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戰爭 前言 用民主維護世界安全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威爾遜總統的宣傳工具鼓足了幹勁向美國人民兜售這是「一場為了民主而讓世界更加安全的戰爭」,不僅美國人民不理解,甚至大多數歷史學家也不理解,他們都被掩蓋在真實事件上的假象所蒙蔽。

    實際上,大約從19世紀70年代後期到20世紀30年代後期,一直在進行一場世界版圖權力的爭奪戰,人們在努力思考一個問題,誰將取代日漸衰落的英帝國成為世界的主宰。在19世紀70年代,英國已經過了其經濟發展的頂峰,並陷入深深的經濟蕭條,再也沒有從中恢復過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在取英國而代之的過程中,只有兩個真正的競爭者——美國和德國。這兩個國家都迎來了高速的產業擴張,在鋼產量的噸位數方面、在科技教育的進步方面、在動員令人敬畏的經濟潛能方面,都遠遠地超過了英國。

    在JP摩根銀行和洛克菲勒標準石油集團領導下,美國精英階層開始出現。早在1914年,他們就已經做好了從倫敦手中接管帝國的準備。

    但是,他們還不成熟。

    為了使美國能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中崛起,成為地球的主宰,還需要一場殘酷的經濟大蕭條來建立一個機構,以推動建立一個公司化運作的私營-國有壟斷組織,這個機構就是摩根-洛克菲勒豢養的紐約對外關係理事會。

    儘管從來沒有公開言明,但摩根和洛克菲勒的模式,就是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的翻版——由女王特許的私營公司,擁有自己的軍隊,受到皇家海軍的庇護,隨心所欲,肆意搶掠,出口鴉片,挑起戰爭。這樣一個由低三下四的國家政權支持下的私人帝國,實際上就是亨利·盧斯在1914年著名的《美國世紀》社論中所提到的。

    整個戰後世界和美國作為統治世界的超級大國的角色,都是經過了紐約對外關係理事會及其下屬的戰爭與和平研究會組織的一系列秘密會議精心策劃的。這個機構由洛克菲勒集團通過洛克菲勒基金提供經費。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兩年,1943年7月,對外關係理事會邀請了當時年事已高的麥金德,對他的地緣政治平衡學說進行闡釋,這對於制定「美國世紀」的規則十分必要。麥金德的觀點在對外關係理事會創辦的《外交》雜誌上刊載,文章的題目是《圓的世界和贏取和平》。

    在這篇十分重要而又鮮為人知的文章中,麥金德告訴他的美國兄弟,「……如果蘇聯在這場戰爭中以德國的征服者的面目出現,她必將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陸地強國,這一結論不容置疑。此外,她還將處於戰略上最強大的防禦地位。核心地帶(蘇聯)是地球上最大的天然堡壘。」

    為了遏制這種可能,溫斯頓·丘吉爾和英國精英分子不惜一切,說服美國成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挑起冷戰。之後,在1946年,丘吉爾在杜魯門總統的家鄉密蘇里州的富爾頓發表了著名的題為《鐵幕》的演講。

    的確,只有透過超級大國的政治,運用麥金德的地緣政治觀點,才能對過去一百年的歷史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很遺憾,除了英美的少數精英戰略家,世界上很少有人對地緣政治學說有所關注。本書試圖喚醒人們重新認清英美地緣政治的如意算盤。要在地球上生存就需要這種意識。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