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戰爭 第四章 運籌帷幄 開闢近東石油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石油
    從1914年戰爭開始到1918年戰爭結束,對於軍事戰略的革命,石油起到了舉世公認的關鍵作用。在空戰、機動坦克戰和快速海戰的年代,安全可靠而又充足的新燃料供應日益成為成敗的關鍵條件。

    在愛德華·格雷爵士的外交政策指導下,在1914年8月的前幾個月裡,英國突然陷入到被認為是現代史上最血腥、破壞性最大的戰爭之中。根據官方統計,直接或間接因戰爭而死亡的人數達到1600萬∼2000萬之間,其中大多數(1000多萬)是平民。在這場持續四年之久的「足以結束所有戰爭的戰爭中」,英帝國自己就有50萬人直接死於戰爭,傷亡人數達250萬。

    但是,很少有人談起的是,英國地緣政治的戰略目標。不僅僅是擊跨其工業競爭的最大對手德國,還包括通過贏得戰爭獲得對寶貴資源的絕對控制。到1919年時,這種寶貴資源已經被證明是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原材料,那說是石油。這是「大博弈」的一部分——造就一個世界性的全新的大英帝國,其霸權在20世紀上半葉將無人挑戰,這是英國領導的世界新秩序。

    一項對1914∼1918年「一戰」主要戰場的研究表明,確保石油供應已經成為軍事計劃的核心。在整個戰爭過程中,石油為現代戰爭的驚人機動性開啟了大門。在馮·麥肯森元帥的率領下,德國出征羅馬尼亞,主要考慮就是要把以前分屬於英國、荷蘭、法國和羅馬尼亞的煉油、生產和管道企業重組成一個大型聯合企業。在戰爭中,唯一能夠保證德國空軍、坦克部隊和U型艦隊石油供應的就是羅馬尼亞。英國在達達尼爾海峽的戰役,就是為了確保俄國巴庫的石油能夠供給英法用於戰爭,此役在加裡波裡遭到慘敗。奧斯曼皇帝下達了禁運令,俄國石油難以通過達達尼爾海峽運出。

    截至1918年,位於裡海巴庫的俄羅斯富油區一直就是德國的軍事和政治目標的一部分,同時,也是英國的軍事和政治目標的一部分。英國先發制人,於1918年8月至為關鍵的幾周時間裡,先行佔領了這一地區,斷絕了德軍總參謀部關鍵的石油供應。巴庫斷油,對德國來說是致命的打擊,幾周之後就繳械求和。僅在數月前,德國似乎已經擊敗了協約國。這無疑證明了石油在地緣政治中的核心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時,鑒於石油這種新燃料對未來軍事安全和經濟安全所發揮的重大戰略性作用,所有大國都對此給予了高度重視。戰爭結束時,40%的英國海軍艦隊是用石油作燃料。戰爭開始時的1914年,法國軍隊只有110輛卡車、60輛牽引車和132架飛機。到四年之後的1918年,已經增加到了70000輛卡車和12000架飛機。同一時期,英國投入到戰爭中的裝備包括105000輛卡車和4000多架飛機,這一數字包括了在戰爭的最後幾個月裡美國的投入。英、法、美在最後的西線進攻中每天消耗的石油達到了出乎人們想像的12000桶。

    到1917年12月,法國的石油供應嚴重不足,福熙將軍敦促克萊門西奧總理向伍德羅·威爾遜總統提出了一項緊急請求,「如果不能及時供給石油,我們的軍隊立即就會癱瘓,這將迫使我們不得不在對協約國不利的條件下媾和,」克萊門西奧在給威爾遜的信中寫到:協約國的安全正處於危險之中。如果協約國不希望在戰爭中失敗,那麼,在德國進攻的時候,一定不能讓法國缺油,在明天的戰爭中,石油就像血液一樣重要。

    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集團滿足了克萊門西奧的要求,他們為馬歇爾·福熙的軍隊準備了救命油。由於從羅馬尼亞得不到足夠的石油供應,又遠離巴庫,德國軍隊沒能在1918年組織最後的進攻(儘管「俄德布列斯特-列托夫斯克協議」已經停止了敵對狀態),因為運輸足夠石油儲備所需的卡車得不到油料保障。

    英國外交大臣科曾爵士十分準確地評論說:協約國是被石油的洪流帶進勝利的……在戰爭開始時,石油和石油產品開始被列為協約國軍隊必需的主要物品,靠石油才能打仗,靠石油才能贏得戰爭。沒有石油,怎麼能保證艦隊的機動能力、軍隊的運輸和各種炸藥的生產呢?

    1918年11月21日,勝利的時刻終於來了。停戰協定簽字十天後,在一次慶功晚宴上,時任戰時石油委員會主任的法國參議員亨利·貝任格說道,石油就是「勝利的血液,德國過於誇大她在鋼鐵和煤炭方面的優勢,而對我們在石油方面的優勢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鑒於石油在戰爭中日益明顯的作用,我們應當繼續沿著戰後凡爾賽重組的線索,對英國的目標給予特別的關注。

    通過1919年的凡爾賽和會,英國建立了國際聯盟(簡稱「國聯」,聯合國的前身),國聯成為其為赤裸裸的領土佔領尋找國際合法性的遮羞布。對於倫敦金融城的金融機構來說,為了主導未來世界經濟發展,必須控制原材料市場,特別是新的石油資源,成千上萬英國人的生命似乎只是為達此目的而支付的小小成本。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