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原本是可以不死的。
當項羽來到烏江邊時,有一條船在那裡等他。駕船的烏江亭長大約是一位崇拜項羽的人,因此早早等在那裡,一心要救項羽過江。他對項羽說,現在整個烏江之上,只有臣這一隻小船,請大王立即上船,漢軍無論如何追不過江的。江東雖小,地方千里,數十萬人,完全可以在那裡再成就霸業。然而項羽卻謝絕了亭長的好意。他只是請亭長把他心愛的戰馬帶過江去,自己卻和隨扈親兵全都下馬步行,衝入重圍,同前來追殺的漢軍短兵相接。這無疑是一場寡不敵眾的戰鬥,也是一場無濟於事的戰鬥。然而,如果因此就放棄戰鬥,舉手投降,束手就擒,那就不是項羽了。項羽是寧肯站著去死,也不會跪下求生的。他當然也不會放下手中的武器。從他拿起這武器的那一天起,就沒想過要放下它。相反,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更應該把它高高舉起,就像優秀的表演藝術家一定要讓演出在謝幕時達到高潮一樣。這也是項羽隨扈親兵們的共識。於是這場敵強我弱的戰鬥就打得風雲變色氣壯山河,光是項羽一個人就殺了數百漢軍士兵,自己也受傷十多處。這時,前來追殺的漢軍越來越多,其中就有項羽當年的舊部呂馬童。項羽笑了。他大聲地招呼說:啊哈,這不是老朋友嗎!背楚降漢的呂馬童難以為情,不敢正視項羽,扭過頭去對另一員漢將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這可是「新朋友」了。於是項王對王翳說:聽說貴國出大價錢,賞千金,封萬戶,買我的人頭,我就送個人情給你吧!說完,便一劍砍下自己的頭顱。
不用多說什麼了。誰都不難看出,項羽死得壯烈,死得英雄,死得氣勢磅礡,驚天地,泣鬼神,就連烏江之水也要為之嗚咽,為之洪波湧起,濁浪翻騰。顯然,項羽的死是高貴的。無論他是為什麼死的,他的死,都有無與倫比的人格魅力和審美價值。
然而項羽死得也很慘。
就在王翳一把搶得項羽頭顱的同時,其他漢軍將士也一擁而上,爭相縱馬踐踏,爭奪項王的屍體,以至於互相殘殺,死數十人。最後,王翳得一首,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各得一體。他們分攤了劉邦封賞的那塊土地,每個人都當了個小小的什麼官。而我們的英雄,曾經讓這些人聞風喪膽、不敢仰視的英雄,卻在他們卑劣的爭奪下竟不得全屍而終。
這可真是「虎落平陽被犬欺」。
項羽的悲劇是時代的悲劇。項羽以前的時代,是一個英雄的時代,也是一個貴族的時代。高貴感和英雄氣質,是那個時代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以虎和豹為象徵的。與之相對應的,則是犬和羊。孔子的學生子貢就曾用虎豹和犬羊來比喻兩種不同的人格,並驚歎於虎豹之可能淪落為犬羊:「文猶質也,質猶文也,虎豹之猶犬羊之。」雖然,在孔子師徒看來,虎豹的精神是高貴的,當是審美的,它不該被代之以狗的粗鄙和羊的平庸。
然而,自從秦始皇開創了中央集權的專制統治,英雄的時代也就開始走向沒落。君臣之間的促膝談心沒有了,而代之以行禮如儀、磕頭如搗蒜;遊俠謀士縱橫天下各展才華沒有了,而代之以拉幫結派、巴結權貴往上爬;諸子百家爭鳴自由辯論也沒有了,而代之以獨尊儒術、只許一個人思想。權欲和利慾將成為主宰和動力,人格和靈魂則將被閹割和踐踏,就像王翳、呂馬童們踐踏項羽一樣。
於是我們看到的便是這樣一個畫面:一隻代表著英雄精神和高貴感的虎或豹,在草原上孤獨地死去,而一群代表著權欲和利慾的粗鄙的狼和平庸的羊,則一擁而上,恣意踐踏著那隻虎或豹,然後每個人都扯下一塊豹皮或一根虎骨叼在嘴裡,準備回去邀功行賞。而在不久之前,他們是根本不敢看那隻虎或豹的眼睛的。
這群狼和羊的首領是劉邦。劉邦是他們的君,他們的牧。
就個人魅力而言,劉邦雖然既不可愛也不可敬,但也不可鄙。劉邦雖然出身流氓,難免有些無賴氣,一些事做得也不地道,但好歹也是英雄,骨子裡也有英雄氣概,也是血性男兒。公元前195年,他回到故鄉沛縣,盡召故人父老子弟暢飲。酒酣之際,劉邦親手擊築,自為歌詩:「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此歌一出,和聲四起,劉邦離座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他拉著父老鄉親們的手說,遊子悲故鄉!我雖然不得不定都關中,但百年之後,我的魂魄還是要回沛中來的。可見,他雖無情,卻並不冷酷,雖現實,卻也浪漫。然而,他代表的,卻畢竟是一個冷酷無情、摧殘人性的制度,是一個必然要以權欲和利慾代替英雄氣質和高貴精神的制度。事實上,他正是靠著權欲和利慾完成他所謂「大業」的。就連陳平也坦言,他的身邊,儘是些頑鈍嗜利的無恥之徒,而這些人正是靠劉邦「饒人以爵邑」,也就是靠權欲和利慾集結起來的。因為劉邦繼承的是秦始皇的事業。為了建立中央集權的一統天下,以天下萬民臣朕一人,他不能不打擊摧殘踐踏英雄氣質和高貴精神,包括對他自己內心深處殘留的這些東西下手,這正是他心靈深處不無痛苦不無孤獨的原因。
顯然,劉邦是代表著「歷史方向」的,項羽則「不合時宜」。事實上,此後,像項羽這樣傻,這樣天真、任性的英雄越來越少,陰險毒辣的陰謀家和迂腐愚忠的書獃子則越來越多。從這個意義上講,項羽說他的失敗是「天之亡我」,也對。
項羽之死,似乎預示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虎和豹的時代結束之後,取而代之的便是狼和羊的時代。而且,那狼也會退化為狗,走狗。
項羽,大約生於公元前233年,死於公元前202年。起兵時二十四歲,是個少年英雄;自刎時三十出頭,是一個男兒告別少年走向成熟的最有魅力的年齡。
項羽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留下了許多故事、傳說、成語,還有許多話題。大家熟知的成語有:破釜沉舟、作壁上觀、衣錦夜行、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別姬,以及「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和「無顏見江東父老」等。最膾炙人口的詩則是李清照的五絕:「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而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一個人不能評論楚漢,因為他是一個人。
個人覺得易老世事洞明所以皆文章,要是去教人當官,是個好材料,但如果自己做官,我看是做不了的,文人嘛,都一個樣,好面子,清高,自視才高,怎會真的臣服,所以這裡就有一個命題,如何才能讓力量得到最大的發揮,這恐怕是需要一個制度來提供一個社會環境的,我們來看封建社會,君出爵位,臣出私智,這看起來很好,能給人發揮才能的空間,其實不然,關鍵在於帝王制度,世襲,世襲!試問,在一個長的時期,真的都能給人發揮才能的空間嗎?如果能,則必須是一個英明的君主,也就是最高長官必須要是精英,但世襲卻讓這充滿了變數,我們可以看到,好好的一個明朝,被昏庸的幾代帝王給弄的死氣沉沉,另一個,封建制度要求一切以君為主,所有逆反的都要剪除,在這樣的情況下,久而久之,天下就會變成一鍋水,一鍋死水,以君權為中心,會讓人一切都以此為目的,而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做什麼能令自己有價值,甚或令民族有價值,也許有這樣的人,但他們也會知道自己這樣的想法不會得到尊重和實施。所以這樣的制度反而不如貴族的制度,那樣至少會有百家爭鳴,貴族的制度實質上是一個民主的制度,歐洲的中世紀就是這樣的一個制度,最後繁衍出自己個性鮮明的法律制度,有人說貴族制度是倒退,但其實不然,從秦始皇的做法我們可以看到,只有讓各自有才能的人發揮作用才可以更有效的運做,而貴族制度的終點就是相當於歐洲的圓桌議會,以至於以後的投票制度,只要貴族能壯大自己的力量就能有發言權,那麼每個貴族就都會全力提升自己族中的素質和力量,慢慢的得到了健全的貴族制度,我認為這將是第二制度,因為它本身具有修補和監督的能力,所以可以獨立,這樣無論是封建制度,資本制度,總之我們政治上學的制度都可以在這樣的制度下完美體驗和發展,並隨著時間進入另一個更好的制度,所以我認為項羽幹的事就是保留貴族制度,維護貴族利益,雖然貴族制度不夠健全,但比起第二制度來說,它有自己獨特的作用和價值,所以我一直推崇項羽,但是我知道劉邦有更多的人在學他,所以我感到悲哀,中國放眼世界是很脆弱的,巨龍,你何時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