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入空門問苦空,
敢將禪事問禪翁;
為當夢是浮生事?
為夢浮生是夢中?
——唐·白居易
人生中充滿智慧,我們在處理時,應該根據具體的情況,具體來處理。
有一次,有位著名的禪師講述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小故事。
從前,有位施主背著一罈酒在路上走著。酒香飄溢,引著周圍的人都跟了過來,都在讚歎這酒的香氣。
突然,繩子斷了,罈子掉在地上摔碎了,酒撒了一地,頓時酒的香氣令周圍的人們都如癡如醉,有的人竟然忍不住趴在地上喝了起來。可是那位施主卻從始至終都沒有回過頭來瞧一眼,繼續向前走。
有人追過來問了:「你的酒罈碎了,你怎麼都不回頭看看呀?」
那位施主邊走邊說:「既然已經碎了,又何必再回頭呢!縱然回頭,酒也不能恢復原狀呀!」禪師說:「既然是發生了,又是不能改變的事實,就該像現在這位施主一樣看的開。但感情可不是破碎了就一定不能復原的啊。改變能改變的,就像感情;接受不能改變的,就像摔碎了的美酒,要瀟灑地面對不能改變的。」
不要為打翻的牛奶流淚,人生沒有後悔藥。這種人生哲理處處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我們再看一則睿智公案。
有位禪師對弟子說:「怎樣才能達到公平而且讓人服氣呢?」他接著講了一個分粥的經典故事。
有七個人曾經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總是不夠的。
一開始,他們抓鬮決定誰來分粥,每天輪一個。於是乎每週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飽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後來他們開始推選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出來分粥。強權就會產生腐敗,大家開始挖空心思去討好他,賄賂他,搞得整個小團體烏煙瘴氣。
然後大家開始組成三人的分粥委員會及四人的評選委員會,互相攻擊扯皮下來,粥吃到嘴裡全是涼的。
最後想出來一個方法:輪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他人都挑完後拿剩下的最後一碗。
禪師說:「為了不讓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盡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認了。大家快快樂樂,和和氣氣,日子越過越好。」公平是每個人追求的合理境界,但是如何處理公平,卻不是每個人能夠做到的。我們再看一則人生哲理。
有一次,智德禪師講了一個有趣的禪理故事——
曾經有個小國的使者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光閃閃,把皇帝高興壞了。
可是,這個小國的使者不大厚道,進貢的同時,還出了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出了很多辦法,請來高級珠寶匠仔細檢查,認真稱重量、看做工,可是結論都是:三個金人一模一樣。這可怎麼辦啊?
而使者還在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後,有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竹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裡,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裡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
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禪師說: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有一位禪師與弟子外出,看到狐狸在追兔子。
師父說:「依據古代的傳說,大部分清醒的兔子可以逃掉狐狸,這一隻也可以。」
「不可能!」弟子回答,「狐狸跑得比兔子快!」
「但兔子可以避開狐狸啊!」師父仍然堅持己見。
徒弟說:「師父,您為什麼這樣肯定呢?」
「因為狐狸是在追它的晚餐,兔子是在逃命!」師父說。
可歎息的是,大部分的人過日子就像狐狸追兔子,以致到了中年筋疲力竭就放棄自己的晚餐,縱使有些人追到了晚餐,也會覺得花那麼大的代價才追到一隻兔子而感到懊喪。修行者的態度應該不是狐狸追兔子,而是兔子逃命,從而投入全副身心,向前奔躍,否則一個不留神,就會喪命狐口了。
在生命的「點」和「點」間,快如迅雷,沒有一點空隙,甚至容不下思考,就有如兔子奔躍逃命一樣,我每想起這個禪的故事,就想到:兔子假如能逃過抓口,在喘息的時候,一定能看到生命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