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曲沒有終止符:非正常離世作家非常檔案 第36章 海子(中國·當代)
    傳略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海子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當時即被稱為「北大三詩人」之一。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為筆名。從1982年至1989年,海子用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勤奮,憑著輝煌的才華、奇跡般的創造力、敏銳的直覺和廣博的知識,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生活環境裡創作了將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與龍家營之間的火車慢行道上臥軌自殺。在海子短暫的生命裡,他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8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

    海子的主要作品有:長詩《但是水,水》、長詩《土地》、詩劇《太陽》(未完成)、第一合唱劇《彌賽亞》、第二合唱劇殘稿、長詩《大扎撒》(未完成)、話劇《弒》及約200首抒情短詩。曾與西川合印過詩集《麥地之甕》。曾於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於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以及各類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教材。

    「這是唯一的,最後的,抒情」——海子之死1989年3月26日,第三代詩人中的怪傑海子懷揣《聖經》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死時胃中只存幾瓣橘子。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一個詩人自殺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審視、認識詩歌與生命。對詩人自殺的原因。人們有許多解釋。有人認為他是死於精神分裂,有人認為他是江郎才盡,有人說他的死是殉詩,有人說他的死緣於城市和鄉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說他的死是練氣功走火入魔,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當時對海子之死的關注。

    有關海子之死,海子生前好友西川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紀念》,做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後他又全面編輯過海子的詩歌作品。另外,當由於海子的死引發了眾多青年詩人的自殺事件之後,西川又寫了《死亡後記》,較為客觀地分析了海子自殺的幾種原因,並提醒青年詩人不要倣傚海子的行動,好好珍惜生命,表現了西川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西川在《死亡後記》一文中對海子自殺原因進行了有說服力的考察。他認為,導致海子自殺的原因有如下幾點:

    (1)自殺情結。海子是一個有自殺情結的人,他曾於1986年自殺未遂。在海子的大量詩作中(如發表於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陽·詩劇》和他至今未發表過的長詩《太陽·斷頭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殺的精神線索。他在詩中反覆、具體地談到死亡——死亡與農業、死亡與泥土、死亡與天堂,以及鮮血、頭蓋骨、屍體等等。甚至,海子還與其友人談過自殺的方式。海子在死亡意象、死亡幻象、死亡話題中沉浸太深了,這一切對海子形成了一種巨大的暗示,並使得他最終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

    (2)性格因素。海子純潔、簡單、偏執、倔強、敏感、愛乾淨,有時有點傷感,有時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對理想愛情執著。

    (3)生活方式。海子的生活相當封閉。簡單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使他對人世間的溫情和生之樂趣感受少了。

    (4)榮譽問題。和所有中國現當代詩人一樣,海子面臨著兩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會中某些人對詩人的不信任,以及某些守舊文學對於先鋒文學的抵抗。這不是一個文學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另一方面是受到壓制的先鋒文學界內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曾受過不少的誹謗和攻擊。

    (5)氣功問題。練氣功練出了海子身體上的一些問題,出現幻聽、幻覺等,影響了他的寫作,破壞了他的心情,這對於一個視寫作為自己生命的人來說,是一個災難性的打擊。

    (6)自殺導火索。海子的不如意的愛情生活或許是導致海子自殺的一個重要原因。

    (7)寫作方式與寫作理想。海子那一種燃燒自己青春激情方式的寫作,把他自己推進了一個在寫作與生活之間沒有任何距離的黑洞裡去的。

    正如西川所說,海子是一個有著自殺情結的人,死亡的意像是他的詩中一個重要的命題,而表現其最後自殺意識尤切的,無疑是他自殺之前的最後幾首詩之一,也就是作於1989年3月14日的《春天,十個海子》。

    美國學者奚密對海子之死這樣評價:「是否這個雄心萬丈的計劃損害了這位青年詩人的身心健康?是否為了創造這篇超級史詩,他加給自己難以承受的壓力?是否孤獨離群的生活所造成的極度抑鬱令他無法繼續其創作計劃?是否,如西川向筆者透露的,海子對『天才早夭』的浪漫式的執迷使他陷於其中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預言?」

    成就因其詩歌的傑出成績,海子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2001年4月28日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項之一——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2001年,其被廣為傳誦的明快親切的短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高中語文課本;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選入另一篇經典代表作《麥地》;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讀的60首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而躋身於幾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常常被評價為「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和「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詩人」。海子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詩潮的代表人物,在中國詩壇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他的詩影響了一代人的寫作,成為中國詩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創作的優秀抒情短詩是繼「朦朧詩」之後獨特而又詩藝出眾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誦性和先鋒性風格,被給予極高評價,有關海子詩歌的深度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界的關注熱點之一。

    魂歸海子的墓坐落在安徽省安慶市,墓的風格樸素,大方,一條黃龍盤在墓碑的頂端,墓身正面有兩個小龕,海子從西藏背回來的那兩塊瑪尼石,被他父親鑲嵌在右邊的佛龕裡,那兩塊石頭重約20公斤。父親深知那是海子的深愛之物,便把它留在墓上陪伴海子。

    海子墓初修時無碑,1994年以海子年幼的侄兒、侄女的名義立了墓碑。按照當地的風俗,自殺是不吉利的。村民們很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不遠千里,來此祭奠、緬懷一個自殺的人。

    2008年,海子故居被當地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政府組織了一系列紀念活動,包括瞻仰海子故居,憑弔海子墓,召開「中國·海子詩歌研討會」。

    追懷2009年03月26日,北京大學第十屆未名詩歌節開幕式暨海子逝世20週年紀念活動在北大百年講堂舉行。

    為了紀念這位早逝的詩人,北京大學未名詩歌節每年都選在海子忌日舉行。2009第十屆北京大學未名詩歌節的主題是「半完成的海」,主辦方取海子最後一首遺作《春天,十個海子復活》之名請來王家新、姜濤、胡續東、臧棣等10位詩人。在名為「春天,十個人讀海子」的講讀會上朗誦並講讀詩歌。

    詩人王家新第一個上台朗誦了海子的詩歌《黑夜的獻詩》。在他看來,詩歌從沒死亡,海子也沒有死,20年了,人們一直在紀念海子。「20年了,有人還在問,海子為什麼而死。有些人就是這樣,不問自己為什麼活,卻問別人為什麼死。海子是為詩歌而死,他的死不是出於絕望或者活得悲慘,很可能正相反,在他的最後一刻,幸福的閃電為他閃耀。詩歌永生,海子也永生。」

    對於一些過分崇拜海子詩歌的讀者,王家新也給予提醒:「昨天我聽說一些海子的詩迷在為海子掃墓時,在海子墓前磕頭磕得頭破血流。還有的女生,人還沒有走到海子墓前就已經激動得暈過去了。海子需要這樣的朝拜嗎?喜歡海子的詩歌不是錯,但我們應該理智。在紀念海子的日子裡,希望年輕的朋友不僅意識到海子的天才,也認識到他的局限性。任何人都有局限,但這種局限性並不影響他的優秀。」接下來,歌手周雲篷演唱了以海子詩歌《九月》為詞的歌曲,學者謝冕回憶了自己與海子相識的過程,臧棣、西渡、孫文波、胡續東等分別朗誦了海子的詩歌。

    此外,還有一系列關於海子的紀念活動在全國各地舉行,北京南鑼鼓巷的江湖酒吧上演話劇《太陽·弒》的片段,盲人歌手周雲蓬也用自己的音樂紀念海子。

    在上海,晚7點30分,詩人鬱鬱和一群詩歌愛好者聚集909咖啡館,以「909詩·歌會:海子廿年祭」為題紀念詩人。復旦大學也舉辦詩歌沙龍和詩歌朗誦會等系列紀念活動。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