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裡森·馬登成功智慧思想全書 第15章 崇高的目標造就崇高的品格,偉大的志向造就偉大的心靈 (1)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說:「世界會給知道自己要去哪裡的人讓路。」有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們不是行走,而是隨波逐流。沒有目標而生活,恰如沒有羅盤而航行。對於一隻盲目航行的船來說,所有的風都是逆風。如果你想要獲得成功,就要設定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要能指揮你的思想,釋放你的能量,激發你的希望。

    有了明確的目標便會有奮鬥的方向和動力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認清自我才能獲得不斷前行的動力。即使擁有財富、學歷、家世和天賦等方面的優越條件,但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真正擅長的方面和掌握適當的處世技巧的話,也只能成為一個平庸的人。

    奧裡森·馬登指出:「大多數的人認為:花時間去思考創造的生活,是一種愚蠢的事情,我們的生活方式,不是動的就是靜的,不是積極的就是消極的,加以計劃,是沒有益處的。這種想法,我不同意。我堅定地相信:健全的計劃,可以為豐富而又富於動力的生活播下種子。人類在使自己超越一般動物狀態的當中,曾經運用計劃去達到他所珍惜的目標,其中多半並非流行一時的成就。」

    當你研究那些已獲得巨大成功的人物時,你會發現,他們每一個人都各有一套明確的目標,都已訂出達到目標的計劃,並且花費最大的心思和付出最大的努力來實現他們的目標。

    安德魯·卡內基原來是一家鋼鐵廠的工人,但他憑著製造及銷售比其他同行更高品質的鋼鐵的明確目標,而成為全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並且有能力在全美國小城鎮中捐蓋圖書館。

    他的明確目標已不只是一個願望,它已形成了一股強的慾望。只有發掘出你的強烈慾望才能使你獲得成功。

    有人問羅斯福總統夫人:「尊敬的夫人,你能給那些渴求成功特別是那些年輕、剛剛走出校門的人一些建議嗎?」

    總統夫人謙虛地搖搖頭,但她又接著說:「不過,先生,你的提問倒令我想起我年輕時的一件事:那時,我在本寧頓學院唸書,想邊學習邊找一份工作做,最好能在電訊業找份工作,這樣我還可以修幾個學分。我父親便幫我聯繫,約好了去見他的一位朋友——當時任美國無線電公司董事長的薩爾洛夫將軍。

    「等我單獨見到了薩爾洛夫將軍時,他便直截了當地問我想找什麼樣的工作,具體哪一個工種?我想:他手下的公司任何工種都讓我喜歡,無所謂選不選了。於是,便對他說:隨便哪份工作都行!

    「只見將軍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眼光注視著我,嚴肅地說:年輕人,世上沒有一類工作叫『隨便』,成功的道路是目標鋪成的!」

    一個人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便會有奮鬥的方向。

    斯蒂芬·史匹柏在36歲時就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製片人,電影史十大賣座的影片中,他個人囊括四部。他是怎麼能在這樣年輕的年紀裡就有此等成就?他的故事實在耐人尋味。

    史匹柏在十二三歲時就知道,有一天他要成為電影導演。在他17歲那年的某天下午,當他參觀環球製片廠後,他的一生改變了。那可不是一次不了了之的參觀活動,在他得窺全貌之後,當場他就決定要怎麼做。他先偷偷摸摸地觀看了一場實際電影的拍攝,再與剪輯部的經理長談了一個小時,然後結束了參觀。

    對許多人而言,故事就到此為止,但史匹柏可不一樣,他有個性,他知道他要什麼。從那次參觀中,他知道得改變做法。

    於是第二天,他穿了套西裝,提起他老爸的公文包,裡頭塞了一塊三明治,再次來到攝影現場,裝出他是那裡的工作人員。當天他故意地避開了大門守衛,找到一輛廢棄的手拖車,用一塊塑膠字母,在車門上拼成「斯蒂芬·史匹柏」、「導演」等字。然後他利用整個夏天去認識各位導演、編劇、剪輯,終日流連於他夢寐以求的世界裡。他從與別人的交談中學習、觀察並發展出越來越多關於電影製作的靈感來。

    終於在20歲那年,他成為正式的電影工作者。他在環球製片廠放映了一部他拍得不錯的片子,因而簽訂了一紙7年的合同,導演了一部電視連續劇。他的夢終於實現了。

    史匹柏知道他所追求的目標,也知道做法,他善於學習,用恰當的目標,為自己鋪就了成功的道路。

    聰明的、有理想、有追求、有上進心的人,一定都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他懂得自己活著是為了什麼。因而他的所有的努力,從整體上來說都能圍繞一個比較長遠的目標進行,他知道自己怎樣做是正確的、有用的,否則就是做了無用功,或者浪費了時間和生命。

    愚蠢的人,沒有什麼理想、追求;沒有上進心的人,一生便沒有什麼目標。他同別人一樣活著,但他從來沒有想過活著有什麼意義。

    這種人往往憑慣性盲目地活著,從來不追究人生的目的這些讓人頭疼的事情,為活而活,對什麼都無所謂。

    顯然,成功者總是那些有目標的人,鮮花和榮譽從來不會降臨到那些沒有目標的人頭上。

    一個人有了生活和奮鬥的目標,也就產生了前進的動力。因而目標不僅是奮鬥的方向,更是一種對自己的鞭策。有了目標,就有了熱情,有了積極性,有了使命感和成就感。

    你能接受什麼,生活就給你什麼

    在《聖經》中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在眾樹之中,無花果樹被推舉為森林之王。無花果樹說:「在橄欖樹拒絕放棄令上帝和大家滿意的果實之後,為什麼我就會為了獲得美好的果實而處於這個位置呢?大家有沒有在乎過我的想法呢?」這個寓言故事提醒我們:世人不能為了滿足暫時的需求而去做不適合自己的事情。作為統治健壯的橡樹和高聳的松樹的國王,無花果樹會獲得如此尊敬,就像在國會中處於不適合自己位置的那些政客一樣;但是橡樹和松樹由於地位低下不得不支持無花果樹。在無花果樹統治的王國裡,支持和尊重它就是至高無上的事情。在自己的王國裡,無花果樹具有如此大的權力,但是如果它一旦喪失這種權力,它就再也沒有理由生存下去了。

    《聖經》上說:「尋找,就能尋見。」隨波逐流,還是定准航向,這裡邊有著巨大的差別。

    在奧裡森·馬登看來,你能接受什麼,生活就給你什麼。有時候,人生就像是一場戰鬥,所以,只要能迅速地減輕肩頭的重擔,我們願意接受任何一種解決方法。比如說,我們剛從學校畢業,急於找到一份工作,這個時候,任何一份工作都比沒有強;但是,我們的起點決定了我們的收入,而且對將來的發展影響很大。所以說,只有知道自己(而不是別人)要的到底是什麼,牢牢把握住人生的方向,這才是最重要的!

    麥克高中畢業的時候就碰到了這樣的問題。進大學之前,他在達拉斯市區的一家人壽保險公司裡找到了一份暑期工作。麥克在記賬部門,負責把收進來的健康保險費登記到賬本上。

    那時的記賬工作完全靠手寫,不到一個星期就能學會。不用說你也知道,這真是一份枯燥、重複、毫無挑戰性的工作!麥克剛剛做了兩個星期後的一天晚上,吃飯的時候,爸爸問他喜不喜歡自己的新工作,麥克無比堅決地回答他:「嗨!說實話,我真討厭這份工作!我只希望能熬滿三個月,大學開學就好了!」

    麥克覺得爸爸好像被他那強烈的情緒嚇了一大跳。麥克沒有告訴爸爸,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女士們,無論年輕還是年長,都讓他震驚!很明顯,她們和他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部門主管對待顧客的態度惡劣極了,讓麥克覺得很難過!這種分歧實在太大了,所以,麥克每天都眼巴巴地盼著五點鐘的下班鈴響。上班時間裡,他對人很有禮貌,但他盡量少說話,只是注意觀察。

    正是因為這份假期工作,麥克開始深刻地認識到——能去上大學真是好幸運啊!他明白了,上大學可以給自己更多選擇的機會,他可以選擇工作的環境,還有工作的同事。

    麥克清楚地知道了什麼是自己想要的,什麼是他不想要的。他不願意被迫和自己不喜歡、也不尊重的人一起工作,而教育給了他更多的選擇,他也的確想得到這些選擇的機會。

    誰在掌控我們的人生?我們究竟是等著別人丟給我們的一切,還是去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

    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首先就得知道我們想要的是什麼,然後靠自己去爭取。

    好多年以後麥克才認識到,他有責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一切。夢想不會自動變成現實,在生活中,你必須主動出擊!這也正是《聖經》中的一個基本信條:「尋找,就能尋見。」

    生活中所有的重大決定都要經過深思熟慮,不要放棄任何機會。你可以、也應該為自己爭取得更多。要弄明白究竟什麼是你真正想要的,然後,毫不妥協地去追尋!

    如果你想獲得,首先必須去要

    奧裡森·馬登指出:在生活中,如果你想得到什麼東西,你就必須願意把它講出來,讓別人知道你想要什麼。他很欣賞《聖經》中的這樣一句話:「要,才能得到。」他認為這句話反過來也同樣適用:不去要,你就可能得不到。

    大多數人沒有得到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去要。如果你想從生活中得到更多,就必須向生活索要得更多!去要才會獲得;不去要,你就只能接受生活推給你的、你不想要的東西。如果你想獲得,你就必須去要。

    從前,有兩兄弟,老大想到北極去,而老二隻想走到北愛爾蘭。有一天,他倆從牛津城出發。結果倆人都沒有到達目的地,但老大到達了北愛爾蘭,而老二僅僅走到了英格蘭北端。如此可見,這個故事包含的深意又是:一個夢想大的人,即使實際做起來沒有達最終目標,可他實際達到的目標都可能比夢想小的人最終目標還大。所以,夢想不妨大一點。

    一個具有崇高生活目的和思想目標的人,毫無疑問會比一個根本沒有目標的人更有作為。有句蘇格蘭諺語說:「扯住金製長袍的人,或許可以得到一隻金袖子。」那些志存高遠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遠遠離開起點。即使你的目標沒有完全實現,你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也會讓你受益終生。

    1987年2月8日,亞特蘭大的普通市民比利·佩恩在參加一個教堂的落成典禮時突發奇想:如果整個城市都能經歷我在教堂時這般特殊的經歷,不是更有意義嗎?於是,他想為亞特蘭大市申辦奧運會。

    佩恩把想法告訴了妻子,妻子讓他給朋友皮特打電話,因為她以為皮特會說服佩恩放棄這瘋狂的念頭,可是皮特卻支持佩恩的想法,還提出了很多建議。

    得到朋友的支持後,佩恩便辭了職,全身心地投入申奧活動。接著,他以其夢想和熱情說服了亞特蘭大市長加入了申奧的行列,他們組成了申奧9人組。可當他們要舉行環市跑爭取市民的支持時,卻被大家所奚落,因為大家都認為申奧是不可能的。當時,他們只能申辦1996年奧運會,那是奧運會100週年紀念,許多人都認為會在希臘舉行,而另一個申辦城市多倫多比他們實力高出很多。再說,「二戰」後,奧運會舉辦地從未批准過給第一次申辦的城市。但佩恩堅持自己的夢想,他不斷吸收支持自己的人,而把所有告訴他「不可能的」專家拋在一邊。

    由市長衝鋒在前,他們在世界各地向人們宣傳亞特蘭大,每到一處就搞一個「亞特蘭大房舍」,請國際奧委會的代表共進晚餐。他們沒有工資和差旅費,他們只是行動著,相信友誼能使夢想成為現實。

    終於,經過兩年半的努力,佩恩的熱情終於有了回報,國際奧委會打破了所有的傳統和慣例,決定1996年奧運會在亞特蘭大舉行。從那一晚起,佩恩成了亞特蘭大的英雄,人們打出了這樣的橫幅:「沒有佩恩就沒有收穫。謝謝你,佩恩。」

    在巨大的勇氣支撐下的熱情是一筆珍貴的資產,無論知識、錢財或勢力都比不上它。只有保持對事情的熱情才能解決一切難題。我們必須有勇氣和魄力制訂和實現宏大的目標。認準了一件事情,投入興趣與熱情堅持去做,你就會成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