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智能手機拒絕英特爾芯片?
在iPhone和iPad的芯片戰役中,最大的失意者毫無疑問就是英特爾。隨著蘋果選用ARM芯片,英特爾失去了一大塊潛在市場,而且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可能會步蘋果的後塵,選用ARM的產品。在iPad開創了全新的平板電腦時代後,英特爾的市場地位更是面臨重大威脅。
英特爾之所以未能成為蘋果iPhone和iPad的芯片提供商,是因為犯下了兩個重大戰略失誤:一是在2006年輕易放棄了ARM架構的移動設備CPU業務,二是誤以為PC芯片技術可以延伸到適用於各種移動設備。
我們來看看英特爾是怎樣輸掉這場重要的戰爭的:
2005年:蘋果公司宣佈將在其所有MacBook筆記本電腦中放棄使用IBMPowerPC架構,轉向英特爾的x86設計。業界人士指出,這是英特爾在處理器領域市場地位的頂峰,因為蘋果轉投英特爾標誌著其x86架構處理器幾乎適用於所有服務器、台式機和筆記本電腦。
2006年:英特爾完全退出了手機市場,將其成功的ARM處理器業務Xscale出售給了由華人創辦的Marvell半導體公司。此時,Xscale已經擁有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規模和設計能力,但令人費解的是英特爾居然輕易放棄了這塊業務。這一決定事後被證明是非常短視的。
2007年:蘋果iPhone開創了移動手持終端的新時代。iPhone的成功促使英特爾重返移動計算領域,推出了仍然基於x86架構的Atom芯片。此後Atom在上網本市場佔據統治地位,但在智能手機市場幾乎毫無份額——這意味著英特爾的芯片賣來賣去還是無法邁出PC領域。
在此期間,曾一度有傳言稱蘋果新一代的iPhone以及後來的平板電腦將會使用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但最終的事實證明了英特爾再次失去了這塊重要市場。
不過,由於第一代iPhone使用三星公司生產的ARM處理器,如果改用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蘋果便要重新設計iPhone的很多軟件程序。
業界人士指出,iPad已經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設備種類,而英特爾則完全被拋在身後。不僅僅是iPad,谷歌基於Chrome(由谷歌公司開發的開放原始碼網頁遊覽器)操作系統的平板電腦同樣不會使用英特爾芯片,就連一些上網本也開始傾向於ARM處理器。
英特爾正在投入大量研發資金,試圖重奪市場。儘管英特爾Atom處理器使用了更先進的45納米技術,但其單位能耗運算能力不如ARM處理器(蘋果A4、英偉達Tegra2和高通Snapdragon等),換言之,使用英特爾處理器將降低移動設備的電池續航時間。
分析人士指出,英特爾輸掉了iPad這一仗,而iPad開創的平板電腦潮流將是多年來英特爾面臨的首個重大威脅。
2008年在台北英特爾開發者大會的一次座談中,兩位英特爾高管表示,iPhone運行速度不高,而拖累其速度的最深層原因在於蘋果錯誤地採用了ARM處理器。
英特爾主管移動產品集團的副總裁ShaneWall在他的IDF(英特爾開發者論壇)演講後對媒體表示:「任何需要大運算量的程序在iPhone上運行都舉步維艱。」儘管蘋果做了一些很漂亮的工作,比如豐富的互聯網應用、優秀的界面以及喬布斯卓越的營銷水平,但iPhone在一些領域仍然存在短板,這裡的短板指的就是ARM處理器。
英特爾超便攜設備領域主管PankajKedia隨後補充道:「iPhone的缺點不在於蘋果,而是來自ARM。」不僅僅是iPhone,他表示整個智能手機行業都在被ARM低下的性能表現折磨著:「今天的智能手機並不是那麼智能,它們的問題也都在於使用ARM處理器。」
不過,英特爾這番具有挑釁性的講話顯然只講對了一半。在並不需要PC那樣強大性能的智能手機上,ARM的芯片比英特爾芯片有著更低的功耗,這意味著搭載ARM的智能手機會更加省電。
對於英特爾的芯片來說,一個最具諷刺意義的產品便是上網本。在英特爾推出了Atom處理器之後,大多數上網本都選擇使用這款處理器。
不過,由於功耗居高不下,大多數上網本的電池都僅能撐上二三個小時,即使使用大容量電池的上網本,也頂多能撐上五六個小時。這讓上網本從來都沒有像它的鼓吹者們宣稱的那樣是一種革命性的產品——在大多數消費者看來,上網本只不過是低端的筆記本電腦而已。
「手機一貫都基於ARM處理器架構來設計,這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改變的。」咨詢公司J.Gold協會的首席分析師傑克·戈德說,「手機製造商不願意這樣做,基於ARM的芯片有充分的理由能夠勝過現在這一代的Atom處理器。」
「英特爾因為其無法在能耗方面迎頭趕上ARM的芯片,所以在移動處理器領域的發展受到了阻礙。」分析師如此說。另外,Atom處理器在手機上的應用未經過檢驗,而許多手機專用的操作系統並不能與英特爾的x86架構兼容,這使得英特爾進入手機處理器市場難上加難。
這並非因為英特爾嘗試得太少。在過去的幾年裡,英特爾曾試圖通過它的XScale技術敲開移動電話市場的大門,而在2006年XScale被出售給Marvell。
隨著英特爾的傳統陣地——PC市場增長日漸萎縮,英特爾急需一塊新的業務來保證自己的未來。毫無疑問,英特爾想做手機的生意。有預測表示,未來PC將僅佔到全部上網設備的10%,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新一代產品,將成為人們最主要的上網終端。
為挽回在移動設備市場的頹勢,英特爾挖來了前蘋果、Palm副總裁MikeBell領導公司的智能手機業務。
2010年8月31日,德國芯片巨頭英飛凌與英特爾簽署正式協議,英飛凌的無線解決方案部(WLS)以現金14億美元的收購金額出售給英特爾。
英特爾已經雙腳跳進智能手機市場,而且他們的目標不僅僅是打造iPhone的直接競爭產品——英特爾想要驅動一整套基於x86架構的iPhone競爭產品生態圈。
但是英特爾要做的事情顯然還有太多,談到這些,就不能不提接下來我們將要介紹的ARM和英特爾的「螞蟻大象之戰」。
螞蟻大象之戰——「小公司」ARM如何挑戰英特爾霸權
這是一場螞蟻與大象的戰爭,英特爾強大得像一頭大象,其地位似乎無人能撼動,但是快速崛起的ARM卻以靈活的商業模式攪得英特爾十分難受。對於英特爾來說,大象一般龐大的身軀或許會成為其轉身的最大障礙。
英特爾CEO保羅·歐德寧(PaulOtellini)曾不屑一顧地表示:「ARM根本算不上是競爭對手。」他從投資的角度分析說,英特爾的毛利率遠高於芯片代工廠商,這是英特爾根本性的優勢,「你很難通過架構授權賺取和我們一樣多的錢」。
從財務角度看,ARM確實和英特爾不在一個級別。英特爾2009年的營收達到351億美元,ARM只有不到5億美元。
但英特爾十分清楚,其賴以生存的PC市場正在開始萎縮,未來的世界屬於智能手機,還有平板電腦這些移動設備。按照最樂觀的一種估計,未來將只有10%的上網來自於PC,人們將更多地依靠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網。
在移動設備市場,ARM這家「小公司」的影響力遠遠大於英特爾。
「最近幾年,英特爾主導的PC和智能手機日漸表現出了融合的趨勢。這樣融合的趨勢表現為大家所謂的英特爾和ARM之間的戰爭。」都德·布朗向筆者強調道。過去英特爾和ARM井水不犯河水的時代已經過去,在PC和手機產品的中間地帶,ARM和英特爾的大戰不可避免。
都德·布朗和他的公司看上去有更多的理由自豪,在雙方最新的一塊中間地帶——平板電腦領域的競爭上,ARM憑藉著蘋果iPad的崛起迅速佔得先機,而基於英特爾芯片的平板產品在高功耗等問題的困擾下至今未見太多起色。
「英特爾一直希望製造功耗更低的芯片,而ARM也希望芯片的性能更強大,這並不是很新的事情。」都德·布朗表示,所以筆記本電腦越做越小,而基於ARM的智能手機尺寸得到提升。過去幾年出現的上網本是兩種趨勢交會的另一個產物。
上網本最終沒有達到PC廠商早先鼓吹的那樣革命性的高度。在都德·布朗看來,由於電池使用時間問題等沒有提升,上網本歸根結底仍然是一台尺寸小一號的PC。
ARM的另一個創始人赫爾曼·豪瑟(HermannHauser)在2010年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高調表示,英特爾的移動微處理器業務將「注定失敗」,這是因為英特爾的業務模式(出售芯片成品)無異於與所有半導體廠商為敵。
在某種程度上這曾引起英特爾的不滿,英特爾一位高管此前曾嘲諷道,ARM最近「話太多」了。
「我們不會去和英特爾的高端產品競爭。」都德·布朗強調道,將來ARM依舊會在目前英特爾產品線的「低端」施展拳腳,即那些功能並不算強大,但功耗低、價格便宜的芯片產品。
談到雙方在物聯網領域芯片的競爭,都德·布朗看上去不屑一顧:「我可以說在物聯網當中相當大的一個市場中,英特爾無法提供一個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在他看來,基於ARM的微處理器價格許多都低至1美元以下,而這是物聯網中大量需要的,「在應用處理器市場,英特爾和ARM做到同樣的成本,是有難度的」。都德·布朗表示,目前英特爾的芯片是芯片界的高端產品,不過,它們實在太貴了。
都德·布朗表示,英特爾所倡導的嵌入式理念不過是隱藏的PC,比如在機場的顯示屏、登機牌換票機背後,都隱藏著一台電腦。都德·布朗認為這些設備並不需要這麼強大的處理器,只需要功能更簡單的英特爾Atom芯片或者ARM的芯片就可以了。都德·布朗表示將芯片嵌入到洗衣機、汽車等使用電子的產品中,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這將比PC芯片的市場要大得多。
ARM所倡導的這種將IP核授權給半導體公司的模式被稱作Chipless模式,這種模式的發展壯大幾乎具有必然性。
首先,近年個人消費半導體終端產品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使得半導體的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更需貼近個人消費需求,而這是專注於IP核設計企業的優勢所在,即能更準確地把握市場消費功能需求。
其次是隨著半導體製品逐漸向納米級靠近,芯片功能的增強和規模的擴大需要越來越多地依賴IP核覆用實現。當前,半導體公司紛紛將高端製造外包給代工廠商,自身更加關注於設計,芯片的升級越來越多地依賴於多核、IP核覆用、軟件升級等來實現。同時半導體行業隨著行業的日漸成熟,已越來越成為一個微利行業,而Chipless商業模式是最好的成本分攤、利潤共享的降低行業總成本的方法。
最後,Chipless商業模式體現了半導體行業創新密集的顯著特點,IP核本身就是各種創新技術和創新功能的集合。
ARM已將自己的發展和多家合作夥伴的發展密切聯繫在了一起,他們共同組成了一個ARM生態圈。用ARM的話來說,英特爾的商業模式是在和所有半導體廠商為敵,因此ARM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以ARM為代表的ChiplessIP核授權業務,在新的世紀,特別是在半導體製品發展到一定極限的情況下,正在煥發出勃勃生機。IP核已成為產業低成本創新的利器。
ARM所倡導的Chipless商業模式極大地降低了研發成本和研發風險,以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模式形成了一個個小的以處理器內核為核心的生態圈,使得低成本創新成為可能。從這個意義上看,以ARM為代表的Chipless商業模式是半導體產業鏈進一步分工細化的結果,是新型的半導體業態。
因此,英特爾所要面對的,不僅僅是ARM,也不僅僅是ARM生態圈,更是半導體產業的發展趨勢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