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盡浮雲落盡花,
到頭明月是生涯。
天垂六幕千山外,
何處清風不舊家。
——宋·雲峰文悅
禪者,提倡奉獻精神,認為只有先付出才可以有回報。
一個商人遇到了難處,他的生意越做越小,於是他請教智尚禪師。
禪師說:「後面的禪院有一架壓水機,你去給我打一桶水來!」
商人去了之後,過一會兒汗流浹背的跑來說:「禪師,壓水機下面是枯井。」禪師說:「那你就去給我到山下買一桶水來吧。」
商人去了,回來後僅僅拎了半桶水。禪師說:「我不是讓你買一桶水嗎,怎麼才半桶水呢?」
商人紅了臉,連忙解釋說:「不是我怕花錢,山高路遠,實在不容易啊!」
「可是我需要一桶水,你再跑一趟吧!」禪師堅持說。
商人又到山下買了一桶水回來。禪師說,現在我可以告訴你解決的辦法了。於是帶他來到壓水機旁,說:「將那半桶水統統倒進去。」商人非常疑惑,猶豫著。
「倒進去!」禪師命令。
於是,商人將那半桶水倒進壓水機裡。禪師讓他壓水看看。商人壓水,可只聽那噴口呼呼作響,沒有一滴水出來,那半桶水全部讓壓水機吞進去了。
商人恍然大悟,他又拎起那整桶的水全部倒進去,再壓,果然清澈的水噴湧而出。
沒有付出怎能有收穫?禪宗提倡無私奉獻,而在現實生活中,雖然不要求你無私奉獻,但是在你想要得到回報之時,最起碼你應該先付出。有些時候,為了達到目的,就應該學會放棄。
有一個聰明的年輕人,很想在各個方面強過別人,他尤其想成為一名有大學問的人。可是,許多年過去了,他的其他方面都不錯,可學業卻沒有什麼長進。他非常苦惱,特地去向一位大師請教。
大師說:「我們登山吧,到山頂你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那山上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每當年輕人見到他喜歡的石頭,大師就讓他裝到袋子裡背著,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師,再背,別說到山頂了,恐怕我連動一動的力氣都沒了。」他抬頭凝望著大師說道。
大師微微一笑:「該放下啦,背著石頭怎麼可以登上頂峰呢?」
年輕人一愣,忽覺心中一亮,向大師道謝後走了。後來,他一心做學問,進步飛快……
人要有所得,必然會有所失,只有學會放棄,才有可能登上人生的巔峰!
弟子前去拜見禪師,問道:「師父,為什麼我覺得自己這些年來總是沒有長進?」
禪師笑著說:「先喝杯水吧!」
於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壺,然後往杯子裡倒水。水很快滿了,但禪師卻仍不罷手,依舊往杯裡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經注滿了。」禪師意味深長地對弟子說:「再倒一些吧,說不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著說:「杯子已經滿了,你再怎麼倒也不能增加杯裡的水。
禪師說:「這個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為什麼還來問我呢?」
弟子終於醒悟,自言自語地說道:「是啊!人生也是這樣的道理,心裡裝的東西太多了自然就裝不進去其他的了!」
禪師看他很快就明白了,便笑著說:「是啊!人往高處走,水向低處流。很多人只想著往心裡裝更多的東西,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們越是這樣想,就越不能得到,因為他們的心已經滿了,怎麼能裝進去東西呢?於是他們就找各種各樣的借口,認為自己老了。其實人的老化關鍵不在於肉體上的老化,首先應該是精神上的老化。當一個人無法接受新事物的時候,老化的過程就開始了。一個人之所以無法接受新事物,並不是因為他不需要,而是他心上的那只杯子,已經被雜念裝滿了。」
你心上的那個杯子裝了多少雜念?要想把新的東西裝進去,只有把原來的舊東西倒掉,給自己的心靈留下一些空間,給自己轉身的餘地。
有位學習禪理的人到法堂請示禪師:「禪師!我常常打坐,時時唸經、早起早睡、心無雜念,我想在您座下沒有一個人比我更用功了,為什麼就是無法開悟?」
禪師拿了一個葫蘆、一把粗鹽,交給學僧說:「你去將葫蘆裝滿水,再把鹽倒進去,使它立刻溶化,你就會開悟了!」
於是,那個人依樣畫葫蘆,遵示照辦,過不多久,跑回來說:「葫蘆口太小,我把鹽塊裝進去,它不化;伸進筷子,又攪不動,我還是無法開悟啊。」
禪師拿起葫蘆倒掉了一些水,只搖幾下,鹽塊就溶化了,禪師慈祥的說:「一天到晚用功,不留一些平常心,就如同裝滿水的葫蘆,搖不動,攪不得,如何化鹽,又如何開悟呢?」
那個人問:「難道不用功可以開悟嗎?」
禪師回答:「修行如同彈琴,弦太緊會斷,弦太鬆彈不出聲音,中道平常心才是悟道之本。」
那個人終於領悟了其中的道理,連連感謝禪師的高明。
有時,世間的事情,不是一味執著就能進步的,讀死書而不活用,是不能從中獲益的。留下一點空間,容自己轉身,留下一些時間,讓自己思考,不急不緩,不緊不松,那往往是入道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