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喜劇 第7章 相聲是市井的活錄音機
    ●而且相聲就像話劇、像電影,不但錄下了「形」,還錄下了「聲」。再完美的文字資料,也不能把社會風俗的某些片段和場景表現得這麼完整,這麼完美。

    ●侯寶林在《賣布頭》的前半部分仿學了一些音樂性很強的吆喝,老藝人孫寶才留下的寶貴錄音《一歲貨聲》中,更是仿學了一年中不同月份北京城裡各種吆喝的原生態,韻味之厚、仿學之精,令人讚歎。

    相聲中保存了多少傳統的玩意兒,是難於統計的。試想,如果沒有相聲,會有多少舊聞舊事、掌故風俗,堙沒在歷史當中。

    更為重要的是,相聲是「活的」,是有聲調的,是講究「學則求似」的;所以相聲代代傳承的不經意間,保留了那些最鮮活的東西。

    而且相聲就像話劇、像電影,不但錄下了「形」,還錄下了「聲」。再完美的文字資料,也不能把社會風俗的某些片段和場景表現得這麼完整,這麼完美。

    比如傳統相聲《當行論》中,藝人模仿當鋪掌櫃的,用當鋪特有的那種拉長聲兒的腔調說話。如果沒有相聲,我想當鋪人說話的語調可能會永遠失傳——雖然它也沒有繼承的必要,但到底是社會風俗的一種,是後人應該知道的。如果沒有相聲,就算有文字材料說「當鋪中人說話與一般人不同」,但具體是怎麼不同,估計就要存疑了。

    再比如傳統相聲《拉洋片》中,藝人不但仿學了各種拉洋片的腔調,連鄉下人拉洋片如何吆喝,如何對圍觀者強拉硬拽,都有傳神的仿學。更不必說《賣布頭》、《賣估衣》中藝人對賣布頭、賣估衣的仿學,《同仁堂》、《數來寶》中藝人對乞丐現編現唱數來寶乞討的仿學等等,這種風俗片斷完全靠相聲才得以保存。雖然當時有可能已經出現了電影,但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又有哪部電影能這麼真實,這麼細緻地反映這種下層人民的生活呢?

    提到仿學,不能不提的是「吆喝」,用文一點兒的說法叫「貨聲」,這也是相聲中保存最完整的一種歷史聲音。侯寶林在《賣布頭》的前半部分仿學了一些音樂性很強的吆喝,老藝人孫寶才留下的寶貴錄音《一歲貨聲》中,更是仿學了一年中不同月份北京城裡各種吆喝的原生態,韻味之厚,仿學之精,令人讚歎。

    說到「吆喝」在當今的繼承,不能不提的是被胡絜青題為「京城叫賣大王」的臧鴻。臧先生是相聲前輩王長友的徒弟,目前已經七十多歲,天生的大嗓門,待人熱情,愛張羅事,對吆喝更是情有獨鍾,據說能吆喝一百多種貨聲。曾經侯寶林推薦,為一百多部電影電視劇配過音。他自己一提此事,通常都是一個大「貫口」:「《開國大典》《城南舊事》《駱駝祥子》……暨《夜深沉》,都有我的配音。」很有點童心未泯的感覺。

    我幼年曾跟他學過相聲,也學過兩句吆喝,不過實在不太是味兒,就放棄了。後來雜事繁重,我們大概有十多年沒什麼聯繫,前幾天他忽然給我打了個電話:

    「你最近幹得不錯,我聽說了,電視上也看見了,好事。有能力了就多孝順孝順你父母,別忘了你小時候,你母親大風天兒的在羊市口北口賣報供你上學。」

    除了感動之外,我還發現,電話那邊的聲音見啞,而且有點耳背了,當年那個精力充沛、高門大嗓的臧先生也老了,不知道他的吆喝有沒有傳人。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