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發表繪畫《獵胡圖》、《岳鄂王游池州翠微亭圖》、《徐中山王莫愁湖泛舟間》、《陳元孝題奇石壁圖》、《太平天國翼王夜嘯圖》於《民報》增刊《天討》。
5月,與章太炎、張繼、劉師培、陳獨秀等人發起旨在「反對帝國主義,而自保其邦族」的國際組織「亞洲和親會」,識陶冶公、呂夏諸人。
春末,與章太炎送印度志士缽羅罕歸國。
6月10日,發表繪畫《女媧像》於《天義》第一卷。
夏,與周樹人、周作人、陳師曾、許壽裳、袁文藪等籌辦《新生》。
6月25日,發表《孤山圖》於《天義》第二卷。
7月10日,發表《思秋圖》於《天義》第三卷。
7月25日,發表《江干蕭寺圖》和《海哥美爾名畫贊》於《天義》第四卷。
其間擬與章太炎游印度學佛,未果。
初秋,曾數次與陳獨秀會晤養母,時河合仙已適他人。何震輯《曼殊畫譜》。
8月10日,發表《畫譜·自序》和托名河合仙撰《曼殊畫譜·序》以及《秋瑾遺詩·序》、《清秋弦月圖》於《天義》第五卷。
8月上旬,遷至《天義》報與劉氏夫婦同寓。
9月26日,抵上海寓國學保存會藏書樓,與陳去病、諸宗元、劉季平、高旭、朱少屏、黃節、鄧實交往。並為藏書樓捐款。
10月30日,發表《露伊斯·美索爾遺像贊》於《天義》報八、九、十合冊。
12月10日,東渡日本。
1908年25歲
年初,在東京。時讀拜倫詩。並譯歌德《題<沙恭達羅>》,拜倫《星耶峰耶俱無生》,撰《文學因緣》序言。與章太炎合撰《儆告十方佛弟子啟》、《告宰官白衣啟》。欲入真宗大學師從南條博士,未果。
4月,因章大炎、劉師培交惡,劉遷怒於譜主,致使「飄泊無以為計」、「只可沿門托缽」、「舊坐愁城」(曼殊1908年5月7日至劉三信)。
4月25日,發表《嶺海幽光錄》於《民報》二十號。
7月10日至8月10日,發表《裟羅海濱遁跡記》於《民報》二十二號二十三號。
時《文學因緣》出版,《拜倫詩選》出版。
9月初,自東京返上海,旋赴杭州,寓白雲庵,識僧人得山、意周。中旬移到韜光庵。
10月7日,應楊文會邀抵南京(禾氏)垣精舍任金陵梵文學堂英文教師,與李世由、陳三立同亨。與夏曾佑會晤。
11月12日,赴上海,與劉師培、柳亞子、鄧秋枚、陳去病、黃節交遊。
12月10日,因腦疾靜養。
12月底,赴上海。
1909年26歲
年初,自滬赴日本東京,與龔寶銓、羅黑芷、沈兼士同寓「智度寺」。後轉與章太炎、黃侃同居。
春夏間,與章太炎、周作人、周樹人交往,欲譯印度長詩《雲使》,未果。與陳獨秀、章太炎、桂伯華等議建「梵文書藏」。
6月,陪河合仙旅居逗子海濱。
8月下旬,返上海,途中撰《潮音·自序》。經蔡哲夫介紹,識英人佛萊蔗。
時值劉師培夫婦變節,黨人雷昭性疑譜主與之同流,投函恐嚇。為表清白,奔走杭滬間。
秋,經陶成章介紹,赴印尼爪哇任教。途經香港、新加坡。任爪哇(口惹口班)中華學校英文教員,該校系光復會在南洋之大本營。
該年,譜主詩作甚多,後大都發表於《南社叢刻》,有《久欲南歸羅浮不果,因望不二山有感,聊書所懷,寄二兄廣州,兼呈晦聞、哲夫、秋枚三公滬上》、《本事詩》(十首)、《為調箏人繪像》(二首)、《題<靜女調箏圖>》、《調箏人將行屬繪<金粉江山圖>題贈二絕》、《寄調箏人》(三首)、《代柯子柬少侯》、《次韻奉答懷寧鄧公》、《寄廣州晦公》、《游不忍池示仲兄》、《謁平戶延平誕生處》、《題<師梨集>》、《失題》、《過若松町有感》、《過若松町有感示仲兄》、《櫻花落》、《澱江道中口占》、《過蒲田》、《落日》、《題<拜倫集>》等。
1910年27歲
該年,譜主任教爪哇中華學校,結識黃水淇、張雲雷、丁嶸、魏蘭、沈均業,其中大都為光復會中堅。
11月,欲譯印度名劇《沙恭達羅》,未果。
該年作長詩《耶婆提病中未公見示新作,伏枕奉答,兼呈曠處士》。
1911年28歲
英譯《燕子箋》脫稿,托羅弼·莊湘之女帶往西班牙馬德里謀求出版。
8月28日,暑假赴日本橫濱。
10月中旬,聞武昌起義,上海光復,急謀返國。
《潮音》在東京出版。
該年10月之前,在泗水《漢文新報》始發表成名作《斷鴻零雁記》(未完)。
1912年29歲
3月3日,偕魏蘭夫人何蓮卿、丁嶸由泗水返國。途經香港,識平智礎。途經廣州晤黃節、蔡哲夫。
4月6日抵上海,旋應《太平洋報》聘,主其筆政,同事有柳亞子、葉楚倫、朱少屏諸人。加入南社。並發表《南洋話》、《馮春航》於《太平洋報》。
4月11日,偕張卓身、李一民游杭州。偕張繼訪陳去病。
4月30日,東渡日本省母。
發表《斷鴻零雁記》於《太平洋報》,文名大噪,奠定其在文學史上地位。
5月27日,自日本返滬。
5月28日,發表《華洋義賑會觀》於太平洋報。
欲重譯《茶花女遺事》,未成。
6月中旬,偕馬小進訪劉季平、陸素靈夫婦。旋東渡日本。
10月29日,返上海。
12月13日,抵安慶,任教於安徽高等學校,識鄭桐蓀、沈燕梅、應溥泉、程演生、易沙等。
1913年30歲
1月,赴盛澤鄭桐蓀家作客。
2月,偕張卓身、李一民至杭州,寓西湖圖書館,旋返滬。
6月26日,赴蘇州,住鄭詠春處。與鄭桐蓀、沈燕謀合編《漢英辭典》、《英漢辭典》。
作《吳門依易生韻》(十一首)。
8月,偕平智礎游西遊,作《何處》、《南樓寺懷法忍、葉葉》二詩。
10月,作《為玉鸞女弟繪扇》、《佳人》、《飲席贈歌者賈翰卿》等詩。
《燕子龕隨筆》分別發表於《生活日報》、《華僑雜誌》。
11月7日,《燕影劇談》發表於《生活日報》。
12月,遵醫囑赴日本養病。臨行作《東行別仲兄》詩。
該年,在《生活日報》發表《討袁宣言》。
1914年31歲
1月,至東京,結識孫中山、居正、田桐、楊滄白、邵元沖、鄧家產、戴傳賢諸人。
2月,攻《三論宗》。作《憩平原別邸贈玄玄》、《偶成》、《芳草》詩。
4月,小說《天涯紅淚記》發表於《民國》雜誌。
7月,《雙秤記·序》發表於《甲寅》雜誌。
8月,中英詩合集《漢英三昧集》在東京出版。
1915年32歲
追隨中華革命黨,逗留日本。
為馮自由作《三次革命軍題辭》。
7月,小說《絳紗記》發表於《甲寅》雜誌。
8月,小說《焚劍記》發表於《甲寅》雜誌。
作《東居雜詩》(十九首)、《碧闌干》一首。
1916年33歲
聞居正於山東起兵討伐袁世凱,前往青島拜訪。與周南陔游嶗山。
至上海,寓環龍路孫中山寓所。
11月,發表小說《碎簪記》於《青年雜誌》。
12月,撰小說《人鬼記》。
1917年34歲
年初,自杭州至上海。
2月,撰《送鄧、邵二君序》。
4月下旬,東渡日本省母。5月4日抵東京,與河合仙遊箱根。
6月,返上海寓寶康裡。腸胃病大發。識伶人小如意、小楊月樓。小說《非夢記》發表於《小說大觀》。
7月,寓程演生所,葉楚倫、鄧孟碩時來探視。
秋,多種疾病纏身。適居白爾部路新民裡與蔣介石、陳果夫同住。
冬,入海寧醫院。
1918年35歲
2月,因病情惡化轉入廣慈醫院。
5月2日,病逝。
5月3日,大殮入龕。
5月4日,移龕至廣肇山莊。汪精衛經理喪事。
5月9日,葬於杭州西湖孤山北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