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殿興同志:六月十七日來信和《麥收之夜》稿都收到了。現在把我讀後的意見寫出來,供你參考。
你的這篇小說,企圖通過搶收麥子的事實,來表現農民為了生產連自己孩子在生病也不顧了,並通過王興甲的母親怎麼樣照顧仲明的有病的孩子,來表現新社會裡人與人的關係。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是王興甲的母親,可是你對於這個人物的形象和內心活動沒有很好的刻畫。其次,在情節的安排上,也有問題。你在小說開始時只寫興甲的母親為了仲明的孩子生病而心神不寧,然後寫她和兒子一同到仲明家裡,然後又寫暴風雨來了,人們都去搶收麥子,剩下老太太一人看守孩子;你這樣的平鋪直敘,就不能把事情寫得緊張,而且那場暴風雨在文章裡就沒有起到什麼作用。如果你一開始就寫那位老太太正在懷念仲明的生病的孩子中而暴風雨來了,於是她想到仲明這時一定更為難,於是她和兒子冒雨到仲明家去,那就會緊張得多。
人物描寫是要從人物的行動中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你這篇小說,只給讀者看了一個故事——而且是粗糙的故事,說不上有人物描寫,這是最大的毛病。
再說故事的細節方面,也有值得推敲之處。例如你寫老太太先是看守孩子,後來又忍不住出來看收麥子,但最後發現她是找醫生去了,而從她看守孩子到離開孩子的期間,孩子的病沒有什麼變化,為什麼老太太會突然想到去請醫生呢?
這就是說,情節的發展是突然的,脫了節的。
有的地方交待得不明白:例如「……向仲明夫妻倆人說………仲明跑進屋裡說……」前面仲明還在聽老太太說話,並沒有出去,怎麼突然又跑進屋裡來說呢?又說「……興甲跑來對仲明說……」興甲不是也在屋裡嗎?怎麼又跑來呢?他從哪裡跑來呢?
整齊的文句不夠生動。只有「大風騎著麥浪奔來了………」三句還富於形象性,但這裡的「騎」字是不妥當的,不如用「卷」字。你問我,你能不能致力於文學,不客氣地說,我覺得你現在用文字表達思想的能力還很差,因而這不是一個能不能的問題,而是看你怎樣努力的問題。我勸你在業餘時間多看些作品,在生活中有些感受就作些習作,慢慢地培養自己的寫作能力,原稿附還。
祝健康!
茅盾一九五六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