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一行不停地趕路,漸漸接近了耶路撒冷。只見路上擠滿了朝聖者,到處都聽得見讚美的歌聲。一向虛弱的耶穌此時昂首走在眾人前面,顯出一副勇往直前、有進無退的樣子。一股勇於赴死的威嚴之氣從他身上散發出來,連路上的朝聖者也畏懼地向他頻頻張望。門徒們幾乎跟不上隊了,他們走在後面,心中迷茫不已。他們也感覺到耶穌心靈的掙扎和濃重的悲劇氣氛,以至不敢上前和老師說話。
耶穌忽然停下來,轉過身去等門徒走近,他要和他們同行,邊走邊說。他所說的是他即將遭遇之事:「看哪,我們正在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寫的有關人子的一切都要應驗。他將要被交給外邦人,他們將戲弄他、鞭打他,然後要吐唾沫在他臉上,把他釘上十字架。但三天以後,他要復活。」門徒們聽後更加茫然不解。
耶穌曾三次提到受難,這是最後一次,也是最詳盡的一次。
門徒們承認耶穌是基督,是萬民期待的彌賽亞,但他們滿腦子都是耶穌征服萬邦、君臨天下的觀念。因此,耶穌必須把十字架的苦難毫無隱瞞地告訴門徒,讓他們瞭解彌賽亞之使命的真正意義:上帝的獨生子必須以受難作所有罪人的贖價,以此拯救世人。
但耶穌又溫柔地安撫門徒,要他們學會忍受一切暫時的痛苦。他希望借此磨煉他們的心志,以便將來發生非常事變時能夠站定腳跟,即在耶穌遇難之後,能夠繼承他的遺願,繼續完成傳揚福音的神聖使命。
耶穌每一次提到十字架都必定提及復活,但在復活之前,他更描述了不可避免的苦難:他要被猶太人交在祭司長和文士手中,為背叛的同胞而心碎痛苦;他要被本族同胞和羅馬士兵所嘲笑,受到輕視、侮辱和故意的傷害;他要受鞭打,遭戲弄,最後被釘在十字架上,經歷極度的痛苦和死亡。正因為如此,他才說「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並且要捨命,作多[做多]人的贖價」。
然而,耶穌面對眼前的十字架,始終深信在痛苦的帷幔後面必有神聖的啟示。他深知,不經歷苦難的十字架,就不會得到榮耀的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