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亂:且說魏晉南北朝 正文 第二十六章 決斷時刻
    雖然是敗戰軍團,但由於甘夫人母子平安歸來以及與關羽的會合,劉備軍隊大大恢復了生氣。還有一件事令他們精神百倍,就是萬餘劉琦軍隊前來加入。劉表長子劉琦,聽從諸葛孔明的建言,將荊州讓給弟弟而志願南下充當江夏太守。雖掛名江夏太守,實際上其駐留地夏口卻已被孫權奪去。因此,沒有據地的劉琦,正率領萬餘軍隊,四處流浪著。

    敗走之際還能擁有一支萬餘名士兵的完整部隊,可說是非常幸運的事情。但這也不純粹是幸運,而是早料到會有如此事態的諸葛孔明事先佈局的結果。

    孔明的下一個佈局是如何與孫權同盟,共同對抗曹操。劉備想以一方之首生存於這個亂世,單靠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的。毋庸置疑,結果必然會被曹操擊潰。

    這需要好好說服孫權。

    東吳孫權陣營的官員,意見分為兩派。

    是要與攻陷荊州收編部分軍隊後、大舉南下的曹操徹底抗戰呢?抑或與之媾和、承認其對長江沿岸之支配權呢?

    也就是說,陣營之中分成抗戰派和投降派。

    抗戰派的急先鋒是魯肅,而極力主張媾和的是長老張昭。

    孫權陣營誠可謂土著與豪族之聯合體。他們當中有只求自己勢力範圍安全無虞的明哲保身之士,也有企圖乘此機會稱霸天下的積極分子。

    多次開會,根本方針卻遲遲未見決定。孫權只是聆聽兩派論客大聲爭論,自己絕不遽下任何決定,環抱雙臂的他,始終保持緘默。

    「對方擁有天子,與之對抗,會蒙上背叛朝廷的惡名!」

    媾和派強調這一點。

    「雖然擁有天子,而曹操卻束縛天子之自由。曹操才是真正的朝廷之敵!討伐朝廷之敵乃是正義!」

    抗戰派如此駁論。

    抗戰派只有中堅分子在發言,其領導人物魯肅則沉默不語。魯肅在南郡會見劉備後,帶著孔明回到柴桑。

    孔明前來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共同對抗曹操。倘若此時魯肅出面向孫權建議與劉備結盟事宜,易使孫權認為他和孔明有所串通。為人正直的孫權非常厭惡這樣的事情,魯肅深知這一點,所以絕不置喙。

    孔明論道:

    「曹操取得荊州後,統一天下之野心已達成十之八九。孫公何不以這剩下的一兩分為賭注,與曹操一決雌雄?倘若無此勇氣,孫公何不早日向曹操舉旗投降?」

    投降派在用語上,絕對忌說「投降」兩個字,使用的是「媾和」字眼。而孔明卻毫不顧忌地開口閉口說「投降」,他想用激將法,使不甘心服輸的孫權奮起。

    孔明的方法果然奏效,孫權氣得滿臉通紅。

    「投降……你的主子劉備為何自己不向曹操投降?」

    「往昔的田橫雖然只是齊國一介壯士,卻不屑於向漢高祖投降,情願自刎而亡。敝主劉備乃漢王室的後裔英傑,他根本未將勝負放在眼裡,怎麼會向逆賊曹操投降?」

    孔明以淡漠的語氣訴說了這等旨意強烈的話,使得這句話的說服力倍增。

    「你要我與劉備結盟,可是,劉備才於長阪被打得落荒而逃。與劉備結盟,誰敢保證一兩分的可能性能提高到五分?」

    孫權冷靜下來後,就現實問題做了考量。

    「長阪之役並沒有給我們毀滅性的打擊。孫公說我們被打敗,而我卻說這是我們把追上來的曹軍甩掉。以水路南下的關羽軍隊完整無損,此外,劉表的兒子劉琦更率領擅長水戰的萬餘江夏健兒與我們會合。相對於此,曹軍全都是不諳水性的北方士兵。雖然他們在人工水池受過水戰訓練,但這樣的軍隊能與從小就在長江生活的東吳士兵,在水上相抗衡嗎?再怎麼強勁的弓箭,射到遠處連一塊布也無法貫穿。曹操軍隊的戰線既然如此延伸,有何值得畏懼?」

    孔明依舊以冷靜口吻道。

    「可是,曹操於佔領荊州後,合併了許多擅長水戰的軍隊啊!」孫權詰問。

    「曹操確實以北方大軍鎮壓荊州,並且收編了其水師。但使用這種高壓手法,能收攬軍心嗎?不服指揮的軍隊,值得畏懼嗎?」

    「這……」

    孫權為何去何從而陷於苦思。

    就性格而言,「碧眼兒」孫權是富於戰鬥精神的人,絕對不願服輸,不久前,他接到曹操一封令他惱怒至極的信。這封信寫的是:

    本人謹奉敕命,討伐罪人。征旗向南,劉琮(已故劉表之次子)亦已舉手投降。今率領水師八十萬,欲與將軍(指孫權)會獵……

    「會獵」的原意是一起狩獵,但這個字眼自古以來即是用以表示「咱們在戰場上見面吧」的挑戰之意。

    ——媽的!

    就個人立場而言,孫權氣得怒火攻心。但想到自己站在豪族聯盟首長的立場時,縱使有意接受挑戰,他還是非取得大多數心腹的同意不可,而問題就在於如何取得他們的同意。

    ——張昭力主媾和,魯肅則主張迎戰。周瑜,你的看法如何呢?

    以聯盟為基礎的領袖,曾盡可能地將責任推給最高幹部乃是自然之事。

    周瑜原本駐守鄱陽,由於要開重要會議,所以趕到柴桑來的。

    而孔明事前對周瑜已有所說服。

    ——曹操對水戰不拿手。

    他舉出許多事實論證給周瑜聽。孔明的論點頭頭是道,絕無強詞奪理之處,這一點使周瑜完全相信。

    ——有獲勝的可能嗎?

    周瑜僅僅思考這個問題,並做了如下判斷:

    ——打水戰一定會贏!

    「陸地作戰沒有多大把握,但,打水戰一定會贏!」

    從鄱陽趕來的周瑜,在御前會議席上如此明言。輸或贏——這樣的發言非常明確。倘若只說「會贏」,別人或許不見得會完全相信。任何時代說大話的人很多,而說「沒有多大把握」這句話的人則絕無僅有,所以,這句話被認為誠實可靠。至於「打水戰一定會贏」這句話何等落地鏗鏘,自是毫無疑問之事。

    ——會贏!一定會贏!

    這句話在參加會議席上的首領們的腦中,引起了迴響。

    「你說這句話的根據何在?」孫權問道。

    東吳軍閥有三大柱樑,也就是張昭、魯肅和周瑜三個人。張昭屬媾和派,魯肅屬抗戰派——在這個情形之下,周瑜的意見當然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

    孫權的意志在動搖。

    在長江沿岸稱霸了一段時日,眼前過的是非常愜意的生活。生性好女色的他,想要有什麼樣的女人就有什麼樣的女人,他當然盼望這樣的生活能長久持續下去。一旦與曹操交戰,倘若獲勝,當屬快事,但萬一被打敗,這等甘美生活就得畫下休止符。

    ——如果投降,說不定還能維持現在的地位,打仗何苦來哉?我可以不要成為天下之主……

    孫權腦際掠過這樣的念頭,卻很快又更正想法:

    ——男兒志在四方,我應該以取得天下為職志。

    在周瑜未到達之前,魯肅曾對孫權說過:

    ——東吳若向曹操投降,對我不會有什麼影響。我家在故鄉臨淮是人人皆知的名門,相信曹操總會給我個一官半職。而你是新興武門,沒有什麼值得顯耀的家世,曹操是否會厚待你,恐怕大有問題。

    從王莽篡位以來,後漢一朝變得異常重視門閥家世。孫權因其武力而成為長江沿岸霸者,卻沒有顯赫家世。媾和後,倘若以門風決定待遇,孫權確實有被冷落的可能。

    一度傾向媾和的他,此時終於心裡揚起了抗戰到底的意志。

    握有決定性王牌的周瑜,於這個時候來到,並且極力主張抗戰——

    「我意已決。」

    幾乎要下最後決定的孫權,為求萬全,所以問了周瑜勝算之根據。

    「水戰需要絕對一絲不苟之命令及服從體系。」周瑜回答。

    對於這一點,以打水戰為本領的東吳軍閥幹部們當然知道。水戰自然是操縱船隻之作戰,搭乘在船上的將兵,將自己的命運完全寄托給這艘船,大家同舟共濟,要死,就死在一起,因此對命令非得絕對服從不可。以搖櫓為例,指揮命令向左轉時,船就得向左轉,因為違反命令,將會影響全員生命。

    「這我知道……」

    「曹軍卻不見得知道。」

    「為什麼?」

    「因為他們的水師是在人工水池作急就章訓練,根本沒有實戰經驗。一旦交戰起來,能參加實際戰鬥的,只有於荊州投降的舊劉表系水師而已。而新參加曹操陣營的他們,當然會被視為需要監視的一群,況且下命令的是缺乏經驗的新編水師幹部,在經驗豐富的劉表系士兵眼裡,他們下的命令一定離譜至極。這樣的軍隊打起仗來,怎麼有贏的可能性?」

    周瑜滔滔不絕地說道。

    「你們等我一下。」孫權道,「我隨後就下最終的決定。」

    他退到內堂去。

    ——與曹操奮戰到底!

    孫權最後做成了這個決定。他認為發佈這個命令時,最好能有戲劇性效果,好使將兵有所奮起。

    片刻後,孫權從內堂出來。進去時沒有佩劍的他,出來時是佩著劍的。

    「我已下定決心。」

    孫權大聲說後,緩緩環視了一下在座幹部。大廳頓時一片靜寂,連咳嗽聲都聽不到。

    孫權拔出佩劍。

    他的面前有一張桌子。

    「呀!」

    隨著銳利喝聲,劍揮砍而下,霎時,桌子被劈成兩半。

    「我已決定要戰!」

    孫權一邊引劍回鞘,一邊以莊嚴語氣道:

    「在軍事會議席上,大家可以隨意發表各自的意見,然決策一旦定案,就不許表示反對!今後倘若有人再提起媾和之事,就和這張桌子一樣!」

    這是結論。孫權終於下定決心要與曹操一決雌雄了。倘若此時孫權決定向曹操投降,後來就沒有所謂的「三國」時代,天下一統之事,或許在曹操在世期間便實現了。一旦孫權投降,戰敗未死的劉備,當然不可能發生任何作用。

    「事情決定了!」

    魯肅回到自己的宿舍後,立即將喜訊告訴了在那裡等候的諸葛孔明。看到他以喜悅表情說出這句話時,孔明知道將如願以償地與曹操交戰。

    「那結盟之事如何?」

    孔明問了他最關心的這件事情。

    決定交戰,孫權也不見得會與劉備結盟。別的不談,就水戰而言,孫權確實有足夠實力單獨與曹操對陣。

    「這一點,我會做進一步努力。」魯肅回答。

    抗戰耶?投降耶?

    這二者擇一的問題已然決定,力主抗戰的是魯肅和周瑜,雖然兩人在抗戰這個目標上一致,但在準備採取的方法上卻不盡相同。

    被孔明說服的魯肅,考慮的是「與劉備結盟」,而周瑜主張的卻是「獨立與曹操交戰」。周瑜做此主張,是因為他不信任劉備。

    同一個抗戰派中又有親劉備和反劉備兩個派系,而他們爭執不讓的情形,持續了相當一段時期。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