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層經濟智囊 第51章 陳元:做一個真正的銀行家 (3)
    談到這一事件,陳元說:「作為政府的開發性金融機構,開行一貫堅持『政府熱點,雪中送炭』的工作方針,始終關注以奇瑞汽車為代表的民族自有品牌的發展歷程。」在這一項目中,國家開發銀行充分顯現了優越於商業性金融機構的政策指向特徵,為民族品牌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資金支持。

    在陳元的帶領下,國家開發銀行在完成富國強民這一重要使命上兢兢業業,已經與30多個省、市、自治區等各級地方政府簽訂了近200份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在支持國家建設和地方發展的資金供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6.力推金融領域的信用體系建設

    自誕生之日起,銀行就與信用結下了不解之緣,或者說這二者本就是一對孿生兄弟,甚至有的人認為正是因為信用的完善催生了銀行的誕生。總之,無論持何種觀點,都是在強調信用體系的建立對銀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我國當前金融體系主要還是以信貸融資為主,而銀行業則是整個金融的核心,因此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的銀行業在金融體系當中承擔的角色顯得尤為重要。在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這樣的金融業的發展就顯得相對滯後了,陳元說:「中國要形成強健高效的金融體系,支持經濟社會發展,關鍵是要著力打造健全的微觀制度和金融基礎設施,真正樹立起市場化融資的觀念、方法和體制,推動整個經濟和金融的良性循環和發展。」

    由於我國金融業的銀行核心地位,要實現這一目標,首先就要從銀行業的信用體系建設和完善方面入手。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建立了嚴格的計劃經濟控制體系,金融業發展極其緩慢。

    沒有一個相對適宜的環境,銀行業的發展也就無從談起,長期對現代金融制度的漠視以及相關知識的匱乏,造成了改革開放以後我國銀行業發展的瓶頸。長期困於財政融資的指導性框架之內,銀行業並沒有建立起一套市場化的融資觀念,更沒有風險意識,在種種約束之下無從應對風險。陳元認為,把本應由市場進行分配的金融資源用財政性的手段進行管理和配置,大量不良資產的產生就不可避免了,同時還會造成治理結構缺損、經濟與金融發展脫節等諸多問題。

    陳元還跳出銀行業的專業範圍,站在整個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高度分析了這一問題。他認為金融業的問題不單單是銀行的問題,而是經濟社會各種矛盾的綜合反映,是企業脆弱的融資結構以及惡劣微觀環境的必然結果。

    改革開放以後,我國的經濟水平得到了迅速提升,並且長期保持著高速的增長勢頭,然而這並不代表一些體制性的問題會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步消失,相反還可能會變得更為明顯。在陳元看來,正是因為市場建設和融資體制建設的落後才在宏觀經濟迅速發展的大勢下凸顯了金融業的不平衡。

    在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上,陳元提出了把政府和市場結合起來的主張。在他看來,政府和市場是互相促進的,表現了內力與外力的關係。在有效的政府作用之下,市場經濟的發展會體現出高效和持續性,同時也可以激發作為市場中個人的經濟活力;同時,市場也可以有力推動經濟發展,尤其是在政府缺位的領域,更能發揮金融機構以及公眾的優勢作用。

    陳元認為,我們要利用好宏觀經濟發展強勁的優勢,利用好這些資源和能力,著力與國家信用的高能量結合,大力推動市場建設,並將這些具體到微觀制度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上。在國家主導的思維定式之下,陳元提出的觀點引入了市場化的重要思想,在確保國家和地方重點項目資金鏈連續的同時,又可以有效抑制經濟運行中的一些不穩定因素,對消除主觀人為因素導致的投資過熱現象有著重要的決策參考價值。

    陳元還指出,要積極地建設和完善有效控制風險和更加透明的信用體系,這對於推動經濟長期增長有著重要的作用,信用建設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關鍵。他認為,信用體系構成了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礎,這一點是絕對不可忽視的。只有完善了信用體系,才能夠使經濟在一個低成本、高效率、合理化的平台上運行,也才能夠更好地維護經濟與金融的安全。

    他還指出,在信用體系的建設方面,微觀制度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是最根本的工作,前者包括法人、法人治理結構、所有權以及產權等方面,後者則主要指會計標準、支付、信用、績效考核以及執法等方面的發展與完善。

    對此,陳元有個形象的比喻:「微觀制度好比汽車,金融基礎設施好比道路,前者決定社會的健康水平,後者決定社會的運轉效率,兩者互相獨立,互相支持,但是不能互相取代。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很大成就,對於亞洲及世界經濟的貢獻和影響越來越大。但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在相當程度上,存在著制度缺損和信用缺失,集中表現為對金融認知程度較低,重物質建設、輕信用建設和融資體制建設。金融的發展滿足不了日新月異的經濟發展的需要,信用建設和市場建設已經成為中國經濟和金融改革發展的關鍵和瓶頸。」

    自上任以來,帶領國家開發銀行進行的一系列頗有成效的信用制度改革與建設,充分顯示了這位銀行家的卓識遠見和雄才偉略。然而,陳元並沒有滿足於開發性金融僅僅在國內市場進行發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還將眼光延伸到了國際市場。

    7.有國際視野的銀行家

    進入21世紀,國家「走出去」的戰略方針已經被提到了一個相當重要的地位,這與經濟全球化的國際形勢以及我國經濟的發展階段有著重要聯繫,旨在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以及與世界各國共同發展。

    2006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認真貫徹這一戰略決策思想,積極配合政府的各項經濟外交政策,在國內企業的「走出去」和國外企業的「引進來」兩個通道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將開發性金融的方法和經驗運用在國際合作業務當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過3年的努力,到2009年,國家開發銀行已經在全球141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專家工作組,外匯貸款餘額也由2006年底的286億美元增至2009年第三季度末的827億美元,在國內市場佔到了24%的份額。

    根據目前國家的戰略需要,國家開發銀行主要在關係到周邊及重要國家外交關係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上對企業進行「走出去」的支持,重點是亞非拉地區,也包括一些自然條件優越的國家的農林項目開發,像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俄羅斯、巴西等國。

    由於國家開發銀行國際業務的國家主導地位,境外投資項目也大多與國家的重大戰略有關,部分項目在一定時期內並不會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並且金額一般都較大,週期也比較長,所以相應的風險也比較高。在國際業務方面,國家開發銀行著力配合國家「和平、發展、合作」的總的外交方針,同時也積極運用市場化方式以及金融手段推動國際業務與合作,在一大批重點、熱點項目上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就,還成為了國家應對金融危機的有效手段。

    作為中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在相關部門的指導、支持和協調下,成功運作了中鋁收購部分力拓股權、中俄石油合作融資、中委基金、中土天然氣合作、中巴石油合作融資、中亞天然氣管道等一大批有著重要戰略意義的外匯貸款項目,其中資金數額在10億美元以上的就有14個。

    陳元在2010年初接受《中國經濟》採訪的時候,談到了國家開發銀行最近幾年來國際業務的主要發展成就。

    2009年2月17日,中俄能源談判在京舉行。國家開發銀行(以下簡稱「國開行」)、中國石油、俄石油公司、俄管道公司分別簽署了在兩國能源一攬子合作項目下的管道建設、供油和貸款的相關協議。協議在兩國政府間獲得批准後正式生效。國家開發銀行向中俄石油合作項目融資250億美元,使俄遠東地區成為中國重要的能源供給區。項目建成後的20年裡,每年將有1500萬噸石油從俄羅斯通過陸路石油管線直達中國,對保障我國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009年5月19日,在胡錦濤主席和盧拉總統的見證下,國開行和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簽署了100億美元貸款協議。同時,通過國開行融資推動,中石化集團和巴油簽署了原油貿易協議和關於石油勘探、石化、產品和服務等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國開行、中石化集團、巴油開展的中巴石油融資合作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巴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公報》。

    國開行向中委聯合融資基金發放貸款80億美元,堅信委內瑞拉在2009年成為我國最大的石油來源國;在境外礦產資源類項目上,國開行融資支持了中鋁入股力拓、中信泰富收購西澳磁鐵礦等項目。在國開行支持下,中國鋁業取得4.2億噸的鋁土資源開發權。

    胡錦濤總書記在2008年11月出訪拉美時,向秘魯總統加西亞介紹國開行為「中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習近平副主席2009年2月訪問拉美5國,對國開行開展的國際業務給予很高的評價:「近年來國家開發銀行等有關銀行在拉美堅持『金融為企業開路』,形成了較大規模金融合作網絡,對推動雙方整體合作水平邁上新台階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有關做法值得肯定、總結和推廣。」

    國家開發銀行之所以能夠在國際業務中取得如此卓越的成效,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把在國內業務上積累的「開發性金融」的經驗成功引入到國家合作業務當中。而作為「開發性金融」改革先鋒的陳元,自然功不可沒。

    中國開發性金融業的先行者

    真理穿了衣裳,覺得事實太拘束了。在想像中,她卻轉動得很舒暢。

    ——泰戈爾

    1998年3月,當陳元走上國家開發銀行掌門人位置的時候,就已經注定了國家開發銀行由「政策性金融」向「開發性金融」轉變的歷史命運。如今回首,基本可以認定這項改革是成功的,除此之外,還為其他領域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鑒和參考。

    陳元的座右銘是「辦好一個銀行」。當金融全球化時代到來的時候,他又在這個座右銘上增加了幾個字:「辦好一個國際一流的好銀行」。這位沉默寡言的學者身上似乎有一種強大的力量,使他踟躕前行。

    也許陳元的力量來源於家族,置身於父輩旗幟之下,以知識分子的綿薄之力貢獻制度性建設。身為陳雲長子,陳元在潛移默化中被父親對國家經濟的執著所感染,雖然缺少留洋經歷,但來自基層一線的經驗卻讓他更為精準地掌握了中國改革的節奏,總是在關鍵性的結點有所作為。

    國家使命驅使之下,陳元成功主導銀行機制改革,有效遏制了不斷增加的壞賬,並且成功實施了制度性變革,還把「開發性金融」的成功經驗推向了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使世界分享中國經濟改革的經驗和成果。

    如此寬廣的視野,不僅需要知識的積澱、思想的超越,更需要莫大的勇氣。「美國銀行能夠辦得好,我們中國的銀行也能辦得好!」國家開發銀行乘風破浪,奮勇向前。

    陳元坦言:「中國要想成為一個現代化經濟強國,要想在金融領域跟上國外的發展,必須改變落後的規則。所有銀行業發達的國家,都有制度的強盛和金融的強盛,所以才會使國家強盛,這是我堅信的一個客觀規律。我是想借助開發銀行的機構和組織這個槓桿撬動整個過程。我所要求的只有一點,就是按照金融規律辦事。我給你巨額的資金,希望換回一個市場化的規則,這個規則不但對開行、政府、企業有利,對全社會都有利。」

    在這話語背後,人們發現陳元沉穩低調的風格之下,還有著更為堅定的品性,也恰是這種睿智和高遠的戰略觀瞻,使得國家開發銀行成為了國內開發性金融的領袖。

    成績斐然,但陳元依然冷靜地認識到,在開發性金融之路上,中國只是起步者,還應該繼續堅定地走下去,要通過融資支持經濟社會發展,更要通過融資促進整個市場、制度建設的發展。

    2004年,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布魯斯·莫利這樣評價陳元:「看上去和10年前一樣,仍然保持著年輕人的心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也讓我很嫉妒。」7年之後,時至今日,陳元不改初衷,依然在開發性金融道路上披荊斬棘,以先行者的姿態探尋中國金融業改革之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