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iPhone的全球之旅 第26章 iPhone充滿韓國血統(2)
    韓國:可怕的垂直整合

    在首爾市區穿行,你的視線總離不開少數熟悉的名字:三星、LG、現代……當我們去免稅店購物,那個巨大的商場是三星公司開辦的,而街上的出租車,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由三星生產的。在商場裡,銷售著LG公司生產的高檔化妝品。當有人要買LG的手機時,還有LG開辦的電信運營商供你入網。

    顯而易見的是,三星、LG、現代等少數幾家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這個國家的經濟,或者說韓國是舉全國之力在扶持少數幾家大型企業集團。在韓國,想進入這幾家企業工作是十分困難的事情。一旦入職會被全家人視為榮耀,其收入往往高出其他公司數倍。

    三星和LG等大集團幾乎生產著一切,從產業鏈最上游到最下游的高度垂直整合,為這些韓國企業帶來了較強的競爭力,而在蘋果掀起的這場智能手機風暴中,這種垂直整合的威力再度顯現。

    以三星為例,三星最大的優勢在於其囊括了研發、元器件、生產、銷售的各個環節,尤其是三星在整個IT產業的上游關鍵零部件上的佈局,為其在全球產業競爭中奠定了有利地位。

    無論是閃存、顯示屏、CPU還是電池,三星都擁有獨立的核心技術。正是因為三星在這些生產環節上有著領導地位,使得三星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元件成本,從而實現規模效益。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大多數手機廠家充當的僅僅是一個組裝車間,而三星實現了元器件和研發、組裝、銷售的全部流程,三星無疑在整個產業鏈之中控制了巨大的利潤空間。

    在消費電子終端產品設計上,三星搭載了Android系統的Galaxy系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被認為是最能挑戰蘋果的iPhone和iPad的產品。

    2010年,三星總共對外支出了97億美元的投資,其中有18億美元投在了邏輯晶片和晶圓代工上。與此同時,三星宣佈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奧斯汀市投資36億美元擴產,為蘋果生產處理器。依靠韓國雄厚的財團支持,三星在一些重大產能投資上屢出大手筆,並對中國台積電這樣的競爭對手構成嚴重威脅。

    由於三星的主要零部件由其自行掌握,其手機、平板電腦獲得了相當大的成本優勢。由於上下游高度集成,所以三星的產品無論規格、價錢、上市時間都拿捏得恰到好處,因而在市面上獲得了不小的成功。

    而在筆記本電腦業務上,三星除了處理器與操作系統之外,包括筆記本電腦所需的面板、存儲器、IC元件,一直到機箱、光驅等,幾乎全部具備製造能力。

    位於東亞地區的日本、韓國、中國台灣三個地區,在半導體、面板、電子元器件上形成了激烈的競爭。隨著蘋果的iPhone和iPad引發電子產業革命,這種競爭關係被再次放大。

    蘋果推出備受歡迎的平板電腦iPad之後,中國台灣的相關企業倒吸了一口涼氣,因為他們很快發現自己被韓國競爭對手推上十分尷尬的處境。

    「仔細算算就會發現,搞了半天大家吃的不是蘋果,而是蘋果皮搾出的果渣泥。」一位中國台灣業者一針見血地評價道,比起韓國,中國台灣蘋果供應商賺到的只是很小一部分。

    在iPhone和iPad廣泛使用的NANDflash閃存芯片上,三星也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佔據了全球市場四成左右的份額。而蘋果從三星採購的Dram芯片,三星也佔據絕對領導地位,控制世界50%左右的產能。

    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台灣的廠商將研發重點放在了技術相對成熟、讀寫速度快但容量小的NORFlash(編碼型快閃記憶體)上,以保證短期獲利,但是三星卻寧可忍受長達10年的虧損,也要持續投入研發,甚至在金融危機中也敢大舉投入研發,最終製造出速度快而且可以達到16G、32G高容量的NANDFlash,並成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這一領域的主宰者。

    相比之下,中國台灣的廠商在這場戰役中處於較為不利的位置,只拿到iPhone和iPad中組裝、電池、印刷電路板、被動元器件這樣利潤較薄的非關鍵組件的訂單。這些領域幾乎都存在激烈的競爭,其利潤與韓國廠商控制的關鍵零部件已經相去甚遠。

    目前三星生產的ARM架構處理器被大量採用在三星Galaxy系列智能產品裡,也被世界上許多其他智能手機使用。除了蘋果的A4、A5處理器在三星代工,中國的魅族等廠商也選購了三星的處理器。

    而三星的SuperAMOLED和SuperAMOLEDPlus液晶顯示屏被認為是手機上最優秀的顯示屏幕,使得移動設備的顯示效果和能耗大大改善。三星在系統開發上也相當出色,獨立自主的baba系統在多媒體方面表現可圈可點。

    三星強大的產業整合能力令旗下的產品在成本上得到控制,這是其他任何企業所無法企及的。世界上很少有一家手機企業像三星這樣佔據全部的核心技術。

    韓國企業的垂直整合佈局,在這場競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經濟學家郎鹹平在對三星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由於高度垂直整合,三星在內部降低了成本,獲得了規模效益,從而獲得了比其競爭對手更好的競爭優勢。例如,三星的半導體業務的資本回報率要遠遠高於英特爾、台積電這樣的專業半導體廠商。

    舉例而言,當日本的索尼推出LED電視後,三星只花了對手索尼一半不到的開發時間,並只用三分之一的價錢就推出了同樣的LED電視。產品一上市就拿下了全球LED電視市場超過九成市占率。

    與此同時,由於三星產業鏈佈局很全面,在整個集團內部三星具有明顯的情報優勢。一些日本、中國內地、中國台灣的廠商,既是三星的競爭對手,又把三星當成不敢得罪的客戶,因此三星有許多渠道掌握它們的產業情報,並能借此掌握難得的產業出擊機會。

    三星有一個著名的「生魚片理論」:一條價格很貴的魚,剛被捕到時,在高級的日本料理餐廳可以賣得很昂貴。但到了第二天,只能以一半價格,在二流餐館出售。第三天,就只能賣到剩下四分之一的價格。之後,這條魚一點都不值錢。

    由於三星往往能夠獲得競爭對手的產業情報,因此其產品的推出時機往往直擊對手要害。例如iPhone推出後,三星很快有針對性地推出了自己基於Android系統的智能手機產品,在市場上佔據了有利位置。

    而在iPad推出後不久,三星就推出了自己的Galaxy平板電腦,被認為是除iPad外最具有競爭力的平板電腦產品。一些分析人士懷疑,和蘋果的合作讓三星有機會更早地洞悉蘋果的動向,從而更早地佈局,在有利的時機推出自己的產品。

    為了掌握核心技術,三星有策略地和許多國外大廠聯盟,並借助和它們的合作來學習其核心技術。早期就和東芝學習開發快閃記憶體與DRAM,與富士通學液晶顯示技術,到後來與NEC結盟發展記憶體,進而向IBM取經邏輯芯片、與索尼合作面板、與三洋合作空調系統、與戴爾合作鐳射印表機技術,三星在這些學習中大有斬獲,並大大威脅到其曾經的合作夥伴。

    在和蘋果的合作中,也能很清晰地看出三星在偷偷學習蘋果。三星的Galaxy系列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iPhone和iPad的影子,這甚至多次激怒蘋果,但是蘋果卻不敢完全得罪三星,因為三星供應的零部件是iPhone中不可或缺的組件。

    郎鹹平同時指出,相比三星這樣的巨型韓國企業,中國台灣的IT企業習慣將整個產業鏈切成支離破碎的小企業,每家企業專注做其中的一個小環節,對產業分工過細。這和三星的垂直整合是恰恰相反的兩條道路,其結果是造成了中國台灣的IT企業相互競爭過於激烈,企業利潤很低。

    在規模上,中國台灣的半導體雙雄(台積電、聯電)和面板五虎(友達、奇美電、彩晶、華映、群創)加起來,也沒有三星一家企業的規模大。

    長期以來,關於韓國式的垂直整合都面臨著不小的爭議。在全球經濟景氣時,垂直整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成本,但在經濟不景氣時,垂直整合反而容易成為企業的沉重負擔。

    韓國式的垂直整合也並非沒有弊病,尤其是當金融危機出現時,市場需求降到只能維持工廠的基本運轉時,許多公司為了求生存,不得不針對上游的供應鏈進行大幅度的砍價行為。這時若是沒有子母關係的廠商,一定不手軟地大幅砍價,將風險轉移到上游廠商。

    但如果是類似於三星這樣的高度垂直整合的公司,卻很難採用這樣的行為,因為手心手背都是肉,砍來砍去都是自己的兄弟公司,很容易拖累整條供應鏈。

    在市場景氣時,某個零部件長期供不應求,在三星、LG這樣一個龐大的集團內部也要考慮到貨源分配問題。

    例如,我們在韓國參觀時就發現,當LGDisplay供應給iPhone的IPS顯示屏受到歡迎後,LGDisplay的母公司LG電子也要求LGDisplay給其優先供應IPS屏幕,成為LGDisplay一個小小的煩惱。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往往選擇優先照顧自己的母公司。

    當三星品牌與其他品牌產生競爭關係時,是否影響其零部件業務的生意,一直以來備受關注。

    哈佛商學院教授、芯片設計和製造專家史兆威(WillyShih)就指出,三星是一家大型集團公司,必須要平衡各項業務之間的需求。

    他認為三星負責為蘋果和其他客戶生產芯片的部門必須要採取保密措施,避免洩密給三星自家的消費產品部門。「如果你想要供應存儲器和芯片,就需要進行隔離。」史兆威說,「這些模式都有特定的運行規則,而三星則會將這些部門與其自身業務分隔開來。」換句話說,除了現場的騷動外,三星10.1英吋GalaxyTab的工程師對喬布斯2011年3月2日發佈的iPad2所採用的芯片幾乎一無所知。

    無論是外觀還是用戶界面設計,三星的Galaxy手機和iPhone都極為相似,這終於引發蘋果對三星的訴訟。韓國三星為iPhone生產多個關鍵零部件,蘋果和三星一直亦敵亦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