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退博弈 第38章 遊戲中的規則廢立 (3)
    曹操聰明透頂,又愚不可及;奸詐奸猾,又坦率真誠;豁達大度,又疑神疑鬼;寬宏大量,又心胸狹窄。可以說是大家風範,小人嘴臉;英雄氣派,兒女情懷;閻王脾氣,菩薩心腸的人物,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挑選鋒利的工具,又怕這些個鋒利傷害到自己,所以在他的眼中,在他的遊戲規則中,只有價值,沒有僥倖,當他的猜忌心理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殺害忠良,完全可以為此找到許多冠冕堂皇的罪名,可見,規則從來有掌權者制定的。因此,誰擁有了強權,誰就有規則的制定權,被統治的只能作為規則下的聽命者和犧牲者。

    二、杯酒釋兵權

    開國皇帝殺功臣,在中國歷史上比比皆是。如漢朝開國皇帝劉邦、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都是這樣的典型。宋太祖不僅不殺,而且採取一種最省力的方式,讓大家都得到很好的結局,這裡有三點很重要:一,威嚇;二,推心置腹的談心;三,安排出路。三點缺一,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幾乎所有的開國皇帝都有殺功臣的行為,但趙匡胤卻用溫和和平的手段,成功地完成了兵權的解除與交接,這也已經被現代管理學所運用。從此軍人出身的趙匡胤卻組織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官政府體系。如果宋朝是一個統一而無外患的王朝,這無疑是先進而且成功的政府組織形式,同時宋朝又是一個內外貿易全面繁榮的商品經濟社會,如果發展下去,中國會是世界上第一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但歷史沒有假設,宋朝是歷史上外患最嚴重的王朝,他沒有北方的草原提供馬匹的來源,沒有北方地區強壯的士兵來源,更重要的是沒有佔據漢人王朝一貫賴以生存的邊牆——長城,在這個時候不給予武將行動自主權,並用文官權力限制武將的戰爭動員能力,是極為愚蠢的行為,而且使得宋朝的文官體系顯得有些超越時代了。皇帝直接掌握兵權,不懂軍事的文官控制軍隊,武將頻繁調動,兵不知將將不知兵,雖然宋軍有著先進的火器和出色的基層軍官,但文官指揮能力的欠缺使得宋軍的戰鬥力極為低下,有宋一代軍事積弱,最終兩次亡於社會制度落後於自己的遊牧民族。

    令人驚訝的是,中國歷代皇帝中最偉大的政治家居然是一個武夫出身的篡位者。趙匡胤恢復了自王莽以來不流血政變的優良傳統,他在有保留地執行了「劉裕法則」後將之徹底廢除。在過河拆橋方面,趙匡胤也比漢高祖和明太祖所做的溫和且高明得多。那兩位需要用刀子才辦到的事,他陛下一杯酒就解決了。更令人叫絕的是,這個武夫出身的皇帝成功地改造了勢力強大的士大夫階層,他主動讓渡了一部分統治權力,從而贏得了士大夫階層在意識形態方面百分之百的忠誠。這種統治階級在思想上的高度統一,只有漢武帝獨尊儒術可以與之相媲美。皇帝從孤獨的政治偶像嬗變為士大夫的精神象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意味著皇權獲得了士大夫的永久支持,王莽曹丕劉裕們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五代時期,是個動盪不定的時期,也是英雄輩出的時代。誰擁有強大的兵力,誰就可以實現他的野心。在大分裂的五十多年間,軍校擁立、弒君篡位、互相砍伐、戰場廝殺的現象,從未間斷過。趙匡胤也是靠著自己手裡有一支強大的軍隊才登上帝位的。他當年作為一個軍人,也參與過擁立周太祖郭威的行動。因此,他一上台,首先考慮的是如何控制手中握有重兵的將帥,防止兵變的發生,以便永葆帝業。

    歷朝歷代的政變事件屢見不鮮。「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便是由後周禁軍最高統帥趙匡胤發起的一次成功的政變。趙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僅統一了大半個中國,而且治國有方。宋王朝的經濟和文化之所以能夠達到我國歷史上的又一個高峰,與趙匡胤的治國之道有密切的關係趙匡胤為宋朝第一代皇帝。

    趙匡胤出生在一個軍人之家。《宋史》太祖本紀中有:「宋太祖起介冑之中。」趙匡胤的父親趙宏殷,曾是後唐、後晉、後漢、後週四代王朝的武王。少年時的趙匡胤,《宋史》評之為:「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

    從這段評語來看,趙匡胤是和其他同年的孩子們,大不相同的。唯一共通的情形,就是不愛讀書。

    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的一個軍人家庭。相傳,伴隨著嬰兒的出生,「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月不變。」

    趙匡胤出生時,威赫數百年的大唐帝國已經在世界上消失整整20年了。一個平衡被打破,接踵而來的就是長久不息的動亂。他受家庭的熏陶,自幼愛好騎射和練武,並摔打出一身的好武藝。

    成年時,頗有冒險精神的他告別父母妻子,開始浪跡天涯,尋找那份屬於自己的事業,他漫遊了華北、中原,西北的不少地方,都未能如願,到後來他終於遇到了機會。他在北上的途中,遇到了當時正擔任後漢樞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時正在今河北大名縣東北招兵買馬,於是身強力壯精通武藝的趙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

    郭威即位時,匡胤任禁衛軍長,甚得開封府尹柴榮的賞識,因成了柴榮的部屬。柴榮即位,匡胤很得世宗的信任,做了世宗身旁的要臣。並升任禁衛軍的司令,世宗死,他的兒子宗訓,年僅七歲便繼位,第二年,匡胤發起陳橋兵變,迫宗訓退位,建立了宋朝。

    趙匡胤登基後不久,召見謀臣趙普,向他問道:「自從唐亡以來,幾十年間,帝王換了八姓,戰爭不止,生靈塗炭,是什麼原因呢?我想使天下戰火永息,兵不再戰,為國家作長久打算,應當怎麼辦?」趙普回答說:「過去的動亂,只是由於方鎮太重,君弱臣強。若想改變這種狀況,也並不太難,只要削奪其兵權,管制他們的谷錢,收了他們的精兵,天下自然就會安定了。」趙普這一番話,使趙匡胤驚歎不已。趙匡胤很快又說道:「卿言過重,這些弟兄跟隨我多年,他們絕對不會背叛我,你太多慮了。」趙普又說:「我並不是憂慮他們本人會背叛你,但萬一他們手下的人要擁立,也由不得他們了。」趙匡胤聽後,聯想到自己親身經歷的那次兵將擁立的場面,頓覺不寒而慄。特別是他想到擁立自己的那些將帥和弟兄,有的是禁軍的高級將領,掌握著全國最精銳的部隊,如慕容延釗、韓令坤、石守信等人;還有的自恃擁立有功,已經出現不服管制的跡象。於是,趙匡胤下決心削奪他們的兵權。

    那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明月當空,月光如水。趙匡胤準備了一席豐盛的晚宴,把石守信等幾個手握重兵的軍事將領請到一起,飲酒歡歌。酒過三巡之後,趙匡胤突然屏退左右,對石守信等人說:「諸位愛卿,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我哪能會有今天?因此,我對你們感恩不盡。不過這天子也並不是怎麼好做的,還不如節度使快樂些。從登基到現在,我還沒睡過一個安穩覺。」石守信等人忙問緣由,趙匡胤說:「這還不明白?我這個天子的位置,誰不想坐?」諸位將領聽後大驚失色,慌忙問道:「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太祖說:「不對,你們雖然沒有異心,怎奈你們部下會有些貪圖富貴的人,如果有一天,他們也把黃袍加在你們身上,難道還容許你說不做嗎?」將領們聽罷,一起跪倒頓首說:「我們沒有想到這些,請陛下給指示一條生路。」趙匡胤說:「人生就好像白駒過隙,轉眼即逝」。人們所追求的不過是多積金錢,吃喝玩樂,再替子孫們攢下些基業,讓他們過上好日子罷了。你們何不放棄兵權,出守大藩,選買些好的田宅,替子孫們置備下百世產業,多置些歌兒舞女,天天飲酒作樂,過一輩子,豈不快哉!我還同你們結成兒女親家,君臣之間,兩無猜忌,上下相安,以終天年,這不是很好?

    眾將領聽罷,明白了皇帝的意圖。第二天,他們一個個以各種理由提請罷免兵權。趙匡胤表面裝得很惋惜,內心卻十分高興,立即應允,對他們假作安慰一番,又送給他們每人大量的錢財,打發他們以節度使的名義,出外鎮守去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這是宋代的宮廷宴會,汴京地處的河南也是數朝的京城或陪都所在,豫菜也是中國著名的菜系,甚至也是現代的國宴菜,趙匡胤請和自己一起打江山的兄弟吃飯,雖然有奪權的目的,但一定也會傾天下之美味。白酒再有幾十年就將出現在江南紹興的酒作坊裡了,但這時的黃酒已經釀造的爐火純青。不過海納覺得,再好的美酒美味,在這些參加宴會的人的嘴裡一定都是味同嚼蠟吧。

    石守信等一批掌握重兵的將領軍職被解除之後,趙匡胤意識到,如果不對軍事機構加以調整,還會有新的軍事實力派產生,因此,他著手改組軍事機構。北宋初年的禁兵,分隸殿前、侍衛兩司,殿前都點檢、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是最高的軍事將領。趙匡胤奪得帝位,就是利用了殿前都點檢這一重要職位。所以,在眾將領提出辭職之後,一些重要的軍職也隨之撤消了。

    到第二年石守信請解軍職,趙匡胤又撤消了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這樣,形成了禁軍由官職較低的殿前都指揮使、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分別統領的「三衙」制度。「兩司三衙,分天下兵而領之」,改變了過去一人統領三軍的局面。三衙權柄雖重,但只有帶兵權,而沒有調兵權。調兵大權歸樞密院,樞密院雖可以調兵,而卻沒有帶兵權。只有皇帝才可命令兩院,執掌全部兵權。遇有戰事,或者臨時命將,或太祖自任主帥。戰事結束,兵歸宿衛,將還本職。兩院互相牽制,皇帝一人從中駕馭,從制度上防止了軍事實力派的產生。

    「強幹弱枝」是宋太祖治軍的另一個重要策略。由於宋太祖在軍事制度方面採取了以上措施,成功地防止了驕兵悍將對皇權的顛覆活動。大宋王朝歷時幾百年,與宋太祖採取的這一套治軍方略是分不開的。

    宋朝建國,所統治的地方只有黃河、淮河流域一帶,宋朝北面有北漢和契丹,西面有後蜀,南面有荊南、南唐、南漢、吳越等國家,每一個國家都有獨立的勢力,而且他們也都在窺視宋朝的態度。在此虎視眈眈的情況下,使宋朝不能高枕無憂,必須把這些小國或外族,消滅或制服,才能完成天下的統一,奠立宋朝國基。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趙匡胤與宰相趙普進行了一場意義重大的對話。

    趙普問道:「夜深天冷的,陛下為什麼還出來?」

    趙匡胤回:「我睡不著呵!一榻之外,都是別人家的天下,所以特地來見見你。」

    趙普:「陛下是否覺得自己的天下過於狹小?南征北伐,一統天下,現在是極好的時機,不知陛下在進軍方向問題上是怎樣考慮的。」

    故意說:「我想先攻打北漢國都太原。」

    趙普默良久之後,說:「這我就不明白了。」

    趙匡胤問:「為什麼?」

    趙普分析道:北漢有契丹為後援,攻之有害無利,即使滅亡了北漢,又要獨自承擔契丹的強大壓力,倒不如先保存北漢,以為阻隔契丹的屏蔽,集中力量翦滅南方各國,然後再專力北方。

    和趙普的話,使趙匡胤最後確定了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方針,這件事,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雪夜定策。

    宋太祖也是一個善於納諫的皇帝。有一次,有一個臣子立了大功,應予提拔,授給官職。但是,趙匡胤就是看不上他,不同意給他陞官。直言敢諫的大臣趙普上奏,請皇帝批准給該人陞官。宋太祖想,你啥事都管,這次我就是不答應你。看你怎麼辦。他帶點挑釁意味地對趙普說,我就是不想給他陞官,有法你想去!趙普不急不躁地答道,刑,是用來治罪的;賞,是用來獎功的。這是古今的道理。況且,刑罰是國家的刑罰,不是陛下你個人的刑罰。怎麼能從個人的喜怒出發,想怎樣就怎樣呢!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