。航天飛機重返大氣層的過程中,這種陶瓷製品逐步燃燒。這種材料汽化的過程中,宇宙飛船後面的那條氣帶帶走了飛船和宇航員周圍的熱量。這樣,最終的解決方案與最初的設想,在某種意義上是對立的——遠遠不只是要抵抗高溫,它確實沒有做到這一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它解決了如何讓宇航員不陷入高熱狀態下的核心問題。
當代的另外一個「發現問題」方面的經典例證則涉及到3M公司產品「隨手貼」的開發過程。
3M公司的一位發明家一直在研究一種強力黏合劑。不幸的是,此種黏合劑最後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這項計劃看來失敗了。這位發明家對這種黏合劑進行了重新定位:粘得不那麼牢靠的黏合劑可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呢?開始它被用在製造一種「粘性公告欄」上。然而,公告當然可以貼在上面,但是塵土同樣如此,最後這個產品也失敗了。3M公司的另外一個發明家從教堂的讚美詩集中得到啟發。他發現放在讚美詩集中的書籤總是掉出來。他相信,若將這種新黏合劑塗在上面,這些書籤肯定會規規矩矩地待在原位的。這樣「隨手貼」誕生了,而且非常成功。
◎發現問題
思考問題才能夠解決問題,而發現問題則是這一過程的開端。發現問題是一個有許多寬泛概念,它有助於人們進行「漫遊」、「探測」、「重構」或者「離開」。發現問題可以包括:當相關情形不那麼複雜時,初步找到問題或者機會的所在,在具有挑戰性的情形中尋找相關問題的其他定義方式(包括重新定位),對已經帶有預想答案的看起來定義清楚的問題進行重新定義,以開啟思考該問題的其他全新思維方式——離開。
除了「初步探測」之外,發現問題的最大的敵人就是那種被稱為「答案意識太強」的狀態。人們有這樣一種強烈的傾向,對答案的性質進行快速的設想,然後就從那裡興高采烈地出發了:黏合劑粘得不那麼牢,那就想辦法使其變得黏性更強一些。大部分人都不願往後站一站,查看問題的真正所在,或者以某種不同的方式來理解問題。
答案意識太強當然無法讓人具有很好的創造性。人們必須離開對答案的不成熟的設想。有相當的證據表明發現問題是創造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方面最好的研究之一是由心理學家雅格布·格澤爾斯和米哈里·茨克森特米哈里完成的。他們和一所藝術學校的學生合作,看看學生們如何創作靜物畫的。他們給了學生們許多物品,讓他們自己去組合。除了觀察這些學生之外,他們還請了一個委員會,該委員會根據創造性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級。他們的分析集中在「發現問題」的幾個重要標誌上。開始之前多次重新組合相關物品、創作過程中改變方向、發現在靜物畫中表現更深層次的人類思想的方式,即使當前創作已經完成也不認為創作可以就此停止了。研究人員發現這些特徵不僅與委員會評定的靜物畫的創造性高度相關,而且與教師給學生評定的總體創造性高度相關。此外,創造性等級還與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高度相關,這種能力是研究人員通過面試學生評定的。
許多年以後,這兩位研究人員又進行了一項追蹤調查,以看看初步研究中看起來最具創造性的學生是否還是如此。令人興奮的是,他們發現,那些花更多的時間去發現問題的學生,更可能成為以作品富有創造性而知名的專業繪畫工作室的畫家。然而,隨後又進行的一項追蹤調查表明,最初研究中得到的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的數據,預測學生的成功程度的準確性逐步降低了。
創造性和發現問題之間有關聯的進一步證據還可以在其他典型的創造性領域找到。在重複格澤爾斯和茨克森特米哈里的研究的時候,佐治亞南方大學的麥克爾·T·摩爾使用了相同的程序,並讓學生作家處在一個類似的問題情形之中。同樣的,發現問題的水平和藝術作品(學生創作的散文)的創造性之間是相互關聯的。那些在問題構造階段花更多時間進行探索的學生,在答案階段更願意修改他們的散文,而且他們的作品也具有更高的創造性。
心理學家卡爾·貝雷特和馬林·斯卡達梅莉亞提出了「希望程度」這個概念,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為什麼在某個專門領域工作的人們,展示出了對值得探求的潛在問題的或多或少的敏感度。外行人可能很難分析出哪些值得探求哪些不值得探求,但是那些富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對此則能夠保持某種敏感。貝雷特和斯卡達梅莉亞認為,要對「希望程度」作出判斷,涉及到以下3個方面:與目標是否直接匹配,與個人能力是否直接匹配,是否會指向更多的可能性。正試圖征服新領域的商人或物理學家會這樣問自己:「計劃是否與我希望達到的目標相協調?我是否可能完成該計劃?如果確實能的話,它又會導向其他哪些事情?」
形態思考法
啟發與發散是形態化思考法的兩種重要方式。
「啟髮式」是思維的一種重要的策略。數學家波利亞認為問題解決分4個階段:理解問題、構設計劃、完成計劃和檢查回顧。他對各個階段提出了一系列啟髮式策略,並將它們應用於他的訓練之中。典型的啟髮式策略有:
表徵問題的啟髮式
第一,弄清是否理解了未知、已知和有關條件。
第二,弄清是否理解了目標狀態、初始狀態和可允許操作的實質。
第三,畫一個圖表,引入適宜的記號。
第四,如果某種問題表徵方式不能導致問題解決,那麼就試試重新陳述該問題,尋求新的表徵方式。
構設計劃的啟髮式
第一,考慮某個與當前問題結構類似的已知問題並解決它。
第二,考慮某個與當前問題有相同未知但較簡單些的已知問題。
第三,如果你對手頭上的問題無能為力,那麼就看看是否能把它轉化為解決方法已知的問題。
第四,通過考察特殊情境簡化問題。
第五,使問題更為一般化,看看是否能解決它。
第六,把問題分成幾部分,如果這幾部分仍無法處理,再把它們分成更小的部分,直至可處理為止。
執行計劃的啟髮式
第一,換一種方式解決問題。
第二,檢查你的解決方法的含義。
波利亞的啟髮式問題解決訓練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效果,隨後人們又設計了許多啟髮式訓練。科溫頓等人提出的「創造性思維訓練」便是其中一個較為著名的項目。這個項目是由16本自我指導的小冊子組成的,主要是通過一些啟髮式訓練來培養五六年級學生以下6種技能。這6種技能為:
第一,產生最初的念頭。
第二,以系統的方式思考。
第三,受阻後從不同的角度考察問題。
第四,專心注意重要的因素和事件。
第五,提出一些能深化問題解決的問題。
第六,避免匆匆下結論。
用這個項目進行訓練後,人們通過嚴格的控制對訓練效果進行多方檢驗,發現經過訓練,受訓者能產生更多的問題解決方法,從而提高了思維效率。
另外,思維發散能力訓練可以有許多做法。以下列舉幾種常見的做法,讀者可以試用其中的訓練題來訓練自己。
標題表述發散
這種訓練的一般做法是給出一個短小的故事,然後要求培訓對像在限定的時間內為故事列出一些標題。現舉兩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