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輕,我就有氣喘的毛病,尤其到冬天,常犯。
但是最近我吃完兩帖「十全大補湯」,氣喘居然很有改善,連已經服用五六年的藥都停了。就問醫生,怎麼這些最普通的樹皮草根,對我好像有奇效。
那醫生居然回答:「八成碰巧裡面有你需要的東西,只怪你平常太偏食了。」
我立刻抗議說「我平常吃得非常小心,不吃肥肉,不吃糖,甚至不吃澱粉,而且很少上館子,吃得這麼健康,怎可能缺什麼呢?」
沒想到那醫生又笑道:「就因為你平常吃得太標準,好像一個把教科書背得滾瓜爛熟,卻從來不看課外書籍的好學生,出了課本以外,連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都不知道。結果,樹皮草根裡正好有你從來都不碰,身體卻需要的『微量元素』,就一下子把身體調養好了。」
我舉前面兩個例子,是要告訴你,如果只讀課本,雖然能應付考試,但是長久下來,卻會「錯失」一些東西。
很簡單!你想想,在學校固然有課本,難道你進入社會之後還有課本嗎?那時候就要看你平常「攝取」,夠不夠豐富和全面了。
你一天到晚忙於功課和練小提琴,過去很少看電視,但是最近我發現你吃完晚飯,總要花好長一段時間粘在電視前面。
記得有一天,我問你電視那麼好看嗎?
你說不見得,但是因為同學都看,在學校裡會聊到,如果不看就不能進入情況、不能跟人打成一片;久了,會變成邊緣人,所以就算不喜歡,也得看。
我也聽一位政治人物說他除了看報、看專業的書籍,每隔一段時間都要去書店逛
逛,看看暢銷書,也看看別人在讀什麼。他說一本書暢銷,沒什麼稀奇,但是如果暢銷很久
,或同類的書都好賣,就一定有它的社會原因,從政的人不能不知道。相反的,如果自以為
是地說「我絕不看那種書」,非但不表示清高,還可能顯示跟時代脫了節。
由此可知,看課外書籍跟你看電視一樣,能夠幫助你感受時代的脈動。
看課外書還有個好處,就是你能以輕鬆的心情去享受。
相信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
學期開始,新書發下來,每一頁都帶著油墨香,加上裡面可能有漂亮的插圖,使那些書看來活像小說和故事集。但是一正式上課,那可愛的課本就變得可怕了。
為什麼?
因為你有了得失心,開始以現實和功利的眼光去看那些書。
讀課外書籍則沒這種負擔,你既然因為喜歡而買它,就會以欣喜的態度去閱讀;沒有人規定什麼時候非讀完不可,於是你可以隨時拿起、隨時放下;你也不必為考試而去背,甚至不必全都搞懂。但正因此,你達到了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欣然忘食」的境界。閒適的心情,使你更能跟古人神交。而在那些課外讀物中學到的東西,又常常是別人不知道的。於是有一天你跟人家比賽,勢均力敵之際,可能就靠那「多出的一點點」而獲勝。
所以,當你行有餘力時,一定要讀課外書。就算因為功課太重,沒有多餘的時間,你仍然得保有讀課外書的衝力和熱情。
那衝力與熱情,會使你有一天離開學校,仍然喜歡閱讀,做個真正的「快樂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