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不通、輪船不到的鄉村,近來也闖進來了"陌生人"了。他們和火車輪船是本家。他們中間最有勢力的,是兄弟倆。
我們先說"陌生人"中間的老大。
鎮上有一座土地廟。如果父老的傳說可信,則"該"廟的「大老爺"原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忠臣。三四百年來,他一直享受此方人民的香火,按理說,他應該保佑這一方的老百姓了。鄉下人認為這位土地老爺特別關心蠶桑,所以每年清明節後"嬉春祈蠶"的所謂"香市",一定在這土地廟裡舉行。
杭州岳墳前跪著秦檜和王氏的鐵像。上杭州去燒香的鄉下人一定要到"岳老爺墳上"去一趟,卻並不為瞻仰忠魂,而為的要摸跪在那裡的王氏的鐵奶;據說由此一摸,蠶花能夠茂盛。但是我們這裡所說的土地老爺雖則也是忠臣,卻沒有冤家夫婦的鐵像跪在廟前,因而也沒有"鐵奶"可供鄉下人摩摸,反而是鄉下女人自己的肉奶在神座前被男性的手摸了一把就可以蠶花好。因此大奶奶的鄉下女人一定要在土地老爺的神座前擠一下。
這也是百年相承的習俗。即使被摸以後蠶花依然不熟,從不會怪到奶,更不會怪到土地老爺。總之,祈蠶必須在這土地廟。
可是近來,「陌生人"……闖進了這土地廟而且和土地老爺搶生意了。廟門前掛了一塊招牌:蠶種改良分所。
廟裡的一間大廳被派作"改良種"的養育場。牆上糊了白紙,雕刻著全部《三國演義》的長窗上半截都換了玻璃,幾個學生模樣的青年男女在那裡忙著。所謂村長也者,散著傳單,告訴鄉下人道:「官府賣蠶種了,是洋種!要蠶好,去買洋種罷!"鄉下人自然不去理睬這個"陌生人」。但是後來賣繭了,聽說洋種繭一擔要貴上十多塊,鄉下人心裡不能不動了。於是就有幾個猴子脾氣的鄉下人從土地老爺駕下轉變到"陌生人"手裡了。他們是冒險的。因為購洋種,須得隔年先交錢,須得"存記",而且到來年"收蟻"時,要由"改良分所"的學生模樣的年青女人決定日子,甚至收了蟻再交給鄉下人。這可糟糕!"陌生人"太不管千百年相傳的老規矩了!而且洋種也不一定好。鄉下人覺得還是土地老爺可靠。於是"改良分所"也不得不遷就些,只管賣種,不再包養"兒子"了。既不"包養兒子",下種的時候自然免不了拆爛污。但是這"陌生人"的勢力卻一天一天強大,因為它有靠山:一是繭廠規定洋種繭價比土種貴上三四成,二是它有保護,下了一記"殺手鑭",取締土種。
「陌生人"老二就是鼎鼎大名的肥田粉。他和他的老兄不同。他是笑嘻嘻"一團和氣"踏進了農村。記不清是哪一年,這鹽樣的肥田粉被一些買不起豆餅的鄉下人冒險試用。這時肥田粉的價錢便宜得很。然而"力道"可不差!粉撒下去,兩三天後,失了營養的稻就會挺健生青。於是乎這位"陌生人"老二就很容易地取得了守舊的農民的信用。特別因為它比豆餅的價錢便宜一半多。
第二年,豆餅的營業地盤縮小了一半,而肥田粉的價錢比上年更便宜;因為市場上有兩種牌子的肥田粉跌價競爭。鄉下人朝天鬆一口氣:「到底老天爺有眼睛,可憐鄉下人!"
又過了一年,沒有商人再敢販賣豆餅,可是肥田粉卻像潮水一般湧到,每家小商店都帶賣肥田粉。甚至賣糖食的三麻子也用栲栳盛著那鹽一樣的寶貝粉擺在店門前,說是一百二百文零買也行。一條街上也許有幾家起子不賣香煙,可沒有一家不賣肥田粉。這也怪不得:第一,「經售"肥田粉毋須大資本(這和豆餅就不同);第二,肥田粉的牌子更加多了,大家跌價傾銷,小商人有利可圖。結果,肥田粉就打倒了豆餅。
但是肥田粉這一家門雖同姓同名,脾氣可不相同。最初來的那一支跟土性合得來,它就立了功。現在大家一哄而來,鄉下人以為只要是光頭就一定會唸經,而小商人只要推銷得動,大家亂來一頓,結果是稻遭了厄運。
怎麼辦呢?肥田粉到底不行!再買豆餅罷,豆餅商只剩一家了,高抬貨價,鄉下人問也不敢問。於是老法子,專靠人糞。第二年,小商人也不敢帶賣肥田粉了,豆餅價錢依然貴得怕煞人,不過最初來的那號肥田粉還有人"經售",並且大吹"本粉真正老牌,肥力充足";而且價錢究竟比豆餅便宜(雖然粉已經漲價),鄉下人只好大著膽子再用。這一來,「陌生人"老二當真在鄉村裡生了根。這根愈長愈大,深入到農村,肥田粉的價錢也就愈來愈高。農村的金錢又從這一個裂口流入了都市,流到了外洋。
現在大家都說要促進農村的生產力量。這話如果當真有可能,我們這裡所介紹的"陌生人"兄弟倆就要做主角。並且事實上他們倆已經登上了農村的舞台,霸佔在那裡了。他們也許本來生得不壞,而且我們科學的地信仰他們是好相識;但是目前成效如何,讀者也許看了本文還不大明白,那就請到鄉下去住上半年八個月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