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奈何不了東方面孔的掃貨者
美國蘋果商店外擠滿了提著編織袋的中國面孔買家,他們徹夜排隊並買走了許多iPhone。這些職業排隊者每天能借此收入200美元以上。
當美國消費者們焦急地衝進蘋果商店時,性格溫和的蘋果店員多半會雙手一攤,iPhone已經賣完了,而且什麼時候會到貨,連他們也不知道。
剛在蘋果店裡體驗完iPhone4樣機的美國消費者滿腦子都是iPhone4酷炫的功能:超薄機身、視頻通話、高畫質的顯示屏……
於是,心急的美國人開始將這股怒火一股腦兒地發洩到中國人身上:就是這些「不怕排隊的中國人」,買走了美國人急需的iPhone!這在後來甚至演變成一場涉及種族歧視的口水仗。
《紐約時報》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點,一位攝影記者拍到了一張意味深長的照片。在這張於紐約蘇荷區一家蘋果店外拍攝的照片中,出現的連續8名排隊顧客全部是華人,他們耐心地倚靠在蘋果店外的牆上。許多人的衣著打扮並不像大多數蘋果粉絲一樣時髦,相反他們中不少人面容憔悴,衣著不整,但潛在的利益讓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這些華人一大早就出現在那裡了,有男有女。他們在紐約蘋果專賣店門口安靜又有點不耐煩地等待。有時候,他們排的隊能延伸到下一個街口……」《紐約時報》在一篇報道中這樣描述道。
職業掃貨客們好像經過嚴密組織,他們開著車往返奔波於各個iPhone銷售網點之間,不惜體力地排隊等待。
AT&T早早貼出通知,每位排隊的顧客只能購買一部iPhone。這催生了一項職業排隊的業務,一些沒有工作的人開始變成職業排隊客,每小時收費20美元——如果需要排隊10小時才拿到一部iPhone的話,這位職業排隊者能夠收入200美元。
這些華人當然不是一般的蘋果粉絲,他們是複雜的貿易鏈中的一環,而在這個貿易鏈背後的驅動力是中國消費者對蘋果時尚產品的巨大需求。
「很多人在餐館或工廠裡幹活,一小時只掙幾美元。」一位在紐約工作的華人廚師說道,「如果他們在蘋果專賣店排一個小時的隊倒賣iPhone,他們一上午就能賺300美元。」他說,對許多人來說,這相當於一個星期的工資。
在紐約曼哈頓第五大道中央公園旁邊的蘋果旗艦店,透明的玻璃房子前蘋果的標誌顯得格外顯眼。消費者們通過透明的玻璃旋轉樓梯下到地下大廳店裡,各種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人都在這裡為蘋果產品而瘋狂。
不過,華裔面孔的消費者通常會受到蘋果店員的「重點關照」。在銷售過程中,有些華人要被檢查證件(聽說前後的其他族裔都沒被查),有的甚至直接被拒絕。
在美國工作的中國台灣青年邰威廉2010年4月21正午前往蘋果在曼哈頓蘇荷區(SoHo)分店,當他告訴店員要買兩台64G的iPad,店員卻說「等一下,我要請經理來」,他隨後被帶到一旁角落等候。20分鐘後經理才出現,反問他「你為什麼要買兩台」、「要做什麼用」,邰威廉深感不受尊重,回復「這不關你的事!」最後經理拒絕賣給他,當邰威廉不滿意地問「為什麼」時,經理不回答,也不願意透露姓名,揚長而去。
邰威廉說,排在他前面的一對亞裔男女青年,英語不流暢,「店員馬上開口說不能賣給他們」。邰威廉氣憤表示,最後這對年輕人無可奈何地離開,「由於不懂英語,連基本的消費權利都無法獲得尊重」。
此後,邰威廉發郵件給蘋果公關說明事發情況。他表示,事發兩天後蘋果公關和他聯繫,之後蘇荷區分店另一名經理致電向他道歉,並表示願意提供折扣,「但我告訴他,我已經不想買了,對方隨後仍寄了一張100元禮卡」。
陸續有像邰威廉一樣的華裔消費者投訴蘋果員工層層盤問、刁難,甚至不公平對待,以回拒他們想購買iPhone或者iPad的請求。華人們在各種論壇上發帖抗議蘋果公司的種族歧視行為,並向美國政府投訴。
2010年6月,在紐約,蘋果公司因為拒絕出售iPhone4給幾個亞裔顧客而惹上麻煩。紐約州司法部部長安德魯·M.休莫(AndrewM.Cuomo)命令對此事進行調查,蘋果公司很顯然地讓步了。此前,蘋果公司嘗試過阻止這些炒貨的華人,但始終沒有找到理想的辦法。
此前,紐約著名的華裔女議員孟昭文也曾站出來,抗議蘋果歧視華裔的行為。
孟昭文向紐約檢察部門民事權利局抱怨說,當她和其他幾名華裔在購買iPad時,被數次要求回答「不合適的問題」,以及出示護照,甚至被拒絕購買。
孟昭文表示,她對知名的蘋果公司僱用有偏見的員工感到震驚,而顧客無論是什麼族裔都應得到尊重,並且她希望蘋果公司慎重處理這些投訴,給華人顧客一個及時、令人滿意的回答。
蘋果公司限制一個人只能買兩部iPhone;它的識別方法是看信用卡的付款記錄,但現金購買就沒有記錄了。蘋果公司稱,「這一限制(能防止大量購買),好讓買手機自用或送禮的顧客能盡早買到手機。」
對於蘋果公司來說,這是十分無奈的一項舉動,華人們瘋狂地囤積iPhone和iPad已經讓蘋果產品在美國的銷售秩序受到威脅。
讓人哭笑不得的是,這些電子產品在中國組裝,之後被出口到美國,現在它們要掉頭踏上回中國的漫漫長途。
在紐約和上海的蘋果炒家們這樣描述他們的工作流程:花600美元在美國的蘋果專賣店買最新款的iPhone,為了免簽AT&T的服務合約,還要繳一點兒罰款;把貨賣給在唐人街開手機店的中間人,他們能拿回大約750美元。
那些在紐約蘋果專賣店前排隊的人不願意多說話,也不願意透露自己的身份。當被問到「你們在排隊幹什麼」時,他們的回答千篇一律:「我要幫我朋友買個iPhone。」有人買了一部iPhone後,會把它藏在手袋裡,回到隊尾繼續排隊,好再買一部。當問及一個男人「為什麼要買兩部手機?」時,他回答說:「我有兩個朋友都要。」
那麼,這些華人辛辛苦苦掃來的iPhone都到哪裡去了呢?或許人們可以在「未名論壇」(MITBBS)這樣的地方去找找答案。
這是全美最大、最具人氣的海外華人論壇之一,同時在線人數通常在兩萬人左右。二手交易是它的幾百個分類討論版面中的一個,而其中最主要的交易類目,就是那些通過各種手段從零售渠道獲得的電子產品。
這個版的規矩是這樣的:分為「神醫」和「小護士」兩種職業。神醫相當於一個中轉站或者專業渠道商,他們的背後往往是各類外貿公司;而小護士則是職業掃貨者,負責在各個網點排隊購買iPhone和iPad。
iPhone的囤積數量相當驚人,每月都有數以萬計的iPhone通過這樣的形式被「小護士」掃走,並被集中到「神醫」那裡,集中發往世界各地,比如iPhone還未上市的中國。由於貨源緊俏,因此囤積iPhone的利潤相當可觀。
這個交易沒有太大風險,只要他們嚴格執行版上約定俗成的付款方式:「神醫」通過PayPal或者銀行轉賬付款給「小護士」,並提供郵寄單據。之後「小護士」叫來UPS或者FedEx,到自己家中取貨。
iPhone被空運回了香港
這些在中國生產的iPhone,很快又坐上跨洋飛機,踏上返銷中國的道路。在橫跨太平洋的天空上,一整條灰色產業鏈早已形成,它的高效運轉能讓正規iPhone還未上市的中國能在一到兩天後就見到iPhone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