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原與張愛玲的傾城之戀:胡蘭成傳 第53章 從溫州到上海
    胡蘭成離開溫州,仍走的是自己前幾年逃亡的老路,搭內河船經麗水到了杭州。

    秀美來見,帶他去看斯太太。斯太太此時已從鄉下回到杭州,經過這幾年社會生活的激烈動盪,斯家子女已星散四處,目前只和秀美以及老四斯君三人租了個小院落生活。胡蘭成此番不敢在斯家居留,他在車站附近找了家小旅館落腳。斯太太留他吃飯,他吹噓往北京的打算,斯太太也不同往常那樣高興。他與秀美兩人去游西湖,秀美也是滿腹心事。他還去浙江大學看望了夏承燾,夏留他吃了頓飯,兩人間卻是無甚話可說,胡蘭成信口開河批評共產黨新政策,夏承燾只是聽卻不接口,他知道話不投機,甚是無趣。胡蘭成在杭州前後只待了五天。

    胡蘭成回到上海,仍然不敢回家,他投宿在熊劍東家。熊劍東已死,家中唯熊太太唐逸君在。

    熊劍東是汪偽政府稅警總團第二團團長兼副總團長,在李士群死後,外敵去除,內鬥又生,熊劍東與稅警總團長羅君強為爭權奪利,兩人之間又發生矛盾。羅君強因手下人胡鬧,受到日本人責難,被迫交出了稅警團改任安徽省長。但羅不甘心將稅警全部交給熊劍東,結果仍由周佛海出面自兼總團長,熊仍任副總團長,這一局面一直維持到抗戰勝利。

    熊劍東原是軍統,與重慶也始終保持著聯繫,但臨近抗戰勝利他卻慌張不安,他擔心的不是與日本人關係密切,而是他殺死過軍統人員,劫奪過軍統物資,他怕戴笠要和他算賬。於是,他聽從國民黨「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與新四軍關係密切的李明揚的勸告,準備拉隊伍去蘇北投靠新四軍。熊妻唐逸君不同意他投共產黨,其他軍統人員也勸誘,答應為熊保駕不會有事,結果熊未走成,還跟著周佛海擔任了所謂「上海行動指揮部副總指揮」,在日本宣告投降後維持上海治安,為重慶方面接收上海出了大力。果然,周佛海最後沒逃過重慶的抓捕和審判,熊劍東卻是逃過了。熊掌握的稅警團武裝被國民黨政府改編為交警第七總隊,任熊為總隊長,不久熊的部隊即被派往蘇北進攻解放區。熊部在開往瓜洲途中遭解放軍伏擊,部隊被一舉殲滅,熊劍東在戰場上被當場擊斃。[13]

    熊家已是門庭寥落,個別來往的親友在新社會也是如驚弓之鳥,交談之間只是歎氣和牢騷。胡蘭成不死心,去了一次張愛玲家,卻是人去樓空,出來應門的已是外人,問起張小姐去向茫無所知。凡此種種,都令他不敢再貿然去北京,所謂「臨河不濟」,他若是真到了北京,怕是再也走不脫了。可不去北京,他還能到哪裡去呢?也是湊巧,就在熊太太家裡,他又遇到了武漢舊交鄒平凡。

    鄒平凡算是「背叛」過他的,鄒表面上與他計劃「共舉大業」,事實上卻始終在與重慶勾搭,在重慶接收前自己先下手「劫收」,狠狠地給自己撈了一票。鄒平凡以後到郭懺手下做了一任閒官,從武漢出來就住到了上海。鄒無兵無權,國民黨逃亡台灣不會帶他走,他有「前科」也不敢跟去,就此逗留在上海觀望。共產黨新社會的種種舉措令他不安,國民黨沒有追究他在汪偽時期的舊賬,共產黨卻不一定會放過他,鄒已感到了危險,想逃離大陸。於是,這兩位過去同床異夢的舊交,又糾合在一起合謀逃生之計。

    兩人現在是有合有分,合的是兩人都想逃離大陸,胡蘭成不敢往北京,自然也不敢留大陸,也想逃離出國。不同的是胡蘭成手頭無錢,連作路費的錢也沒有,而鄒平凡錢卻不成問題,僅僅在武漢那次「劫收」,就積下了大量錢財。鄒平凡想出去卻沒有門路,這一點其實兩人也相同,胡蘭成無門路,但胡蘭成為利用鄒平凡的錢,謊說自己可以和陶希聖聯繫,陶在台灣擔任蔣介石的秘書,去台灣即使不行,陶希聖定能幫他們去日本發展。這一次算是胡蘭成失信於鄒了,鄒平凡相信了胡蘭成的話,於是兩人再一次合作,算是由胡蘭成引路鄒平凡出錢,計劃先一同往香港,聯繫台灣後再往日本。

    行前,胡蘭成讓青芸帶著兒女到熊家見面。大兒子阿啟已經去北京上大學,寧生也到了入學年齡,底下兩個小的小芸和寶寶,一個十四歲一個十二歲,青芸帶著他們來與胡蘭成見了最後一面。

    註釋

    [1]廢名(1901-1967),原名馮文炳,文學家、佛學家,湖北黃梅人。早年與周作人聯繫,以後被視為周作人弟子,京派代表作家。1922年入北京大學預科英文班,開始發表詩和小說,參加「淺草社」,192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竹林的故事》。1929年畢業留校任中國文學系講師,次年和馮至等創辦《駱駝草》文學週刊並主持編務,出刊26期。抗戰期間回家鄉教小學,寫就《阿賴耶識論》。1946年任北京大學國文系副教授、教授,1952年調長春東北人民大學(後更名吉林大學)中文系任教授、主任,並先後擔任吉林省文聯副主席、吉林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吉林省政協常委等職。1967年10月7日,因癌症病逝於長春。文學作品晦澀難懂,奉周作人、俞平伯為知音,對佛學有研究,專研唯識論。作品集另有《桃園》《棗》《橋》《莫須有先生傳》《談新詩》等。

    [2]梁漱溟(1893-1988)中國思想家,原籍廣西桂林。畢業於直隸法政專門學校,辛亥革命後潛心佛學,1917年被聘為北京大學哲學系講師,主講印度哲學,1922年發表《東西文化及其哲學》,提出東西文化比較觀。1924年辭教職,先後到山東、河南從事「鄉村建設」,自辦教育,後在山東鄒縣創辦鄉村建設研究院,主編《村治月刊》。30年代初發表《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後覺悟》和《鄉村建設理論》,主張以「鄉村建設」取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抗戰時期參加民主黨團同盟,1946年曾隨參觀團赴延安參觀、考察。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擔任歷屆全國政協委員。

    [3]引自胡蘭成《今生今世·春鶯囀》。

    [4]孟甫《胡蘭成有幾分真話?其人在〈今生今世〉中對溫州的描寫與史實頗為不符》,《溫州日報》2004年1月31日。

    [5]劉景晨(1881-1960)字貞晦,又字冠三、潛廬、梅隱、梅屋先生等,永嘉(今浙江溫州)人。早年就讀京師學堂,後執教於溫州府學堂(溫州中學)。民國初年,被選為第一屆國會眾議院候補議員,1923年拒曹錕賄選,毅然偕同沈鈞儒、陳叔通等南下,在上海結交劉放園、李佩秋、陳石遺、徐悲鴻、張紅薇、鄭曼青諸詩畫名家,回家鄉從事教育及文化學術工作,弘揚永嘉學派經世致用傳統,倡導文獻整理和文物保護,抗戰後期出任永嘉縣修志局總纂。新中國成立後,為溫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溫州市政協副主席、浙江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省第一屆人民代表等職。善詩文書畫金石,繪畫尤長梅花,有西泠印社影印發行《貞晦印存》《貞晦題畫絕句》,另著有《古遺愛傳抄》《貞晦詩集》《中國文學變遷史略》《大若巖志》等,近年,有《劉景晨集》出版。

    [6]李叔同(1880-1942),教育家,書法家,畫家,中國話劇奠基人之一,名岸,字息霜,法名演音,號弘一,浙江平湖人。早年支持康有為、梁啟超戊戌變法,失敗後南逃上海,參加城南文社,1900年組織上海書畫公會,1901年入南洋公學,1905年到日本東京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學繪畫,兼攻音樂,期間和曾孝谷共創戲劇研究團體「春柳社」。1910年回國,1912年入南社,任《太平洋報》副刊畫報主編。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皈依佛門,創設南山律學院,弘揚南山戒律,提出「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主張。在書、畫、詩詞、篆刻、音樂、戲劇諸方面均有成就,其對佛學律宗貢獻很大,被佛門稱為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著作有《四分律比五戒相表記》《南山道祖略譜》《在家律要》等。

    [7]夏承燾《天風閣學詞日記》1948年12月27日記曰:「張嘉儀寄來新印之中國文明之前身與現身,改名張玉川,不知何故。」《夏承燾集》第七冊,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聯合出版。

    [8]孟甫《胡蘭成有幾分真話?其人在〈今生今世〉中對溫州的描寫與史實頗為不符》,《溫州日報》2004年1月31日。

    [9]徐步奎(1923-),浙江東陽人,畢業於浙江大學英文系,曾師從夏承燾。解放後任教於浙江師範學院,該院以後改名杭州大學,近年又歸並至浙江大學,徐長期致力於中國古代小說、戲曲的教學研究,以徐朔方名稱於學術界,被譽為「中國當代戲曲小說研究重要開拓者之一」,2001年10月底,浙江大學為其舉行了「慶祝徐朔方教授從事教學科研55週年暨明代文學國際研討會」。

    [10]引自胡蘭成《今生今世·雁蕩兵氣》。

    [11]引自胡蘭成《今生今世·臨河不濟》。

    [12]鄭仁桂《中國「最後的儒家」梁漱溟先生》,台灣《傳記文學》第367期。

    [13]徐肇明《漢奸周佛海勾結軍統及其下場》,《文史資料選輯》六十四輯,中國文史出版社。另有李時雨文《我怎樣以地下黨潛入東北軍西按剿總、再到汪偽政府、到軍統核心、到迎接解放》,文中記述:「熊劍東率偽稅警總團開往瓜洲時,也是我及時提供的情報,被我軍一舉殲滅的。」台灣《傳記文學》第334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