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之法,亦應求自然之天趣,刻印亦可用圖畫的原則,並應注重章法佈局。篆刻工具,可用刀尾扁尖而平齊若椎狀之刻刀,因錐形之刀僅能刻白文,如以鐵筆寫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終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椎形刀刻白文,能得自然之天趣也。此為敝人之創論,不知當否?
敝人寫字時,皆依西洋畫圖案之原則,竭力配置、調和全紙整體之形狀,故朽人所寫之字,應作一張圖案畫觀之則可矣,決不用心揣摩。不唯寫字,刻印也是相同的道理。無論寫字、刻印,道理是相通的;而「字如其人」,某人所寫之字或刻印,多能表現作者之性格【此乃自然流露,非是故意表示】。體現朽人之字者:平淡、恬靜、沖逸之致是也,諸君作參照可也。
篆刻印章起源甚早,據《漢書·祭祀志》載:「自五帝始有書契,至於三王,俗化雕文,詐偽漸興,始有印璽,以檢奸萌。」可見,遠在三千七百多年前的殷商時代,便有刻字藝術了。
到了周代,以青銅質為主的「周璽」大為興起,形狀各異,一般分為白文、朱文兩種。至秦代,因文字由「籀書」漸演變成篆書,而印之形式亦趨廣泛,故印文圓潤蒼勁,筆勢挺拔。
至漢代,篆刻藝術頗為興盛,所刻之印,史稱「漢印」,其字體由小篆演變成「隸篆」。漢印的印製、印紐亦十分精美。西泠八家之一的奚岡曾有「印之宗漢也,如詩文宗唐,字文宗晉」之語,可視為綜述。
唐宋之際,印章體制仍以篆書為主。直到明清兩代,印人輩出,篆刻便以篆書為基礎,而佐以雕刻之法,於印面中表現疏密、離合之型態,篆刻遂由雕鏤銘刻轉為治印之舉。
而尤其是清朝一代,大家輩出,流派紛立,據周亮工的《印人傳》記載不下120餘人。其中,標新立異者有之,奉行古法者有之,風格及式樣層出不窮,致令篆刻之藝蔚為大觀。其成就可與漢代媲美,因得力於古物之出土漸多,故有參照、臨摹之便,因吸取商周秦漢古印之力,乃有清代之傑出成就。
其中,以程邃、巴慰祖、丁敬、蔣仁、黃易、奚岡、陳豫鍾、陳鴻壽、趙之琛、錢松【後八人,後世稱為「西泠八家」,亦稱「淅派」】最為有名;另有「鄧派」代表人物鄧石如、吳熙載、徐三庚等,均為篆刻高手。
以下,就其生平及篆刻作品略加講述,以作借鑒之用。
1.程邃
程邃,清代著名條刻家、畫家,字穆倩,號垢區,別號垢道人、江東布衣,安徽歙縣人氏。其篆刻風格,於文、何、汪、朱之外,別樹一幟,是後期皖派的代表人物,與巴慰祖、胡唐、汪肇龍合稱「歙中四家」;善用沖刀,凝重淳厚,為「徽派」主要代表人物。
其刻印,精研漢法而能自見筆意,故時人多宗之。為人博雅好結納,亦精於醫。其篆刻取法秦漢,璽印,白文運刀如筆,凝重有力;朱文喜用大篆作印文,章法整齊,風格古拙渾樸,邊款刻字不多,但凝練深厚,開清代篆刻中皖派先河。
程邃治印,初宗文、何,然時印學界多為文、何所拘,陳陳相因,久無生氣。程邃能繼朱簡之後,力求變法,以古籀、鐘鼎文入印,尤其是盡收秦漢朱文印之特點長處,出以離奇錯落之手法別立門戶,開創皖派新局面。周亮工《印人傳》稱:「黃山程穆倩邃以詩文書畫奔走天下,偶然作印,乃力變文、何舊習,世翕然之。」
其印如「程邃之印」,章法嚴謹、風格古樸;又如「穆倩」一印,頗似古印,有秦漢之韻。綜觀其傳世印作,可知其章法嚴謹,篆法蒼潤淵秀。以沖刀代筆,運刀取法汪關,而凝重則過之,能夠充分表達筆意。
2.巴慰祖
巴慰祖,字雋堂、晉堂,號予籍,又號子安、蓮舫,歙縣漁梁人。其家為經商世家,家庭中曾出巴廷梅、巴慰祖、巴樹谷、巴樹烜、巴光榮四代五位篆刻家;其中,巴慰祖從小就愛好刻印,自謂「慰糠秕小生,粗涉篆籀,讀書之暇,鐵筆時操,金石之癖,略同嗜痂」。
巴慰祖愛好頗多,且無所不學,故多才多能。他家中所藏法書、名畫、金石文字、鐘鼎銘文很多,故自小養成摹印練字之習。巴慰祖與程邃、胡唐、汪肇龍同列為「歙四家」,為光大徽派篆刻藝術貢獻非小;與汪肇龍、胡唐二人相比,巴慰祖聲譽最隆。
他臨摹的天賦頗高,喜歡仿製古器物,並能如舊器相似,有精於鑒賞者亦不能辨偽的。其篆刻浸淫秦漢印章,旁及鐘鼎款識,功力頗深。早期印作趨於雅妍細潤、端整純正,晚期印風則趨於渾樸、古拙。汪肇龍、巴慰祖、胡唐三人中,以巴慰祖聲譽最隆,交遊也廣。
巴慰祖的外甥胡唐,在舅舅的影響和帶動下,也酷愛篆刻。由於巴慰祖嗜好刻印,所以二子及孫子、外甥亦好印,以致不能安心經商,到了晚年而家道中落,後以作書、篆刻為生;晚年雖然並不富有,但並沒有影響其追求篆刻之境界,後以篆印獨特而聲名流布。
其篆刻風格,簡潔和諧,於平和中得見厚重,疏朗中不失平穩,如「下里巴人」、「大書典薄」。
3.丁敬
丁敬,清代傑出篆刻家。字敬身,號鈍丁,別號龍泓山人,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人。
丁敬出身於商賈之家,生平矢志向學,工詩文,善書法、繪畫,尤究心於金石、碑版文字的探源考異。篆刻宗法秦漢,能得其神韻,能吸取秦漢以及前人刻印之長為己所用。他強調刀法的重要性,主張用刀要突出筆意。擅長以切刀法刻印,蒼勁質樸,別樹一幟,開創「浙派」,世稱「浙派鼻祖」,為「西泠八大家」之首。
他酷愛篆刻,吸取秦、漢印篆和前人長處,又常探尋西湖群山、寺廟、塔幢、碑銘等石刻銘文,親臨摹拓,不惜重金購得銅石器銘和印譜珍本,精心研習,因此技法大進。兼工詩書畫,詩文造句奇崛,尤擅長詩,與金農齊名。所輯《武林金石錄》,為廣搜博采西湖金石文字彙集而成,凡碑銘、題刻、摩崖、金石銘文等搜羅殆盡,有珍貴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他還曾參與了汪啟淑所輯《飛鴻堂印譜》的釐訂和篆刻。
其印「炳文」,印風尚流於妍媚,無古樸之態;「上下釣魚山人」一印也是這類風格;而「玉幾翁」一印,線條樸實,刀法渾厚,初具「浙派」之姿;「兩湖三竺萬壑千巖」一印有脫塵之韻,可見其修養;「徐觀海印」則顯非凡氣勢,印文結構齊整,刀法節沖並用,故另有一番風味。
4.蔣仁
蔣仁,原名泰,字階平,後來因得「蔣仁」古銅印,極為欣賞,遂改名為蔣仁,號山堂,別號吉羅居士、女床山民,浙江仁和【杭州】人。
蔣仁家境貧寒,一生與妻女過著超然塵俗的簡樸生活。書法師顏真卿、孫過庭、楊凝式諸家,擅長行楷書。
蔣仁篆刻非常佩服丁敬,師其法,並能以拙樸見長,並有所創新。其作品於蒼勁中甚得古意,另具天趣。所刻行書邊款,得顏體書法之神,蒼渾自然,別有韻致。其一生性情耿直,不輕易為人執刀落筆,故流傳的作品不多。他的篆刻曾被彭超升進士評為「當代第一」,蔣仁的《吉羅居士印譜》中只收錄了二十六方印。
他對篆刻有較深之體悟,曾總結云:「文可與畫竹,胸有成竹,濃淡疏密,隨手寫去,自爾成局,其神理自足也。作印亦然,一印到手,意興俱至,下筆立就,神韻皆妙,可入高人之目,方為能手。不然,直俗工耳。」其常見之印,有「丁敬身印」、「無地不樂」、「蔣山堂印」等。
5.黃易
黃易,號小松,錢塘人。出身於金石世家,父親黃樹谷,工隸書,博通金石,故自幼承習家學,後因家貧故遊歷在外,後官至山東濟寧府同知。
黃易能作詩著文,尤精於作詞,而以金石書畫名傳於世。一生酷愛金石,在濟寧府任間,廣泛搜羅、保護碑刻,把所收金石碑銘三千多種,後匯考輯錄成《小蓬萊閣金石文字》一書,其中一半左右為前人所未見;此外,還收藏有歷代古印、錢幣、刀、鼎、爐、鏡等數百種,並一一作了考釋。其金石收藏品之多,甲於當時,故各方酷愛古玩金石的人都請黃易示其所收古物,被人稱為「文藝金石巨家」,有《小蓬萊閣金石文字》、《小蓬萊閣詩集》、《秋景庵印譜》等著述行世。
他還善書,工隸,其書風格沉著有致,精於博古,在古隸法中參雜以鐘鼎銘文,更現古樸雅厚。其篆刻作品,風格醇厚儒雅,為繼承秦漢之優良傳統。又精研六書摹印,為丁敬之高足,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之譽,與丁敬並稱「丁黃」。後人何元錫曾將二人印稿合揖成《丁黃印譜》。
其篆刻師法丁敬,兼及宋元諸家,並有所創新,其工風穩生動,時人對他評價頗高。他的「一笑百慮忘」印,章法平中有奇,為成熟之白文印,刀法相繼丁敬之風;而「喬木世臣」為朱文印,字體結構嚴謹,形態飽滿,刀法膽大而手法精細,線條雄勁,故整方印顯得十分大度。
6.奚岡
奚岡,初名鋼,字鐵生,一字純章,號籮龕,別署渚生、蒙泉外史、蒙道士、奚道士、野蝶子、散木居士,錢塘人。
他還工書法,9歲即能隸書,後楷、行、草、篆、隸,無一不精,亦以繪畫名於當時。其篆刻,宗法秦漢,為「浙派」名家。
「蒙泉外史」為白文印,寓拙於巧,為取漢印平正、渾樸之法,用切刀所刻,章法分佈以字畫多少而定大小,但整體渾若天成。
「龍尾山房」一印為奚岡朱文印的代表作,此印筆畫多用弧線,彎曲成形,與常見的直線朱文印不同,故能獨樹一幟。印文用虛實相生的手法作似斷非斷之狀,且邊欄亦是虛實相間,顯得內部飽滿,外部相應,為其爐火純青之作品。
7.陳豫鍾
陳豫鐘,字浚儀,號秋堂,浙江杭州人,清代書法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他喜好收藏金石文字,又精於墨拓,收集拓本數百種,為其學習、創作之基石。
工篆刻,早年師法文彭、何震,後學丁敬,作品工整秀致,邊款尤為秀麗。精於小篆籀文,兼及秦漢印章。阮元任浙江督學時鑄的文廟大鐘和銘文,便是陳豫鍾摹仿古文勾勒的,端整壯麗,極受讚賞。他愛好收集金石文字,積卷數百,見到名畫佳硯,不惜重金收購,尤其愛好古銅印。並能書畫,他的書法得李陽冰法,遒勁挺拔、蒼雅圓勁,為時人所喜愛。曾輯錄《古今畫人傳》、《求是齋集》等著作行世。
他刻的「竹影庵」一印為朱文印,印文似漢代篆文,章法佈局奇妙,因「竹」字筆畫較少,故他將左下角邊欄鑿斷,與右上角對應相呼,使佈局平衡。
「振衣千仞」一印為白文印,線條刀跡顯然,結字趨方,但各異其趣,風格秀麗文靜,工穩而不失流動,為陳氏代表作。
8.陳鴻壽
陳鴻壽,清代著名書法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字子恭,號曼生,別號種榆道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
在篆刻上,他繼承了丁敬、蔣仁、黃易、奚岡等人的風格。其篆書略帶草書意味,喜用切刀,運刀猶如雷霆萬鈞,給人以蒼茫渾厚、爽利奔放之感,使「浙派」面貌為之一新。他的風格對後世影響較深,與陳豫鍾齊名,世稱「二陳」。
他還善書,隸書奇絕,自成一體;行書亦清雅不俗。蔣寶齡在《墨林今話》中評他為:「曼生酷嗜摩崖碑版,行楷古雅有法度,篆刻得之款識為多,精嚴古宕,人莫能及。」除此,陳鴻壽搜長竹刻,山水、花卉、蘭竹,博學能詩,還善製作和識別茶具,公餘之際常識別砂質,創作新樣,自製銘句鐫刻器上,曾風行一時,人稱「曼生壺」。著有《桑連理館詩集》、《種榆仙館印譜》等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