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國首部商業領袖集體傳記 第28章 李開復:從台北到北京(2)
    母親總要求他們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李開復保留嚴謹的作風至今,他永遠是西裝革履,天再熱也如此。一次,清華大學的講座結束後,他汗流浹背,西裝都滴水了。Google中國是個年輕化的地方,大家穿得都很隨意,我也目睹Google中國很多員工穿著拖鞋、短褲上班,但就李開復一個人西裝、襯衣、領帶一樣不少。一次活動,大家讓李開復把正裝換成便裝,別讓新員工覺得拘束。他聽從了意見,回去換便裝。但大家發現他的便裝概念就是把領帶解了。

    2005年李開復從微軟去了Google。也遭遇人生最大的一次危機。微軟以違反競爭協議為由將李開復推上被告席,也將他推到了全世界媒體焦點的位置。當時李開敏和三姐、四姐到美國看他,整個夏天一直陪著他,幫他搬家。每天面對訴訟,天天都有人來搬電腦,拿資料,所有私密的東西都會被拿走。李開敏感覺:「天哪,這跟『文革』差不多,以前是抄家,現在是抄電腦和私人資料。」

    那是李開復壓力最大的時候,但是他不大開口,外人也看不出來。「每次見開復,他從不提工作壓力如何大,看起來都很輕鬆,他和父親一樣,將壓力埋在心裡。」李開敏說。

    Google中國前首席戰略官郭去疾在微軟中國研究院實習過,後來被李開復推薦到微軟工作。郭去疾回憶,李開復打官司時,他已準備去亞馬遜公司,李開復打電話邀請他回國創辦Google中國。郭去疾告訴李開復:「我一定去Google跟你共同渡過這個難關。」在打官司期間,李開復的沉著冷靜給郭去疾留下很深的印象。在Google中國的這幾年,Google屢次遇到公關危機,他也從來沒有看到李開復表現出有壓力的樣子。

    Google中國前公關負責人崔瑾記得牌照事件那次,「大家都幾乎絕望了,但李開復每次都是輕鬆笑臉,從未發過脾氣,從未看到過愁眉苦臉。」

    「開復像爸爸的地方,還有一個就是胸襟開闊,為人寬厚。」李開敏說,「爸爸這一生,我從沒聽過他口出惡言,從不參與朋友間的指責,開復這一點很像他。」崔瑾一次與李開復出差,她和另一名同事睡過頭了。醒來後,發現李開復已經悄悄上飛機了。「他不會開口要求我們該幹什麼。」崔瑾說。李天民也從不向兒女開口提要求,當年就是以81歲高齡獨自從台灣去四川探親。

    忠孝傳家。

    李開復在台北讀書時,籍貫填的是「四川省華陽縣」,但他極少聽到父親說他的故鄉四川。李開復記得,有一段時間,父親李天民覺得不大可能回到大陸時,非常悲傷、沉默,他不提故鄉二字,這是他最愛但永遠也回不去的地方。李開敏說,父親是很深沉的人,只有在寫春聯的時候才流露懷鄉的情緒。她記得每逢春節,父親會寫「時時勤秣馬,年年望還鄉」的對聯。

    不只李天民,這種情緒也激盪在當年羈旅台北的許多人心中。於右任曾寫《望大陸》:「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不少遷台的「外省人」,死後葬於海岸,葬於高山,海浪、明月相伴,遊子孤魂飄飄蕩蕩,遙望大陸。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首倡兩岸「雙方盡快實現通航通郵」,「發展貿易,互通有無,進行經濟交流」。兩岸處於冰點的關係隱隱有瞭解凍的希望。1986年5月,中國國航和台灣華航就降落廣州的台灣華航交接貨機、機組人員和貨物事宜達成協議,簽署了「兩航會談紀要」。這次商談是兩岸在隔絕37年後由官方在背後主導下的第一次公開接觸談判。

    李天民有了回大陸的機會。1990年9月,兩岸紅十字會就雙方組織參與見證主管部門執行海上遣返大陸偷渡者事宜進行了協商,並於12日簽署了「金門協議」。該月,81歲的李天民獨自一人返回四川。他西裝革履,見了弟弟李天福後的第一句是「再也不會影響你們了!」此時,他最愛的母親已去世30年,他黃埔六期的同學羅瑞卿已去世12年,而他的小兒子李開復在美國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剛進入蘋果公司工作。

    見到李家人,李天民談及他母親,淚流滿面。他在母親墳前親手栽下兩棵柏樹,為自己無法盡孝道號啕大哭,長跪不起。後來到成都文殊院,李天民為其母做法事,白髮蒼蒼的老人又跪了一個小時。他三弟的兒子李開釗見老人年齡太大,趕緊將其扶起,代其跪拜。

    李天民返台時,隨身帶了一方印章,刻著「少小離鄉老大回」。據李開釗回憶,這是李天民回鄉探親的時候自言自語的一句話,一位金石名家刻成印章送與李天民。回台北後,李天民常看著印章不能自已,老淚縱橫。他體內始終奔湧在沉默的熔岩下的情感爆發了,他反覆提及他在四川老家的事,逢人就說他的母親、他的兄弟、他的後輩。1993年,李天民去世,葬於台北。1990年那次四川行,是他唯一一次從台北返回故鄉。

    台灣小說家、白崇禧兒子白先勇在小說《梁父吟》裡寫道:「還有一句話,是你老師臨終時留下來的:日後回大陸,無論如何要把他的靈柩移回家鄉去。你去告訴他的那些後人,一定要保留一套孟養常穿的軍禮服,他的那些勳章也要存起來,日後移靈,他的衣裳佩掛是要緊的。」

    2009年是李天民一百週年誕辰,李開敏說父親的遺願是葬於他母親墳旁。但如果這樣,做子女的要拜祭他,就難了。他們打算將父親當年留下的一頂帽子送回四川,在奶奶墳旁建一個衣冠塚,讓父親永遠陪伴他的母親。李天民去世五年後,1998年李開敏第一次踏上了尋親之旅,到了四川。2008年四川地震的時候,她去了兩次災區,做心理咨詢,用四川話與災民溝通。她說:「如果爸爸在世,看到四川遭受的劫難肯定痛心疾首。」李天民一生只說四川話,數十年鄉音不改。因父親離世太久,父親的口音李開復有點淡忘了。但他去四川,聽到正宗的四川話之後,恍然覺得父親再世。他說:「我去成都,和人說四川話,別人都嫌爛,不跟我說。」2004年,李開復第一次到四川,見了李家的堂兄堂姐們,到了奶奶墳頭上香,並在四川大學作了演講。2009年3月,他到四川雅安的四川農業大學演講,他的叔父李天福曾任四川農業大學副校長,堂兄李開釗等親人生活在雅安。

    李開復的遺憾是從小未能見到自己的奶奶:「我從來沒有見過我的祖父、祖母、外公、外婆。而且我想到,我的父母親對我的孩子的愛,就覺得我的童年還是少了一些什麼,當然不是孤兒,但還是有些失落。我的爺爺很早就過世了,奶奶是一名非常偉大的女性,80年前,她就將三個兒子都送上名牌大學了。」

    同樣是外省人,李開復和李安、馬英九有很多相似點:都有不苟言笑的父親,父親身上的家國傳統都很深,對子女為中國未來的努力都寄望很重。我問李開復自己感覺到沒有,李開復說沒有深想過,但他開玩笑說:「也有區別的,馬英九父親對馬英九的期待是做『總統』,我父親沒這樣的要求。」李開復和李安的相似點還有,父輩當年留在大陸的親人,都遭受過人間至痛。李開復回過老家,而李安到目前都沒有回過他在江西德安的老家。

    李開敏說:「父親的願望也是開復回中國的一個原因,開復是孝子。」李開復一有假期,就回台北陪90歲的母親。李開敏說:「他這麼嚴肅的一個人,一回媽媽家就發瘋似的,開玩笑,說笑話,模仿別人逗媽媽笑,就像是那個曾經的七八歲頑童。」李開復還學打麻將,「這樣可以用媽媽的語言跟她溝通。我媽媽當時看到一個Google的總裁居然連麻將都會打錯,她會高興地哈哈大笑」。

    在《我的父親李天民》一文裡,李開敏寫道:「(李開復)他和爸爸年齡上差了半個世紀,但他在父親病榻前挖空心思購食、餵食,一概親自服侍。弟妹先鈴是現在少見的賢淑女性,全心相夫教子,任勞任怨,樂在其中。他們的婚事,由父親幕後安排,見二人恩愛,最令爸爸安慰。」

    「父親病逝的時候,面容安詳,嘴角帶著微笑,但所有家人都明白,在他的內心深處必定留下極大遺憾。他在彌留之際曾經告訴兒女,他做了一個夢。他在夢中來到海邊,在一塊石頭上撿到一方白紙,上面寫著『中華之戀』。還說,他有一個計劃竟然不能實現,那就是再寫一本書,書名叫作《中國人未來的希望》。當然他也把他最珍愛的東西遺傳給開復,表明他在多少年以前就對兒子有著巨大的期待。」

    李開復說,以後要把父親的遺願——未寫就的《中國人未來的希望》一書完成。他看了《劉少奇傳》,這是父親去台灣後寫的第一本書。他找了專賣舊書的一家網站,將《劉少奇傳》全買了下來。

    李天民沒有看到李開復到大陸闖蕩的那一天。1998年,李開復從美國返回中國建微軟中國研究所,2005年創建Google中國,父親的影子始終跟隨李開復。在中國,他恐怕是最熱衷於與中國大學生打交道的跨國公司高管了。這不僅是工作的需要——微軟和Google當年在中國都需要吸引年輕的人才,同時也是他個人的興趣——從父親那裡延續下來的興趣。李開復不僅寫公開信給大學生,還在全國各高校作了無數次演講。這些信和演講都贏得了中國大學生和他們的家長的共鳴。

    李開複印象裡最深的一次演講是在清華。有個學生問他,為什麼要回中國。他說:「不知為什麼,我突然間迸發了對中國的感情,想起父親對我的期待。從小父母告訴我,希望我以後要對中國有所貢獻,我希望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有人會記得,中國崛起的時候,李開復曾經回到中國,幫中國做了一些事情。」

    亞嵌首席科學家陳懷臨評價李開復對中國大學生的意義:「對年輕大學生世界的啟蒙遠比一兩篇高質量的學術文章來得重要,意義更深遠。李開復在中國的這些年,寫的那些文章,是為忠。對中國人民的忠,對中華民族的忠。這一點,我是從來不懷疑的,是確信的。我可以看出其文章字裡行間的期盼。李開復的忠來自何方?我個人認為來自於他的孝。」

    「可以說,李開復開創了一個歷史先河,即如何以一個高級企業管理人的身份將職業與其私人的理想抱負無縫地結合在一起。其實,我們目前還沒有看見第二位這樣的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