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
由董卓想出來的這個主意,實施的情形非常粗糙。
雖然長安是前漢二百餘年的首都,但,由於王莽末期之戰亂,已經完全荒廢。這個地方已無像樣的建築物,居民也非常稀少,這樣的地方實在難以作為首都所在地。
「居民可以從洛陽帶去。此地有百萬居民,把他們全都帶去,不就得了嗎?」
董卓神色泰然地說。
「而且這是個機會!」
董卓認為這又是個大肆掠奪的好機會。居民遷移是強制規定,不許任何人留居洛陽。搬家,對富豪來說是一樁大事。因為埋在地下以及藏在壁內的財寶非挖出或取出不可。
董卓派出密探,察知有人取出財寶,就派兵前往,將之悉數掠奪。
——我們一定很快就回來。暫時表示順從,跟到長安去,頂多忍耐一兩年,以後一定要回來的。
市民中有人說這樣的話。這話當然是悄悄說的,哪知卻被密探聽到後,向董卓報告。
「什麼?好,那我就要讓你們有家歸不得,你們看著吧!」
董卓下令火燒洛陽城。他存心把這個城市徹底破壞。
董卓部下揮鞭趕著洛陽市民上路,百萬市民同時一齊前往長安。將近四百公里的路程,老人和嬰兒無一例外地被趕著。在人跡稀疏的長安,當然沒有他們的親友,所以他們依依不捨地告別長年居住的洛陽,踏著沉重腳步往前行走。回頭望時,可愛的故鄉洛陽已陷入一片火海。
「怎麼樣?這樣,你們還留戀洛陽嗎?哈!哈!哈!」
與洛陽毫無淵源的董卓麾下的涼州兵,全都得意地大笑。
而突然被命令遷移的市民,根本來不及準備糧食。因此,他們很快就徘徊於飢餓線上。這麼一來,呈現其中的便是一幅地獄景象。也就是說,力氣大的人搶奪弱者攜帶的糧食。在這個集團中,當然是負責趕人民走路的將兵最有力氣。
病人首先倒下,接著是老人逐漸脫隊。嬰兒被棄於途,飢餓的人則蹲在路旁呻吟。
沿路居民儲存的穀物和飼養的家畜全被掠奪。連飼養的狗都被士兵抓去宰殺吃掉。
——路邊屍體堆積如山,二百里內無任何房屋,不見半隻雞犬。
史籍如此記載。
狀況如此淒慘的遷都大事,於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間開始。年幼的獻帝來到新都長安則是三月間的事。
控制著天子的董卓,暫時留在洛陽,擺出與東方反董聯合陣營對決的姿態。
集結於酸棗縣、已擺出反董陣式的諸軍,每天不是開會研究,就是喝喝酒而已。因為這是花錢招募的軍隊,所以他們大都不願主動率先發動攻勢,生怕遭受損失。要打就讓別人先打——這是他們的想法。
「這像話嗎?」
三十六歲的曹操為此極為憤慨。同僚諸將依舊持推諉態度,沒人願意率先出陣。
「好,那由我來出擊吧!」曹操遂進兵滎陽。
「那個傢伙莫非瘋了?」聯合軍盟主袁紹聽到曹操出擊之消息時,內心如此嗤笑。
但曹操有他的想法。戰亂一定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現在只是亂世序幕。這時候與其擔憂折損兵員,不如贏得「曹操乃天下猛將」的美譽,以長遠眼光來看,如此做應該是較為有利的。
曹操出擊,果然為董卓部將徐榮所敗。因為彼此的兵員太懸殊了,曹操落荒而逃。這是一次慘敗,他折損了許多士兵。但由於此役,他也如願以償獲得了「猛將」名聲。這一點成了他的巨大資產,於酸棗整天開高層會議的平庸將軍根本不明其理。
在這次出擊之後,曹操為了補充兵員,到過南方一趟。他是前往揚州募兵的。
由於長期共同佈陣因而造成盟友間產生摩擦,是常有之事。酸棗諸將中,兗州刺史劉岱與東郡太守橋瑁發生衝突,並將對方殺掉。此事乃屬冰山一角,不足為奇。
「哈!看你們的團結能維持到幾時!」董卓得到消息時,當然為之沾沾自喜。但,董卓理應沒有時間如此沾沾自喜。反董軍不是只在東方,南方也有。
董卓不但使洛陽化為灰燼,更將居住洛陽的五十多名反董軍盟主袁紹之族人悉數殘殺。袁紹的叔叔袁隗和弟弟袁基,都在其中。
在南方對洛陽虎視眈眈的是袁紹之弟袁術。袁術因哥哥袁基於洛陽被董卓殺害,大為震怒。
實際上,袁術是個門閥意識極強的人,但實力並不強大。只是,他的部將中有長沙太守孫堅這個猛將。他們正由湖北朝洛陽長驅而來。
董卓派遣部將李傕等人,企圖安撫孫堅。但,孫堅根本不予理睬。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春,孫堅終於攻入洛陽。董卓親自率領軍隊,在洛陽郊外應戰。這裡是漢朝歷代皇帝的陵墓所在地。據說,孫堅一邊打仗一邊清掃陵墓,並且奉上供物。
董卓派出「養子」——剛勇奮戰的呂布,結果打不過對方,不支而退。
一度攻入洛陽的孫堅,也不知道為什麼,修繕陵墓後,就率軍撤退至魯陽。
——孫堅為何不在洛陽盤踞下來呢?
人們為此頗費思量。有人說:洛陽已成一片焦土。佔領這種地方,不但沒有利益可言,還會在軍糧問題上發生困難。原因大概在此吧?
更有自詡消息靈通之人,自以為是地說:
——孫堅只是袁術的一名部將。他是不願功高震主才退兵的。
另有一些人說:
——事實上,是袁術叫他回去的,召回的目的,在於將與劉表決一死戰。
皇族之一的劉表被朝廷任命為荊州刺史,但荊州實際上是袁術的勢力範圍。
——我無論如何都不會交出荊州的!
袁術下此決心,並立刻召回正在遠征洛陽的孫堅,準備與前來接收其地盤的劉表對決。
這時候,坊間流傳一則奇妙傳聞。
——孫堅從洛陽宮殿古井中撈起「傳國之璽」,將之據為己有後,決定撤退。也就是說,他準備脫離袁術,另立一派……
天子使用的印章有好幾個,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傳國之璽」。這個印章可以超越朝代,是作為「中國之主」的證物。
這個傳國之璽由秦朝傳至漢朝。前漢至後漢的階段,雖然發生過許多危難,傳國之璽還是一直被傳承下來。
而前年發生宦官被殺事件時,天子一行人曾經被迫倉促逃離宮殿。傳國之璽大概是於那個時候由負責保管的宦官藏到井底的吧?
那是在一片混亂中所做的事情。將國家至寶傳國之璽沉到井底——這位宦官後來沒有機會將這件事情告訴別人。因為,不幸的是,這人來不及逃出宮殿就被殺。所以,世上無人知道傳國之璽被沉到井底。
孫堅發現這件東西,完全出於偶然。
董卓為了掠奪陪葬的金銀財寶,曾經大肆挖掘歷代諸帝陵墓。他不以燒燬洛陽城為滿足,更將所有水井用砂土填平,以使人們無法在此生活。
孫堅好像是很喜歡修繕東西的人。他不但將被挖陵墓全部覆土修復,也挖掘被填之井,好讓人們打水使用。
白玉傳國之璽就是他於浚井之際發現的,上面刻有「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字,用以表示所持者乃天下之主。
「這下子我將成為天子了!」
孫堅為此無比興奮。
發現這個東西絕對不是偶然,而是天意!
自己是即將成為天子的重要人物,不應老停留在已成一片焦土的洛陽。目前要做的事情是暫行撤退,以便仔細擬訂取得天下的計劃。
一度攻入洛陽的孫堅復又退兵,董卓則認為是無法守住洛陽,因而退回長安。
遷都後能再據守洛陽達一年以上,董卓對此已甚為滿足。
進入長安後的董卓,又大大展現了他的掠奪本領。
——不孝、不忠、不清、不順者皆殺,其財產悉數沒收充公。告密者有所獎勵。
他公佈了這樣的命令。
世上不牴觸這個規範的人有幾個呢?
實際上,這是致人於罪的借口,董卓的用意在於借此聚斂錢財。
董卓退到西方長安。反董聯軍也由於糧食告罄,感情不睦,便自然瓦解。
說起感情不睦,盟主袁紹與其異母弟袁術的感情,已到了極為惡劣的地步。袁術以名門袁家之嫡流自居,在他眼裡,袁紹雖是兄長,卻不是正室之子,他不但放言「袁紹只是侍妾所生的庶子」,甚至說出「袁紹有否袁家血統,值得懷疑」之語。
袁紹以今日的河北省南部為據地,而其後方——即河北省北部——則為公孫瓚割據之地。袁術和公孫瓚結盟,要他突襲乃兄袁紹的背後。
「可惡!」
袁紹大怒而與劉表聯手——荊州刺史劉表,正意圖接收袁術割據之地。
袁紹對公孫瓚,及袁術對劉表之戰,於焉展開。
袁紹與公孫瓚在一個叫界橋的地方會戰,結果公孫瓚軍大敗。
袁術對劉表之戰,則成為分別代表雙方之部將的戰爭。劉表命令一個名叫黃祖的將軍出擊,袁術則命令孫堅應戰。
「雖然目前聽命於人,但不久之後,我將是對天下發號施令的人……」
孫堅堅信如此。
擁有「傳國之璽」的他,日後將即位為天子。他把這件寶物用帶子綁住,深藏懷中,剛好緊貼在心房上。由於是白玉製成的東西,所以覺得格外沁涼。這個感覺真好!
劉表軍隊進入襄陽城內,同時被孫堅包圍。劉表麾下部將黃祖突圍而出,在外招募兵員。
黃祖企圖發動夜襲戰。但他的軍中已有孫堅的間諜臥底,因此,他的計劃陸續為孫堅所知。
「要打就打過來啊!」
佈陣周詳的孫堅,等待黃祖夜襲過來。這時候,孫堅突然叫甫才十六歲的兒子孫策過來,從懷裡取出玉璽,交給他說:「這個東西你佩戴著。」
孫堅這樣做,大概是有了如下想法的緣故吧?
「我是受領過漢朝俸祿的人,因此,一旦篡奪漢之天下,一定會被後人批評。可是,由我的兒子篡奪,應該不礙事吧?」
由於事前已被察知,所以黃祖之夜襲歸於失敗。不過,他只是在作戰上失利,最後的結果還是他獲勝。
因為,孫堅為流箭所傷陣亡了。
孫堅軍隊雖在戰鬥上居於優勢,奈何喪失主將。為了服喪,提出休戰之議,獲得劉表同意。
孫堅之兄長孫賁,率領五萬軍隊回北方去。一支流箭改變了他的命運。
孫堅陣歿於一個叫峴山的山中。流箭射穿他的心臟。倘若依然佩著白玉傳國之璽,它或許能發揮擋箭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