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其實沒那麼難 第15章 要有雄心壯志 (2)
    即使有權有勢的茶商運用勢力影響茶葉供貨商,想辦法不把茶賣給我們,我們的喝茶運動也從來沒有遭遇買不到高質量茶的困難。

    今天,商品不再是問題。那麼包裝與配送呢?這些也可由專業包裝與配送公司完成。計劃工坊也提供這類服務,反正我們一年要送的包裹超過十萬個,擁有整個基本硬設備,你再多幾打貨物,或者幾百個包裹,於事無損。從支出的角度來看,你有高效率的作業,也省了很多郵資。光在郵局寄一個包裹,很容易就要支付6歐元以上,我們這裡只要一半價錢──甚至還少。

    當然,包裝材料也比較便宜,因為我們是大量買進的。真是雙贏策略。你省了銀子,而我們的容量得以充分運用。等到你每年配送幾千個包裹時,我們的費用就會更低,因為你的數量讓我們在跟大盤買進時,得到更低的價錢。但請仔細考察,是否能找到比我們更經濟,甚至更能滿足你特殊任務的現成服務。現在只剩下網絡商店的店務及管理。解決的辦法甚至更簡單:架設你自己的網絡商店,然後使用我們的軟件解決問題。這個軟件接手一切管理,月底的時候你會收到一份報告,告訴你賣出多少、營余多少。

    如果你每晚都想知道生意如何,也可以隨時調出系統,查看最新數字。或者你若對我們的服務不滿意,也可以去找別家網絡商店管理。現在要找到這種專業的服務,完全不是難事。你還等什麼?

    缺少資金?

    說到「大」,你想到的可能是容量或體積龐大。不論是因為你聽過大吃小的理論,或者因為你是經濟學家,知道什麼是經濟規模,你都知道必須以量制價,在市場上才有競爭力。

    「如果我的產品能賣個百萬倍,自然而然物美價廉,能在市場上屹立不搖。」這是書獃子,或是裝模作樣創業者的標準說法,這句話後面通常會自動接上:「我需要一個給我百萬資金的投資者。」即使是我,也常被問到這類問題。我的回答很簡短:「就算我有那麼多錢,也不會給你。」因為那不是個企業概念,而是專利或者一個靈光乍現的想法,且頂多是個粗略的創意,而不是成熟的計劃。

    很明顯,不是只有我會這樣回答,所有能理智思考的人都會如此反應。想像一下,會真有投資者帶著200萬,坐在輪盤賭桌前下注數字17,就等著下一回骰子真的落在17上嗎?我之所以會提出這點,是因為它幫助我們更瞭解「缺少資金的創業者」是什麼意思。這時,你若氣得想把書丟到一邊,你是對的,事情都有例外,畢竟創業若牽涉到高科技研究發展時,確實需要高額資金。

    類似的情況還有藥劑研究。從實驗室的第一個結果,到臨床實驗、到上市買賣,過程所需的資金的確無比龐大。只是,今天我們已經知道統計數字,在創業中,這個領域只佔非常微小的部分。要是連現今因為被「有資金才能創業」的想法阻撓的潛在創業也算進去,資金型創業所佔比例會更小。

    創業者有足夠資金了嗎?今天有很多機構可以提供你風險貸款,銀行也成立專職部門負責處理。我周圍沒有一個創業者因為拿不到資金而無法創業。大部分剛好相反。投資公司,例如創投公司或者創業天使[創業天使(BusinessAngels),又稱天使投資者(angelinvestor)或非正式投資者(informalinvestor),是指提供創業資金以換取可轉換債券或所有權權益的富裕的個人投資者。

    ],都在尋找遠景看好的方案投資。看看柏林的「德國創業者協會」或德國境內其他類似組織,你會發現有數不清的投資者等著投資,但是創業者很少,好的創業概念更少。

    幾年前也許還是如此,但今天資金真的不再是一道狹窄難過的關卡。我們不能因為很多創業毀於資金周轉不靈,而把這種情形當成正常的結論。無力償還債務是創業失敗的最後一幕,不盡然是其原因。病人死亡的那一刻,不能因為最後停止跳動的是心臟,就說病人死於心臟病。知識社會中,資本存在人的腦袋瓜裡,其次才是銀行裡。在工業時代,創意是由其後的資本推動。

    開路先驅哈爾寇德(FriedrichHarkort)把德國鋪滿鐵路網絡的想法,當時帶來了無窮利益,是德國經濟與運輸所需要的創意。但在市場上能否執行,基本上取決於有無所需(非常龐大)資金。而現在這個時代的相對例子是Skype。整個世界被網絡電話脈絡覆蓋,所需資金卻真是少得驚人。

    今天,把生命注入創意的是腦袋,不是金錢。並非創意實踐了企業管理學的語言和技巧(類似商業計劃),而是因為創意是經過深思熟慮、持續發展、轉換,甚至完全丟棄既有的、重新再想更好的一個之後才誕生。珍貴的是思想工作,不凡的想像力、新的看法觀點、新的排列組合等。有時當一個邊緣人、瘋子,並且忍受別人異樣眼光的能力,也是值得嘉勉的。

    當然恐龍偶爾也會贏。大就有重量,重量也算數。或者也有一些適應能力強,並且能夠不斷改變自己定位的恐龍。無論如何,公司大就有錢,可以用高薪買到聰明的頭腦。但是大公司留得住他們嗎?一方面有人說,有錢就買得到人才;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新的專業標準產生,包含生活方式和自我實現,而這個標準讓大企業很難堪。

    我自己在大學裡的觀察是,比起以前視為理所當然的情形,今日的大學生很少被大企業的名氣所吸引。

    個人代替無名的群體

    有很多人根本不想瞭解經濟。他們覺得市場和競爭很無恥,經濟只是有權勢人的遊戲場,場中殘忍廝殺、資金權力勝過一切。這不是他們的「世界」。他們的排斥表現在不對經濟感興趣、不想在經濟領域做事。這種現象很自然,也能理解。但這種印象今天還成立嗎?

    今天,「大」不再代表強勢。規模越大,機動性就越低,官僚就越僵化,而且官僚還會養出一種經理,他們只知道解僱人員,不會構想新的計劃,只會私下交易談判,而且沒有企業遠見,讓整個部門只忙著找資金,對於市場上重要的趨勢變化,不是認不出來,就是太晚瞭解。即使是企業管理學理論也不再支持「大」。「大」的優勢不是可以無限制擴展,相反的,「大」的意義是更複雜的機制,費用比大量銷售所帶來的利潤還高。只有大財團的管理者堅持相信「大」。

    小公司數量的增長是世界性現象,也製造出更多的工作機會。統計數字顯示,德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大公司裡的工作機會已經持續減少。如果這些論點還不能說服你,去讀一讀沙特的《商務艙》(BusinessClass)吧。看到小說裡公司各部門勾心鬥角要整倒對方,經理們成天想的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職位,令人忍不住想問,這些恐龍要如何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生存下去。

    Skype公司的兩位創辦人教會電信局這種大公司,什麼是害怕。我們早就知道,革新與不尋常的創意通常不會出自大公司。公司必須總是埋名隱姓,神秘兮兮嗎?也不全是。一個公司可以有明顯的面目,獨樹一格,也可以明示創辦人的個性與理念。市場與競爭不必殘酷,沒有面貌。市場可以是創意競爭的場所。在創業者、小公司與大公司同樣擁有掌握信息權益與專門的技能,在資金與檯面下交易在經濟社會中漸漸喪失意義的今天,成功的法則必須重新寫過。

    杜特懷勒,是第一個認出新時代跡象的人。他跟瑞士所有生活用品商對抗,爭取價格低廉但質量優良的商品。他不願為了降低價錢,也把商品質量降低,他反而提高質量,從運輸路程與商品包裝方面刪減不必要的開支。他的顧客瞭解這一點。競爭對手法朗斯(Phalanx)在1926年1月發動競爭攻勢,大量削價競爭,但是瑞士的主婦看穿了法朗斯的詭計。

    一月寒冬,她們本可以在有暖氣的賣場,舒服採購價格比米格洛還低的生活必需品,但是她們還是忠於杜特懷勒。因為她們知道,若非如此,米格洛創業第一年便會在市場上永遠消失,而杜特懷勒將會是零售商歷史上的一個笑話。如果沒有杜特懷勒這個人,便無法解釋米格洛的成功。在藝術領域上,藝術作品展現它的觀點和個性,是很自然的。一件作品的成功不是因為呆板適應市場、適應觀眾的品味,恰恰相反,而是透過藝術家的執拗,表達新的視角。

    我們不能把它也用在公司上嗎?主宰喝茶運動的不是顧客,是理智。如果遵從顧客的意願,今天我們還是有大量的茶種以及小包裝──當然也就表示高售價,和其他一般茶商無異。也許經過這些解釋可以明白,為什麼像米格洛、宜家傢俱或者喝茶運動能靠著這麼簡單的概念,獲得巨大成功。俗語說:「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當市場中充斥著只追求利益的商人時,小創意也能立大功。

    從藝術的例子來看,光有能幹的生意經不會成功,但這個觀點在經濟社會是不是也成立呢?

    與大師合開音樂會Ⅱ

    新基礎設備的可支配性

    高度分工

    標準化的市場、交易所與商品品質

    專業服務系統的可支配性

    你是否動了做點小生意的念頭?

    「小即是美」,這是有可能的。但你說,也許大公司仍可以有高機動性,沒有沒完沒了的辦公室流程。難道小公司就沒有經濟體制上的致命缺點嗎?比如產品種類少,計件成本高,沒有研發與營銷經費?市場以及基本架構已經改變,傳統上用來分別小與大的價值觀,現在已越來越無用武之地,理由就在於現代市場的開放與透明化、專業化以及交易安全。也因為那些因素(也是決定性因素),創業者和大公司進入市場的路徑與條件實際上是一樣的。

    學校裡我們很少提到期貨交易,除非講到投機生意。有一個例子是一部紀錄片《九月小麥》(Septemberweizen),導演是德國人克理格(PeterKrieg)。這部電影從廣泛的商業行為中,擷取最投機的領域──九月的小麥交易,用這個極端的例子告訴大家,現代的交易市場,只不過是投機商人互相傳球罷了,無法辨認出現代交易系統內隱含的機會。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