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曲沒有終止符:非正常離世作家非常檔案 第6章 評論
    褒

    李廷機《祭李卓吾文》:「心胸廓八肱,識見洞千古。孑然置一身於太虛中,不染一塵,不礙一物,清淨無慾,先生有焉。蓋吾鄉士大夫未有如先生者,即海內如先生者亦少矣。」

    池方顯《謁李卓吾墓》:「半生交宇內,緣乃在玄州。閩楚竟難得,佛儒俱不留。世人同喜怒,大道任恩仇。我亦尋知己,依依今未休。」

    汪本鈳《續藏書》序:「先生一生無書不讀,無有懷而不吐。其無不讀也,若飢渴之於飲食,不至於飫足不已;其無不吐也,若茹物噎不下,不盡至於嘔出亦不已。以故一點攛自足天下萬世之是非,而一欬唾實關天下萬世之名教,不但如嬉笑怒罵盡成文章已也。蓋言語真切至到,文辭驚天動地,能令聾者聰,瞶者明,夢者覺,醒者醒,病者起,死者活,躁者靜,聒者結,腸冰者熱,心炎者冷,柴柵其中者自拔,倔強不降者亦無不意頫而心折焉。」

    袁中道《李溫陵傳》:「……骨堅金石,氣薄雲天;言有觸而必吐,意無往而不伸。排拓勝己,跌宕王公,孔文舉調魏武若稚子,嵇叔夜視鍾會如奴隸。鳥巢可復,不改其鳳咮,鸞翮可鎩,不馴其龍性,斯所由焚芝鋤蕙,銜刀若盧者也。嗟乎!才太高,氣太豪……」

    馮元仲《吊李卓吾先生墓詩》:「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場。通身是膽通身識,死後名多道益彰。」

    吳虞《李卓吾別傳》:「張問達、王雅量能焚燬卓吾之書於一時,誣陷卓吾之身於一日……卓吾書盛行,咳唾間非卓吾不歡,几案間非卓吾不適,朝廷雖焚燬之,而士大夫則相與重鋟,且流傳於日本。」

    顧憲成《束高景逸書》:「李卓吾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又以成敗為是非而已。學術到此,真是塗炭,唯有仰屋竊歎而已!如何如何!」

    《四庫全書目錄提要》:「贄非聖無法,敢為異論。雖以妖言逮治,懼而自到,而焦竑等盛相推重,頗榮眾聽,遂使鄉塾陋儒,翕然尊信,至今為人心風俗之害。故其人可誅,其書可毀,而仍存其目,以明正其名教之罪人,誣民之邪說。」

    《四庫全書總目·別史類存目》:「贄書皆狂悖乖謬,非聖無法,惟此書抨擊孔子,另立褒貶,凡千古相傳之善惡,無不顛倒易位,尤以罪不容誅者。其書可毀,其名亦不足以污簡牘,特以贄大言欺世,至今鄉曲陋儒,震其虛名,如置之不論恐貽害人心,故特存其目,以深曝其罪。」

    姚瓚《近事叢殘》:(李贄)「好為驚世駭俗之論、務反宋儒道學之說。……儒釋從之者幾千萬人。其學以解脫直截為宗,少年高曠豪舉之士,多樂慕之。後學如狂,不但儒教潰防,即釋宗繩檢,亦多所清棄。」

    沈鐵《李卓吾傳》:「載贄再往白門(南京),而焦竑以翰林家居,尋訪舊盟,南都士更靡然向之。登壇說法,傾動大江南北。北通州馬經綸以御史謫籍,延載贄抵捨,焚香執弟子禮、而燕冀人士望風禮拜尤盛。」

    其他

    李敖在《李敖快意恩仇錄》裡寫道:「人物中我偏好『性格巨星』式,像東方朔、像李贄、像金聖歎、像汪中、像狄阿傑尼斯、像伏爾泰、像斯威夫特、像蕭伯納、像巴頓將軍,我喜歡他們的鋒利和那股表現鋒利的激情。」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的最後一章專論李贄說:「李贄的悲觀不僅屬於個人,也屬於他所生活的時代。傳統的政治已經凝固,類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藝復興的新生命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孕育。社會環境把個人理智上的自由壓縮在極小的限度之內,人的廉潔和誠信,也只能長為灌木,不能形成叢林。」

    家事李贄的六世祖林努是泉州巨商,以貿易往來於波斯灣,娶「色目女」(可能是印度歐羅巴種女人)。在其後相當的時間內,李贄的祖先仍然以混血家庭和伊斯蘭教的信仰者往來。一直到曾祖父一代,家庭中的國際色彩才歸於消失。

    李贄與妻子黃氏先後有四男三女,但僅存一女,故黃氏常因「蒸嘗之事不能遣諸懷」。但李贄對此卻無所謂。李贄《初潭集·夫婦篇》認為:「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兒?」「人亦何必不女,人之父亦何必以女女之乎?若但好名,將安用之?」袁中道《李溫陵傳》也說李贄「雖無子,不置妾婢」。

    李贄的族人在泉州為李贄立了個繼子李四官,但關係一般。與李贄關係比較密切,且在李贄家庭生活中充當重要角色的,倒是他唯一的女婿莊純甫。

    性情李贄不喜俗客,客人未先知照而來,就令他遠坐;但對意氣相投的客人相接甚歡。在龍潭湖,與他過從甚密,讀書論學的好友,有南京焦竑、山西劉東星、北京馬經綸、安徽新安汪本鈳、黃梅汪可愛、公安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麻城周思久、周思敬、梅國楨、僧無念、丘坦之、楊定見,還有周柳塘、邱長孺、周友山、道一等。尤其是麻城幾位好友,長期在一起「閉門下鍵,日以讀書為事」。「公安三袁」兄弟三人到龍湖,竟一住三個月。聽他講學的還有士子、樵夫、丈夫、女子。

    李贄住在龍潭湖十年,過著亦僧亦儒的生活。每日閉門讀書著述,淡泊簡束。他雖然身入空門,卻沒有受戒,也不參加僧眾的唪經祈禱。他喜愛清潔成癖,衣服一塵不染,經常掃地,以至「數人縛帚不給」。在很多方面,李贄仍保持著官僚學者的生活方式。例如,即使是短距離的外出,他仍然乘轎;對於書本不願親自閱讀,而讓助手朗誦以省目力。

    自述李贄自稱「不信道,不信仙釋,故見道人則惡,見僧則惡,見道學先生則尤惡。」

    在《自讚》一文中,他毫不掩飾自己的個性:

    其性褊急,其色矜高,其詞鄙俗,其心狂癡,其行率易,其交寡而面見親熱。其與人也,好求其過,前不悅其所長;其惡人也,既絕其人,又終身欲害其人。志在溫飽,而自謂伯夷、叔齊;質本齊人,而自謂飽道飫德。分明一介不與,而以有莘借口;分明豪毛不拔,而謂楊朱賊仁。動與物迕,口與心違。其人如此,鄉人皆惡之矣。昔子貢問夫子曰:「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若居士,其可乎哉!

    名言1.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為不可,是以真心為不可也。夫童心者,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夫失卻童心,便失卻真心;失卻真心,便失卻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復有初矣。

    2.余竊謂欲論見之長短者當如此,不可止以婦人止見為見短也。故謂人有男女則可,謂見有男女且可乎?

    3.設使女人其身而男子其見,樂聞正論而知俗語之不足聽,樂學出世而知浮世不足戀,則恐當世男子視之,皆當羞愧流汗,不敢出聲矣。

    4.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也。

    5.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6.能下人,故其心虛;其心虛,故所取廣;所取廣,故其人愈高。

    7.物不經鍛煉,終難成器;人不得切琢,終不成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