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指導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黃昏曲」比比皆是,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佳作,如王維《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肅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黃昏》是一首現代寫景詩。說它是「現代」的,當然是與傳統的寫景詩比較而言,你會發現《黃昏》所描繪的「黃昏」是獨一無二的。
太陽辛苦了一天,
賺得一個平安的黃昏,
喜得滿面通紅,
一氣直往山窪裡狂奔。
黑黯好比無聲的雨絲,
慢慢往世界上飄灑……
貪睡的合歡疊攏了綠鬢,鉤下了柔頸,
路燈也一齊偷了殘霞,換了金花;
單剩那噴水池
不怕驚破別家底酣夢,
依然活潑潑地高呼狂笑,獨自玩耍。
飯後散步的人們,
好像剛吃飽了蜜的蜂兒一窠,
三三五五的都往
馬路上頭,板橋欄畔飛著。
嗡……嗡……嗡……聽聽唱的什麼──
是花色底美醜?
是蜜味底厚薄?
是女王底專制?
是東風底殘虐?
啊!神秘的黃昏啊!
問你這首玄妙的歌兒,
這輩囂喧的眾生
誰個唱的是你的真義?
《黃昏》值得注意的特色之一是它那輕快樂觀的情調: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黃昏」大都是人生衰敗體驗的投射,瀰漫著愁雲慘霧、淒風苦雨,屬於中老年文明的審美景象,聞一多的「黃昏」則浸透了生命的意趣和節律,滿懷少年人的好奇,屬於青年文明的審美意象。20世紀中國文化所喚發的青春熱情在《黃昏》裡光彩奪目。
《黃昏》的第二個重要特色是人格化的自然物象。在《黃昏》中,不僅活躍著的人的形象處於詩的中心,而且其他的自然物象也染上了鮮明的人的色彩。改變其「本然」的姿態,這就是所謂物像人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