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曲沒有終止符:非正常離世作家非常檔案 第18章 陳天華(中國·清末)
    傳略陳天華(1875-1905),原名顯宿,湖南新化人。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派出色的宣傳家。字星台,亦字過庭,別號思黃。

    母早逝,父為塾師,幼從父識讀,因家境貧寒,乃營小賣以補濟,然堅持好學不輟。常向人借閱史籍之類書籍,尤喜讀傳奇小說,亦愛民間說唱彈詞。

    光緒二十一年(1895),陳天華隨父遷居縣城,仍以提籃叫賣為生。後經族人周濟,入資江書院讀書,刻苦博覽二十四史。二十四年,考入新化實學堂,深受維新思想影響,倡辦不纏足會,成為變法運動的擁護者。光緒二十六年春,考入省城岳麓書院,成績名列前茅。其時,蒞湘某令識其才,欲以女妻之,陳傚法漢時霍去病「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乃婉言謝絕,說:「國不安,吾不娶」(其直至以身報國終身未娶)。次年轉入求實書院。光緒二十九年(1903)初,入省城師範館。是年春,獲官費留學日本東京弘文學院師範科。不久,逢沙俄企圖侵佔東北三省,引發拒俄運動,祖國正處主權淪喪境況,陳破手血書寄示湖南各學堂。

    湖南巡撫趙爾巽亦為感動,親臨各學堂宣讀,並刊登於官報,還飭令各府、州、縣開設武備講習所,使湖南全省拒俄運動士氣更加高漲。陳天華在日本積極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還「日作書報以警世」。同年,先後撰寫《猛回頭》和《警世鍾》兩書,以血淚之聲,深刻揭露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和清廷賣國投降的種種罪行,風行於世,影響甚大。次年初,回到長沙,參與組織華興會,與黃興等密謀準備長沙起義,事洩未成,又被迫流亡日本,入東京法政大學。此時,陳結識孫中山。光緒三十一年七月,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陳天華為重要發起人之一,在書記部工作,任會章起草員,又任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編輯,發表《最近政見之評決》、《中國革命史論》,《獅子吼》等政論和作品,引起強烈反響。

    1905年12月4日,陳天華在東京參加了抗議日本政府《取締清、韓留學生規則》的鬥爭,11日寫絕命書,決心以死來激勵國人「共講愛國」。12日,在東京大森海灣投海自盡,以死報國,時年三十歲。

    次年,其靈柩經黃興、禹之謨倡議籌辦運回長沙,各界不顧官方阻撓,決定公葬於岳麓山。5月29日舉行葬儀,長沙全城各校師生紛紛參加,送葬隊伍達數萬人,綿延十餘里,淒淒哀歌,湘江為之悲鳴,麓山為之低垂。送葬隊伍由朱張渡、小西門兩處渡河,「適值夏日,學生皆著白色制服,自長沙城中望之,全山為之縞素」。軍警站立一旁,亦為之感動,不加干涉。

    陳天華的文章,旨在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痛斥清朝政府是「洋人朝廷」。認為「革命者救世救人之聖藥也」,力主拿起武器,號召「手執鋼刀九十九,殺盡仇人方罷手」。在《猛回頭》、《警世鍾》裡,大聲疾呼「改條約,復政權,完全獨立;雪國恥,驅外族,復我冠裳」;高呼「萬眾直前,殺那洋鬼子,殺那投降洋鬼子的二毛子」,「推翻『洋人的朝廷』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其遺著編為《陳天華集》。

    自殺殉國——陳天華之死1905年7月,孫中山到日本,主張聯合各革命團體,組織中國同盟會,陳天華積極贊成。8月,中國同盟會成立,他任秘書,並被推為會章起草人之一。《二十世紀之支那》改為同盟會的機關報《民報》後,他在《民報》上先後發表不少文章和政治小說《獅子吼》。同年11月,日本文部省頒布歧視並限制中國留學生的《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留日學生發動了抵制這個規則的強大運動。為了激勵人心,陳天華在12月7日留下《絕命書》萬餘字,次日投海自殺。

    陳天華的死,在當時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1906年春天,當陳天華的靈柩運回上海後,中國公學為他和另一位投黃浦江自盡的同盟會員姚宏業舉行了一次公葬的會議,到會千餘人,會上宣讀了姚宏業的遺書和陳天華的絕命辭,大家痛哭流涕,會議決定將陳姚靈柩一起送回家鄉湖南,舉行公葬。

    促使陳天華之死的,是以下一系列事件。

    當時的中國,是一個被列強瓜分、凌辱、被排除在世界主流話語權之外的三流國家,清朝政府為了挽回國衰民窮的頹勢,派出了大量青年留學美國、歐洲和日本學習先進技術,其中以留學日本最多。對清朝政府的未來,美國當時駐上海領事館領事曾指出有兩條路:一條是改革,美國可以為之培養出一大批審時度勢的改革家;另一條是革命,日本正在為顛覆清朝培養暴力革命家。

    正是為了撲滅在日本留學生中越來越高漲的暴力推翻清朝政府的革命火焰,1905年11月2日,清朝政府勾結日本政府文部省發表了一個嚴格管束中國留學生的規則——《清國留學生取締規則》。這個規則有很多內容,主要有三條,第一是中國留學生一定要在清朝政府駐日公使和日本學堂登記,留學生的活動、到哪裡去都得要登記;第二通信要登記,給國內給朋友寫信都必須登記;第三不准住到別的地方去,只能住在留學生學校的宿舍。

    這個規則一出台,就引起了廣大留日學生的抗議,但是在該如何具體應對這場鬥爭的方式上,留學生們出現了嚴重分歧。一派以秋瑾和宋教仁為代表,主張全體同學罷學回國;一派以汪兆銘和胡漢民為代表,主張忍辱負重留在日本繼續求學,兩派發生了激烈爭吵,甚至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以致最後留日學生總會的幹事們不想承擔責任,紛紛辭職不幹了。

    這種情況讓日本報紙很是幸災樂禍,描述中國留學生是「烏合之眾」,1905年12月7號的《朝日新聞》甚至乾脆說中國留學生是「放縱卑劣」的一群,挖苦中國人缺乏團結力,而陳天華就是在看了這張報紙後的當夜,連夜手書了一封被後世人稱為「絕命辭」的信,第二天就赴海而死。

    魂歸陳天華姚宏業合墓位於湖南長沙岳麓山麓山寺左後方。1906年6月公葬於此,墓地面積66平方米。立碑四通,中間兩通分別刻「陳烈士天華之墓」,「姚烈士宏業之墓」,左右附碑分別刻「中華民國元年」,「六月湖南公刻」。有拜台、石凳、欄杆等設施,四周環以花崗岩石圍。墓地有登山石徑導入。1983年公佈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壯舉陳天華在日本留學時,聽到沙俄軍隊侵佔滿洲,腐敗無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消息後,悲憤欲絕,立即在留學生中召開拒俄大會,組織拒俄義勇軍,準備回國參戰。

    回到宿舍後,他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書寫救國血書,在血書裡陳述亡國的悲慘,當亡國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來戰鬥……他一連寫了幾十張,終因流血過多而暈倒,可嘴裡還在不停地喊:「救國!救國!」

    別人把他救醒後,他堅持把血書一份一份裝入信封,從萬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國內。讀到的人無不感動。

    趣事陳天華在資江書院讀書時,他的親戚托他買本《唐詩三百首》帶回,那時的交通工具只有船。從新化縣城到家,估計是一天一晚的時間,他就坐在船上,沒多久就看完了。到家時,不知怎麼回事,那本書竟不見了。親戚很遺憾,陳天華笑著說,沒什麼,我給你抄出來。於是找來紙筆,憑著記憶,硬是一首一首地背下並抄出來。讓大家很是驚異。

    陳天華參加革命後,有一次和汪精衛在上海霞飛路遊玩。汪精衛也是個記憶力超群的人,於是兩人決定打賭,看誰的記憶力好。打賭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比記商舖的招牌。霞飛路是一條繁華的街道,大大小小的商舖不計其數。比賽的結果是汪精衛輸了,輸在把兩塊招牌記反了位置。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