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略金聖歎(1608—1661),本名叫張采,字若采,一說姓張,名喟。因過繼給親戚,改姓金。明末清初人,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歎。蘇州吳縣人。清初文學家、文學批評家,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都有評點。
金聖歎幼年生活優裕,後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他為人狂放不羈,能文善詩,因歲試作文怪誕而被黜革,後應科試,改稱金人瑞,考第一,但絕意仕進,以讀書著述為樂。評注不少古典,是古今一大奇才。
金聖歎為人灑脫而不受世俗禮法拘束,高傲特立,傲視一切。喜歡飲酒,善於評論書籍文章,對書籍文章的評論都是以前的人沒有說過的。當時有憑講授學問而聞名的人,他總是站出來批駁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貫華堂設置很莊嚴的座位,招收學生講授經書。他所講授的經書名叫《聖自覺三昧》,講稿總是自己帶著自己看,從不公開給別人看。每次到講堂開設講座,聲音洪亮,環顧四周時神采卓異,所有經史子集、箋疏訓詁,和那些佛家、道家兩教的經典及闡釋經典的雜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蠻所記載的內容,沒有不被他評論的。議論縱橫捭闔,中心貫通始終,講得極其透徹。座位下面聽講的僧俗侶眾諸色人等崇拜到了極點,感歎說從沒有聽過這樣的見解。金聖歎就拍著巴掌自我讚許,即使以前講學的人聽說了,皺眉歎息,他也不予理睬。
明清易代後,金聖歎斷絕了做官進取的念頭,改名叫人瑞,起字聖歎。除了和親人朋友談笑之外,只是獨自端坐貫華堂中,把讀書著述作為追求。有人問「聖歎」二字是什麼意思,他說「《論語》有兩次『喟然歎曰』,在顏淵來說是驚歎聖人孔子,在孔子來說是讚歎弟子曾點。我大概是曾點一類的人吧!」
傳說金聖歎在解讀杜甫的詩時,他自己說有人在他的夢中傳話說:「各種詩都可以評論,只是不能評論《古詩十九首》。」他於是把這個夢作為戒律。後來因為醉酒不受拘束地談《青青河畔草》一章,不久,就遭遇悲慘的災禍。面對行刑時感歎道:「砍頭是最痛苦的事,沒想到我在無意中竟受到了這種痛苦。」
金聖歎博覽群籍,好談《易》,亦好講佛,常以佛詮釋儒、道,論文喜附會禪理。評點古書甚多。稱《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西廂》為「六才子書」,擬逐一批注,但僅完成後兩種,《杜詩解》未成而罹難。金聖歎還節評《國語》、《國策》、《左傳》等書。其評點注重思想內容的闡發,往往借題發揮,議論政事,其社會觀、人生觀灼然可見。他提出了較為系統的小說、戲曲創作理論,其文學理論及批評業績為我國文學理論批評發展史作出了特殊貢獻。金聖歎有詩集《沉吟樓詩選》。墓葬在蘇州吳中區五峰山下,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聖歎只留書種在」——金聖歎之死明末清初,江蘇吳縣曾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文字獄」案,牽連人員達一百二十一人,將江南才子金聖歎也扯了進去,秋後全部上了刑場。
公元1661年,吳縣發生「哭廟」一案,事由一位小縣官引起。順治十七年(1660),金聖歎所在吳縣來了一個新縣官任維初,這個縣官既強權又貪婪,據載,在他管轄範圍內欠稅的老百姓,常會遭到他的重刑懲罰,甚至因此丟掉性命,早已是民怨沸騰。不僅如此,他還貪污公款,監守自盜,賣掉倉米3000石。時文記載說,「三尺童子皆忿恨不平」。次年,順治帝死訊傳到蘇州,坊間傳說留有遺詔,令後人嚴懲貪官。吳縣秀才們馬上聚集起來,為民請命,由金聖歎執筆揭帖和《哭廟文》,金聖歎等百餘秀才同往孔廟舉行「哭靈」大典,擊鼓鳴鐘,對著「先聖」,痛訴地方官吏的凶殘貪暴,並藉機將揭帖遞交蘇州巡府朱國治,得到了當地民眾的熱烈支持。這就是著名的「哭廟案」。豈知朱任二人早已暗中勾結,合夥設下陷阱,以秀才煽動大批市民圍困官府,誹謗朝廷的罪名上報朝廷,朝廷非常震驚,馬上下旨:「廣捕,嚴懲!」地方官府於是出動大批士兵,前來孔廟抓人,逮捕了多人,其中就有金聖歎。
東西南北海天疏,萬里來尋聖歎書。
聖歎只留書種在,累君青眼看何如?
這是聖歎臨終所留下的三首絕命詩中的一首。在獄中他還留下了這樣一封家書:「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吾無遺恨矣。」
順治十八年(1661)七月十三日,在江寧三山街刑場上,金聖歎泰然自若,向監斬官索酒暢飲,飲罷大笑,說:「割頭,痛事也;飲酒,快事也;割頭而先飲酒,痛快痛快!」
據說,金聖歎在行刑前還有一聯「絕命聯」,乃是「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幾年前金聖歎想批佛經,方丈出上聯「半夜二更半」,如金聖歎對不出,就不能批。金聖歎苦思數年而不得下聯。刑場上,他看見兒子痛哭,勸慰道:「別哭了,告訴我今天是什麼日子?」兒子哽咽著說:「八月十五日,中秋。」聽到「中秋」二字,金聖歎突然仰天大笑,高興地說:「有了!有了!……中秋八月中。」並讓兒子馬上去報國寺告訴老方丈,他對出了下聯。
當兒子趕回來時已是行刑在即,兒子更是悲痛萬分,金聖歎安慰兒子說:「不要哭了,我們對個對聯吧,上聯是『蓮子心中苦』。」兒子跪在地上肝膽欲裂,哪還會有心思想對聯。金聖歎稍思索一下說:「起來吧,別哭了,我替你對下聯。下聯可對『梨兒腹內酸』。」旁聽者無不唏噓,上聯的「蓮」與「憐」諧音,意為看到兒子悲慼之狀深感可憐;下聯的「梨」與「離」諧音,意為與兒子永別心中酸楚萬分。
那年雪早,行刑前下起雪來,金聖歎高聲吟了一首詩:「天悲悼我地亦憂,萬里河山帶白頭。明日太陽來弔唁,家家戶戶淚長流。」吟罷,金聖歎人頭落地。那頭滾出數丈,從耳內拋出兩個紙團,監斬官將紙團打開一看,一紙團上寫的是「好」字,另一紙團寫的是「痛」字。兩個字既是他對人民深重災難的呼號,也是為自己不幸的哀歎。
金聖歎為民請命而獲罪,老百姓對他的死深為哀痛,對他臨刑前的情景的一再渲染,即體現了百姓對他的思念,當時蘇州還有民謠唱道:「天呀天,聖歎殺頭真是冤。」
金聖歎等人的骸骨雖有親友收斂,但為了避免朝廷稽查,並不敢歸葬故里。金聖歎的屍骨暫由弟子沈永啟寄放在沈家的家廟,風波平息後,才埋葬於吳縣五峰山下。後人有詩紀念他:「才高俗人譏,行僻世士嗤。果以罹奇禍,遙聞涕交頤。」對他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與哀思。
評譽明末清初名劇評家李漁《閒情偶記·格局第二》說,「讀金聖歎所評《西廂記》,能令千古才人心死。……自有《西廂》以迄於今,四百餘載,推《西廂》為填詞第一者,不知幾千萬人,而能歷指其所以為第一之故者,獨出一金聖歎……聖歎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發,窮幽晰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王應奎評說金聖歎:「穎敏絕世,而用心虛明,魔來附之。……下筆益機辨瀾翻、常有神助。」
鄭振鐸說:三百年來「《水滸》與金聖歎批評的七十回本,幾乎結成了一個名詞」。
胡適說:金聖歎是「十七世紀的一個大怪傑」。
才情《水滸》原來不是名著,寫的很亂:武松廟裡殺和尚時血濺佛像如來,後來被報應,被人砍斷一隻胳膊,成了單臂武松;孫二娘開黑店賣人肉包子兼批發;李逵殺人取樂等,所以金聖歎將此書攔腰斬斷,重新改編一次,使此書成為中國四大文學名著之一。
任誕金聖歎向來和王斫山交情最深,王斫山本來也是俠義的人,一天他拿千金給金聖歎,說:「先生拿這些錢去放貸生息,以後本金歸還我,利息就給你補貼生活,行嗎?」金聖歎答應了,可是剛剛過一個月,那些錢已經被他揮霍一空了。於是就對斫山說:「這些東西在先生家,只是增添您守財奴的惡名罷了,我已經替您花掉了。」王斫山笑了笑,沒有計較。
睿智一年中秋賞月,金聖歎偶得上聯,可是苦思半夜未有下聯。次日他把這上聯寫在壁上,每天沉思,終不能對。直至大年三十除夕夜團年守歲,其妻歎曰:「今夜是最後一天,到明日又是一年的開頭了。」金聖歎一聽,突然跳起來說:「下聯有對了!」隨即在壁上續寫出了下聯: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月月圓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朝年頭,年年年尾接年頭。
名節金聖歎的舅父錢謙益,老奸巨猾,玩世不恭,原是明崇禎手下禮部尚書,後李自成進京,他投靠了南明奸相馬士英。清兵南下,眼看南明快要覆滅,他又搖身一變,屈膝投降,當上清朝的禮部侍郎。這天,錢侍郎生日做壽,金聖歎母命難違,前往祝壽。酒席宴上,來客一個個搖頭晃腦,彈冠相慶。獨有金聖歎板著臉,不卑不亢,沉默不語。酒過三巡,一個打秋風的賓客過來拍馬屁了。他說:「錢大人,令甥金相公乃江南才子,今日盛會,正好置酒論文,讓我等開開眼界。」一時間讚聲四起,金聖歎倒也不推辭,站起來淡淡一笑:「盛情難卻,只好獻醜了。
就提一對聯吧!」只見金聖歎手握斗筆,飽蘸濃墨,寫道:「一個文官小花臉;」眾人一見,大驚失色,錢侍郎正在捋鬚的手一顫抖,不覺拔掉了幾根鬍子。心想,這小子也太狂妄了!這七個字可以亂寫?只見金聖歎不慌不忙又寫了四個大字:「三朝元老……」眾賓客一見,臉上露出笑容。錢侍郎怕金聖歎又來什麼邪勁,便走上前衝他伸大拇指:「人瑞,真人才也!」誰知金聖歎卻冷冷一笑,毫不遲疑,「刷刷刷」寫完,把筆一擲,拂袖而去。眾人一看,只見金聖歎寫下的是十四個字:「一個文官小花臉;三朝元老大奸臣。」錢謙益兩眼翻白,手腳冰涼,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戲謔金聖歎一生狂妄不羈,視功名如糞土。年輕時有一次參加鄉試,那屆的考題為「西子來矣」,題意要求以越國的西施出使吳國的史實,給予評說。金聖歎面對試題,迅速答道:開東城也西子不來,開南城也西子不來;開西城也西子來矣,吾乃喜見此美人矣……結果考官一看,批道:美人來矣,可惜你一個秀才丟矣!於是,金聖歎名落孫山。
此後又一次鄉試,考題是「孟子將見王」。金聖歎在答卷的四角寫了四個「吁」字,主考官不明白什麼意思,金聖歎解釋說:「文章之中提到孟子的地方難以計數。在這個考題之前已經寫過四十多個孟子了,所以『孟子』二字沒有必要再寫了。至於說見王,那見梁惠王、梁襄王、齊宣王,都是見王,所以也不必寫了。題目五個字中,只有『將』字可以寫一些。」他又說,「沒有看過演戲嗎?王上朝的時候,總是先有四個內侍,站在左右發『吁』聲。我的試卷實際上講的就是『將』字的意思。」主考官聽罷,哭笑不得,只得以取消其考試資格了事。
任情一次,朝廷派人考生員,臨時從《孟子》中信手拈來一句「如此則安之動心否乎」做作文題,讓許多生員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死要面子的生員們豈敢交白卷,只好東扯葫蘆西扯瓢,滿紙胡言。金聖歎也在被考之列,也是無從下筆,卻又不願意胡扯八道露了短。他靈機一動,在白花花的紙上寫道:「空山窮谷之中,黃金萬兩;白露蒹葭之外,有美一人。試問:夫子動心否乎?曰:動!動!動……」他一連寫了39個「動」字,字體又大,正好將白卷填滿。
考官見了,說道:「豈有此理,莫名其妙!」金聖歎一本正經地說:「孟子說,吾四十不動心;孔夫子也說,四十而不惑。這就是說,人在四十歲以前還是很容易『動心』的,很容易被『迷惑』的,孔孟亦莫例外——四十歲以前的孔孟見到黃金萬兩、絕色佳人,難道不心裡癢癢?即便心裡癢癢也是正常的。所以我一連寫了39個『動』字,一個『動』字代表一年,正好在四十歲以前。如果我寫了40個『動』字,就有辱孔孟之道了。」原來他是借聖人之言大開玩笑。考官哭笑不得,只好大聲訓斥一通完事。
金聖歎每次科場失意,總會笑謂人曰:「今日可還我自由身矣。」當客人問及「自由身」三字的出處時,他也總會引經據典一番,像什麼「酒邊多見自由身」、「忙閒皆是自由身」、「世間難得自由身」、「無榮無辱自由身」等等,不一而足,其任情適意之態如在眼前。
妙聯
台榭如富貴,時至則有;
草木知名節,久而後成。
——金聖歎題書齋
雨入花心,自成甘苦;
水歸器內,各現方圓。
——金聖歎自題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金聖歎題佛經
千古絕吟太白詩;
大江東去學士詞。
——金聖歎題書房
真讀書人天下少;
不如意事古今多。
——金聖歎感題時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