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百:思無邪 正文 曇花飛落,一念千年
    ——君子於役,不知其期

    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於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於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於役,苟無飢渴!

    ——《王風·君子於役》

    她在日影銜山時,趕著牛羊從山上下來,又將雞趕迴圈裡。生活是這樣平靜。如果她沒有回頭,對著村外遠山凝望,喃喃說出那句——君子於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我的丈夫去行役,不知何日是歸期,幾時才能歸故里?)

    似吟似唱,似有若無地洩露了她的思念苦楚。丈夫在外服役啊,叫人如何不掛念?(「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

    李白詩:「蠶饑妾欲去。五馬莫流連。」那飼蠶的美人心有擔當,有斤兩。《君子於役》裡的美人丈夫不在家,她要擔負整個家庭,雞牛羊也彷彿是自家的孩子需要照顧,饒是這樣繁忙仍對丈夫惦念不止,亦是這樣沉著而有斤兩。

    思情若是像杜麗娘柳夢梅那般,縱是生死不悔也只能拿來做話本艷情小說看,讚一聲旖旎,整個故事精美得好像小山屏上鏤刻的花,是裝飾或消遣。倒是似這鄉間女子這樣,無一語刻意浪漫無一事惺惺作態。她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誠懇安穩地度日,卻叫人不得不說她漂亮如真花,香艷搖曳。

    所謂「君子於役」的「役」,不能確指是什麼事。大多數情況下,應是指去邊地戍防。又「君子」在當時統指貴族階層的人物,但詩中「君子」的家中養著雞和牛羊之類,顯然地位又不會很高,大概他只是一位武士。說起「貴族」,感覺好像很牛氣似的,其實先秦時代生產水平低下,下層貴族的生活,並不比後世普通農民好到哪裡去。就是在本世紀三四十年代,西南少族民族中的小貴族,實際生活情況也還不如江南一帶的農民。

    《君子於役》是一首寫妻子懷念遠出服役的丈夫的詩,但又與一般的思婦詩絕不雷同。《詩經》裡的思婦詩或是從女子角度入筆,遙想丈夫在外的艱辛,或是從男子角度入筆,幻想閨中人此際是如何牽記自己,《君子於役》卻有一段天然姿態。它起首破題之後,就不再執於描寫思念,不再正面摹寫妻子思念丈夫的哀愁乃至忿怨,而是淡淡地描繪出一幅鄉村晚景的畫面:在夕陽餘暉下,雞兒歸了窠,牛羊從村落外的山坡上緩緩地走下來。這裡的筆觸好像完全是不用力的,甚至連一個形容詞都沒有。不像後代的文人辭章總是想刻畫得深入、警醒,習慣舉輕若重,著意將一份思念寫到一葉驚秋的地步。《君子於役》反其道而行之,故意舉重若輕。這是我一直喜歡這詩的原因。它那麼淡然,那麼深重。

    初中的時候學到這首詩,是學得最早的啟蒙篇章之一。我偏愛它,因它詩意準確沒有那麼多似是而非的深刻解讀。一個人若沒有負擔就清朗,一首詩若沒有負擔就透亮。雖然是很多年前學的,可依然能記得詩意,輕鬆回憶起詩中的畫面,展現出的意境。

    我們好像能看到那凝視著雞兒、牛兒、羊兒,凝視著村落外蜿蜒沿伸、通向遠方的道路的婦人,這麼多年過去了,她彷彿還在那裡,她一直在感動我們。

    她懷念親人的深摯感情宛如一股清澈見底的溪水,曲折蜿蜒地流淌著,千年不涸。她的思念,用日常的風月加以映襯,再用「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曷其有佸」「如之何勿思」「苟無飢渴」這些傳神之筆來點破深化,愈加顯得她思情綿邈,心似蓮花,既驚艷又自然。

    熟悉農村生活的人經常看到這樣的晚景。農作的日子是辛勞的,但到了黃昏來臨之際,一切即歸於平和、安謐和恬美。牛羊家禽回到圈欄,炊煙裊裊地升起,燈火溫暖地跳動起來,農人和他的妻兒們聊著閒散的話題……畫面本身有其特別的情味。有一種天然的妙趣。這之後再接上「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我們分明地感受到女主人公的愁思濃重了許多。倘試把中間「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三句抽掉,將最後兩句直接續繼在「曷至哉」之後,感覺會完全不同。

    詩文是這樣的,若抒情節奏太快,沒有鋪陳,顯不出山水起伏,抒情效果就出不來;像一個人太著急說話,反而不能從容表達,或者急急迫迫說的寡淡無味並不能叫人印象深刻。

    黃昏給人的通感是壓抑晦暗的,沉沉暮色易使旅人渴望歸宿,而在農人的角度,卻是最輕鬆溫暖的時刻。黃昏,大地舔合傷口,呈現出白天未有的溫順。告別了一日的忙碌,農人終於可以直起腰來,含笑看著以生命珍愛著的東西向他們身邊歸聚,這便是古老的農耕社會中最平常也是最富於生活情趣的時刻。可是在這詩裡,那位女子的丈夫卻猶在遠方。這一刻,她的生活的缺損也就顯得最為強烈了!她,如此悵惘地期待著。

    等待親人歸來,最令人心焦的就是這種歸期不定的情形,好像每天都有希望,結果每天都是失望。如果只是外出時間長但歸期是確定的,反而不是這樣煩人。正是在這樣的心理中,詩中的她帶著歎息地問出了「曷至哉」——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呢?

    這是一首很樸素的詩。兩章相重,只有很少的變化。這詩的兩章幾乎完全是重複的,這是歌謠最常用的手段——以重疊的章句來推進抒情的感動。但第二章的末句也是全詩的末句,卻是完全變化了的。它把妻子的盼待轉變為對丈夫的牽掛和祝願:不能歸來也就罷了,但願他在外不要忍饑受渴吧。這也是最平常的話,但其中包含的感情卻又是那樣善良和深摯。

    這古老的歌謠,它以不加修飾的語言直接地觸動了人心中最易感的地方:即使你不在我身邊,我也要你一切都好。若一日,我懂得這樣想你,這才是真的思念。

    不要小看這詩裡的思婦與黃昏,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表達實在是有天然之妙。《君子於役》選擇日暮的景象加以描繪,與思婦懷人的感傷心情交互映襯。這種薄暮思歸的意境是有獨創性和開創性的,在後世無數詩詞、戲文、小說裡無數次地被提煉再現。

    昨夜讀宋詞,見柳永斷鴻聲裡立盡斜陽,不由浸沒在這悲傷中徘徊不去,一遍遍傾心演繹。獨立黃昏的思念如曇花般驚艷,開始是從一個女人歎息聲中飛落。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