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說收藏·傢俱篇 正文 第五講 拍案驚奇桌案
    舉案齊眉

    我們先講一個故事。東漢有一位名士叫梁鴻,有氣節,有文采,在當地非常有名。他的同鄉有一個女子叫孟光,一心一意想嫁給他。孟光長得不好看,膚色比較黑,但特別有勁兒,史書上記載她能「力舉石臼」,像個舉重運動員。孟光到了30歲還沒嫁出去,她父母就問:「你為什麼還不嫁啊?」30歲很大了,不要說是在古代,就是在今天,30歲沒嫁出去的人,父母也得問。是不是?她回答說:「我非梁鴻不嫁。」梁鴻一聽這話高興了,心想:還有這樣的女子?那我就娶回來吧。我估計當時就是請媒人牽牽線,搭搭橋,也沒見過真人,就把孟光娶回來了。孟光很高興,就緊著飭,描眉畫眼。但梁鴻一見她這樣,就不高興了,連著七天沒有搭理她。孟光就慌神了,不知道因為什麼:怎麼娶了我又不理我呢?她就向梁鴻請罪。梁鴻說:「你描眉畫眼不如素面朝天好看,我得要個能過日子的老婆。」我估計他也不敢說你長得不好看,怎麼畫都沒有用。孟光說:「那我就不畫了,咱好好過日子。」於是孟光每天把飯菜弄好了,端到丈夫面前,高高舉起。

    這就是「舉案齊眉」的故事,這個成語也變成今天夫妻相敬如賓的一個象徵。這裡的「案」,當時就是一個托盤。今天的托盤就是一個盤子,當時的托盤「案」,帶有四個足,四足是縮進去的。與我們今天所說的書案的「案」,形制上非常接近。這種托盤今天日本還在用,日本很願意沿襲我們的古制。

    案和桌的區別

    案和桌在形制上有本質區別。何為案、何為桌呢?一般來講,腿的位置決定了它的名稱,而與高矮、大小、功能都無關。腿的位置縮進來一塊為案,腿的位置頂住四角為桌。除了形制上的區別,桌與案更重要的區別,是精神層面的區別。這個區別在哪兒呢?在於案的等級比桌高。

    比如我們常說拍案驚奇、拍案而起、拍案叫絕,都是比較高等級的情緒;如果我們說拍桌子瞪眼、拍桌子砸板凳,都是低等級的情緒。拍案驚奇是驚訝,拍桌子瞪眼是憤怒,它表達的情緒不一樣,這是它的精神層面。再比如,我過去當編輯的時候,經常挑燈夜戰、伏案疾書,是吧?如果趴在桌子上,恐怕不是睡著了,就是在寫檢查。感覺到了嗎?凡是跟桌子相關的事都偏低,跟案子相關的事都偏高。

    中國人把一個承具分得清清楚楚,這是我們的文化高於別人的精髓之處。我們平時不注意,跟「案」相關衍生出來的詞彙非常豐富,比如文案、方案、草案、議案,都跟案有關。因為我們過去辦公,都使用案,與桌相對來說無關。只有中國有這樣的傢俱,形制上不一樣。那麼西方呢,沒有這個概念,英文中就是一個「table」,沒有桌案的區別。中國人把事情分得特別細緻,比如做菜的方法就分成煎、炒、烹、炸、汆、熬、咕嘟、燉,分得特別清楚,對吧?外國人做菜估計就一個方法,我看就是煎,恐怕連炒都不會。

    翹頭案

    同樣是案,也有很多形制。首先一種叫做翹頭案,它屬於供案的形式,腿部非常誇張,過去都是在寺院和祠堂裡使用,它表示對神靈、對祖宗的一種敬畏。衙門裡也用供案。這裡的供案翹頭非常高,非常誇張。它具有威嚴感,從心理上暗示你、警告你。今天法院審理刑事案件時,法官坐的椅子靠背都非常高,就是起到一種威懾作用。如果法官搬一個小板凳坐那兒,估計犯人心裡就該想怎麼逃脫法律的制裁了。用傢俱作為文化符號傳遞給你,這是案子重要的本意。那麼,衍生出來的詞彙就是「案件」,原義指案子上的文件。「審案子」,原義指在案子面前審理事情,最後簡稱為審案子。沒有人說「審桌子」,審桌子就是要拍這桌子了。

    對於文人而言,他設計出一種適合自己用的書案,非常溫和,它也有翹頭,但把誇張的氣氛都去掉了,翹頭很小。這個小翹頭幹嘛用呢?我們知道,中國有一種特殊的書畫形式叫手卷,捲起來是一個軸。比如《江山萬里圖》、《清明上河圖》,看的時候要橫向打開。過去看手卷有講究,你不能趴在地上看,也不能擱在方桌上看,就得在這種翹頭案上看。為什麼呢?如果在桌子上看,手卷打開時,它的軸很容易滾到桌邊,你一把沒抓住,它光當就掉下去了,很可能就把畫撕了。但你在翹頭案上看,軸走到案子兩頭,就停住了,不會掉下去。從這一點就能看出,古人的生活非常講究,看畫時都要設計一個小小的機關。翹頭的部分既可以產生視覺上的變化,又有實際的功能。

    我當年在上海碰到過一個特別好的紅木翹頭書案,它的翹頭極為特殊。一般的翹頭,都是在案子的平面上單做翹頭,那個案子的翹頭是一木連做,就是用一塊木頭整挖出來。案面是癭木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它,漂亮至極,古人稱為「滿架葡萄」,是一種文學形容。癭木是一種極為特殊的木材,後面在講傢俱用材中,會專門講到。我當時非常喜歡,就跟人家磨。那人是想賣了條案,拿錢買電視。我跟他磨合了半天,最後都出門了,那人還說你能不能再加五十,一會兒吃西餐什麼的,說明他很注重這種小錢。我想他今天一定很後悔,當年拿了一個上輩子留下來的紅木大條案換了個電視,擱今天我估計能換一個快倒閉的電視廠。

    平頭案卷書案架几案

    還有一種跟翹頭案幾乎一樣的案子,叫平頭案。把翹頭去掉就是平頭案。

    還有一種叫卷書案。卷書案出現得非常晚,它兩端的趨勢是往下走。這種卷書形的案,過去炕上使用得比較多。

    炕上的案子稱為「炕案」,比較矮。因為在炕上,不必擔心東西掉下來摔壞,就不需要再去擋著了。卷書案到晚清以後,非常受歡迎。尤其江浙一帶,卷書案非常盛行,而且尺寸比較大,外形比較圓潤,可能跟南方人喜歡柔軟有關。北方卻並不多。

    我們知道,案子一般是家庭裡體型最大的傢俱,它比較長,所以在搬動中會有問題,你經常搬動會感到特別不方便。過去的案子,估計都上不去今天的樓房,樓梯那兒就拐不過彎兒來。古人也考慮到了這些,設計出一種很新式的案子,叫「架几案」。

    所謂架几案,就是兩個幾座上面架一塊板。我們剛才說了,案是腿要縮進去,但現在大量的架几案是幾座頂住兩頭擺。案子腿部縮回來,相應的,案面兩端就要伸出去一塊,行話叫「擔出去」,意思是像挑擔子一樣伸出去一塊。我們過去通過單純的語言來傳達信息時,人家就會跟我說:那兒有一個案子,擔出去的部分比較長。我就知道具體位置了。

    架几案的尺寸相對來說都比較大,因為它是三件一組,便於搬動,當時也非常流行。早年我在鄉下見到很多架几案,但是真正使用優良木材,比如紫檀、黃花梨、紅木的,相對來說非常少,尤其紫檀。大號的紫檀架几案基本都在故宮,就沒出過宮。我碰到過非常大的紅木架几案,將近四米,原來是北方製作,後來被南方人買到上海。但它在上海沒有市場,因為買回去要往家裡放,誰都嫌這傢俱尺寸過大,沒有地方擱。買的商人本來認為這個架几案很值錢,可是買到上海以後誰都不要,他擱了兩三年都賣不出去。我當時看到就特高興,因為我想用它來做展覽。所以當我表示出興趣的時候,他覺得我是一個買主,就很便宜地賣給我了。這件紅木架几案至今還在觀復博物館紅木廳展覽著,尺寸很大,也非常高。

    盲目的代價

    案的基本形制,就是翹頭、平頭、卷書、架幾這四種。我早年尋找案子的時候,城裡很少見,農村多,越偏遠的地方越多。因為過去鄉下住的房子相對比較寬敞,放得下。而城裡的房子,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大部分比較窄,因為人口增長速度太快,大部分家庭都把這佔地兒的傢俱淘汰到農村了。

    有一年,一個朋友找我,那時我還年輕,他比我大,管我叫小馬。他說北京門頭溝那邊發現了一件黃花梨大條案,要帶我去看。當時他叫了一輛出租車。要知道,那時北京沒有隨街就能打的出租車,要專門到出租車站去叫車。他就叫了一輛出租車到了我家。我很奇怪,覺得他那麼奢侈,還打的!那時打的是很少的事,我以前都不記得自己打過。但他說:「沒事,這大案子買了,什麼便宜都有了。」我家當時住在東四十二條,我們從那兒開車奔了門頭溝。快到的時候,越走路越窄,兩邊都是山,我多少有點兒害怕,因為沒去過這些地方。我就老跟那人說:「今天沒帶錢,就是先看看。」最後終於找到那家了。

    一進屋,老太太正包餃子呢,按住我,非讓吃餃子。我哪兒有心情吃餃子呀,就想看那案子。老太太還說不著急,吃完餃子再說。可那餃子剛擀皮,我什麼時候才能吃上啊!我執意要先看案子,就拉著老太太上人家後屋去了,一看,好!一個柴木的大案子,特柴,根本不是黃花梨!我一下就跟洩了氣的皮球似的,覺得白跑了。於是我們一路無話,開著車就回來了。

    路過東四路口,我朋友就喊:「停車停車!」車停了,他下去說:「小馬,我還有事,先走一步了。」我還沒反應過來呢,他就走了。車拐過彎兒來,就是東四五條。五條就是出租汽車站,車停了,我得結車錢去。最後我結了200多塊錢,那時我每個月才掙不到100塊錢。我當時臉都紅了,心裡恨死這件事了。所以這案子沒記住,事情記住了。所以說,人不能辦事盲目,盲目是要付出代價的。

    天下第一案

    我在福建莆田的一個祠堂裡,曾經看過一張非常大的黃花梨案子。福建人的宗祠觀念特別重,所以每個村裡都有宗祠。那張案子非常巨大,長4.2米,案面是一塊獨板,俗稱「一塊玉」,就是說整塊板跟玉似的,漂亮至極。從那以後,我再也沒見過這麼漂亮的案子。這張案子幾百年來都在這個宗祠裡,受無數人的禮拜。可惜最後還是被拿出來賣,整個村裡的人都在場院上坐著,買的人點好錢,全體村民一人分一份。以我當時的能力,沒有辦法買下這張大案。這案子現在在美國丹佛博物館展覽。我去丹佛博物館講課時,又看到這張案子,非常震撼。

    這張黃花梨大案經過幾百年的歷史,在村子裡起到一種凝聚力的作用。但村裡人為了分筆錢,把幾百年的案子賣掉了,最後輾轉到美國,被人家珍而重之地供起來了。以後有機會去丹佛的人,一定要去看看這張「天下第一案」。

    桌

    由於案子的陳設功能越來越大,它的實用功能就相對降低;相反,桌子的實用功能越來越大,陳設功能越來越低。所以,桌案從功能上有了區分,這是在使用中發生的區分,並不是一開始就這麼設計的。比如過去的人家,一進屋就放著一張大條案,靠著主牆,上面擺兩隻撣瓶。我小時候,去我的外曾祖母家,她在北京有一個大院。我那時候很小,覺得這張案子非常高,根本看不見案子上面的大撣瓶。這就是我對案子的第一印象,那時是20世紀60年代,後來這案子上哪兒了,我就不清楚了。

    桌子在越來越接近實用的時候,就跟案發生了分野。桌,最早寫成卓越的「卓」,它是高起來的意思。比如卓然而立、卓爾不群。就是超出別人,高高地立在那兒。「卓」字後來才把底下「十」字變成了「木」字,寫成了現在的「桌」字。

    桌與案從功能上講,差距不是很大。比如我們有條桌就有條案,有畫桌就有畫案,有書桌就有書案,有炕桌就有炕案。但有飯桌,就沒有飯案。因為吃飯這件事雖然在生活中非常重要,但從精神層面上講並不重要。過去古人從文化上還比較鄙視吃。他覺得天天去談吃,層次太低了,得談點兒文化,談點兒梅花、竹子,才比較雅。所以,吃飯比較低,我們就在桌子上完成。

    古人吃飯的桌子大多是方桌,為什麼呢?這跟我們吃飯的制度有關。我們早年是分餐制的民族,一人一份。為什麼有舉案齊眉這件事呢?因為當時是分餐,我舉一份給你,我這兒還有一份。如果當時梁鴻和孟光是共餐,就也犯不著我舉著你吃,然後你舉著我吃了,對不對?我們的分餐制度逐漸演化成共餐制了。採用方桌吃飯的時候,我們就是共餐制。這一點從我們的筷子上就可以看出來。早期凡是筷子長的家庭,都是富有家庭;筷子短的,都是相對貧困的家庭。

    中國人的筷子有特別長的,是為了菜多的時候,能夾著遠處的菜。今天餐廳有轉盤,什麼菜都能轉到你跟前,過去沒那事兒,你得去夾,所以筷子一定要長。日本的筷子短而尖。因為日本是分餐制,筷子不需要很長。它為什麼是尖的呢?是因為日本民族吃生的東西,比如生魚片,非常滑,夾的時候必須扎一下,才夾得起來。我們則不同,過去中國人吃飯很講究,絕對不許扎。我小時候,記得姥爺就教育我說:「夾起來就吃,夾不起來就不吃,不許扎。」後來我大一點兒,人家告訴我說:「筷子扎饅頭,是給死人吃的。」按照更嚴格的禮儀,過去在桌上吃飯,筷子絕對不許伸過中軸線,那邊的菜再好吃,你也不許伸筷子過去夾,頂多是人家給你端過來,你才能夾一筷子。這就是中國飲食的傳統習慣,所以中國人從小練就了一雙靈巧的手,順便把腦子也給練靈巧了。我們再看韓國的筷子,是金屬的,因為韓國老燒烤,趕上咱這種筷子早就燒壞了,所以必須使用金屬。從小小的筷子身上,我們就能看出民族文化的很多特徵。

    八仙桌

    方桌有個俗稱,叫「八仙桌」,俚俗至極。八仙桌的來歷不得而知,沒有專家能夠解釋這件事,大概可以推測是在晚明嘉靖時期出現的名字。嘉靖皇帝是一個非常崇尚道教的皇帝,八仙則是道教裡有名的神仙,鐵拐李、呂洞賓、韓湘子等等,老百姓都知道。方桌有四個邊,一邊坐兩人,正好能坐八個人,也許是因此而得名吧。其實,八仙桌上坐八個人非常擁擠,一般坐四個人最合適。

    我見過一張超大的八仙桌,一邊能坐四個人,十六個人圍著桌子吃飯。我第一次看見都呆了。這桌子有多寬呢?邊長大概有2米多,非常寬。這張大桌在一座寺廟裡,所有的僧人在那兒吃飯。因為僧人是分餐制,所以才能在這張桌上吃飯。如果是共餐,這麼大的方桌擺上菜,我估計得趴上去才能夠得著。這種極為特殊的例子,只能在寺院裡看到。我覺得那是「天下第一桌」,當時還想買,後來人家說不賣,還得天天吃飯用呢。

    一般來說,八仙桌是吃飯的專屬桌子,但後來在中國人的家庭陳設中,逐漸被放在了中心位置。過去的人家裡,一進門,視線正中都是正面靠牆一個大條案,前面一張八仙桌,再有一邊一個太師椅。為什麼把八仙桌擱在正中呢?因為八仙桌在椅子的面前能伸出來一塊,手和茶杯都可以擱在那兒。

    中國的文化講究兩人聊天時,不能正視對方,要正視前方,直視人家的眼睛說話是不尊重人家,必須偏一點兒。但西方人卻認為,你說話得看著人家,要不然對人家不尊重。這是文化上的差異。八仙桌因此應運而生,它就擱在主客中間,前面伸出來的這一塊位置,正好能讓你稍微偏一點兒,表示我們的禮節。

    褡褳桌寫字檯

    八仙桌在南方不叫八仙桌,它叫方台。這個「台」很有可能是受宗教中蓮花台的影響。影響到北方的詞彙,首推「寫字檯」,是今天非常流行的一個名詞。寫字檯是個桌形。

    我們一直說桌的等級偏低,用來寫字有點兒不夠高。但它又不是案形,也不能叫「寫字案」,所以只好叫「寫字檯」,借用了南方的一個稱謂。寫字檯是非常西化的傢俱。在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傢俱,南方人叫「馬鞍桌」,北方人叫「褡褳桌」,它是寫字檯的前身。今天的寫字檯大部分是活插結構,就是兩邊可以活拿。褡褳桌則是整體結構,不可活拿,這個品種在中國的明式傢俱裡也非常罕見。

    圓桌

    方桌分主次尊卑。比如,正對著門的位子是主位。後來出現了圓桌,就不分主次了。圓桌是一個非常西化的概念,比如我們常說「圓桌會議」,這時就要迴避主賓地位,大家都在一個級別上開會,很平等。圓桌會議就成了政治詞彙。

    我國古代的圓桌也有多種形制,比較常見的是獨腿圓桌,南方人俗稱「百靈台」。為什麼叫百靈台呢?養過百靈鳥的人都知道,它的特性是不上架,老在地上跑。所以在鳥籠子當中要立起一個圓台,百靈鳥才能站在上面引吭高歌。我們的桌子叫「百靈台」,是一種很形象的叫法,而且也顯得非常有詩意。

    紫檀大畫桌

    桌子品種由它的功能來表明。比如畫桌一定是寬的桌子,因為作畫要鋪開宣紙,所以一定要寬。畫桌的存世量非常少。過去有文化的人跟今天比較起來,要少得多。今天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讓每一個人都有認字的機會。過去不是,所以從前會畫畫、寫字的人很少,直接導致畫桌相對數量比較少。

    20世紀80年代,我曾經跟著李翰祥導演,看過北京硬木傢俱廠的紫檀大畫桌。李翰祥是著名電影導演,拍過《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他酷愛傢俱,也有錢。我們那時跟著他去硬木傢俱廠,看到在賣一張紫檀大畫桌,巨大個兒,看得眼都直了。這張桌子售價4000塊錢。對我們來說,當時整個國家的口號還是「爭當萬元戶」呢,4000塊錢是望塵莫及的數字,根本買不起。然後李翰祥就買走了,一直擱在他家。我跟他認識很多年了,我老去看這個桌子,非常喜歡。

    一直到我中年的時候,有一天他給我打電話,說:「馬先生,好久沒見了,咱們能不能見個面?」因為後來的事情非常殘酷,我清清楚楚地記得所有的時間。李翰祥給我打電話是上午,他說要和我見面,我說:「我今天下午已經約了人,你或者12點以前來,或者下午4點以後來。」他說:「那我4點以後來。」結果我吃中午飯時,他給我打電話,說他等不及了,已在路上。我只好在博物館等著他。

    他來了以後,說:「我所有買過的傢俱,剩下的這部分,都想給你。」他給我寫了一個清單,上面都有價錢,其中就有這張我夢寐以求的紫檀大畫桌。我看了看價錢,覺得還可以接受,而且我知道他當時還給我留了一個還價的餘地。我說:「我下午還要跟人家見面,不能多陪您,咱們將來再探討這個事。」我記得很清楚,十二點一刻我們分的手。

    結果,第二天報紙登出消息,說「李翰祥導演猝死拍攝場」。我當時就愣了,我甚至覺得是不是還有一個導演叫李翰祥。因為他身體看著非常好,沒有什麼問題。但他就是有心臟病。他離開我以後,直接去拍攝場了,剛拍了一個鏡頭,就一頭栽在地上,說了一句:「我怎麼了?」從此撒手人寰。後來他的家屬從台灣來奔喪,他的太太就跟我說:「既然李導生前把這些東西都托付給你了,那就算是它們找到歸宿了。」

    所以,李翰祥的這批傢俱收藏,好多都在我這兒。那張著名的紫檀大畫桌,寬將近1米,是迄今為止能查到的全世界所有的紫檀畫桌中最寬的一張。

    有時我就感慨,人走了以後,看到東西就能想起這些事,很有感觸。我們在文物面前都是匆匆過客,只有文物常在啊。

    半桌

    還有一種臨時性使用的桌子,它叫「半桌」,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半桌是為了拼桌用。古代也有桌子不夠用的時候,想讓桌子更長一點兒,兩個半桌拼一起,就是一個方桌,可以多坐幾個人。方形半桌的功能主要是臨時性使用。

    還有半圓桌,主要用於陳設,造型非常優美。這種半桌能夠很好地增加室內的裝飾氣氛,有三足的,也有四足的。兩個半圓桌也可以拼成一個圓桌。

    棋桌

    桌子就其功能講,還有一些特殊品種。比如專門讓我們下棋的桌子,叫做「棋桌」。中國明代人的生活非常好。晚明時期,江南富庶地區的百姓生活富足,所以琴棋書畫非常流行。中國的棋桌,就在那時應運而生了。棋桌有很多種,有專門下棋的,也有多種功能集於一身的。比如有的棋桌,中間是棋盤,一面是圍棋,一面是象棋,打開以後,底下還有一個雙陸棋的棋盤。圍棋子兒擱這邊,象棋子兒擱那邊,上面還有蓋兒。這種桌子讓你下棋時非常靈活,你喜歡哪個棋,就用哪個棋盤。

    中國最古老的棋是圍棋,其次還有一種棋叫雙陸。這種棋今天沒有人下,主要原因就是乾隆時期,全國人都拿這玩意兒設賭,清政府在明令禁止使用雙陸進行賭博的同時,就把這個棋給禁了,很可惜。今天,除了少數人,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雙陸棋怎麼下了。雙陸是指兩個陸地,棋子就像一個酒瓶,很好玩。過去地攤上常有那種廢棄的棋子,很多人誤認為是用來按摩的工具,其實不是,就是雙陸棋子。

    而圍棋我們都知道,是國棋,看似簡單,卻非常複雜。大量江南的棋桌,都以圍棋為主,桌子上都帶有圍棋盤。象棋是宋代以後也比較流行的遊戲,經過歷史上不斷地完善,成為很有趣的一種娛樂方式。我們今天的娛樂方式非常多,過去少,棋類是非常益智的遊戲;今天,棋類大多歸入體育範疇了,比如圍棋、象棋已成為一種體育賽事。

    酒桌

    還有一種專用的桌子,叫「酒桌」。顧名思義,就是喝酒用的。酒桌的樣子非常古,其實是一個案形,但它不叫案,叫桌。它為什麼叫酒桌呢?古人吃飯的時候,一人一個案子,早期的畫上都這樣畫。我們說了,吃飯是一件比較低的事,喝酒也是一件比較低的事。所以即便古人用案子喝酒,它也不能叫「酒案」,只能叫「酒桌」。在桌類的命名中,只有「酒桌」這個名稱是特例,它沒有遵循科學的原則。如果按科學的叫法,它應該叫「酒案」。

    琴桌牌桌

    再就是具有特殊功能的桌子,比如「琴桌」,彈琴用的桌子。琴桌的形制也比較多,像下卷式的琴桌,非常優美。還有牌桌。牌桌出現得就比較晚了,與老百姓的生活比較貼近。它有四個抽屜,準備輸的錢都擱在裡頭,是吧?牌桌的底部都封死了,防止作弊。

    麻將牌,據說也是中國人的發明。這個發明的來歷眾說不一。有一種說法是,它是看糧倉的人發明出來的。因為麻將牌又叫「麻雀牌」,麻雀老來偷糧食,所以這些看糧倉的人就要趕麻雀。有人這麼解釋:麻將中的「索」(條),是捆麻雀的繩;「碰」,就是槍聲;「萬」,就是麻雀的數量,等等。所有術語都和這件事有關。還有人說是海上的人無聊時發明的,各種說法都有。麻將在晚清以後風靡中國,出現了大量牌桌。牌桌的用材一般都比較好,因為麻將要天天在上面拍來拍去,所以桌面較一般的桌子要厚,重量也比較大。

    超大畫桌

    我曾經看見北京的一個大倉庫裡都是牌桌。在一堆牌桌裡,突然發現一張巨大的畫桌,是我平生看見的最大的桌子,大概有4米長,1米寬。我第一個感覺就是上面可以睡覺。我當時想買回家睡覺使。那時家裡地方有限,買進一件傢俱,就得騰出一件沒用的東西。我當時就想把床挪出去,睡在畫桌上。

    睡在畫桌上是有理論根據的。明代人文震亨的《長物誌》,專門有這麼一段記載:「更見元制榻,有長丈五尺,闊二尺餘,上無屏者,蓋古人連床夜臥,以足抵足,其制亦古,然今卻不適用。」他說:元朝的時候,有一種古榻,長一丈五尺,相當於今天的4米多,有兩尺寬。「以足抵足」,就是腳丫子和腳丫子抵著,兩個人可以對著睡覺。「今不適用」,是指明朝晚期就不適用了,那到我這會兒就更不適用了。

    最後我想來想去也沒買,就覺得那張桌子特別高,有90多公分高呢,每天爬上爬下的,也有心理障礙。後來就把這張超大畫桌放棄了,至今想起來非常後悔。

    我們講了桌案,專業術語叫承具;講了桌與案在形制、精神層面上的區別。這些區別說出來,對我們理解自己的傢俱文化有極大的好處。傢俱的微妙往往在此,你熟視無睹,但它美妙無窮。

    過日子得有地方擱東西吧,儲物是家居的一道難題,下一講就講一下中國人儲物的傢俱。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