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戰爭 第四章 運籌帷幄 開闢近東石油戰場 一女二嫁
    當賽克斯-皮科特密約的細節公諸於眾的時候,英國的處境十分尷尬,進退維谷。一方面英國與列強簽訂協約瓜分中東,另一方面英國為了確保阿拉伯人在戰爭中反抗土耳其的統治,又對阿拉伯領導人信誓旦旦,將在戰後保證阿拉伯的主權和獨立。

    英國人得到了謝裡夫·侯賽因·阿里領導的阿拉伯軍隊在軍事上的寶貴支持,侯賽因當時是麥加的哈希姆王(埃米爾)、麥加和麥地那穆斯林聖地的守護人。英國人向聽從勞倫斯指揮的阿拉伯軍隊擔保,作為他們幫助打敗土耳其人的回報,英國保證他們得到戰後整個阿拉伯的主權與獨立。這樣的保證在當時英國駐埃及最高長官亨利·麥克馬洪爵士給謝裡夫·侯賽因的一封信中有詳細的敘述。當時,侯賽因自稱是阿拉伯領袖。

    勞倫斯當時完全意識到英國人對阿拉伯人的欺騙行為。正如他在很多年之後的回憶錄中承認:我甘冒欺騙之不義,是因為我確信,要想以低廉的代價迅速取得東部的勝利,就必須得到阿拉伯人的幫助,而勝利加欺騙總比失敗來得要好……阿拉伯人的士氣是我們贏得東部戰爭的主要手段。因此,我向他們保證,英國將信守諾言。在這樣的許諾之下,他們幹得十分漂亮;當然,除了為我們共同成就的大業感到自豪外,我還時常感到深深的愧疚。

    十萬阿拉伯人犧牲生命就是為了這「以低廉的代價迅速取得的勝利」。為了得到大量石油和阿拉伯中東的政治財富,英國人很快背叛了自己的諾言。

    不僅如此,英國人還變本加厲。因為,一旦賽克斯-皮科特協議公開,對法國和對中東自相矛盾的許諾就會暴露,於是,在1918年11月7日,也就是結束對德戰爭的歐洲停戰協定簽署的四天前,英國又炮製了一項新的英法宣言。新宣言堅稱,英國和法國一直在「為長期受土耳其壓迫的人民的完全徹底解放,為建立通過當地人民自發和自由選擇而獲得權威的國家政府和管理機構」而戰鬥。然而這一高尚的目標並未實現。在凡爾賽簽定的莊嚴誓約墨跡未乾之時,英國就在中東地區屯兵百萬,確立了其在這一地區包括法屬領地的軍事優勢。

    到1918年9月30日,法國同意了英國建立所謂的「臨時軍事佔領區」的條件。根據這一協議,英國將佔領土耳其所屬的巴勒斯坦,與其他英國佔領的領土共同組成所謂的「佔領區政府」。

    由於法國在歐洲戰爭中拖得精疲力竭,已經無力在指定的法屬地區部署足夠的軍隊,英國便慷慨地提出,承擔起全部最高軍事和行政監護人的角色。1918年後,英國將軍埃德蒙·阿倫比爵士(當時的埃及遠征軍總司令)在整個中東阿拉伯地區,包括法屬地區,已經成為事實上的軍事統治者。在1918年12月倫敦的一次私下談話中,英國首相勞埃德·喬治告訴法國總統克萊門西奧,英國希望法國「把伊拉克的摩蘇爾,還有巴勒斯坦從丹地區到貝爾謝巴地區的廣大地區交給英國控制」。作為回報,據說英國承諾,法國不僅可以擁有摩蘇爾石油一半的開採權,還可以保留在大敘利亞地區的權利,英國還擔保在戰後的歐洲支持法國,這將是法國對付德國在萊茵河的軍事行動必不可少的籌碼。我們將看到,這一私下交易為以後一系列慘痛悲劇的上演搭建了舞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