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紫金山告捷
中國的地理環境是南方多水,北方多平川,故有南人乘船,善水戰,北人騎馬,善陸戰之說。
柴榮回到汴梁休整期間,除處理朝政事務外,主要做了兩件事情:一是籌措軍需用品,包括糧草、兵器、帳篷及其他軍用物資;二是籌建造船廠,打造戰船。
關於籌建造船廠的事情,柴榮只是有這個想法,因為在南征的過程中,他發現淮南地區江湖縱橫交叉,南唐的軍隊以船代步,行動自如,部隊的調動十分快捷,周軍只有步兵和騎兵,沒有戰船,更沒有水師,與南唐軍隊作戰,就像缺了一條腿。
一條腿同兩條腿的人打架,想贏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柴榮想將一條腿變成兩條腿,但想法總不成形。
柴榮在想,有一個人也在想,這個人就是趙匡胤。
這一天,柴榮正在思索缺條腿的問題,趙匡胤來找他了,見面就單刀直入說:「南人乘船,善水戰,北人善馬,卻都是旱鴨子,周要征服南唐,沒有水軍不行,我們要建立一支強大的水師,水陸並進,兩條腿走路,才能與南唐相抗衡。」
真是英雄所見略同,兩人一謀劃,籌建造船廠、籌建水師這項重大決策就確定下來。
接下來,柴榮下了兩道詔令:一是招募工匠,在汴梁城西的汴河岸邊,籌建造船廠,打造戰艦百艘;二是命令南唐降將,幫助訓練水師,以備再征南唐之用。
南唐皇帝李璟也不是一盞省油的燈,他乘周世宗回京這段時間,傾全國之力,出兵江北,接連收復了被周軍奪去的舒、和、蘄數州,揮師直逼揚州、滁州。駐守揚州、滁州的周將,告急文書如雪片般飛往京師。
柴榮得到這個消息,氣得要死,無奈水師還沒有訓練成熟,不能上陣參戰,只得暫時忍耐;並派人乘快馬趕到壽州告訴李重進,叫他提高警惕,嚴防唐軍乘虛而入。
李重進圍攻壽州已有半年之久,無奈壽州城守將劉仁贍頑強抵抗,無懈可擊,以致壽州城久攻不下。他接到柴榮的詔命,格外小心,把步兵分為兩隊,一隊駐紮在壽州城下,繼續攻城,一隊分佈在壽州城四周扼守要道,防止敵人的增援部隊。他自己則坐鎮中軍,一刻也不敢鬆懈。
顯德四年(957年)春,南唐大將朱元、邊鎬、許文稹率兵數萬前來增援壽州。各路援軍在壽州城南的紫金山安營紮寨,營寨連綿數十里。接著,他們強行打通一條通往壽州城的運糧通道,源源不斷地將糧食運往城中,壽州城有了糧食,更是固若金湯。
李重進見唐軍勢大,採用夜襲的辦法,數次殺敗唐將,奪得糧草數十車。朱元等人吃了幾次敗仗,不敢貿然進攻,只是守住紫金山大營,與壽州城中的唐軍遙相呼應。
周軍同唐軍在壽州城形成對峙狀態,唐軍對周軍形成了夾擊之勢,形勢對周軍很不利。
柴榮在汴梁得知南唐派兵增援壽州,擔心李重進有危險,立即下詔:命王樸權為東京留守,管理朝中政務;命侍衛都虞侯韓通為京城內外都巡檢,負責京師安全保衛;命右驍衛大將軍王環為水軍統領;趙匡胤、張永德等大將隨駕,御駕親督戰船,再征南唐。
周軍水師乘戰船從閔河出發,沿穎水進入淮河,一路上,船桅如林,旌旗招展,遮天蔽日,聲勢浩大。
朱元等人得知周世宗御駕親征,一時慌了手腳,派人飛騎趕往金陵向李璟求援。
南唐皇帝李璟接到紫金山大營的告急文書,連忙派遣齊王李景達、監軍陳覺,率兵五萬,緊急增援紫金山大營。
柴榮全身披掛,與趙匡胤督水軍、乘戰船,過淮河直抵壽春城。朱元與左右登高遠望,但見水面上周軍的戰船如梭,來去自如,不由大驚道:「常聞南方人善船,北方人善馬,誰料到今天的北方人,操縱起戰船來也是這樣得心應手,比我們南方人還要敏捷,真的是不可思議。」
朱元正在驚訝之時,突然看到一艘特大戰船乘風而來,船頭上坐著一個身穿袞龍袍的人,朱元料定,這個人一定是周世宗柴榮。柴榮身邊站著一員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的大將,比柴榮還要威風。朱元不識此人,問左右這個人是誰。有認識的人告訴他,此人就是趙匡胤。朱元讚歎道:「久聞趙匡胤智勇雙全,數次打敗唐軍。想不到此人竟生得如此偉岸,真是個人才呀!」
周世宗的大船靠岸,三聲炮響之後,起船上岸。
周軍上岸,馬上兵分兩路,一路由柴榮親自率兵,前來攻城。另一路則由趙匡胤率領,進攻駐紮在紫金山的唐軍。
紫金山的唐將邊鎬、許文稹見趙匡胤率軍衝殺過來,立即開寨迎敵。兩軍交鋒,戰不多時,趙匡胤率周軍且戰且走,退到壽州城南,唐軍跟在後面,緊追不捨。突然,從山後衝出一標人馬,將唐軍沖成數段,領頭的是周將李懷忠。唐將情知中計,正在驚慌之時,趙匡胤又率軍返身殺回,兩面夾攻,將唐軍沖得個七零八落,首尾不能相顧。僅剩數十騎隨邊鎬,許文稹逃回紫金山。
趙匡胤命兵士呼喊,投降免死,頑抗格殺勿論。無數唐兵聽到喊聲,紛紛下馬解甲,繳械投降。
趙匡胤收了降兵,率軍逼近紫金山下寨。
邊鎬、許文稹成了孤家寡人,無力再戰,指望朱元能前來支援,誰知登高一望,朱元寨中早已豎起了白旗。邊鎬、許文稹二人無奈,只好換了便服,裝扮成樵夫,從後山逃跑了。
紫金山一戰,唐軍全軍覆沒,趙匡胤大獲全勝。這是趙匡胤第四次立下大功。
2、攻克壽州城
南唐齊王李景達、監軍陳覺,率軍從金陵出發,由水路日夜兼程,經長江而進入淮河。船隊進入淮河不久,與周軍水師元帥王環率領的戰船碰個正著。王環知是南唐援軍,命令所部水師突然向唐軍發動猛烈攻擊,兩軍在淮河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突然,岸上鼓聲震天。原來是柴榮率援兵從陸路趕到,在岸上擂鼓為周水師助威。周軍見皇上在岸上督戰,越戰越勇。
李景達和陳覺還不知道紫金山的唐軍已經全軍覆沒,見周軍水師越戰越勇,岸上的周軍越來越多,估計紫金山的唐軍出了問題,命人爬到桅桿頂上去察看。爬桿之人下來報告,說紫金山到處懸掛的都是周兵旗號,沒有看見唐軍一面旗子。
李景達驚訝地說:「難道說,紫金山的唐軍全軍覆沒了?」
陳覺說:「如果不是這樣,為何不見他們的旗號?看來我們也只好撤兵,如果遲了,後果恐怕就不堪設想。」
李景達猶豫再三,只好下令退兵。唐軍將士接到撤退的命令,自然就沒了鬥志,戰艦一退,周軍乘勢追殺。李景達所率的五萬水師傷亡過半。周軍奪得戰船、軍用物資無數。李景達、陳覺率殘部逃回金陵去了。
經此一戰後,唐軍援助壽州的外圍部隊幾乎被掃蕩殆盡。壽州城,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孤城。
南唐老將劉仁贍坐鎮壽州城多年,早已是械盡糧空,援軍駐紮紫金山,雖然向城內運進了一些糧草,由於後周大將李重進的攔截,運糧通道並不通暢,運進城中的糧食也不是很多,城中軍民仍然是吃了上頓愁下頓。當他得知紫金山的援軍全軍覆沒、水路援軍又大敗而歸的消息後,一直強撐著的劉仁贍徹底絕望,急火攻心,一下子就病倒了。
柴榮消滅了壽州城外的援軍之後,趁熱打鐵,指揮大軍將壽州城團團圍住。修書一封,以箭射入城中,勸令劉仁贍投降,否則,城破之日,死無全屍。
唐軍守城副將周廷構見壽州城已成孤城,大兵壓境,壽州城危如累卵,而主帥又病入膏肓,不能理事,知道大勢已去,便與營田副使張全約等人商量,以劉仁贍的名義寫了一封降書並派人送往周營,然後大開四門,率領萬餘名守城唐軍一齊出城投降。
周軍入城之後,柴榮下令兵士不得擾民,並開倉放糧,接濟城中饑民。
可憐的劉仁贍躺在病榻之上,已是不省人事,當他醒來的時候,壽州城已經換了主人,知道大勢已去,一口氣接不上,一命歸天,見閻王去了。
周軍攻克了壽州城,撼動了南唐的根基,南唐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柴榮率得勝之師凱旋,大賞這次戰鬥中的有功之臣。加拜趙匡胤為義成軍節度使,晉封檢校太保。趙匡胤的待遇、級別都上去了。
趙匡胤是一個胸懷大志、有遠大理想的人,此時在周世宗殿下為臣,是否有不臣之心尚不得而知,但他輔佐周世宗確實是盡心盡力的。
柴榮這個皇帝,在五代的時候,算是一代英主,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心中的願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夠統一中原。
在汴梁休整的時間不長,柴榮便決定再次出征,兵發濠州泗州。
3、挺進淮南
柴榮兵發濠州,趙匡胤自告奮勇,請命做了先鋒官。
周軍大隊人馬由水路進發,一路浩浩蕩蕩,戰船行到一個名叫十八里灘的地方,見岸上佈滿了南唐的營帳,連綿數十里,軍營裡戰旗獵獵,氣勢尤為壯觀。
柴榮見岸上唐軍聲勢如此之大,心想不動真格的恐怕這個仗就不好打,於是,他下令動用殺手鑭——駱駝陣。
駱駝可是一個龐然大物,在步兵陣中,駱駝像一座山,衝過來,誰能抵擋得了。但動用駱駝陣,成本也很高,代價大。柴榮當然知道用駱駝陣成本高,但只有用駱駝陣,才有必勝的把握,作為皇帝,他當然想旗開得勝,這樣可以鼓舞士氣。
趙匡胤也認為駱駝陣代價太大,建議還是省著點。
柴榮說:「能省點當然好,但這個仗怎麼打?」
趙匡胤一拍胸說:「陛下不用擔心,看我的。」話音剛落,他拍馬躍入水中。
河水裡,趙匡胤騎在馬背上,半沉半浮地向對岸泅渡。
馬,不僅是陸地代步的腳力,也是泅渡的能手。
騎兵們見先鋒官帶頭跳下水,誰還敢怠慢?撲通撲通,爭先恐後地拍馬跳下水,向對岸游去。
趙匡胤率先上岸,一馬當先,直搗唐軍營盤。唐軍毫無防備,哪裡想到趙匡胤這個喪門星找上門來?頓時手忙腳亂,找衣裳的,找鞋子的,搶武器的,軍營裡亂成了一鍋粥。趙匡胤可不講什麼道義,管你是不是手無寸鐵,手持一根鐵棍,猶如出山猛虎,指東打西,指南打北,唐軍擦著的就傷,碰著的就死,哭爹叫娘,四處逃竄。
緊隨其後的周兵陸續泅渡到岸,立即投入戰鬥。頃刻之間,唐軍便作鳥獸散,泊在營外的戰艦成了趙匡胤的戰利品。
勝仗來得如此容易,不是寫書人杜撰的,主將身先士卒,三軍豈能不用命?這樣的軍隊,能不打勝仗嗎?
趙匡胤命令兵士登上剛繳獲的戰艦,乘風破浪,直逼泗州城下。
泗州城南唐守將名叫范再遇,他見周軍兵臨城下,嚇得手足無措,有與趙匡胤交過手的將士,都在范再遇面前說趙匡胤英勇善戰、所向披靡,同他打仗,簡直就是同魔鬼打交道。
范再遇是個聰明人,也是個識時務的人,他不想同難纏的魔鬼打交道,也不想以卵擊石,更不敢拿自己的性命開玩笑,拿全城軍民的生命做賭注。他就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投降。不過,他向趙匡胤提了一個條件,不得濫殺無辜。
趙匡胤不是殺人狂,這樣的條件當然樂於答應。進城之後,張貼榜文,安民告示,嚴禁周兵侵擾百姓,有違軍令者,殺無赦。
泗州城的百姓見周兵進城後,軍紀嚴明,秋毫無犯,將周兵奉為神兵,紛紛拿出家裡的糧食、美酒犒勞周軍將士。
攻克泗州城,這是趙匡胤第五次立下戰功。
柴榮見泗州已收歸囊中,傳令先鋒官趙匡胤移師進攻濠州。
濠州團練使郭廷謂自知沒有能力與周軍對抗,叫參軍李延鄒起草降表,向周軍投降。李延鄒是個急性子,見郭廷謂要不戰而降,大罵郭廷謂貪生怕死。
帶兵的人,哪個沒有一點脾氣,郭廷謂見李延鄒當面羞辱自己,一怒之下,抽出腰刀,當場就將李延鄒殺了,然後親自起草降表,開城門投降了周軍。
柴榮派郭廷謂領兵攻天長、指揮使武守琦率軍攻揚州。
南唐守將,聞鳳喪膽,紛紛繳械投降,天長、揚州陸續平定,泰州、海州也都相繼歸附。
柴榮親自率領周軍,轉攻楚州。
楚州防禦使張彥卿、都監鄭紹業、督兵登陴三人,率領城中軍民,堅守城池,誓死與楚州城共存亡。
柴榮雖然指揮周軍多次攻城,還是久攻不下。這時,南唐節度使陳承詔率兵出清口,與楚州城連為犄角之勢,遙相呼應,使得楚州城的防守更加穩固。柴榮毫無辦法,只好傳令趙匡胤,叫他前來助陣。
趙匡胤是一員虎將,攻城拔寨自有他的一套辦法,周軍幾次大的勝仗都是趙匡胤指揮的。在楚州城久攻不下的情況下,柴榮想到他,調他前來助戰也就不足為奇了。
趙匡胤接到詔令,立即調集水師,經淮河逆水北上。水師迫近清口的時候,已是黃昏時分。眾將都說先找個港口停泊戰船,讓將士們睡一覺再戰。
趙匡胤認為駐守在清口的唐軍,不會料到周軍在這個時候突然到了清口,一定還躺在被窩裡睡大覺,若此時偷襲唐營,打他個措手不及,一定能大獲全勝。因此,他不但沒有讓戰船泊岸休息,反而還扯滿帆篷,乘風破浪,以最快的速度向清口逼近。
這一天,恰好是順風,又是個陰天,天上沒有月亮,視線並不好,這樣的天氣,更利於偷襲作戰。唐營中雖然有巡邏兵放哨,到半夜的時候,見沒有什麼事,都去睡了。
趙匡胤率領大軍到了清口,命兵士將戰船悄悄地靠岸,兵士悄悄地登岸,摸黑靠近唐軍營,直至到接近唐營才突然點亮火把,齊聲吶喊,殺進唐營。
天要亮不亮的時候,正是睡得香的好時候。唐營的將士們,都在睡夢之中,誰也不會想到,一場滅頂之災即將降臨。
大火,熊熊燃燒;殺聲,震耳欲聾。唐營中人,哪個還能不被驚醒?那沒有醒的,定是已經做了鬼,永遠醒不來了。
周兵打仗,哪裡碰到這樣的好機會,那一個一個的敵人,赤手空拳、赤身裸體,如同滾動著的一坨一坨肉球,放在砧板上,想怎麼剁,就怎麼剁。
周兵,人人是屠夫;唐兵,個個是肉球。頃刻之間,數千滾動的肉球不動了,冒出一股一股的血水。
打掃戰場,不見唐營主帥陳承詔。
趙匡胤料定他是逃跑了,帶上百餘騎,衝出帳後,一路追趕下來。追了五六里路程,看到前面隱隱約約有個奔跑的人影。趙匡胤快馬加鞭,率兵包抄過去。真是冤家路窄,這個人影,正是逃跑中的唐營主帥陳承詔。
趙匡胤全殲唐軍水師,押解唐營主帥陳承詔日夜兼程趕往楚州,向柴榮獻俘。
趙匡胤本是前去助攻楚州城,哪知中途順手摘瓜,全殲了唐軍水師,消滅了楚州城的援軍,給柴榮一個意外的驚喜。
這是趙匡胤第六次立下大功。
趙匡胤滅了南唐水師,趕往楚州與柴榮合兵一處,令士兵搭起雲梯,向楚州城發起了猛烈進攻。
唐軍的援軍已被趙匡胤消滅,楚州城的唐軍成了一支孤軍,面對軍威正盛的周軍,已經失去了抵抗的意志。不消幾個時辰,楚州城告破。
楚州城守將張彥卿、鄭紹業率領唐軍在楚州城內同周兵展開巷戰,直殺到箭盡刀缺。張彥卿操起板凳當武器,捨命抵抗,最後為亂軍所殺。鄭紹業見身邊將士死亡殆盡,舉起手中劍抹向自己的脖子,自刎而亡。守城將士千餘人,全部戰死,無一生還,無一投降。戰鬥之慘烈,可是前所未見。
戰鬥結束後,柴榮感歎張彥卿、鄭紹業的忠勇,命人備了棺材,將兩人安葬。隨之出榜安民。休兵數日,再行南下。
4、李璟的最後一招
李璟見周兵接連攻下泗州、濠州、天長、揚州、泰州、海州、楚州數州,大隊人馬正殺奔金陵,連忙派遣大臣陳覺趕往途中,向周世宗獻表,聲稱願意將皇位傳給太子弘翼,聽命於周室;並獻出廬州、舒州、蘄州、黃州四州,劃江為界,請求周世宗罷兵休戰。
柴榮見李璟舉國歸降,納土稱臣,哪有不答應的道理。
陳覺見柴榮同意了,喜出望外,自然是千恩萬謝。
柴榮賜書李璟,同意罷兵修好。李璟去掉皇帝的稱號,向後周稱臣。
至此,南唐的淮南、江北全部土地,共十四州、六十縣,二十二萬六千五百戶,全部劃入後周版圖。
柴榮凱旋還朝,對大小官員論功行賞,對趙匡胤的賞賜最為優厚,授趙匡胤為忠武節度使。
納土歸降,做亡國奴,誰都不會心甘情願。李璟也一樣,雖然向周廷俯首稱臣,內心也實在痛苦得很。他的這種不情願,從兩件事情上可以看出來。
李璟派人來汴梁,私自送給趙匡胤白銀三千兩。為何要這樣做呢?趙匡胤是柴榮手下第一戰將,除了巴結他外,還有另外一層用意。
趙匡胤一下子就識破了李璟的這種小把戲,他笑著對送禮的人說:「李璟的這種離間計,對我可不起作用,不過,送這麼多銀兩,我還是表示感謝了!」
事後,趙匡胤將李璟寫給他的信函和銀兩一併交給柴榮。趙匡胤對周室的忠誠,更是得到柴榮的讚賞。
李璟不但在趙匡胤身上動腦筋,在柴榮身上也耍起了花招。在他與群臣商議向後周進獻貢品時,有人建議,貢品除金銀財寶外,另選兩名美女送過去,如果天不滅南唐,就讓周主沉溺於美色,給南唐以復興的機會。李璟認為這個主意很不錯,居然採納了。果然選了兩名色藝雙絕的美女,連同銀錢茶絹,派使者一併送往汴梁。
柴榮在延和殿接見南唐使臣,使者行過跪拜之禮後,呈上貢品禮單。柴榮接過貢品禮單看了看,見貢品中有兩名美人,問南唐使者是何意。
南唐使者顯然是有備而來,朗聲奏道:「我主感謝陛下天恩,難以為報,本當要親自進京城陪侍聖駕,由於承命守土,不敢擅自離開,特此選送兩名頗通琴棋書畫的美人,侍奉聖駕,為聖上捧硯磨墨,代陪侍聖駕,以報天恩。」
人都愛聽奉承話,柴榮也是一樣,聽了這幾句恰到好處的奉承話,心裡也是甜滋滋的,很是受用,當即賜南唐使者平身。
趙匡胤站列在班,想來想去,總覺得不是那麼回事,出班奏道:「南唐進獻美色,實在是別有用心,使者奏對,未必就是心裡話,請陛下明察!」
「將軍不要太多心了!」柴榮不以為然地說。
「紅顏禍水,自古有之。」趙匡胤侃侃而談道,「商朝的紂王寵妲己,周朝的幽王寵褒姒,陳後主寵張麗華,隋煬帝寵蕭妃,唐明皇寵楊貴妃。這些君王,不是身喪國亡,就是身危國亂,沒有一個有好下場。陛下應以前朝帝王失德為戒,不要收受女色!如此,則是陛下之幸、國家之幸!」
柴榮看了趙匡胤一眼,溫和地說:「你不要多慮,朕會處理好這件事的。」趙匡胤不再多言,退入班中。
當兩個美人聽召入見時,柴榮驚呆了,滿殿的文武大臣也驚呆了。因為這兩個美人真的是太美了,美得難以用語言表達。
柴榮似乎沒有趙匡胤那麼有定力,只看了兩個美人一眼,立即就改變了主意,命內監將二美人帶入後宮,命各位大臣陪宴南唐使者,然後宣佈退朝。
幾天後,南唐使者要走了,柴榮給使者打發了一筆豐厚的賞賜,並詔令李璟,不必傳位於太子,他自己繼續做國主。
李璟的美人計,看來起到了作用。
李璟奉詔後,喜出望外,親筆上表謝恩,因避周諱,改名景,去帝號,改稱國主。
就在這時,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舊病復發,醫治無效去世。
柴榮下令厚葬趙弘殷,追贈為太尉、武清節度使官銜,並封趙匡胤的母親杜氏為南陽郡太夫人。如此算來,趙匡胤一家,可以說是世受後周皇室之恩。
古代的官員,父母去世,要離職在家守孝,這叫做「丁憂」。西漢時規定,朝廷供職官員丁憂三年。東漢時期,丁憂制度盛行。此後歷代都有規定。官員需丁憂,必須如實上報朝廷,如果隱瞞不報,一經查出,將要受到處罰。為什麼會出現隱而不報的情況呢?因為官員丁憂,是離職在家守孝,不理政事,無職、無權,權和利這兩個字是聯繫在一起的,沒有權,就不能得利。因此,隱而不報,就是利字作怪。
趙匡胤的父親去世,他也要丁憂,在家守孝,不問政事。
就在趙匡胤丁憂期間,朝中出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
柴榮自收受南唐進獻的兩名美人後,竟然真的中了李景的圈套,沉溺於酒色,日間圍著美人轉,夜間擁著美人眠,醉生夢死。由於飲酒過量,房事太頻,一下子就病倒了。一連數天不能上朝理事。
趙匡胤丁憂在府,聽說皇上病了,便入朝請安。柴榮有些不好意思,說自己並無大病,只是喝多了酒,身體有些不適而已,並無大礙,叫趙匡胤不要擔心。
趙匡胤乘機勸諫道:「常言道,『酒能亂性,美色宜遠,樂不可極』,這三句話,含有很深刻的哲理,請陛下明察啊!」
柴榮虛心地接受了趙匡胤的建議,此後,便不像以前那樣沉溺於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