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說收藏·玉器篇 正文 第五講 隋釵唐銙 異域交流隋唐玉器
    釵與簪

    隋代由於享國時間短,文物相對稀少。最著名的隋代文物,大都出自於陝西西安李靜訓墓。李靜訓死時只是個9歲的女孩,但因為身份高貴,隨葬品非常豐富,等級也很高。其中出土了三件白玉釵。我們今天倒不怎麼說這個釵了。過去有金釵、銀釵、鳳釵,人名裡有薛寶釵、金陵十二釵,詞牌裡有釵頭鳳。目前發現最早的玉釵,就是隋代李靜訓墓出土的這三件。

    擺脫蒙昧時代的人類對自己的頭髮都比較在意,今天也是這樣,能夠給人以第一印象的往往是頭髮,所以髮型很重要。最早對髮型的限制,它要依賴一些把髮型固定住的一引起器物。最早的束髮器有箍,講早期玉器的時候講過,能把頭髮箍在一起,顯得髮型高聳誇張。有一種叫笄,這個字今天基本上不用。有個非常古老的詞"及笄",是指女孩到了15歲要盤頭插笄,表示已成年。

    我們來說,相對熟悉的束髮器有簪和釵。簪是單股的,釵是雙股的。有人認為,釵的出現,來自於生活。一種說法是:釵來自於魚叉,就是農牧業用的叉子,還有人認為它來自於兵器。不管釵的原型是什麼,它一定是從生活中來的。簪和釵,其實今天還在用,發卡就是從這上面演化過來的。

    蹀躞帶

    唐朝有什麼新鮮的玉器是我們以前沒有的呢?首推玉銙,是指在腰帶上鑲有玉,也叫玉帶板。也有金帶板、銀帶板,等等。實際上帶板在唐朝以前就有,但從唐朝開始作為國定下來了。

    玉帶板的形式,是受遊牧民族的"蹀躞帶"影響而來。"蹀躞"這個詞非常專業,指古代北方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從腰帶上面垂下來很多懸掛物,比如刀子、解繩器等遊牧生活中常用的工具。今天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早期的玉帶板,1988年咸陽機場擴建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北周墓,出土了一個九環蹀躞玉帶。"蹀躞"這個詞的本意是:小步行走,行動艱難。那麼帶上這種蹀躞帶就限制了人的行走,所以這個東西就叫蹀躞。

    玉帶明珠袍

    佩帶玉銙作為制度,文獻記載始於唐高祖李淵時期。《唐實錄》記載:"高祖始定腰帶之制,自天子以至諸侯、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許用玉帶。"《新唐書》則說:"請破蕭銑時,所賜于闐玉帶十三銙,七方六刓,銙各附環,以多固之。所以佩物者,又有火鑒、大觿、算囊等物,常佩於帶者。"

    唐初大將李靖,由於戰功卓著,高祖李淵就獎勵他一條白玉帶,鑲有十三塊于闐玉,七個方的,六個圓的。刓在古意中就是"圓純無稜角的樣子",就是半圓狀。這條玉帶明確帶有蹀躞帶的特徵,玉板之下有環,環上佩物,有火鑒、大觿、算囊等等。火鑒是古代取火的工具,相當於打火機。過去古人取火是個很麻煩的事。我們今天是一打火機一打就著了,當時沒有這個。火鐮,清代的火鐮、明代的火鐮,我還使過這個東西,試過這個東西取火。反正我們感覺手法不行,也弄個半個小時估計能弄著了。把火棉擱在上面,拚命地打,最後就把它打著了。大觿是什麼呢?我前面講過,觿是解扣之物,一頭是尖的,可以解扣。算囊相當於今天的腰包,裝點兒隨身小雜物。這段記載很清楚,玉帶的形制跟今天能看到的實物非常吻合。李靖,是唐初大將,功勳卓著。他曾經南平江南、嶺南,北滅突厥,西定吐谷渾,戰功顯赫,所以他獲得了高祖李淵的特殊獎勵。

    文獻記載,唐代對玉帶的使用規定非常嚴格。第一,腰帶的顏色不同,紫色為最高。所謂顏色不同,是指腰帶的底色,玉鑲在底色之上。中國人對紫有非常崇高的敬意,比如紫氣東來,紫禁城,紫檀木。第二,腰帶上鑲嵌材質以玉為高,次而下之才是金、銀、銅、鐵,這和一般人的想像不同。我們一般都會以為,金肯定是最高的,玉無非是塊石頭,金是貴金屬。但是在腰帶的等級上,玉為第一。第三,按照官爵的高低,腰帶上的玉從十三塊到七塊不等,尊卑有度。唐代的禮儀玉器的重要發明,是把腰帶的功能性減到最弱,變成一個等級的象徵,中國官方的等級都可以從腰帶看出來。

    何家村窖藏

    唐代最有名的玉帶板哪兒出土的呢?陝西。1970年10月5號,陝西西安的郊區何家村無意中發現了一個灰陶大甕。它距地表只有80公分,非常淺,一般來講,文物出土時都需要挖很深,但何家村是個偶然,好像就是挖一個溝,一下就碰見這麼一個甕。發現這個陶甕以後,有的學者認為不應該就一個,應該在擴大的範圍再找找。結果沒幾天,又發現一個。

    何家村窖藏出土了各種價值連城的文物1000多件,包括大量金銀器,極為精美。這部分東西,全部在北京多次展覽過。每次展覽我都去看。很多學者認為這是倉儲,由於戰爭匆匆埋藏,所以埋得淺。也有人認為是軍用物資,各種說法都有。

    何家村窖藏出土了多少玉銙呢?整整十副,其中一副是蹀躞帶,九副是玉帶。李白有詩,他說:"腰間延陵劍,玉帶明珠袍"。你看到唐代他都在詩歌中都讚美這種玉帶。何家村出土的這個玉帶之漂亮,凡是看到實物的人都不可相信那個東西是一千多年以前的,不能相信那東西是唐代的。從它的玉帶銙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它有十五塊,比初唐定制要高。它可能不算這個鉈尾,兩頭的最尖上這兩塊大的帶有圓弧尾巴的這兩個不算,那就是十三塊。

    帶板上的外來文化

    唐代的帶板,在當時是一個重要的官方象徵,所以今天很多人對收藏帶板非常有興趣。我們碰到完整玉帶板的機會非常少,一般都是零星一塊兒。碰上的人不太懂,就不知道是什麼。我有一個朋友就給我拿過來一個,是這個帶板的最後一塊,叫鉈尾。這個字非常難寫,有時候寫水塔的"塔",有時候寫一個"金"字邊一個"宅"。當時他拿過來這個鉈尾給我看的時候,他問:"你看這上面是什麼?"我說:"這上面就是當時唐代的歌舞伎。"

    唐代的社會對外交流頻繁,很多西域音樂、舞蹈傳進來,使唐代歌舞非常發達。比如梨園這個詞就是唐代開始興起的。唐代的歌舞伎非常發達,影響到日本。今天日本還有很多歌舞伎,保留了濃重的唐代遺風。但在中國,文化不停地演變,我們反而看不到了。

    瑪瑙獸首杯

    何家村當時出土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這個當時是引起轟動的。是什麼呢?瑪瑙獸首杯。這個瑪瑙獸首杯呈羚羊狀,明顯受波斯薩珊文化的影響。

    瑪瑙一詞非常有意思,我們今天一說珍珠瑪瑙,說得都很流利。但這個詞怎麼來的呢?有學者認為它源自於佛經,是佛教傳入我國以後,才有瑪瑙一詞。還有一種說法,說它的紋理特像馬的腦子,所以叫瑪瑙。我覺得這個說法有點牽強。

    瑪瑙也是一種玉,但它的硬度高於一般的玉,質地是半透明狀,色彩豐富。它不追求單色,追求千樣瑪瑙,講究紋理不同。由於早期看到很多瑪瑙是紅色,所以瑪瑙有瓊玉、赤玉之說。

    瑪瑙獸首杯的樣子是個羚羊頭,嘴部有個蓋,可以打開。這種採用動物頭像的造型應該不是中國傳統的造型,學者一致認為它來自於西方,希臘人叫它"來通",這個名字是譯音。所以有學者認為儘管是在唐代的遺存中發現的,但這東西不是唐代製造的,而是在公元2世紀到4世紀由西方人製造的。也有學者認為,這就是我們自己製造的,是唐代的人仿製的。也有證據,當時跟這個獸首杯一塊兒出土的還有一個瑪瑙杯,那個瑪瑙杯的造型跟我們中國的造型就非常接近,而且材質一樣,所以有人認為這是一塊兒製造的。再有,我們唐三彩當中有類似這樣的杯子。

    瑪瑙獸首杯身上有一個謎團,令我們想不通。羚羊的嘴部是個口,有一個塞。這事兒有點麻煩。怎麼喝酒呀?今天除了小孩拿奶瓶這麼喝,成年人不可能對著它嘬。你想,如果今天弄一宴會,一人拿一這杯子,都在那兒打開了嘬,這成什麼樣了?這是它的問題所在。再有這種杯裡邊到底盛什麼?如果裡頭是比較濃稠的飲料,比如說像酸奶一樣的飲料,我想還可以承受,打開以後但如果是水或酒,一拔開塞子,肯定就滋出來了。不至於噴出來。在宴會上,大家一拔開就滋臉上了,也說不過去呀!正因為這種飲的方式跟中國人不同,所以大部分學者還是傾向於這東西不是中國的,是中外交流的產物。但是它也是中國最重要的文物之一,作為國寶,在陝西博物館收藏。

    飛天

    佛教進入中國以後,佛教文化逐漸影響到世俗生活,比如唐代玉器中有飛天的圖案。飛天在佛教中普遍存在,常以女性的形象出現,在雲彩上以優美的姿勢飛舞。為什麼中國人很容易接受這個形象呢?因為我們傳統神話中,也有仙人升天的情節。人類從很早就希望能夠飛起來,能夠升天,所以對飛天就非常推崇。

    唐代的玉飛天,選材嚴格,全部用潔白的羊脂玉雕成,表示純潔;動作非常優美,體現出飛翔感。玉飛天的面部都非常溫柔安逸,呈一種非常自由的狀態。

    飛天顯示出中華民族的特點,我們的想像有廣闊的空間,很形象。西方人一說要飛到天上,得騎個掃帚,怎麼也得有個工具;而我們飛天只要擺個優美的姿勢,就能飛起來。

    環璧瑗

    唐代最有名美女,非楊玉環莫屬。我們都知道楊貴妃,知道她那流傳千古的愛情故事。我們先從她的名字談起,玉環,跟玉有關。

    環是一種玉器。什麼是環呢?我們從專業的角度來解釋一下。古書上是這樣記載,《爾雅釋器》它說:"肉倍好謂之璧,好倍肉謂之瑗,肉好若一謂之環。"肉是指璧的實地部分,好指中間圓孔。肉倍好,就是實地部分比孔大一倍,就稱為玉璧。如果好特別大,肉非常小,就稱為瑗。肉的部分和孔的部分差不多大,稱為環。古書上就這麼記載,我們今天沒必要這麼往死了掰扯這個事,說起來也比較繞嘴。一般說來,就是孔比較小的視為璧,孔比較大的視為環,至於瑗,如果你不是學者,就可以忽略。

    為什麼叫楊玉環呢?據說她生下來的時候,手腕上有一個環狀的白色胎記,這是據說了。我想這都是後人給文學添加的。"父母恐其不祥,才取環套之意"所以取名"玉環"。《開元天寶遺事》記載"貴妃素有肉體,至夏苦熱,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魚兒於口中,蓋借其涼津沃肺也。""素有肉體",說得比較婉轉,就是說她胖。胖子都怕熱,這是個規律。所以楊貴妃一到夏天,熱得不行,常常肺熱,覺得渴。於是就每天找一個玉魚兒含在嘴裡,借其涼來潤肺。我不知道這招靈不靈,反正提醒大家如果要含玉解熱,最好含個大一點兒的,小的弄不好就吞下去了。

    收藏秘訣--偏門

    我早年逛地攤的時候,碰見過一個玉環。這個玉環很有意思,跟常見的戰國到漢的完全不一樣。上面雕著一條大龍,這龍是典型的唐代龍的形象。我們當時喜歡玉的時候,一說就找漢玉。一說唐玉,說這東西是什麼時候的都不知道。當時就沒有人認為這個玉環是唐的,就認為可能是明清仿的,不值什麼錢。我當時注意一下龍紋,我一下就想起了上海博物館有這麼一塊璧,曾經在很多書上專門介紹過。我一看這個龍紋就是唐代的,所以當時很便宜就買了。

    我覺得收藏當中,可以注重一些偏門。有時候死盯著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你很難獲得一個很好的收藏。就是你比如說,我們都知道漢璧好,我們都去追趕漢璧,你買的機會就相對很少。唐朝的璧儘管很少,但是一旦出現,很多人都不認識,反而會價格低廉。所以收藏中注重偏門,比注重熱門要好很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