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幕戰要是敗了,跟球迷、國民、總統、隨軍太太團和小報記者都沒法交代。估計迷信的國家還得招個巫師來,作作法、祈祈福,哆嗦半天,太麻煩。
●國際足聯拿大喇叭一喊:「明兒開戰了啊!哥兒幾個準備準備。」各國隊員都慌慌張張地端著臉盆牙膏,穿著拖鞋大褲衩,一路小跑地奔向世界盃,就像上大學的時候洗澡,洗美了忘了時間,一看都過點兒了,從浴室衝出來向著食堂一路飛奔那勁頭一樣。
人們都說世界盃像一場戰爭,硝煙瀰漫,喊殺連天,旌旗招展,繡帶高揚,各國都厲兵秣馬,調兵遣將;目下,耳邊廂只聽得殺聲四起,戰鼓咚咚。世界盃的首戰就要開始了。
這次的揭幕大戰的雙方是東道主國南非和墨西哥,除了主場球迷激情的各種發洩方法之外,恐怕不會太精彩。縱觀世界盃的歷史,少有不把揭幕戰當成重中之重的。古語有云:頭陣勝,陣陣勝,頭陣敗,陣陣敗。這古語古到多古,我也不知道,反正說評書的老前輩們都是這麼說的。所以,首戰的兩隊肯定都是盡遣好手上場,戰術一而再、再而三地設計。絕對是四平八穩、穩紮穩打、打不死你耗死你、你有來言我有去語的風格;絕沒有拚死強攻、有你沒我、一馬三刀、刀刀見血的氣勢。究其原因,誰都怕輸。揭幕戰要是敗了,跟球迷、國民、總統、隨軍太太團和小報記者都沒法交代。估計迷信的國家還得招個巫師來,作作法、祈祈福,哆嗦半天,太麻煩。
所以歷次世界盃的揭幕戰,一共18場,有5場都是平局,有4場都是零比零。早先都由上屆冠軍開踢,水平差得多點兒的,還有可能來個大比分。現在改成東道主開踢了,估計大比分沒什麼戲。
這就不像戰爭了,一般的戰爭可不給你這麼充足的準備時間,當然戰爭有沒有「平局」這個概念也另說。而且大多數戰爭都是擠兌出來的,一旦開戰,則置之死地而後生,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拿中國來說,陳勝吳廣起義,要不是趕上大雨,道路被洪水阻斷,「失期法皆斬」,人家才不打仗呢,估計也是任勞任怨地在長城邊上戍死拉到。中國老百姓歷來就是逆來順受,就連大澤鄉這個地名,我懷疑都是現起的,古代河北一帶哪來的「大澤」?無非就是雨下得太大了,好幾百里都是泥濘不堪。後來人問陳勝,您是在哪起的義啊,說具體點兒,我們給您多宣傳宣傳。陳勝一想,我就知道快到漁陽了,具體叫什麼村什麼鎮的,我哪兒知道啊?我就看見一片一片的泥了。隨口就說:大澤鄉啊。這仗要是讓陳勝提前幾個月就想好了:啥時候宣傳,啥時候動員,啥時候打,如何打,怎樣打……那估計就成了那句古話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外國人也一樣,美國獨立戰爭,多麼重大而對世界史影響深遠的事件,其起因無非就是800名英軍前往搜查「叛黨」,在一個小村莊萊剋星頓遇見了幾十個武裝村民,指揮官一時大意沒瞧起:「不就這麼十幾個人七八條槍的,老子在城裡吃館子都不要錢,這絕不是李向陽的調虎離山計,不掃平高家莊絕不收兵,對不起,走神了,跟這麼點兒人打仗,很難讓指揮官不走神啊,來吧兄弟們,別聽我白話了,射擊吧。」
這一射,就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
近代史也是一樣,波斯尼亞19歲青年普林西普在薩拉熱窩刺殺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無論它是否正義,這絕對是個一時興起狂熱的行為,於是就引發了一系列的宣戰,宣來宣去,就宣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打了那麼些年,死了那麼些人。
總之,這打仗雙方準備得越充分,就打不起來。就像《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說的:越大的架越打不起來,往往兩邊人約來助拳的都是同一撥人,怕就怕小胡同裡的遭遇戰。大意如此。要是有一天,世界盃能真像戰爭一樣,指哪兒打哪兒,哪天開戰現等通知。國際足聯拿大喇叭一喊:「明兒開戰了啊!哥兒幾個準備準備。」各國隊員都慌慌張張地端著臉盆牙膏,穿著拖鞋大褲衩,一路小跑地奔向世界盃,就像上大學的時候洗澡,洗美了忘了時間,一看都過點兒了,從浴室衝出來向著食堂一路飛奔那勁頭一樣。也甭研究別人用什麼陣形了,什麼幾號球員得重點盯防了,上場就招乎吧,全看球員的技戰術素養和拚命的程度,打成什麼樣是什麼樣。拿中國武術家的話說:全看本能。估計這樣的話,世界盃的每一場比賽都將精彩萬分。
當然揭幕戰的壓力總比決賽的壓力小一點兒,所以決賽的精彩程度……誰知道呢。反正上屆決賽的進球時刻我早已忘懷,就記得齊達內「我頂你個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