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腦超能學習力 第13章 魔幻記憶術 (1)
    我們所有的知識都有賴於記憶,如果我們的記憶力超群,那麼我們的學識就會非常淵博。

    記憶的面紗

    什麼是記憶力?

    這個問題似乎太簡單、太不值一問,在你的思想之中,的確有很多關於記憶的觀點與經驗,足夠使你對此做出詳盡正確的解釋。那麼,記憶力到底是什麼?你能對它做出一個完整的定義嗎?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先哲亞里士多德曾認為,人的感情、思想和記憶力「存乎一心」,而大腦僅僅只有「冷卻血液」的作用。人們奉行這個觀點幾百年,但後來卻發現實際情形並非如此。

    用「心」記憶一直是人們的慣用語,從中可見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對後世的影響。直至16世紀中葉,才有一位學者指出:記憶能力不是源自於心臟,而是源自於大腦。也有人指出大腦中真正對記憶起作用的,只是其中的某一部分。現在科學上已發現,「記憶過程」與「再現過程」是大腦各個部分一個統一的有機活動的結果。這一發現促進了關於記憶力的結構與功能的研究發展。但是,至今我們對於記憶力還是知之甚少。

    什麼是記憶力,它怎樣發揮作用,其規律性如何……對於這些,我們仍然欠缺認識,所以科學家們把記憶力稱為「紅箱」——源自於控制論中人們把內部構造未知的物件稱之為「黑箱」。這「紅箱」中到底有怎樣的奧秘呢?

    記憶本質上是一種生物化學過程。美國加州大學生物研究所帕福恩教授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破壞了一隻鸚鵡有關記憶的腦神經部分,這只鸚鵡的記憶立即消失,連平時那些琅琅上口的學舌用語都忘得一乾二淨。既然能通過破壞神經來破壞記憶,那麼也就應該能通過改善腦神經來改善記憶。因此,人們據此啟發,做出了令人神往的假設。

    比如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想發明一種藥物,吃過之後就能過目不忘,再也不必擔心記憶衰弱、健忘等事情的發生。理論上來說這是可能的,而且通過對一些動物進行實驗獲知,某些物質確能增強記憶。但人們至今仍未能生產出使人獲得記憶神效的藥物。

    另一種天才設想是「注射學習法」,即把某一人的記憶物質抽取出來注射給另外一人,從而使知識、資訊在兩者間轉移。這可謂是一個既有效又快捷的記憶方式,果真如此,人們就不必再為學習前人的知識和經驗而大傷腦筋了。

    但這兩種設想都以記憶是單純的化學反應為前提,但實際情形遠非如此。學習和記憶都是極為複雜的現象,包含著各式各樣的心理過程,這絕不是氫與氧反應生成水那般容易。因此,我們絕不能再有這般美好的幻想,以為有一天科學家會發明某種藥物或藥水,可讓你一勞永逸地解決記憶問題。

    記憶力雖然難以解釋,但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途徑增強它。比較科學的解釋是:記憶力是人們實現「接收」、「熟記」、「保持」和「再現」關於周圍世界信息過程的一種能力。因此,真正有效地增強記憶不是靠神藥,而要研究記憶的規律,並在記憶過程中,對這些規律自覺運用,這才是我們真正要做的。

    這些觀點是否與你心中所想的有區別呢?但無論如何,這都不是很重要了。重要的是記憶力作為你擁有的一種能力,有其內在的規律性與可控性,你可以找出竅門,然後增強自己記憶的能力。

    古希臘人非常崇拜記憶力,認為記憶是女神妮莫辛的化身。妮莫辛是所有女神中最漂亮的一個,宙斯跟她呆在一起的時間最長,共廝守了9天9夜,結果她生了9個繆斯女神,分別主司愛情詩、史詩、讚美詩、舞蹈、喜劇、悲劇、音樂、史學、和天文學。在希臘人看來將活力(宙斯)注入記憶(妮莫辛)就會產生創造力和智慧。他們把記憶看做文藝、科學之母,沒有記憶就沒有文藝、科學。

    這些古老而動人的傳說,表明在遠古時代,無論是東方文明還是西方文明,在它們的創立之中,記憶都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人類文明的發展需要記憶來將已獲得的知識與經驗一代代往下傳遞,以求創造出更新的知識與經驗。

    沒有記憶,人類就沒有歷史與過去,也就不可能有現在與未來;沒有記憶,人類就不可能有現代文明,而只能年復一年地重複原始人的探索。

    可以說,正是記憶這種奇妙的能力,才使萬物之靈的人類充滿了智慧,才使人類代代進化,社會不斷發展。人類頭腦的神奇智慧創造了更為神奇的人類社會,而記憶,便在這裡扮演著智慧的始作俑者。

    這種說法並不誇張。毫無疑問,人的一切智力活動需要以記憶為基礎,沒有記憶的參與,人不可能進行任何智力活動。你能對事物進行思考,對歷史進行反思,回憶往事,緬懷故事,這些都是記憶在為你提供材料。你無法想像大腦裡空白一片的人能有何思想。

    「記憶是智慧之母」,古希臘詩人阿斯基洛斯睿智地說。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人總以為記憶是一種低級的腦力活動,可以以聲音、影像、文字等方式取代。他們認為,人們不必再花費任何精力在記憶上,可以將精力用在創造性的勞動上。

    這種貶低記憶作用的觀念影響著很多人,他們都理直氣壯地認為這個時代要求人具有更高的創造能力,而不必注重記憶。這是一種看似有理、實則錯誤的見解,

    我們縱觀歷史上許多在其專業方面取得創造性功績的人,他們往往都具有良好的記憶力。在他們的腦海裡,存在著許多前人總結的知識經驗、生活的材料,當他們的創造性工作需要原料時,記憶就會毫不費力地替他們找到。

    很難想像,一個記憶力貧乏的人,他能獲得怎樣的創造性思維!記憶可以說是思維的根源,離開記憶,所有的智力活動就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你的工作、學習、社交,可以說都離不開記憶。工作需要不斷總結經驗,需要和大量的知識、技術打交道,沒有好的記憶力,行嗎?學習需要不斷地溫故知新,複習鞏固,沒有好的記憶,只能前面學後面忘,事倍功半。在你的交友中,如果你總是能一下喊出朋友的名字,而不會產生似曾相識卻叫不出姓名的尷尬,當然會樹立友好的形象;反之,自然會情況不妙。

    記憶並不神秘,也不是遠離生活。我們常常在使用它,只不過應用的手段有高有低罷了。記憶是一種手段,它是為人們獲得知識而服務的,它的任務就是教你如何更好地運用記憶這種工具,從而更好地工作、學習、生活。

    你或許已在生活中切實地體會到記憶的重要之處,這將會促使你更迫切地探求改善記憶之道。

    觸發你的記憶

    我們見過、聽過很多東西,但真正留在腦海裡的卻只是一小部分,好像我們大腦容量是有限的,容納不下太多的信息;但另一方面,我們卻還是在不斷地記憶新的事物,大腦容量又彷彿永無止境。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許多研究記憶的專家認為,人的大腦容量,可謂是無限的,它可以把所有的信息都收容下來。一位專家計算,即使是大腦每一秒鐘記憶10個信息,如此持續不斷終其一生,人腦仍有記憶其他事物的餘地。

    許多人擔心記憶太多事物會超過大腦的限量,從而使信息像多餘的水一樣,從已經滿了的杯子裡溢出,這種擔心毫無必要。類似人的胃那樣,吃過量再也吃不進任何食物的情況,在人腦的記憶方面是不存在的。所以,你盡可不斷記憶有用的信息。

    大腦可以無限地儲存信息,但這並不代表說,你可以把所有見過的東西都往大腦裡塞,這會徒勞無益。

    人的腦容量是無限的,但人的精力卻是有限的,如果在進行記憶的時候,不能對信息進行有效選擇,來者不拒,將使記憶的效率大為降低。這是因為儘管記憶容量綽綽有餘,但作為接收信息的入口——意識卻只有一個。如果你不把必要的信息與不必要的信息區分開來,當你想記住某些必要的東西時,另一些多餘的東西就會對你產生干擾,使記憶變得困難。

    同樣,如果你大腦裡存在大量無用信息,一旦想提取有用信息時,就如同在一個雜亂的大雜貨倉庫裡尋找一件你需要的東西,那將是一項無比繁雜的工作。因此,記憶如同往大腦裡進貨,要選擇有用的東西往裡頭搬進,而不是不分三七二十一地接納,這樣會使大腦變成雜貨倉庫,而不是寶庫。

    如果你在背單詞時,身邊放著一本小說,間或看上兩頁,這時小說中的不必要信息就會大量湧入你的大腦,使你對必要信息——英語單詞的記憶效率大大降低,這是因為小說中的情節引起了你的注意,你的意識將很難集中於單詞上。

    不必要的記憶是有害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你回想一個會議的主要內容時,如果你對主講者的衣飾、表情、會議室的佈置,或面前的茶杯關注過多,出現在腦海裡的儘是這種無用的信息,而主要信息則被牽扯得零零碎碎,難以集中。

    歸根到底,想牢記某一事情,並使它清晰再現,就必須對它保持強烈關注,對大量信息做有效選擇,保留住必要的,丟棄不必要的。這樣才會保持心態平靜,並使必要信息有效地儲存在大腦裡,以備隨時提取。

    我們在為記憶做定義時,是把記憶看做一個積極、有目的的過程。為了使這個過程卓有成效,還應該對它進行合理的組織。

    記憶是智力活動的基礎,是人類思維的一種勞動。人類和別的生物的記憶存在著本質上的區別,就是人類的記憶活動存在主動性與目的性。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形象的論述:「最蹩腳的建築師從一開始就比最靈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動工之前,已經在自己的頭腦中完成它了。勞動過程得到的結果,在這個過程開始時就已經在勞動者的表象中存在著。」這即是說:勞動,對於動物來說,只是一種自發性的本能活動,它無法對勞動過程進行預先設計,無法確定勞動將要產生的結果;然而人卻不同。

    人類的高明之處即在於擁有高級思維能力。每當他要做成一件事時,總是考慮到做成這件事須做哪些準備,要經歷哪些步驟,要達到怎樣的效果。這種預先的設計使人類勞動更具目的性,更卓有成效。

    但人類這種前瞻性的思維在記憶方面並未充分發揮作用。對於記憶,人類還只是習慣於自發進行,事先對要記憶的問題不做什麼科學的組織。

    請回想一下自己的記憶活動,考察一下你在記憶之前是否思考過這些問題:

    哪些信息是必須記住的,以及哪些信息應當儲存在什麼地方?

    哪些信息必須保留,哪些東西必須遺忘?

    遺忘了的東西日後是否需要回憶起來,如果需要,又該如何回憶?

    諸如此類的問題,很多時候被人忽略。缺乏事先思考的記憶流於自發性,因此我們的記憶活動更接近於蜜蜂,只能順應事物的自然發展過程進行,而無法對整個過程做有效的組織與控制,結果記憶效率就大大低於應該達到的程度。

    在這種情況下,很難說是記憶引導、控制我們,還是我們引導、控制記憶。借用前文提的這句名言來形容,可以這麼說:人類在記憶方面,與其說是處在最蹩腳的建築師水準,不如說是處在最靈巧的蜜蜂水準。

    只有能夠理解記憶過程的各個組成部分,並又能夠在此基礎上運用一些方法,對記憶過程做建築師式的預先設計,我們才可以說對記憶實現了自覺的控制與科學的組織。

    建築師的預先設計與靈巧蜜蜂的方法,兩者結合,將會使你的記憶效率更上一層樓。

    代碼記憶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