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中講了許多寓言故事,於丹教授認為,這些寓言故事無論是尖酸刻薄,還是諷刺挖苦,其中的奧秘只有一個,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事情與事情之間的比較,沒有單純的技巧高下之分,而只有境界優劣之辨,那麼這種境界的標準就取自於「大道合乎自然」。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於丹教授認為,大道無非是一種規則,每一個人年齡不同、境遇不同、學養不同、出身不同,每一個人走過的歷練不同、滄桑各異,所以每個人貼合大道之法,只有你自己的,而不能去看別人。莊子最終要提醒人的,是叫做「喪己於物,失性於俗,謂之倒置之民」。一個人如果把自己迷失在物質世界中,一個人如果把自己的性情流失在世俗之中,那麼這個人就徹底找不到自己內心真正的價值與力量。當我們為了一個輝煌的目標,或者為了一個誘惑的物質利益,一頭扎進去,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沒有退路了。在這個時候,我們才想到,來的時候為什麼憑著一種激情,憑著一個目標的吸引,而忘記給自己的退路做一點記號呢?其實這就是我們在大千世界中真正的迷失。
那麼人怎麼樣不喪失?怎麼樣才能不迷惑?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有限的流光真正進入不廢大道的自然呢?莊子的看法認為這個世界返璞歸真,也就是說要把外在提倡的道德先都少一點。作為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認為世間所有的道理法規,都應該是人們心中最自然的本真,而用不著任何外在的形式,而代表儒家的孔子卻告訴我們,禮儀是非常重要的。於丹教授認為,儒道相生相濟,孕育中國人格,儒家教給我們在世間的進入,一個人的自我實現,在土地上扎根,道家教我們在世間的出世,也就是說人格的超越,讓我們在天空上有飛翔的翅膀。
那麼我們怎麼樣才能讓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進入莊子所說的自然的大道之中呢?莊子說,虛無恬淡,乃何天德。一個人自己的行為做到虛無恬淡了,讓心靜下來,不慌亂,這就合乎天德。於丹教授認為,無論是西方的哲言,還是東方的智人,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或儒或道合乎自然大法,最終每一個生命的成全就是這一句話,每一個人的生命在我們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