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戰爭 第六章 步調一致 英美聯手收拾德俄 德俄結盟甩開英國
    這就是熱那亞會議召開前的大背景,在美國做出的種種努力慘遭挫敗之後,英國打算在控制蘇聯豐富的經濟資源方面取得突破。但是,就在歷時數周的熱那亞會議期間,德國外交部長拉特瑙和蘇聯外交部長契切林簽署了一個全面的條約,英國、法國或美國政府事先對此卻一無所知。

    拉特瑙的首選絕對不是與蘇聯打交道。在凡爾賽和會之後,他以德國經濟重建部部長的身份,反覆向英國和其他盟國政府提出建議和請求,允許德國重振其經濟,這樣,德國才能用出口收入來支付凡爾賽條約規定的戰爭賠款重負。他的請求一次又一次遭到拒絕。雪上添霜的是,1921年英國政府對所有德國進口物資徵收26%的禁止性關稅,這給德國制定現實的支付戰爭賠款方案而做的努力進一步製造了障礙。

    面對英法揮動的大棒,拉特瑙這位出生於德國著名工程師家族的後代,大型電子公司AEG的前董事局主席,決心通過發展向蘇聯出口重工業產品,來制定讓德國工業重建的戰略。

    凡爾賽和會之後,在德國戰後經濟的廢墟上,赤字財政政策一直是德國政府的一個必要的應急辦法。德國中央銀行實際上是用印刷鈔票的方式來彌補國家赤字,20世紀20年代初期,德國的貨幣供給遠遠大於德國經濟的實際產出,導致不可避免的通貨膨脹,但是,可供選擇的其他辦法似乎很有限,且對國家經濟發展不利。

    拉特瑙深知,戰敗本身所導致的巨額成本已經埋下了整個經濟通貨膨脹的禍根。到1919年,帝國馬克黃金平價已掉至戰前水平的一半。官方統計表明,戰爭造成了批發價格上漲了150%,而且黑市價格還遠遠高於此。為了徵集戰爭所需資金,德國政府採取了權宜之計,向民眾大量舉債。而英國一直有能力從海外募集戰爭所需經費,特別是通過紐約的摩根公司,德國則被擋在這些主要的信貸市場之外。

    而且,在戰後,協約國勝利者有步驟地剝奪了德國最重要的經濟資源。像坦噶尼克和西南非洲這樣對德國有價值的所有殖民地,也被英國接管了。通過建設巴格達鐵路而打開的奧斯曼帝國日益增長的經濟市場也被拿走。德國還失去了對其鋼鐵工業最為寶貴的鐵礦石源:阿爾薩斯-洛林及其以東地區,包括西裡西亞,有著豐富的礦物和農業資源。在凡爾賽和會之後,德國失去了75%的鐵礦石資源、68%的鋅礦石資源和26%的煤炭資源。阿爾薩斯的紡織工業和鉀鹽礦也失去了。凡爾賽和會以後,它的整個海上商船隊、河運船隊的五分之一、漁船隊的四分之一、5000輛機車、150000輛有軌電車和5000輛卡車都由協約國軍隊接管了。所有這些都是在德國戰爭賠償的合法名義下進行的,而戰爭賠償從來就沒有過嚴格的界定。

    1921年5月,協約國賠款委員會開會,草擬了被稱作「倫敦最後通牒」的德國「最終」賠款計劃。該計劃把德國給勝利方的戰爭賠款確定為1320億金馬克的天文數字,甚至英國的賠款專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都認為,這一數字超出德國實際能夠承擔的最大支付數額的三倍。賠款債務每年還要徵收6%的利息。所有德國出口貨物按報關價值徵收26%的關稅,直接支付給柏林的盟軍賠款代表處。另外,還有眾多苛刻的條件,包括幾種作為「保金」的稅。任何一筆賠款的支付方式可以由賠款委員會單方決定。

    「倫敦最後通牒」並不僅僅是名義上的最後通牒。對於盟軍方面所提出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條件,除非德國議會在六天內完全同意,否則盟軍將佔領並且控制德國的魯爾工業腹心地帶。毫不奇怪,德國議會以微弱多數批准接受了這一措辭極為嚴厲的最後通牒。

    對倫敦某些有影響的人物來說,拉帕洛條約真正引起他們警覺的是,條款中隱藏的某些含義。大量德國的機械和設備、鋼鐵和其他技術將被賣到蘇聯,用於重建和擴展巴庫油田。

    反過來,德國將在德國境內建設由德蘇共同擁有的原油和汽油分銷中心,為蘇聯石油打開市場,此項工作具體由德俄石油銷售公司(DEROP)承擔。這有利於德國擺脫英美石油利益集團的鐵腕控制,自凡爾賽和會以來,英美石油利益集團完全壟斷了德國的石油銷售。拉特瑙從來沒有拒絕過倫敦在最後賠償通牒中的要求。但他堅持用實際的手段來實現這些要求。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