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超能思考力 第5章 思考力的模版 (1)
    思考沒有條件,思考不受約束,給思考一個立場,積極也好,消極也罷,自由自在地思考。

    知識性思考

    柯南·道爾對思考與知識的關係有一段經典的描述:「人的腦子本像一間空空的樓閣,應該有選擇地搬一些傢俱進去,只有傻瓜才會把他碰到的各種各樣的破爛雜碎一股腦兒裝進去。」傑出人物和成功者之所以具有較強的思考問題的能力,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具有豐富的知識、較強的吸納知識的能力——佔有一定知識儲量的能力和不斷更新的能力。當一無所知的時候,吸納知識可採取一定的模仿性接受;具備一定基礎時,應當加強對知識的消化吸收,保持對知識的更新,在此基礎上獨立自主地進行思考和創新。

    人們每天都要面對很多問題,這就促使人們必須去思考和解決它們。思考問題的基本前提是知識和以知識為精髓的概念。豐富的知識可以啟迪人的靈感和智慧,可以拓寬思考判斷的視野和思路。如果沒有知識,我們也就無從思考了。

    有效地獲取或接受知識的能力,從一般原則上來講,實際上就是吸納知識的能力。對當代渴望成功的人來說,大都具有求知的願望和能力,但吸納知識的能力卻有高有低,有強有弱。有的只注重機械地接受被傳授的知識,目的僅僅是為了佔有知識。當然,佔有一定數量的知識是完全必要的,但有些人對所掌握的知識缺乏獨立自主的思考和批判,對知識本身缺乏更新和調整能力,這就會影響到未來的成功。

    有一次,英國哲學家羅素到外地講學,他向數百名聽眾提出了一個問題:「2加2等於幾?」聽眾都是學者,此時竟面面相覷,無人作答。羅素只好自己回答:「等於4。」滿堂先是愕然,繼而是嘩然。

    「羅素是世界一大哲學權威,所提問題一定十分深奧。」聽眾都在這樣想,這是被權威嚇住了。

    懼怕權威是迷信權威的一種表現,迷信權威的心理,會干擾人們對客觀事物作出獨立的思考、分析、判斷。心理學家穆爾曾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

    他提出了一些問題,請100名學生作書面回答。答卷收來後,他向學生作了講評,中間談到了某專家對這些問題的見解。而後,他又將答卷髮還學生,要求學生進行修改。結果,學生們都不假思索地採取了那位專家的見解。

    還有一些人走向另一個極端,對知識抱有太深的個人成見,不虛心繼承前人留傳下來的知識,一味求新求變,把吸納知識完全當成個人行為,成天抱著懷疑的態度到處挑刺,連別人的原意也不想搞明白。顯然,這也不是成功者所應具有的品質。

    我們考察傑出人物的成功案例時,發現他們無不知識淵博,至少給人的印象是如此。拿破侖皇帝是偉大的軍事家,而他最大的貢獻則是法國民法典;傑斐遜對法律的精通首屈一指。他們又無不具有強大的知識更新能力,始終保持站在知識的前沿舞台,敏銳的金融家如皮爾龐特·摩根就是這樣,而約翰·亞當斯,則是第一個直接使用「知識經濟」的人。

    深厚的知識儲備和敏捷的更新能力使他們永遠站在時代的前列,永遠勝人一籌,準確判斷。這使他們擁有對歷史、現狀與未來的發言權,而別人只是「雲集」的「響應者」或追趕者。

    ◎高效率學習

    增強吸納知識的能力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做到事半功倍。

    1、培養興趣

    興趣是學習入門的嚮導,有了良好而穩定的興趣,就會使人在學習中孜孜以求,學而不厭,表現出高度的自覺性和積極性。怎樣建立良好而穩定的興趣呢?

    第一,要有責任感。要認識到好好學習是家長和朋友們的期待,是自我實現的途徑。

    第二,要有緊迫感。要時刻告訴自己這是人生中的必要步驟,是在社會發展中生存的需要。未來,對於我們,既有強大的吸引力,又有很大的壓力。

    第三,要有理智感。作為一個成功人士,不能僅憑自己的本能好惡來對待專業,而應該以自己的理智與毅力改變對目前所學專業的逆反心理,用意志力培養興趣,一旦認識到所學專業的價值,學習的興趣就會隨之產生。

    2、集中精神

    學習是複雜的腦力勞動,它需要調動所有的感覺器官,全神貫注,並且使大腦的興奮神經中樞處於最佳狀態,任何一點分心都會影響學習效果。心不在焉,必然學無所成。所以,學習時必須用堅強意志克服外界的干擾,同時,要用自我調試的方法排除如疲倦、貪玩、思想混亂等內部干擾。

    1871年聖誕節,愛迪生剛參加完自己的婚禮,突然想出個解決當時還沒有試驗成功的自動電報機問題癥結的點子,便悄聲地對新娘瑪麗說:「親愛的,我有點要緊事到廠裡去一趟,我今晚一定回來陪你吃飯。」新娘一聽,心裡不大樂意,但一看到他那副緊張的樣子,只得無可奈何地把頭點了點。他這一去,到晚上也不見影。一直到將近半夜時分,有人去找,見廠裡點著燈,隱隱約約有人在晃動著。進去一看,愛迪生正在那兒聚精會神地幹活兒。來人不禁脫口而出:「你這個新郎,原來躲在這兒,害得我們找得好苦呀!」愛迪生恍如大夢初醒,忙問:「什麼時候了?」「總有12點啦!」愛迪生大吃一驚,「通通通」地直奔回家,一路上邊跑邊叫:「糟糕!我忘記了!今晚要陪瑪麗吃晚飯哩。」

    愛迪生對科學的專注真讓人感動,正是這種專心致志的思考,才使愛迪生成為名副其實的發明大王。

    3、加深理解

    學習不能全靠死記硬背,理解才是真正的為學之道。他人知識只有經過理解消化,才可得以沉澱與固化,為我所有。如何做到理解呢?

    第一,通過感知加深理解。既可以通過圖解、實驗、參觀、錄像資料與社會調查等進行直接感知,也可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通過聯想和想像進行間接感知。

    第二,通過分析比較概念、定義、原理的語言構成來加深理解。

    第三,通過比較、分析、綜合,運用邏輯思維的方法理解新概念與新知識。

    第四,通過運用知識來理解知識。要珍惜、利用並創造一切實踐機會,通過實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4、強化記憶

    記憶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手段。怎樣來加強記憶呢?

    第一,複習。通過階段性、週期性的循環複習來強化記憶。

    第二,化繁為簡。把複雜的內容化為簡單的綱要,即遵循「從厚到薄」,再「從薄到厚」的途徑。

    第三,比較異同,掌握特點。即通過比較異同,抓住事物間的區別與聯繫,這是避免記憶混淆的好方法。

    第四,尋找聯繫,抓住聯繫。哪怕是無關緊要的聯繫,都可以幫助記憶。

    第五,經常整理,真正理解。通過對知識的整理,使之系統化,再按系統組合知識,這不僅可以加深理解,也便於記憶。

    學習是實實在在的功夫,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讀書不求甚解,是為了做給別人看的,那是學不好的。學習必須從嚴要求,求真務實,扎扎實實,做到真正掌握,融會貫通,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很多傑出的人認為「學貴多疑」。學習不能靠完全被動地接受知識,要靠多動腦筋,多作思考,多問幾個為什麼,要養成質疑問難的好習慣。

    學習不能急於求成,必須循序漸進,逐步積累。只有循序漸進,一步一環地去完成,才能學到扎扎實實的知識。否則,丟掉哪一步、哪一環,都會造成知識體系的缺陷。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如果我們讀了許多書,學了許多知識,只是把它奉為「教條」,束之高閣,或者用來裝潢門面,或者藉以嚇人,那是毫無意義的。

    ◎寬領域學習

    學習知識要善於開闢學習途徑。每一門知識,都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去掌握。一切知識淵博的人,都非常重視利用各種途徑豐富自己的知識。聰明者善於去挖掘各種不同的學習途徑,愚蠢者即使有多種途徑擺在自己面前也視而不見。

    1、課堂學習

    參加學習班(包括入校學習)是學習的主要途徑之一,絕大部分成功者都是經歷了這條途徑才攀上知識高峰的。參加學習班的長處是有利於學習者全面地、系統地掌握某門學科的知識,這是因為講課的老師一般受過正規訓練,他們比較熟悉本學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識,熟悉本學科當前的發展動態,因而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幫助學習者掌握該學科的基本輪廓、基本原理和重點、難點,使艱深的內容一目瞭然,並在一些重要問題上起指點迷津的作用。這比學習者自己去摸索知識要少走許多彎路。所以,參加學習班能保證學習的知識的系統性和科學性。

    2、廣泛閱讀

    閱讀途徑是學習知識的又一重要途徑。一般來說,聽課途徑主要被用在人生的某一階段,即求學階段中。而伴隨人一輩子的學習途徑正是以閱讀途徑為主。學習者在閱讀途徑上探索知識的時間,比聽課途徑更長久、更艱難。從聽課途徑學來的知識,即求學階段學習的知識,僅僅是為專業入門打了一個基礎。走出校門後,這些知識很快就會老化,尤其是理工科知識,有些不出幾年,就老化得不能再用了。大量的新知識,必須依靠閱讀途徑去獲得。如果說,我們在聽課途徑中培養了基本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那麼,閱讀途徑則更能培養人的自學能力和發明創造能力。事業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他們一生中都在孜孜不倦地閱讀。閱讀途徑是獲取知識最多的途徑之一。

    3、教師指引

    求師途徑是聽課途徑和閱讀途徑所不能代替的。天下學人各有學術高見,各有一套嚴謹的治學方法,這都是書本上讀不到的,是集體授課制的課堂上聽不到的,而只有具體接觸才能親身感受到。

    著名科學家麥克斯韋在15歲時,讀書無系統,求學不講循序漸進。傑出的數學家霍普金斯發現了他的弱點,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沒有秩序,你永遠成不了優秀的數學家。」經霍普金斯教授的指點,麥克斯韋很快改進了學習方法,不到3年,他就成了青年數學家。

    4、現代學習

    使用記錄、存儲、傳輸和調節教育信息的電氣聲光教育技術媒體進行的教育,就叫電化教育。尤其在網絡化的今天,電化教育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條重要途徑。電教手段對於擴大眼界,引起對學習科學、探索自然奧秘的興趣,增進思考力、判斷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是大有裨益的。

    5、善於實踐

    思考也不是空中樓閣,我們要善於實踐,離開了實踐,一切思維活動都無異於紙上談兵。

    愛好寫作的青年皮特向高爾基請教「成功秘訣」。高爾基拉著他的手一塊來到海濱,要他下水游泳。皮特怔了一下,急忙掏出一本《怎樣學游泳》的書,坐在礁石上看了起來,只有兩隻腳丫伸進水面攪來攪去。高爾基焦急地問:「你以前看過沒有?」青年答道:「看過五六遍了,但總覺得沒有全部背熟……」高爾基說:「我來幫幫你!」說著,便把他推進水裡,讓他在實踐中學會了游泳。

    現代社會是一個知識爆炸的社會,是一個變化莫測的知識經濟時代,世界日新月異,新生事物讓人們目不暇接,學習能力已成為人類的生存本領之一。如果一個人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那麼,他在這個時代一定是一個悲劇式的人物。

    觀察性思考

    法國的普羅塔戈說過:「頭腦不是一個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也就是說,思考的火花是在外界諸多條件具備的情況下才能夠迸發的。認識事物是一切思考的前提。人憑借什麼去認識事物,是注意嗎?不是!我們平時說「注意這個人」,這不是說「注意」本身就能認識「這個人」,而是由於習慣,將「注意看這個人」中的「看」字省略了,「注意」離開了「看」這一過程,注意力再集中也無法認識一個人。所以,「注意」並不能使我們認識事物,增長知識,它只能起著維持某種活動的指向和使某種活動不斷深入的作用,而要認識事物、增長知識,就要憑借觀察。敏銳的觀察力是思想火花的激發器。

    傳說2000多年前,有位名叫韋斯理的青年對亞里士多德十分崇拜,於是他不遠萬里前來求教。亞里士多德問明來意後,給他一條魚,要求他看。韋斯理想:魚天天吃,有什麼好看的呢?因此他漫不經心地看了一眼,結果一無所獲。後來亞里士多德要他對魚進行仔細、反覆、系統地看,終於「魚沒有眼皮」被他發現了。

    現在,人們把這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知覺過程,稱為「觀察」。

    觀察人人都會,但人與人之間在觀察事物的能力方面卻顯示出很大差異。由於這種差異的存在,不同的人對事物的把握程度會有很大區別。面對同一事物時,所獲得的觀察結果也會大不一樣。有的人對事物一經觀察,便能迅速、全面、透徹、正確地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徵,對事物認識得比較深刻;有的人即使對事物進行反覆觀察,所抓住的也僅是一些零碎、表面的特徵,對事物認識得十分膚淺。這說明,儘管人都以自己的觀察力來觸及事物、認識事物,但觀察力這「觸角」確實有敏銳與遲鈍之分。前者所具有的就是一種敏銳的、良好的觀察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