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精粹版9 第24章 永不消逝的美好 (5)
    「爸爸,我不想玩這個,我會摔下去的。」小塞德茲哭著說道。

    「你不會摔下來的。只要抓住繩子,這是很安全的。」

    「不,我害怕。」兒子仍然堅持。見到他那副害怕的樣子,塞德茲知道再勸說也沒有用,便把他抱了下來。

    「這樣吧,爸爸先給你做個示範。等你見到爸爸玩得很高興的時候,你一定會改變主意。」說完,塞德茲就上了鞦韆開始搖蕩起來。

    「爸爸,你真行!」見爸爸在鞦韆上蕩得很高很高,小塞德茲高聲歡呼起來。

    「那麼,你也來試試好嗎?」他問兒子。

    「好吧,可是我不要蕩得那麼高。」兒子終於同意試一下。這一次,兒子仍然很害怕,但他畢竟有了一個開始。他站在鞦韆的踏板上扭來扭去,樣子難看極了。不僅如此,他幾乎沒有把鞦韆蕩起來。

    這時,女傭萊依小姐走了過來。她見到小塞德茲的模樣頓時大笑起來:「威廉,你是在蕩鞦韆嗎?怎麼一點也不像呀!」

    「不,萊依小姐,你不應該這樣說,威廉做得很好。」聽見萊依小姐那樣說,塞德茲擔心會打擊小塞德茲的自信心,連忙出聲制止了她。

    萊依小姐是個很機靈的人,她立刻明白了塞德茲的意思,連忙說道:「哦,我忘了,在我第一次蕩鞦韆時還不如威廉呢!」

    「是嗎?」兒子聽見萊依小姐這樣說,便立刻來了精神,用力在鞦韆上搖蕩了幾下。

    「是這樣的。據我所知,每個人第一次蕩鞦韆時都害怕得要命,爸爸也是這樣的。」塞德茲趁機鼓勵小塞德茲,「我第一次上鞦韆的踏板時比你還要害怕,站在那裡一動不動,根本不敢晃動。你比我好多了,我相信用不了幾天你就會蕩得很高很高。」

    「真的?」小塞德茲聽見塞德茲和萊依小姐都這樣說,恐懼感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第二天,塞德茲下班後回家,還沒有走近住處便聽到了花園中傳來的歡笑聲。小塞德茲和萊依小姐正在高興地蕩著鞦韆。

    恐懼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自信心,只要建立起自信心,恐懼自然就會消失掉。而信心的建立又來源於實力,所以,想要消除恐懼,最重要的還是要增強自身的實力。

    讓孩子自己走

    把每一項挑戰都看成機會,把每一種成就都看成是人類不屈服的創造性的象徵——

    梭羅

    安麗斯在芬蘭的住所前後都是樹林,卻有不同的風景。

    前面,一片平地上有兩架鞦韆,一間小屋,幾條凳子和一個大棚,棚內地上鋪滿沙子。

    一天,兩個4歲模樣的孩子拖著船形的滑雪板,上面放有小書包、靠墊、小鐵鏟和小簸箕等,踩著齊胯深的厚雪,連跌帶爬地推開小屋的門,進去了,門關上了。好半天好半天,不見出來,她好奇,又著急,室外是零下十度啊!維德說:「不用急,他們肯定玩得正歡呢。」時間一長,她發現凡有民居的地方,都有這些器具,專為孩子們準備的。凳子是休息的,鞦韆是練膽量的,木棚是供孩子們在大雪覆蓋時照樣有一塊沙地可以活動。小屋內有小桌子、小凳子,板壁上有各式各樣的兒童畫,是孩子們活動的小天地。活動的內容,全由孩子們自己決定。活動結束,他們也許講給大人聽;如若不講,大人絕不去問;如果父母陪同來,只能在門外等候,也不許偷看,不然就是不尊重人,也算侵犯隱私權。

    後面有一個土丘,滿是松柏,覆蓋著厚厚的雪。下了土丘不遠,是一所九年制的學校。學生們往返於學校、家庭,寧可「翻山越嶺」,也不願走平地繞圈子。這對大孩子來說,困難不大,況且他們中有人還帶著滑雪工具,伺機便滑一程;而對那些低年級的孩子們來說,困難就大得多了。這些孩子們背著那大而沉的雙肩包,足以遮擋住他們的上身。沒有大人接送,全憑他們那穿著連衣皮靴的小腳,****齊股深的厚雪,又拔出來,再插再拔,慢慢地向前挪動。有的腳拔不出來,想用手撐一下幫忙,結果手也插進去了,人便趴在雪被上。這時他們不叫不哭,不企求別人幫一把,安麗斯見過多次,孩子走路跌倒了,或者陷在雪地裡了,大人就站在旁邊看,不吭聲,不指點,硬等孩子爬起來。一次去滑雪場,見一男子後面跟著一個小孩,最多5歲。不一會兒,孩子就陷進雪裡動彈不得了。那男子只管向前走。安麗斯大步上前,想抱起孩子。男子覺察了,搖手阻止安麗斯,咕嚕了幾句,繼續向前走去。孩子不哭,不急,只是努力地拔出小腳,但沒站穩,便順著坡勢滑向人行道;爬起後,又走上雪坡,追趕那位男子。

    挪威一個小兒科研究中心的醫生說,北歐四國對孩子跌倒的態度是:丹麥,父母立刻哄而安慰;瑞典,父母馬上研究如何預防此類事件再發生;挪威,父母叫孩子站起來,不要哭;芬蘭,父母不罵,不安慰,由孩子自己爬起來。陪安麗斯去滑雪場的凱昂告訴她:那男子的「咕嚕」,是說「孩子的路由孩子自己走。」

    教育是對父母心智的鍛煉,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需要父母智慧的參與。溺愛孩子的雙親應該記住:孩子通常不需要嬌慣,過度的溺愛與嬌慣的結果其實是對他們的侮辱。

    懷念

    用心關注孩子的成長,細心地幫他弄明白一些事情,讓孩子的心靈不再迷茫——

    切麗

    伏伊的兒子勒克小時候,總喜歡坐在他膝上看電視。3歲的孩子已能夠清楚地判斷真實與虛幻的人和事。他知道車禍、火災、宇航員是屬於現實生活中的,而蝙蝠俠、蛙人、星球大戰則屬於虛幻世界。唯獨恐龍,他似乎永遠分不清它到底屬於哪個時空。

    他無法理解這個曾經在地球上生存、而今卻滅絕得不見蹤影的龐然大物。伏伊越是對他解釋就越是平添他的困惑與憤怒,按他的邏輯:凡是現在看不到的東西就意味著它從未存在過。

    一天,電視中正在播放緬懷美國前總統林肯生平的紀錄片。當冷峻的總統駕駛馬車的畫面出現在屏幕上時,勒克仰臉問伏伊:「那人是誰?」

    「亞伯拉罕·林肯,以前的美國總統。」

    「現在他在哪兒?」

    「他死了。」

    「他沒死!他不是還在駕車嗎?」

    兒子目不轉睛地直視著伏伊的眼睛,好像要看出伏伊是否在戲弄他。

    「他真的死了?他的一切都死了嗎?」

    「是的。」

    「他的腳死了嗎?」

    勒克一臉嚴肅的表情,使伏伊忍俊不禁大笑起來。

    「林肯事件」後,勒克把生死問題視為頭等大事,他的小腦袋似乎深深地陷入對這一古老而又永恆問題的思考之中。從此以後,每當他們到林中散步時,都會格外留意林中死去的小動物。

    伏伊趁機向他解釋世間生死之道。對一個3歲大的孩子講這種問題,伏伊從心眼裡感到有些過分,可勒克卻聽得津津有味。

    「通常人們認為:人的身體死後,還有另一部分仍然活著,那就是靈魂。雖然我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總有人認為那是真的,這種情況,我們稱之為『懷念』。」

    時光飛逝,一年半後,勒克的曾祖母去世了。按照生活習俗,要在家中對親人的遺體做殯葬準備。他們還要給老人守靈。

    一時間,老人的房間裡來了許多賓客,他們紛紛前來緬懷老人家生前的快樂、幽默與和善。

    伏伊牽著勒克的手,走到祖母遺體前瞻仰。然後勒克把伏伊拽到一旁,一臉莊重地盯著他,輕聲說:「爸爸,那人不是老奶奶。老奶奶根本不在那裡面!」

    「那她在哪兒呢?」伏伊問。

    「正在別的地方與人說話呢!」

    「為什麼你要這樣認為呢?」

    「不是認為,是我知道。」

    霎時,空氣彷彿凝固了,他們互相凝視著,一動不動。終於,他開口了:「這就是懷念嗎?」

    「是的,勒克,這就是懷念。」

    伏伊懷著近乎敬畏的心情欣喜地望著兒子,他相信他剛剛弄明白一個人類最為深奧的道理。

    在對孩子的教育上,正確的引導超過了千萬句喋喋不休的解釋,相信孩子的理解力,不要把他們的思維能力降到太低的水平。

    在接受中改變

    當你全盤接受現在的自己,改變則顯得輕而易舉,再也不必為不好的自己大加撻伐了——

    馬塞汀

    卡拉從未嘗過約會的滋味。自少女時期至今,已過不惑之年的她仍視此如畏途,一想到便覺頭皮發麻,根本無樂趣可言。卡拉當然不能明白,為何其他人能夠樂此不疲呢?約會或與人交往看來似乎充滿著不安、期待、失望和心痛的感覺。

    當卡拉和一名男子墜入情網後,她的戀愛恐懼症又犯了,她不停地揣測:這個週末他會打電話來邀我出去嗎?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打呢?他對我的感情一定不像我對他那樣多。為什麼這種事總發生在我身上呢?男人都不是好東西!或許是我有些地方有問題。

    就這樣,卡拉會在腦中編織無數的幻想,再自下斷語,結果她開始自疑、自怨,覺得受傷或失望。

    一年前,卡拉學會健康心智,生命開始有了多樣化的轉變——她在工作上更加自信,和家人更能和諧相處,只是她對約會的躊躇不安仍舊持續。約會這件事還真的像個地雷,觸碰不得。

    無論如何,卡拉內心的洞察力卻巧妙地為她鋪好了約會的坦途。關鍵點在於,她不再借由分析問題而改變自己,評斷自己,或接受所有的建議,而是去接受現有的自己。卡拉發現結果很矛盾:當她接受自己特有的個性,說也奇怪,改變竟不知不覺地發生了。只要自己又陷入不健康的思考模式,卡拉就會警覺地對自己說:「嘿,老毛病又犯了,也許下次我不會這樣。」總之,卡拉不再對自身的不完美耿耿於懷,這反而讓她能自其中脫離,重獲洞察力,並借此導引她的言行。

    卡拉開始接受自己不懂人際交往的事實。一旦她坦然接受,而且不帶任何批判的態度後,卡拉反而學會謙恭。她知道她對兩性相處十分陌生,也不懂該如何跨過這個門檻,但她並不因此而氣餒,卡拉虛心學習人際關係之道。她說:「如果我在兩性關係上的盲點像是路中央一個25噸重的石頭,那麼自我接受就像是炸藥的導火線,足以把石頭炸得粉碎。接下來的步驟才是學習相處之道。」

    卡拉向深諳個中要領的朋友請教,問他們:「你怎麼邀人出去?被拒絕時你怎麼處理?」對卡拉而言,要開口向一名男士邀約,其難度就如同跟他求婚一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聽完朋友們的建議,卡拉照著過來人的方法,打電話給一名男子,和他聊天,等到時機對了再邀他出來。卡拉心想,要我和人聊天並不是件難事,沒什麼好怕的。她以前從不敢幻想自己會和一名男子有什麼對話,但依樣畫葫蘆後,約會看起來似乎沒那麼遙不可及了。

    卡拉開始約男士出去,冒著可能被拒的風險,然後回想這其中的過程。在此之前她不太用朋友那一套,也曾把吃閉門羹當成是自己行情下跌的指針。但如今卡拉一點也不擔心,因為她不再期待結果是否與願望相符。她借由約會學習人際關係並從中發現不少樂趣。如果過去那種不安的情緒出現,卡拉察覺後難免會心一笑,而男人心裡的不安感其實也和她不相上下,只是卡拉不願為這種心情貼上任何負面的標籤,她以同樣的心理來和異性相處。約會的全程成為卡拉尋找真正自我的方式。

    不帶任何批判,認清自己所存在的那些負面思考,心中的盲點便會逐漸理清。「不知」是洞察力的門檻,接受自己的不知,而不去批評它,我們便能跨過這道門檻,等待真正的洞察力的出現。

    冬天的枯樹

    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終會結出甘甜而柔軟的果實——

    辛姆洛克

    一個孩子與父親一起來到一個小農場。孩子在玩耍時發現幾棵無花果樹中有一棵已經死了。它的樹皮已經剝落,枝幹也不再呈暗青色,完全枯黃了。孩子伸手碰了一下,只聽「吧嗒」一聲,枝幹折斷了。

    孩子對爸爸說:「爸爸,那棵樹早就死了,把它砍了吧!我們再種一棵。」可是爸爸阻止了他。他說:「孩子,也許它的確是不行了。但是,冬天過去之後它可能還會萌芽抽枝的——它正在養精蓄銳呢!記住,孩子,冬天不要砍樹。」

    果然不出父親所料,第二年春天,那棵好像已經死去的無花果樹居然真的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樹一樣在春天裡展露出生機。其實這棵樹真正死去的只是幾根枝杈,到了春天,整棵樹枝繁葉茂,綠蔭宜人,和其他的夥伴並沒什麼差別。

    那個孩子後來成了一名小學教師。在他20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他不止一次地遇到類似的情形。小時候背起字母來都結結巴巴的皮埃爾,現在竟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律師;而當年那位最淘氣、成績差得一塌糊塗的巴斯克,後來是大學的優等生,畢業時自己創辦了一家紅火的公司。

    最不可思議的是自己的兒子布朗。他幼時不幸患了小兒麻痺症,幾乎成了廢人。可是這位小學教師記住了爸爸的話,不放棄對兒子的希望,一直鼓勵他不要灰心喪氣。現在,布朗順利地完成了大學課程,擔任了公共圖書館的管理員。要知道,布朗只有左手的3個手指能動彈,就是扶一扶鼻樑上的眼鏡也十分困難!

    「冬天不要砍樹」這句話一直鼓舞著當年的那個小男孩,每每遇到讓他沮喪傷懷的事,他都靠著這句話順利地度過了一個又一個家庭和事業上的危機。只要不輕易放棄,凡事都有轉機。

    在遇到困境的時候,把自己當作冬天的枯樹養精蓄銳,積蓄力量。要明白困難和挫折只是一時的寒冬,只要堅持就能等到春天的到來,等到轉機。

    傑克和水手

    一個沒有受到獻身的熱情所鼓舞的人,永遠不會做出什麼偉大的事情來——

    車爾尼雪夫斯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