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間一枝禪 第33章 風清雲淡 (5)
    從前,有位施主背著一罈酒在路上走著。酒香四溢,引著周圍的人都跟了過來,都在讚歎這酒的香氣。

    突然,繩子斷了,罈子掉在地上摔碎了,酒撒了一地,頓時酒的香氣令周圍的人們如癡如醉,有的人竟然忍不住趴在地上喝了起來。可是那位施主卻從始至終都沒有回過頭來瞧一眼,繼續向前走。

    有人追過來問了:「你的酒罈碎了,你怎麼都不回頭看看呀?」

    那位施主邊走邊說:「既然已經碎了,又何必再回頭呢!縱然回頭,酒也不能恢復原狀呀!」

    這位禪師說:「既然是發生了,又是不能改變的事實,就應該像現在這位施主一樣看開一些。但感情可不是破碎了就一定不能復原的啊。改變能改變的,就像感情;接受不能改變的,就像摔碎了的美酒,要瀟灑地面對不能改變的。」

    不要為打翻的美酒流淚,人生沒有後悔藥。這種人生哲理處處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我們再看一則智慧的故事。

    慧能大師帶領幾個徒弟乘船雲遊的時候,不幸遇上了大風暴。

    一名弟子受命爬上高處去調整風帆使它適應風向。在他向上爬的時候,他犯了個錯誤——低頭向下看。顛簸不定的輪船和波濤洶湧的波浪使他非常恐懼,他開始失去平衡。

    正在這時,慧能大師在下面向他大喊:「向上看!徒弟,向上看!」這個年輕的弟子按照師父說的話做了以後又重新獲得了平衡。

    事後,慧能大師告誡弟子們:「當情況看起來似乎很糟糕的時候,你應該看看你是否站錯了方向。當你看著太陽的時候,你不會看見陰影。向後看只會使你喪失信心,向前看才會使你充滿自信。當前景不太光明的時候,試著向上看——那兒總是好的,你一定會獲得成功。

    「大多數人在作決定時都只考慮眼前而不考慮未來,結果快樂沒得到卻得到痛苦。事實上,人世間一切有意義的事若想成功,那就必須忍受一時的痛苦。你必須熬過眼前的恐怖和引誘,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或標準把目光放在未來。本來任何事都不會使我們痛苦,而真正使我們痛苦的是對於痛苦的恐怖。」

    想要獲得長久的幸福和掌握未來,那麼你就必須要把眼光放得更加長遠。不能只顧眼前的利益,更不能忍受不住暫時的痛苦。轉變自己的觀念,就能有新的突破。

    一樹春風有兩枝,

    南枝向暖北枝寒;

    現前一段西來意,

    一片西飛一片東——

    宋·蘇軾

    惜時如金

    人生中難免有不快和憂愁,而每一天都是嶄新的,所以我們應該學會忘記憂愁和不快,因為那都是昨天的事情,過去的就應該讓它過去,重要的是我們要把握好今天,不要對昨天念念不忘,也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

    人生苦短,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分鐘,切勿在虛幻中浪費我們最寶貴的時間。只有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我們才能在短暫的人生中享受到樂趣。

    一天,有源禪師來拜訪大珠慧海禪師,請教修道用功的方法。他問慧海禪師:「和尚,您也用功修道嗎?」

    禪師回答:「用功!」

    有源又問:「怎樣用功呢?」

    禪師回答:「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有源有些不解地問道:「如果這樣就是用功,那豈不是所有人都和禪師一樣用功了?」

    禪師說:「當然不一樣!」

    有源又問:「怎麼不一樣?不都是吃飯、睡覺嗎?」

    禪師說:「一般人吃飯時不好好吃飯,有種種思量;睡覺時不好好睡覺,有千般妄想。我和他們當然不一樣。」

    這個禪宗故事指出了把握現在的重要性。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沒有生活在現在,他們總是將時間和精力浪費於瞻前顧後這件事情上。

    這個世界上一大半的悲劇是因為人們的瞻前顧後而造成的。這些喜歡瞻前顧後的人就像故事中的禪師所說的那樣,吃飯時不好好吃飯,睡覺時不好好睡覺,在其他時候他們同樣喜歡讓自己沉溺於各種癡心妄想之中,例如在工作的時候不好好工作,在戀愛的時候不好好戀愛,在娛樂的時候不好好娛樂。這使得他們總是在「得不到」和「已失去」兩種痛苦的狀態之間搖擺不定,並且總是抱怨自己的人生毫無樂趣。

    看看在城市中終日忙碌的我們吧,我們面對堵車的街道抱怨不停,口出髒話;我們在超市中購物時毫無耐性,就像沒頭的蒼蠅;我們坐在沙發上拿著遙控器不停地變換著電視頻道;而在工作中,我們恨不得一口吃成個胖子……

    如果你不想在這樣的生活中匆匆老去,並想知道如何享受已經擁有的時間、金錢和愛,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讓自己過好今天,把今天的事情做好。

    有一天,佛陀剛剛用完午餐,一位商人來請求佛陀為他除惑解疑,指點迷津。佛陀將他帶入一間靜室中,十分耐心地聽商人訴說自己的苦惱和疑惑。

    商人訴說了很久,有對往事的追悔,也有對將來的擔憂。最後,佛陀示意他停下來,問他:「你可吃過午餐?」

    商人點頭說:「已吃過。」

    佛陀又問:「炊具和餐具可都收拾乾淨了?」

    商人忙說:「是啊,都已收拾好了。」

    接著商人急切地問佛陀:「您怎麼只問我不相關的事情呢?請您給我的問題一個答案吧!」

    但是,佛陀卻只對他微微一笑,說:「你的問題你自己已經回答過了。」接著就讓他離開靜室。

    過了幾天之後,那位商人終於醒悟了,明白了佛陀話語中的道理,來向佛陀致謝。佛陀這才對他及眾弟子說:「誰若對昨天的事念念不忘,追悔煩惱,或者對明天的事憂愁妄想,他將成為一棵枯草!」

    佛陀告訴我們,人只能生活在今天,也就是現在的時間中,誰都不可能退回「昨天」或者進入「明天」。因為「昨天」是「存在過」的,不可及;「明天」僅是「可能存在」的,同樣不可及。所以,最重要的是做好今天的事情,認真過好今天。

    從前,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裡的落葉。

    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是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的時候,樹葉總會隨風飛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他一直想找一個好辦法讓自己輕鬆一些。

    後來有個和尚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可以不用掃落葉了。」

    小和尚覺得這是個好辦法,於是第二天他起了個大早,使勁的搖晃院子裡的樹,這樣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葉一次掃乾淨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開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裡一看,他傻眼了。院子裡和往日一樣落葉滿地。

    老和尚走了過來,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

    小和尚終於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無法提前的,唯有認真的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

    看來,不要預支明天的煩惱,認真過好今天比什麼都重要啊!

    一片菜葉,也是一份快樂。禪宗的智慧就是隱藏在這些小地方,快樂在於生命的每一天。

    金色的秋天,稻穀成熟,田野一片豐收景象,農人聚集起來慶』好年成,大地洋溢著一片歡樂。

    佛陀來到農莊,許多人都恭敬地供養他。只有一個生性固執的農人,十分生氣,他大怒:「我們平時勤勞耕種,才有今天的收穫,你為什麼不學我們呢?」 「長者!我也是耕耘的。」佛陀和氣地回答。

    可是,農人追問:「你是農夫嗎?你的牛、種子和田地在哪裡啊?」

    佛陀說:「眾生的心地就是我的田地,八正道是我的種子,精進是我的犛牛。」

    佛陀向他解釋說:「我在眾生的心地撒下八正道的種子。我勤勞耕耘他們的心地,使他們拔除煩惱,得到安樂。」

    農人聽了,明白過來,立刻懺悔,用上好的奶茶飯供養佛陀。他說:「佛陀,請接受我的供養吧!你已經耕耘我的心田,播下善良的種子,我將有幸福的收穫。」

    農人種地好比是物質生活,而我們每天的生活也離不開精神生活,所以我們每天都要認真地耕耘自己的心靈田地,而學習禪理無疑是一個好辦法。

    朱慈目居士對佛光禪師說:「禪師!我念佛拜佛已經二十多年了,最近在持佛號時,好像不太一樣。」

    佛光禪師問:「有什麼不一樣呢?」朱慈目說:「我過去在持佛號時,心中一直有佛性,就算口中不念,而心中仍然覺得佛聲綿綿不斷,就是不想持,但那聲音仍像泉源會自動流露出來。」

    佛光禪師說:「這其實很好啊!表示你學禪已經到了找到自我真心的境界了啊。」朱慈目說:「謝謝禪師的讚歎,但我現在不行了,我現在很苦惱,因為我的真心不見了。」

    佛光禪師疑惑的問:「真心怎麼會不見啊?」朱慈目說:「因為我與佛相應的心沒有了,心中佛聲綿綿不斷的淨念也相繼沒有了,要找也找不回來了。禪師!我為此好苦惱,請您告訴我,我到哪裡去找我的真心呢?」

    佛光禪師啟示:「尋找你的真心,你應該知道,真心並不在任何地方,你的真心就在你自己的體內。」

    朱慈目說:「我為什麼不知道呢?」佛光禪師說:「因為你一念不覺和妄心打交道,真心就離開你了。」朱慈目聽了之後,豁然開朗起來。

    真心沒有了,這就好像說失落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家門。人為什麼會迷惑呢?這是因為虛妄蓋覆了真心啊。

    流水下山非有意,

    片雲歸洞本無心;

    人生若得如雲水,

    鐵樹開花遍界春——

    宋·止庵守淨

    菩薩境界

    禪宗就是讓人認識世界與自我,回歸到一個真實與率真的世界。修佛的最高境界便是重新認識整個世界,包括生與死,貧與富。所有一切回歸本性,回歸自然。

    馬祖道一禪師有一次在打坐的時候,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吐了一口痰,侍者見了很不以為然,責備道:「老師!你為什麼要把痰吐在佛像上面呢?」

    道一禪師咳嗽了兩聲,然後反問侍者道:「虛空之中到處都有法身,我現在還要吐痰,請問,該往哪裡吐才好呢?」

    侍者茫然,不知如何回答。

    又有一次,馬祖道一禪師樣子很不高興地朝虛空吐了一口痰。

    侍者不解地問道:「老師!剛才吐痰為什麼要生氣呢?」

    「我在這裡打坐,虛空之中,山河大地森羅萬象都顯現在眼前,叫人覺得厭煩。」馬祖禪師解釋道,「所以我就忍不住要吐痰。」

    「那一切都是修證的瑞相,都說是好事!」侍者更不解地問道,「老師為什麼要厭煩呢?」

    馬祖禪師說道:「對你來說固然是好事,可對我而言,卻令人討厭!」

    侍者茫然地問道:「這是什麼境界?」

    馬祖禪師答道:「菩薩境界!」

    侍者皺著眉搖搖頭,說:「這種境界真令人難以理解啊。」

    馬祖禪師說:「因為你是人,不是菩薩。」

    沒有一定的礪煉又能如何理解佛理的玄妙呢?禪宗的參修可以啟迪人生的智慧,開拓大腦的思維,領悟人生的真諦。

    秀才問趙州禪師道:「佛陀慈悲,普度眾生時總是順人的心願,不違眾生所求,不知是不是這樣?」

    趙州禪師答道:「是!」

    秀才又問道:「我很想要禪師您手中那根拄杖,能如願得到嗎?」

    趙州禪師一口拒絕,說道:「君子不奪人所好的道理,難道你不懂嗎?」

    秀才機辯道:「我不是君子。」

    趙州禪師當頭大喝道:「我也不是佛。」

    秀才雖然無言以對,心裡卻不服輸。

    又一天,秀才坐禪時,趙州禪師從他身旁經過。秀才看看禪師,卻沒有理睬。趙州禪師責問道:「青年人見到長者,怎麼不行禮迎接!」

    秀才學著禪師的口氣說道:「我坐著迎接你,就如同站起來迎接你!」

    趙州禪師聽後,忽然上前打了秀才一個巴掌!

    秀才大怒,質問趙州禪師道:「你為什麼打我?」

    趙州禪師卻溫和地說道:「我打你就如不打你一樣!」

    有一天,佛陀在竹林精舍的時候,忽有一個人憤怒惡言的衝進精舍來。他同族的人,都出家到佛陀這裡來了,因此他大發嗔火。佛陀默默地聽他的無理辱罵之後,等他稍為安靜時,對他說:「你的家偶爾也有訪客吧?」

    那個人回答:「當然有的,為什麼問這些啊!」

    佛陀問:「那個時候,偶爾你也會款待客人吧?」

    那個人說:「那是當然的啊。」

    佛陀問:「假如那個時候,訪客不接受你的款待,那麼,那些菜餚應該歸於誰呢?」

    那個人回答:「要是他不吃的話,那些菜餚只好再歸於我!」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