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iPhone的全球之旅 第18章 蘋果拯救台灣經濟(1)
    iPhone的許多零部件由中國台灣的廠商生產,蘋果挽救了台灣經濟——iPhone的許多零部件由中國台灣的廠商生產,蘋果挽救了台灣經濟與美國的其他電腦廠商相比,蘋果公司在台灣電子業界的名聲並不太好,是出了名的難侍候的廠商。由於它對產品的安全和質量要求特別高,因此它的供應商的日子尤其難過……但是中國台灣的廠商們還是願意為蘋果工作。——美國《商業週刊》

    從台北101大廈97層的玻璃窗往外望去,地勢並不寬闊的台北盆地在筆者的眼前鋪展開來。蜿蜒的基隆河穿城而過,一直向海邊延伸。

    在視線不遠處,兩座相隔不遠的大橋橫跨基隆河,從這兩座為紀念美國「二戰」元勳麥克阿瑟而命名的大橋過去,遠處的青山變得漸行漸近。在群山的環繞下,幾個湖泊點綴其中,那裡並沒有太多高樓大廈,房子建得密密麻麻,這便是聞名世界的內湖科技園區。

    包括明基電通、仁寶電腦、台達、研華均坐落於此,多達3000餘家高科技企業擁擠在這片地勢並不寬闊的地帶內。更多企業的名字並不為人所知,它們多年隱居幕後,但產品卻遍佈在你的筆記本電腦、手機中。蘋果的iPhone、iPad、MacBook等產品,幾乎都和這裡的公司有著說不清楚的血緣關係。

    這條台北科技走廊北起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向南延伸到南港經貿園區、大內湖科技園區以及東南部的內湖科技園區,是亞洲最重要的高科技產業聚集地之一,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筆記本電腦及手機產業集散地。

    到了中午休息時間,表情放鬆的工程師們將手插在牛仔褲的口袋裡從四面的寫字樓裡走了出來,談論著台北一直下雨的天氣。

    眼下,蘋果巨量的訂單以及頗大的交貨壓力也讓這裡的寫字樓不得不在晚上也燈火通明。蘋果在全球的成功,也深刻地改變著這裡的遊戲規則。

    蘋果COO蒂姆·庫克為蘋果開創的一套高效供應鏈管理體系,對iPhone的大批量鋪貨功不可沒。多年前在他的主導下,蘋果關閉了所有工廠,並將生產外包給台灣公司。

    每天凌晨4點半,高高瘦瘦的蘋果COO(首席運營官)庫克(TimothyD.Cook)會準時起床,準時收發郵件,並安排一天的工作。這位年過50的蘋果大佬被認為是喬布斯的接班人,他至今未婚,在蘋果內部舉足輕重。

    當庫克打開電腦,蘋果在世界各地的零部件供應商今天的產量,甚至良品率多少,都能夠通過一個世界聯網的資訊系統準確查詢。在這一系統中,蘋果能有效地將庫存降低到零,從而節省出大量流動資金。

    讓庫克尤其關心的是中國蘋果代工廠家的情況,那串花花綠綠的數字背後,是庫克和不計其數的蘋果供應商一同辛勞的結果。

    在十多年前,正是庫克一手重建了蘋果高效的供應鏈。那時蘋果庫存奇高,出貨效率低下,和戴爾這樣的競爭對手比落後了一大截。

    2010年9月,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團總裁、鴻海精密集團創始人、董事長郭台銘接受採訪。在庫克的主導下,蘋果關閉了所有的工廠。庫克同時打電話給老朋友郭台銘,並大膽地把產品交給中國台灣的工廠代工生產。這些台資工廠絕大部分開在中國內地,並以高效和精益著稱於世。

    從此以後,蘋果正式變成一家「輕公司」,集中精力投入研發。替蘋果接下生產重擔的是太平洋另一端的台資代工工廠集群。

    幾乎每一次蘋果發佈新產品,就有「好事」的台灣媒體將所有參與代工的台灣企業一一列表,並冠以「吃蘋果」的外號。反映在股市上,這些公司的股票會在瞬間暴漲。

    在台灣海峽兩岸的台資工廠,所有承擔蘋果產品生產任務的工廠都在中國農曆春節期間仍然加班加點地開工生產。

    「如果沒有喬布斯,台灣科技業不可能這麼快走過金融海嘯,更不可能讓科技業者突破歷史新高一大截……」台灣《商業週刊》對蘋果於整個台灣經濟的貢獻如此評價道。

    幾乎所有的蘋果產品,都是在台資工廠最後組裝,iPhone和iPad上相當一部分零部件也由台資企業提供,甚至可以說,蘋果挽救了低迷多年的台灣經濟。

    台灣地區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中的地位,可以用2005年美國《商業週刊》的一篇封面故事「台灣為什麼很重要?」(WhyTaiwanMatters)中的話佐證:「沒有台灣,全球經濟無法運作,台灣之於世界IT產業,猶如中東原油。」

    自動化VS人工

    在台北內湖科技園的研華科技總部,筆者見到了頭髮花白的研華科技總經理何春盛。那時他正穿上橙色的運動風衣,身著一條緊身運動長褲,戴好墨鏡和頭盔,準備騎上一輛捷安特自行車沿著基隆河、淡水河騎行30公里。

    何春盛領導的研華科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業控制與自動化廠商之一。由這家廠商提供的工業控制設備,出現在大部分台灣工廠的生產線上。何春盛說,他沒有想到蘋果如此深刻地推動著台灣的經濟,就連他們這樣並不直接和蘋果做生意的廠商也能深切地感受到。

    「春盛,你還欠我1000台機器。」2011年3月29日,在中國台北國際會議中心,剛剛在台上作完演講的研華科技總經理何春盛被一位台灣蘋果供應商的老闆一把抓住。

    這是一家給蘋果製造測試、組裝機械的工廠,而研華科技則生產這些設備中的主板和採集卡等工控設備。這個供應商迫切需要研華科技盡早交付產品,以應對蘋果的發貨壓力。

    為數眾多的蘋果供應商正在採購大量自動化設備取代人工,以應對中國內地正愈演愈烈的缺工現象。

    蘋果的台灣供應商正在發生重大改變,自2010年年初蘋果的組裝廠富士康位於深圳的工廠發生連續工人跳樓事件後,台灣企業的心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我每次到中國內地工廠,第一件事情就是進食堂,看看工人的伙食好不好。」何春盛告訴筆者,他會同時帶上一大批企業高級主管,「只要我們能吃得下食堂的飯菜,那員工一定吃得下。」

    不過,蘋果對外放出的巨額訂單依舊讓台灣企業感到力不從心。

    在2011年年初,何春盛從台北到台中、高雄考察了一圈。「我很驚訝地發現台灣的產業在過去10年有著這麼大的變化。」何春盛回憶道,尤其是工業設備生產、測試的產業,進步更加明顯。

    「在台中鄉下一片稻田中間,有一家不起眼的工廠。這裡居然生產著iPhone、iPad的組裝測試設備,它可以在28天之內作出一台測試機來,從接單到交貨。」何春盛告訴筆者。這些機器設備生產商的效率令何春盛十分驚訝,他沒想到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居然出產如此高科技的自動化設備。

    何春盛回憶道,他看到一家工廠專門生產iPhone及iPad2上攝像頭的組裝設備,其自動化程度讓人吃驚。

    「這些攝像頭是一個非常小的零件,全部用塑膠澆鑄成型,沒有辦法用人工去取出來,完全要用自動化機器手去把鏡片夾到一個盒子裡面,然後再用電鍍鍍膜以提高透光性,又用機器手把這個攝像頭拿起來,最終裝到iPhone手機中。」何春盛向筆者描述道。

    蘋果的攝像頭供應商大立光宣佈2011年至少投入15億新台幣擴充生產線,包括在台灣地區精密機械園區新建工廠及新增生產設備。

    另一家攝像頭供貨商玉晶光的董事會也通過決議,將增資20億元新台幣擴大手機鏡頭產能。擴產範圍包括計劃將原有兩層樓的台灣地區廠房往上加蓋至3層、4層,並擴增廈門廠生產設備等。

    在增設自動化設備後,這些工廠可以大大降低對人工的依賴,並提高生產效率。何春盛表示,這些工廠會因為增設自動化生產設備而提高生產線良品率,蘋果產品中許多精密部件用手工操作很容易出現損壞的現象。

    用來生產蘋果產品的相當一部分自動化設備都在台灣生產,包括iPhone生產中用到的雕刻、檢測、組裝設備以及觸摸屏、攝像頭生產設備,大都在台灣生產。

    何春盛表示,這些生產線設備上大部分都裝有研華科技生產的工業電腦和運動控制卡、影像採集卡,蘋果火爆的訂單直接帶動了台灣工業控制與自動化產業的繁榮。研華科技2011年平均單月營業收入達到8000萬美金,比去年增長了54%。

    曾有預測稱,蘋果在2011年會發貨4000萬台iPad和上億台iPhone。按照蘋果一貫挑選供應商的習慣,它通常不輕易增加或者更換供應商,而傾向於要求現有供應商隨著蘋果一同增加產能。

    蘋果的組裝廠富士康正在成都和鄭州大幅擴充產能,僅成都就將新建52條iPad生產線,並一口氣招聘25萬名員工。

    蘋果的石英元器件供應商晶技正在重慶建設一座新工廠,產能規模將以1億顆規劃,預計2011年第三季度投產。iPad2的電池供應商新普科技則正在重慶建設一家新工廠,這一工廠佔地面積約200畝,投資總額9001萬美元,預計2011年6月建成,8月實現投產。

    2010年3月23日,富士康鴻准精密模具公司在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訂單班招聘現場考俯臥撐。學生們在艱難地做俯臥撐。

    連接器供應商正崴正在成都、武漢、鄭州等地建設新廠,而同樣生產連接器的連展正投資1000萬美元在江西投資設廠,預計將於2011年第四季度投產。

    「我們快被蘋果逼瘋了。」一位蘋果供應商半開玩笑地說道。蘋果2011年對外放出了巨額零部件採購訂單,讓幾乎所有蘋果供應商都訂單爆倉,但讓他們頭痛的是,中國正愈演愈烈的用工缺口問題,讓他們按時交貨存在疑問。

    「春節之後,我們就有15%的員工沒有回來。」一家在昆山經營了十多年的台商表示,工廠生意正好,但這個時候卻有大量用工缺口,「一些產品的要求很高,新工人還達不到工藝要求,所以熟練工更加缺乏。」

    據知情人士透露,富士康正在深圳工廠組裝1.8萬台機器人設備,以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水平,減低對人工的依賴。未來自動化生產設備還將是富士康的重要對外銷售來源——這意味著富士康將不僅自己使用機器人設備,還會對外出售類似設備。

    上述在內地台商表示,富士康2010年發生的工人連續跳樓事件給在內地的台商帶來了深遠的觸動。2010年以來選擇內遷的台商已經明顯增多,以應對沿海缺工及成本上升情況。與此同時,許多台資工廠選擇提高自動化程度。

    從目前情況來看,許多生產線在2到3年時間內依舊無法完全由機器取代人工,但幾年之後,機器取代人工的趨勢幾乎不可避免,「許多生產線,可以至少減少一半的用工數量」。上述台商表示,工廠生產效率反而會大大提升,例如蘋果推出新一代產品,未來只需要在現有自動化生產線上換裝新的軟件,就可以滿足蘋果新的需求。

    由於降低了對人工的依賴,許多台資工廠選擇將新增產能遷回中國台灣。為蘋果生產攝像頭的大立光和玉晶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兩家工廠都正在台灣建設新的產能,以配合蘋果出貨。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