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通往絞刑架的電梯》想法國新浪潮電影
早早就從電影頻道的預告中知道要放這部電影,實在太想看了。它雖然不能被歸類為法國新浪潮電影,但在我心目中,它具備新浪潮電影的一切特性。那冷漠沉靜的鏡頭,那高歌不止的音樂,還有顫動心弦的獨白,當然,最不能忘懷的是黑白色。雖然法國新浪潮電影彩色片不少,但黑白色本身就具有意義。黑白的巴黎,讓人心馳神往。新浪潮電影最偉大的意義,是因為它代表了巴黎直至整個法國的時尚。無數的影片,為我們講述了那裡的青年男女,正孤獨地過著百無聊賴的生活。但是他們也有刺激的時候。在新浪潮電影裡,最酷的事情是偷車(如《筋疲力盡》、《通往絞刑架的電梯》);最悲壯的事是與女友的冒險(如《筋疲力盡》、《通往絞刑架的電梯》);最留戀的時光是無休止的逃亡(如《筋疲力盡》、《通往絞刑架的電梯》);最美麗的地方是監獄(如《四百擊》、《通往絞刑架的電梯》,如果電梯也算監獄的話)。
在這些電影中沒有龐大的戰爭場面,只是或戲弄或冷靜地描畫著法國新一代青年的生活。我就是喜歡那電影裡的感覺,比如這部《通往絞刑架的電梯》。電影頻道的播放時間———半夜12點———讓我只能默默哀歎,畢竟當時還是在醫院化療期間。可某天早上隨意打開電視,猛然發現《通往絞刑架的電梯》即將重播,直樂得我滿床打滾。
本片導演路易馬勒是法國極其有名的導演,這個人特別能玩弄電影技巧,所以娛樂片也拍了不少。但愛情片更是他的關注所在,注意,是法國新浪潮運動時期的愛情片。在他的電影裡,愛情都悲壯異常,有源源不斷的為愛而死的情節,再加上那黑白魅力的渲染,是絕對路易馬勒式的電影。這部電影是他的處女作,當時他25歲,就自編自導了它。有人通過這部電影說他是「電影詩人」,而我更願意說他是「電影頑童」,因為他後來拍了無數現在看來異常實驗的電影,可單單看《通往絞刑架的電梯》那讓我看的從頭至尾險些又犯了病的劇情,大家就知道他不愧於這個稱號。為了能與一個公司老闆的妻子自由戀愛,男主角準備殺掉老闆。費盡千辛萬苦終於成功,卻又被困在電梯裡死活出不來。外面的世界更是變幻莫測。人們是別想在結尾來臨以前換台。希胖子會不會編故事(《精神病患者》出自他手)?可到了這裡他也要自歎不如了!
一個25歲的青年能有怎樣的狂想?愛與死在這裡會怎樣交融。人人都被這個可惡的搗蛋青年騙上了通往絞刑架的電梯,可卻又樂在其中,欲罷不能。這是什麼?這就是法國新浪潮電影的力量。在那個世界,搶劫者被同情,警察被憎恨。現實世界的道德觀是毫無用處了。而這部電影中,那個被困在電梯裡的殺人兇手更是被當時的法國青年崇拜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每個人都為他揪心,不知道最終他會落到什麼結局。但這並不說明這個世界是黑白顛倒的,黑白顛倒的是現實的社會。青年們的百無聊賴是社會所給予的,他們的搶劫行為是萬不得已。新浪潮電影雖然錯綜複雜,形式很多,有戈達爾在那裡和觀眾玩弄,也有阿倫雷乃悵然的廣島戀情,可無不給我們了一份現實的無奈,讓我們看完電影後,或激動,或哀傷,但更多的是深深的思考和回味。
這麼一個美麗的黑白世界,就像《筋疲力盡》結尾臨死的主人公那蒼涼的手勢,瀟灑而又悲哀。新浪潮乘勢滾來,可又匆匆騰去。留下了太多的回憶。借用張愛玲的那句結束語:可愛而又可哀的年月啊!(2004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