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燭·死水 第53章 秋色
    ——芝加哥潔閣森公園裡

    閱讀指導

    《秋色》作於聞一多在芝加哥美術學院就讀之時。眾所周知,聞一多剛剛踏上美利堅的國土時就感到了極大的不適應,但是,聞一多並沒有對美國的一切都深惡痛絕,至少在芝加哥,有三個地方是他所喜歡去的,這就是:美術館、電影院和公園。1922年10月,聞一多在給友人梁實秋的信中,這樣描繪著芝加哥公園的「秋」:「芝加哥傑克遜公園底秋也還可人。熊掌大的橡葉滿地鋪著。親人的松鼠在上面翻來翻去找橡子吃。有一天竟爬到我身上,從左肩爬到右肩,張皇了足有半晌,才跳了下來。」聞一多在信中所說的「秋」也就在《秋色》一詩中成了精彩的描繪。

    「詩情也似並刀快,

    剪得秋光入捲來。」

    ──陸游

    紫得像葡萄似的澗水

    翻起了一層層金色的鯉魚鱗。

    幾片剪形的楓葉,

    彷彿硃砂色的燕子,

    顛斜地在水面上

    旋著,掠著,翻著,低昂著……

    肥厚得熊掌似的

    棕黃色的大橡葉,

    在綠茵上狼藉著。

    松鼠們張張慌慌地

    在葉間爬出爬進,

    搜獵著他們來冬底糧食。

    成了年的栗葉

    向西風抱怨了一夜,

    終於得了自由,

    紅著乾燥的臉兒,

    笑嘻嘻地辭了故枝。

    白鴿子,花鴿子,

    紅眼的銀灰色的鴿子,

    烏鴉似的黑鴿子,

    背上閃著紫的綠的金光──

    倦飛的眾鴿子在階下集齊了,

    都將喙子插在翅膀裡,

    寂靜悄靜打盹了。

    水似的空氣氾濫了宇宙;

    三五個活潑潑的小孩,

    (披著橘紅的黃的黑的毛絨衫)

    在丁香叢裡穿著,

    好像戲著浮萍的金魚兒呢。

    是黃浦江上林立的帆檣?

    這數不清的削瘦的白楊

    只豎在石青的天空裡發呆。

    倜儻的綠楊像位豪貴的公子,

    裹著件平金的繡蟒,

    一隻手叉著腰身,

    照著心煩的碧玉池,

    玩媚著自身的模樣兒。

    憑在十二曲的水晶欄上,

    晨曦瞰著世界微笑了,

    笑出金子來了──

    黃金笑在槐樹上,

    赤金笑在橡樹上,

    白金笑在白松皮上。

    哦,這些樹不是樹了!

    是些絢縵的祥雲──

    琥珀的雲,瑪瑙的雲,

    靈風扇著,旭日射著的雲。

    哦!這些樹不是樹了,

    是百寶玲瓏的祥雲。

    哦,這些樹不是樹了,

    是紫禁城裡的宮闕──

    黃的琉璃瓦,

    綠的琉璃瓦;

    樓上起樓,閣外架閣……

    小鳥唱著銀聲的歌兒,

    是殿角的風鈴底共鳴。

    哦!這些樹不是樹了,

    是金碧輝煌的帝京。

    啊!斑斕的秋樹啊!

    陵陽公樣的瑞錦,

    土耳其底地氈,

    NotreDame底薔薇窗,

    FraAngelico底天使畫,

    都不及你這色彩鮮明哦!

    啊!斑斕的秋樹啊!

    我羨煞你們這浪漫的世界,

    這波希米亞的生活!

    我羨煞你們的色彩!

    哦!我要請天孫織件錦袍,

    給我穿著你的色彩!

    我要從葡萄,桔子,高粱……裡

    把你搾出來,喝著你的色彩!

    我要借義山濟慈底詩

    唱著你的色彩!

    在蒲寄尼底LaBoheme裡,

    在七寶燒的博山爐裡,

    我還要聽著你的色彩,

    嗅著你的色彩!

    哦!我要過個色彩的生活,

    和這斑斕的秋樹一般!

    詩人坐在公園的長椅,無所用心地欣賞周圍的美麗景色。就在這一寧靜的氛圍當中,活潑的生靈登場了。雖然時序已經入秋,但自然生命仍然是這樣的歡快活潑,生機盎然,又怎不讓人感到賞心悅目呢?接下去,一系列的景物描寫中都不時幻化出中國的影像,在這樣的聯想中,詩人那顆憂鬱的靈魂又一次返回到了久別的故鄉。最後三節裡,詩人滿懷深情地抒發了他對這一自然美景的讚美。

    《秋色》一詩最大的藝術成就在於對「色彩」的渲染和調製,這首詩中,他描繪了澗水、樹葉、鴿群、嬉戲的兒童,以及樹林等多種物象,每種物象都是各具色彩、互相襯托、鮮艷醒目,讓人大飽眼福。澗水是紫色的,水波是金色的,水面的楓葉是硃砂色的;橡葉是棕黃色的,栗葉又是紅色的;鴿子也是白的、黑的、花的、銀灰的,有的眼睛是紅色的,有的背上閃著紫的、綠的金光;小孩「披著枯紅的黃的黑的毛絨衫」;丁香則是白色的,楊樹是白色的,槐樹是黃色,橡樹則是赤色……好一個讓人目不暇接的七彩世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