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絨對芳叢,
由來趣不同。
發從今日白,
花是去年紅。
——唐·法眼文益
佛家的本性便是自然、不做作,自然的天性就是率真,追究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回歸自然,回歸本性。
有一次,慧忠國師看見耽源禪師提著籃子,往方丈室走去,便問他道:「你盛那麼多的青梅子做什麼用?」耽源禪師答道:「供養諸佛菩薩。」
慧忠國師接著問道:「那麼青的梅子,還沒有成熟,又酸又澀,怎能供養呢?」耽源禪師很隨意地說道:「所謂供養,只是表示誠意罷了。」
慧忠國師責備道:「諸佛菩薩不接受如此酸澀的誠意,我看,你還是供養你自己吧!」
耽源禪師不解地問道:「我現在就已在供養。心、佛、眾生三者沒有差別,國師何必計較呢?」慧忠國師說道:「我不像你那樣,我要等梅子熟了才肯供養,我非常認真計較!」
耽源禪師問道:「國師的梅子什麼時候才熟呢?」慧忠國師答道:「其實,我的梅子早就熟了。」耽源禪師又問道:「既然早就熟了,為什麼國師不供養呢?」慧忠國師說道:「我喜愛梅子,留著它,不隨便給人。」耽源禪師逼著問道:「國師怎麼那麼貪呢?有慈悲心的人,很願意把好的東西與人分享。」慧忠國師假裝不明白,接著問道:「什麼東西是好的,我不知道?」耽源禪師說道:「就是青梅子。」
慧忠國師笑道:「如果青梅子是好東西,那你應該好好珍惜它,可不能隨便給人」
耽源禪師也笑了,說道:「說不過你,你太吝嗇了。」慧忠國師認真地辯解道:「吝嗇的應該是你,可不是我呀!」耽源禪師一時無語。
慧忠國師見狀,開示道:「青梅子還是留著自己用,不能隨便給人,那才是慈悲呀!」
我們自身往往有許多虛偽的陋習,不以自己的真面目見人,不以自己的本意示人。禪宗講究率真,講究真誠,講究自然。拋棄俗世的一些愚昧與無知,追求完美的人格。我們再看另外一則公案。
從前有一位居士,他到一所有名的禪院去拜訪一位禪師。與禪師見面之後他們談話非常投機,不知不覺已到了午飯時間,禪師便留居士用餐。
侍者為他們做了兩碗麵條,麵條味道很香,只不過是一碗大一碗小。兩人坐下,禪師看了一下麵條,便將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說:「你吃這個大碗。」
本來按常理居士要謙讓一下,將大碗再推回到禪師面前,表示恭敬。沒想到居士卻看也不看禪師一眼,逕自低頭大吃起來。禪師見狀,雙眉緊鎖,有些不悅。居士並未察覺,一個人吃得津津有味。
等他吃完,抬頭卻見禪師的碗筷絲毫未動,於是笑問禪師:「師父為何不吃?」
禪師歎了一口氣,一言不發。
居士又笑著說:「師父生我的氣啦?嫌我不懂禮儀,只顧自己狼吞虎嚥?」
禪師沒有答話,只是又歎了一口氣。
居士接著問道:「請問禪師,我們如此推來讓去,目的是什麼?」
「讓對方吃大碗。」禪師終於答話了。
「這就對了,讓對方吃大碗是最終目的。那麼如您所想,爭相推來讓去,何時將麵條吃下肚去?我將大碗麵條吃了下去,您心中不悅,難道您謙讓的目的不是真心?你吃是吃,我吃也是吃,如此推來讓去又有什麼意義呢?」
禪師聽完居士的一番話,心中頓悟。
人生拋棄了無聊後,將獲得一個完美的世界,不必再在一些俗事上浪費我們的精力。
龍潭崇信禪師未出家前在道悟禪師的寺旁擺了一個攤,靠賣餅子為生,生活十分貧困,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天黑了就在別人的屋簷下睡覺。
道悟禪師見他生活如此艱苦,就把寺中的一間小屋讓出來給他住,崇信為了感謝道悟禪師,每天送給道悟禪師10個餅子。每當崇信送餅子給道悟禪師的時候,道悟禪師總是非常高興地收下,等崇信回去了,道悟禪師就叫人從10個餅子中取出一個還給崇信。這樣的情況一直維持了兩年的時間。
兩年後,崇信終於忍耐不住了,他問道悟禪師:「我既然送你餅子,你為什麼要每天還我一個呢?你這樣做是因為看不起我嗎?」
道悟禪師聽了他的話,向他解釋道:「你能每天送我10個,我為什麼不能每天還你一個呢?」
崇信辯道:「我既然能每天送你10個,難道還在乎你還給我的這一個嗎?」
道悟禪師哈哈大笑說:「我不嫌你的10個多,難道你嫌我的一個少嗎?」
這幾句話讓崇信頓有所悟,從此以後他決定出家,不再沉迷在世俗的籠罩之下了,他要去尋找真正的禪理,來詮釋生命的真正意義。
道悟禪師說道:「一生十,十生百,百生千萬,萬物皆從一而生。」
崇信應道:「一生萬法,萬法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