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禪閱世 第45章 蘇曼殊年譜簡編 (1)
    1884年1歲

    9月28日,生於日本橫濱雲緒町一丁目五二番地。隨生母河合若生活。

    12月,河合若返故鄉,轉由河合若胞姐河合仙撫養。

    祖父蘇瑞文(1817-1897),名仕昌,號藹堂,經營進出口業發家,是中國早期從事海外貿易的經商者。50歲以後捐有職銜。

    父蘇傑生(1846-1904),名勝,又名朝英,字仁章。1862年赴日本橫濱經商,1882年任橫濱英商萬隆茶行買辦,39歲後捐有職銜。

    嫡母黃氏(1849-1926),南溪鄉人。1866年嫁於蘇傑生。

    大庶母河合仙(1849-1923),日本人。1873年嫁於蘇傑生。

    生母河合若(1866-?),日本人,河合仙之胞妹。1883年從鄉間至橫濱蘇家助理家務,蘇傑生與其私通後生譜主,曼殊生未三月,便出走。

    1885年2歲

    居橫濱雲緒町隨河合仙生活。該年河合仙曾將其父母接至蘇宅同住。時譜主「身體甚弱,因病而幾死者屢」(河合仙《曼殊畫譜·序》)。

    1886年3歲

    隨河合仙及外祖父母生活於橫濱。嫡母黃氏東渡日本與蘇傑生大陳氏同住。

    1887年4歲

    居橫濱。「性癖愛畫」(河合仙《曼殊畫譜·序》),「伏地繪獅子頻伸狀,栩栩欲活」(《潮音·跋》)。

    1888年5歲

    在東京與外祖父母隨河合仙生活。

    1889年6歲

    與嫡母黃氏、二庶母大陳氏、妹妹惠齡、惠芳生活。與蘇惠齡隨黃氏返回廣東瀝溪,與祖父母、兄姐、叔嬸生活。

    1890年7歲

    在瀝溪隨祖父母、嫡母生活。

    入簡氏大宗祠村塾,師從蘇若泉,與三叔明生、四叔朝勳、長兄煦亭、堂三兄維翰、長妹惠齡同窗。時譜主「性孤特,與人罕言語」,「以身體衰弱之故,雖在塾讀書,一年而大半為病魔所困」(蘇紹賢《先叔蘇曼殊之少年時代》)。

    1891年8歲

    村塾就讀。小陳氏嫁於蘇傑生。

    1892年9歲

    就讀村塾。

    12月8日,蘇傑生因生意不順而破產,偕大、小陳氏回鄉。河合仙留在橫濱。

    1893年—1894年10歲—11歲

    就讀村塾。

    其間,因「廣中重宗法,族人以子榖為異類,群擯斥之」(章太炎《曼殊遺畫·弁言》),備受族人冷漠與歧視。

    1895年12歲

    就讀村塾。

    蘇傑生攜大陳氏及蘇惠齡、惠芳、惠芬赴上海經營生意。

    1896年13歲

    就讀村塾。時患病,受其嬸虐待。

    3月,隨二姑母蘇彩屏、二姑丈陳獻墀赴滬,與其父同住,受大陳氏刻治。其時從西班牙牧師羅弼·莊湘學習英文。

    1897年14歲

    在滬師從羅弼·莊湘。

    4月,因祖父患病蘇傑生回鄉照料。

    11月上旬,祖父病重,大陳氏攜女兒回鄉,譜主獨留滬,繼續學業,費用由父摯友陳仲譜資助。

    11月14日,祖父蘇瑞文在鄉病逝。

    11月29日,小陳氏在鄉病逝。

    1898年15歲

    春,隨表兄林紫垣東渡日本橫濱,寓林家。

    2、3月間,入橫濱由華僑創辦的大同學校乙級班習中文。時校長為徐勤,同學有張文渭、蘇維翰、馮自由、鄭貫一諸人。

    該年,譜主時往雲緒町探母。

    1899年16歲

    繼續求學於大同學校。

    時譜主「性質魯鈍、文理不通」(馮自由《蘇曼殊之真面目》),但初顯繪事才能。

    1900年17歲

    春,升人大同學校甲級班。

    1901年18歲

    因具繪事天賦,除求學於大同外,兼任該校美術課教師。

    秋,入選梁啟超舉辦的夜間中文班深造。

    1902年19歲

    年初,與蘇維翰赴東京籌議升學。會同張文渭欲投考高等師範學校,因手續繁冗,僅蘇維翰錄取。旋與張轉入早稻田大學高等預科中國留學生部,住牛(裡「入」外「辶」)區某旅店。其生活費用由林紫垣供給,生活拮据。

    秋冬間,由馮自由介紹加入「以民族主義為宗旨,以破壞主義為目的」的「青年會」,交遊日廣,萌發反清意識。識葉瀾、秦毓鎏、張繼、陳獨秀、吳綰章等人。此為從事反清革命之始。

    該年,譜主參與興中會活動,並結識了廖仲愷、何香凝、黎仲實、朱執信等。

    1903年20歲

    春,入軍事學校成城學校攻陸軍專業。識劉季平。

    4月,參加「拒俄義勇隊」,識陳去病。

    5月2日,參與改「義勇隊」為「學生軍」的商議。

    5月3日,編入學生軍甲區隊第四分隊,識藍天蔚、劉成禺、許壽裳、紐永建、黃興、林獬、陳天華等人。

    5月11日,參加由「學生軍」改名的「軍國民教育會」。因譜主傾向反清,遭林紫垣反對而斷其接濟。

    9月初,因生活陷入困境,與吳帙書、昊綰章兄弟乘「博愛丸」返國。馮自由曾介紹譜主訪陳少白。抵上海後旋赴蘇州,在吳中公學社短期任教。識包天笑、祝心淵、朱梁任、王公之、藍志先等。其間繪製充滿反清意識的《兒童撲滿圖》。並與學社同仁去獅子山招國魂,吟頌《招國魂》。

    10月,自蘇州赴上海,任《國民日日報》翻譯,與陳獨秀、章士釗、何梅士共事。

    10月7日,《以詩並畫留別湯國頓》發表於《國民日日報》副刊《黑暗世界》。始連載《女傑郭耳縵》,至12日載完。

    10月24日,《嗚呼廣東人》發表於《國民日日報》。

    10月8日至12月1日,連載《慘社會》於《國民日日報》。

    12月11日,《國民日日報》被查封。

    12月中旬,離開上海,抵香港,訪陳少白,寓《中國日報》社。

    年底,至惠州某破廟披剃為僧。

    1904年21歲

    3月15日,蘇傑生病逝鄉間,曼殊拒不奔喪。

    春末,自上海赴暹羅,從喬悉磨習梵文,應聘於曼谷青年會。

    赴錫蘭,應聘於菩提寺。

    7月,經廣州赴長沙,應秦毓鎏之邀應聘於湖南實業學堂,與張繼、楊性恂、楊篤生、黃興同事,參與華興會機密事務。

    冬,華興會起義失敗,同仁出走,譜主仍留湘。

    1905年22歲

    7月以前,仍執教於長沙。

    暑假,赴上海,旋至杭州。與劉季平由杭州至南京,任教於陸軍小學。識鍾海航、柏文蔚、石丹生、戴鴻渠,並與陸達權、陸靈素交往。參與籌建江南書報社,拜會陳散原、陳衡恪。與伍仲文切磋佛學。識趙聲。出入歌場妓院,優遊秦樓楚館。

    秋後。至杭州寓白雲庵。

    1906年23歲

    早春,再赴長沙任教於明德學堂,與胡元倓同事,學生有陳果夫。

    夏,應劉師培之邀赴蕪湖皖江中學任教,識鄧繩侯、江彤侯、陶成章、龔寶銓、張通典等。此時,譜主加入光復會,並為其中堅。

    暑假,赴上海,識柳亞子、高天梅等人。

    與陳獨秀東渡日本尋母,識章太炎、汪東。

    8月下旬,返上海,旋回皖江中學,因學潮而與鄧繩侯游南京。

    10月4日,返蕪湖。旋與陶成章、龔寶銓赴上海。曾欲入留雲寺學佛,未果。

    10月21日,自上海赴杭州,寓《杭州白話報》社。

    10月26日,赴滬,寓愛國女學。因雲遊四方,揮霍無度而境況窘困。

    11月底,遷入位於八仙橋的同盟會駐滬總部夏寓,自習梵文。

    1907年24歲

    1月6日,自上海赴溫州,疑此行與光復會浙東起義有關。旋即返滬。

    2月13日,與劉師培、何震夫婦赴日本。住東京牛達區新小川町二丁目八番地《民報》社。與章太炎、陳獨秀過從甚密、情同手足。其間譯《梵文典》,自撰序言,章太炎、劉師培、陳獨秀、何震均有序。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